亚太关键材料:老挝进口暴增52%!新兴市场掘金

2025-09-23新兴市场

Image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下,稀有金属、碱金属以及钪、钇、汞等关键材料,如同现代工业的“血液”和“骨架”,其战略意义日益凸显。它们是支撑新能源、高端制造、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前沿产业不可或缺的基石。亚太地区,作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以及众多高科技产业的核心集聚地,其对这类关键材料的消费、生产及贸易动态,不仅反映了区域经济的脉搏,更映射出全球产业链的深层变迁。

根据近期市场分析,2024年亚太地区上述关键材料的市场展现出显著的活力与复杂性。这一年,该地区总消费量达到8.2万吨,市场价值约为8.46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量方面,马来西亚以3.1万吨的数据居于领先地位;而在市场价值层面,日本则以2.71亿美元的表现成为区域之首。生产方面,中国以5.5万吨的产量,占据了区域内总产量的八成份额,其主导地位不言而喻。在国际贸易环节,亚太地区的进口活动频繁,马来西亚和日本分别在进口量和进口额上领先。同时,中国也以其强大的出口能力,贡献了区域内总出口量的87%。展望未来,预计到2035年,亚太地区对这些关键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消费量预计将达到10.5万吨,市场价值有望突破12亿美元。


市场趋势与未来展望

亚太地区对于碱金属、稀土金属、钪、钇及汞等关键材料的需求,正伴随着区域内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步伐不断攀升。全球能源转型、电动汽车普及、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都为这些战略性金属带来了持续的增长动力。

根据市场分析,预计从2025年至2035年,亚太地区该市场的消费量将保持稳健的上升趋势。该市场有望以年均2.4%的复合增长率扩张,到2035年末,市场消费量预计将达到10.5万吨。在市场价值方面,未来十年间预计将以年均2.8%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35年末,市场总价值(以名义批发价格计)有望达到12亿美元。这一增长预期反映了该区域工业对高性能材料的持续追求以及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亚太地区碱金属和稀土金属市场概览


消费市场深度解析

2024年,亚太地区对碱金属和稀土金属的消费量显著增长,达到8.2万吨,较2023年增长了8.5%。回顾2013年至2024年过去十一年间的趋势,虽然整体消费量呈现出小幅扩张,年均增长率为1.9%,但期间也伴随有明显的波动。例如,在2016年,消费量曾达到11.2万吨的历史峰值,但在随后的几年里有所回落。2024年的数据相较于2022年下降了1.7%,显示市场在高速增长后进入调整期。

在市场价值方面,2024年亚太地区碱金属、稀土金属、钪、钇及汞的市场营收约为8.46亿美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从2013年至2024年的整体观察,市场价值年均增长1.1%,但同样经历了显著波动。2022年市场价值曾达到10亿美元的峰值,但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市场增长势头有所放缓,2024年的市场价值相较于2022年下降了19.3%。

各国消费概况

亚太地区关键材料的消费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国家/地区 2024年消费量 (千吨) 2013-2024年年均增速 (%)
马来西亚 31 +10.7
印度 12 +1.3
日本 10 +2.8
中国 (未提供具体数值) -7.5 (价值)

消费量维度:
马来西亚在消费量方面独占鳌头,2024年达到了3.1万吨,占据了亚太地区总消费量的38%。这不仅凸显了马来西亚在全球电子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也反映了其对高性能材料的强劲需求。马来西亚的消费量是排名第二的印度(1.2万吨)的三倍之多,而日本以1万吨的消费量位居第三,占据了13%的市场份额。从2013年至2024年,马来西亚的消费量年均增长率高达10.7%,增速显著,这与该国积极发展高附加值制造业的战略相吻合。

市场价值维度:
尽管在消费量上并非第一,日本却以3.15亿美元的市场价值领跑亚太地区,这可能与其在高端精密制造、先进材料研发等领域对高质量、高纯度稀有金属的旺盛需求有关。紧随其后的是马来西亚,其市场价值为1.06亿美元,这再次印证了其在区域市场中的重要性。

人均消费分析:
衡量一个国家在特定材料领域的工业化和技术密集程度,人均消费量是一个有力的指标。

国家/地区 2024年人均消费量 (千克/千人) 2013-2024年年均增速 (%)
马来西亚 923 +9.2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389 -0.4
老挝 329 +36.2
缅甸 97 (未提供)
全球平均 19 (未提供)

2024年,马来西亚以每千人923千克的人均消费量位居榜首,其年均增长率也达到了9.2%,显示出强劲的工业发展势头。紧随其后的是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389千克/千人)和老挝(329千克/千人),其中老挝的人均消费增长最为迅猛,年均增速高达36.2%,这可能与其特定工业项目的推进有关。而全球平均人均消费量为每千人19千克,凸显了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在关键材料应用上的领先地位。


生产格局透视

2024年,亚太地区碱金属、稀土金属、钪、钇及汞的总产量略有下降,达到6.9万吨,较2023年减少了2.7%。在过去十一年间,区域总产量基本保持平稳,未出现剧烈波动。其中,2023年产量增速最快,达到了6.7%。历史最高产量曾出现在2013年,达到7.6万吨,但此后产量未能回到该水平。

从生产价值来看,2024年这些关键材料的生产价值(按出口价格估算)下降至7.79亿美元。尽管如此,整体而言,生产价值在过去十一年间也表现出相对平稳的态势。2022年生产价值增速最为显著,达到了22%,创下9.78亿美元的峰值,但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生产价值增长有所放缓。

各国生产概况

亚太地区关键材料的生产高度集中,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国家/地区 2024年生产量 (千吨) 2013-2024年年均增速 (%)
中国 55 相对稳定
新加坡 4.5 +5.3
越南 4.2 +0.8

生产量维度:
中国是亚太地区最大的生产国,2024年产量高达5.5万吨,几乎占据了区域总产量的80%。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中国在稀有金属资源储备上的优势,也体现了其在冶炼加工、产业链整合上的强大实力。中国的产量比排名第二的新加坡(4.5千吨)高出十倍以上,其在全球关键材料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无可撼动。新加坡和越南分别以4.5千吨和4.2千吨的产量位列第二和第三。在过去十一年间,中国的产量保持相对稳定,而新加坡和越南则分别实现了5.3%和0.8%的年均增长。


进口动态分析

2024年,亚太地区碱金属、稀土金属、钪、钇及汞的总进口量达到6.7万吨,较2023年增长4.4%。从2013年至2024年来看,区域进口量呈现显著增长,年均增长率为4.2%。然而,在这十一年间,进口趋势也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2014年曾达到111%的惊人增长率。进口量峰值出现在8.9万吨,但自2015年以来,进口量未能再现当年的强劲势头,2024年的数据相较于2022年下降了4.5%。

在进口价值方面,2024年关键材料的进口总额大幅下降至6.57亿美元。尽管如此,总体而言,进口价值在过去十一年间呈现出温和的增长。进口价值增长最快的是2022年,较上年增长61%,达到12亿美元的峰值。但在2023年至2024年,进口价值增长速度放缓。

各国进口概况

亚太地区各国的进口需求差异显著。

国家/地区 2024年进口量 (千吨) 2013-2024年年均增速 (%)
马来西亚 31 +9.8
印度 13 +1.2
日本 11 +2.6
缅甸 5.4 +36.9
老挝 2.2 +52.2
韩国 1.3 -6.0

进口量维度:
马来西亚是主要的进口国,2024年进口量约为3.1万吨,占据了亚太地区总进口量的47%。这再次印证了其作为区域制造和加工中心对上游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印度(1.3万吨)、日本(1.1万吨)和缅甸(5.4千吨)紧随其后,四国合计占据了近43%的进口份额。其中,老挝和缅甸的进口量年均增速分别高达52.2%和36.9%,显示出这些新兴市场工业化进程中对关键材料的强劲拉动。而韩国则在同期出现了进口量下降的情况,年均降幅为6.0%。

进口价值维度:
日本以2.71亿美元的进口价值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进口市场,占总进口额的41%。这反映出日本对高价值、高技术含量稀有金属产品的需求。马来西亚以1.29亿美元的进口价值位居第二,占比20%。印度则位列第三,占据了10%的份额。日本和马来西亚的进口价值年均增速分别为2.1%和12.0%。

各国进口价格分析

2024年,亚太地区的平均进口价格为每吨9850美元,较2023年下降24.4%。总体而言,进口价格波动较大,但趋势相对平稳。2015年进口价格增速最为显著,较上年增长65%。历史最高价格曾出现在2022年,达到每吨16494美元,但在2023年至2024年,进口价格有所回落。

各国之间的平均进口价格差异明显,这通常与进口产品的具体种类、纯度、加工深度以及应用领域等因素有关。

国家/地区 2024年进口价格 (美元/吨) 2013-2024年年均增速 (%)
日本 25503 (未提供)
老挝 1563 (未提供)
韩国 (未提供) +11.4

2024年,日本的进口价格最高,达到每吨25503美元,这可能源于其对高纯度、定制化或稀缺稀有金属的需求。而老挝的进口价格最低,为每吨1563美元。从2013年至2024年,韩国在价格方面表现出最显著的增长,年均增速为11.4%。


出口贸易观察

2024年,亚太地区碱金属、稀土金属、钪、钇及汞的总出口量萎缩至5.4万吨,较2023年下降9.2%。在过去十一年间,区域出口量整体保持相对平稳。2017年出口增速最快,较上年增长153%。出口量峰值出现在2021年,达到6.3万吨,但自2022年以来,出口量未能重拾增长势头。

在出口价值方面,2024年关键材料的出口总额显著下降至5.64亿美元。尽管如此,总体而言,出口价值在过去十一年间也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2021年出口价值增速最快,增长71%。历史最高出口价值曾出现在2022年,达到11亿美元,但在2023年至2024年,出口价值有所回落。

各国出口概况

亚太地区关键材料的出口格局,同样体现了中国的主导地位。

国家/地区 2024年出口量 (千吨) 2013-2024年年均增速 (%)
中国 47 +3.1
越南 2.8 相对平稳
新加坡 2.3 +1.3
泰国 0.9 +5.9

出口量维度:
中国在出口结构中占据绝对优势,2024年出口量为4.7万吨,约占亚太地区总出口量的87%。这再次强调了中国在全球稀有金属产业链中从开采、加工到出口的全面能力。越南(2.8千吨)、新加坡(2.3千吨)和泰国(0.9千吨)也贡献了部分出口份额。从2013年至2024年,中国的出口量年均增长3.1%,保持了稳健的增长。而泰国则以5.9%的年均增速,成为亚太地区增长最快的出口国。

出口价值维度:
在出口价值方面,中国(3.14亿美元)、越南(1.59亿美元)和泰国(7200万美元)是2024年主要的出口国,三国合计占据了总出口价值的97%。其中,泰国在出口价值增长方面表现出色,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5.6%,这可能与其出口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变有关。

各国出口价格分析

2024年,亚太地区的平均出口价格为每吨10361美元,较2023年下降22.6%。在过去十一年间,出口价格波动较大,但整体趋势相对平稳。2022年出口价格增速最为显著,较上年增长82%,达到每吨20528美元的峰值,但在2023年至2024年,出口价格有所回落。

出口价格的国别差异同样明显,反映了不同国家在产品质量、品牌、技术含量及市场定位上的差异。

国家/地区 2024年出口价格 (美元/吨) 2013-2024年年均增速 (%)
泰国 77731 +18.6
新加坡 366 (未提供)

2024年,泰国以每吨77731美元的价格成为出口价格最高的国家,这可能表明泰国出口的稀有金属产品具有更高的纯度、更精深的加工工艺或更独特的市场需求。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出口价格较低,为每吨366美元。从2013年至2024年,泰国的出口价格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8.6%,是增速最快的国家。


对中国跨境从业者的启示

亚太地区作为全球关键材料的重要消费、生产与贸易枢纽,其市场动态与全球产业链的演变息息相关。对于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而言,深入理解并把握这些趋势,对于制定战略布局、优化供应链、拓展国际市场具有深远意义。

  1. 关注产业链上游的战略地位: 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的稀有金属生产和出口国,应持续巩固和提升在产业链上游的优势地位,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确保资源的稳定供给和可持续利用。
  2. 把握新兴市场需求: 马来西亚、印度、越南等国家在关键材料消费和进口方面的增长潜力不容忽视。中国企业可积极关注这些市场的工业化进程和技术升级需求,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贸易机遇。
  3. 深耕高附加值产品领域: 尽管中国在产量上占据优势,但在部分高价值产品的进口和出口价格上,日本、泰国等国表现突出。这提示我们,未来应进一步提升稀有金属的深加工能力,开发高纯度、高性能、定制化的产品,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4. 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 面对国际市场波动和潜在的供应链风险,中国企业应着力构建多元化、韧性强的全球供应链。这包括拓展海外采购渠道、建设境外加工基地,以及加强与区域伙伴的战略合作。
  5. 密切关注政策与市场变化: 全球贸易环境和各国产业政策对关键材料市场影响深远。中国跨境从业人员需密切关注国际贸易规则、环保政策、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规避风险,抓住机遇。
  6. 加强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 在关键材料领域,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应加大对稀有金属提取、分离、提纯、合金化以及回收利用等环节的研发投入,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中国在全球稀有金属产业中的话语权。

亚太地区关键材料市场的活跃与多变,为中国跨境从业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只有持续关注市场动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工业发展贡献力量。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laos-52pc-material-import-boom.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4年亚太地区关键材料市场分析:消费量达8.2万吨,价值8.46亿美元。马来西亚消费领先,日本价值居首,中国主导生产和出口。预计2035年需求持续增长,市场规模将超12亿美元。未来十年该市场有望以年均2.4%的复合增长率扩张。
发布于 2025-09-23
查看人数 120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