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血亏!付费恐惧、低价让你做不大!

2025-08-28Shopify

Image

新媒网跨境获悉,对于许多投身跨境电商洪流的朋友来说,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个思维定式:一旦产品开始有销路,就恨不得立马把付费流量的比例降下来,想方设法去提升免费流量的占比。不少同行朋友也经常问我,“你们的自然订单占比是多少啊?”说实话,现在我对这个问题有点嗤之以鼻了。因为我们辛辛苦苦做跨境生意,卖产品,最终图的是什么?不就是销量,不就是实实在在的利润吗?

设想一下,如果付费流量能够源源不断地为我们带来订单,带来丰厚的利润,那我们又何必非要纠结于它占总流量的比例高低呢?换个角度看,假设一种情况,我们百分之百的订单都来自付费推广,但产品利润可观,赚得盆满钵满。而另一种情况,八成的订单都靠自然流量,听起来很美,结果却发现根本没利润,甚至是亏损经营。如果让你选,你会选择哪条路呢?答案不言而喻,我们追求的是实效,是真金白银的收益,而不是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光鲜,实际却不赚钱的“流量神话”。

或许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可能会有自然流量、自然订单,却还赚不到钱的情况呢?这其实并不复杂。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们的产品定价本身就压得极低,甚至低到一种异乎寻常的程度,那确实有可能在不需要投入任何广告费的情况下,也能拿到一些订单。然而,这样的订单对我们来说,其内在价值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它们可能带来短暂的销量数字,却无法支撑企业长远的健康发展,更谈不上积累真正的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这种模式,就像是饮鸩止渴,看起来解决了燃眉之急,实际上却埋下了隐患。

早些年那些笃信“价格螺旋”理论的朋友,现在对此应该有非常深刻的感触。因为一旦你选择从低价策略入手,指望通过逐步提价来提升利润空间,这往往是一个令人感到绝望的过程。许多产品在初期确实凭借超低价迅速跑了起来,积累了销量,可一旦尝试上调价格,你会发现转化率就像坐上了过山车,一路狂泻,根本止不住。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你的低价,一旦价格偏离了他们的预期,就很容易转向其他更便宜的替代品。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只会让产品陷入一个无休止的价格战泥沼,难以自拔。

真正想要把一款产品做好、做强,我们的经营策略一定是要保持一个不断上升的态势。我们追求的是价值的持续累积,是品牌影响力的逐步扩大,而不是打造一条不断下滑、损耗价值的曲线。在我们的经营实践中,我们格外注重产品和品牌的“趋势”。我们始终致力于让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变强,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但据我观察,市场上很多朋友所构建的竞争力基础实在过于脆弱,我前面提到的“价格竞争力”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这种竞争力,就像沙滩上的城堡,经不起市场风浪的考验。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我们之所以在产品开发的初期,坚决不把价格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打,其深层考量,是为了在产品发展的后期,能够真正把价格优势作为我们相对核心的竞争力之一。这句话,我今天只说这一次。至于有多少朋友能听懂其中的深意,并且将其融会贯通到自己的实践中去,那就不在我所能控制的范围了。希望大家能够细细品味,体会其中的战略纵深。

在我看来,有些明明已经摸索出“跑通”路径的产品,之所以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迟迟做不大,其症结恰恰就出在了大家平时觉得虚无缥缈、不着边际的“战略”层面。我们很多人一旦测试出某款产品转化率还不错,立刻就会竭尽全力地备足足够的库存,然后一股脑儿地打开所有的付费流量入口,希望能够实现销量的快速增长。这样做的好处当然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抢占先机。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很多小伙伴经常问我,到底有没有必要去参与平台的秒杀活动和BD活动?在我看来,这压根就不是一个需要拿出来反复讨论的话题。之所以这个问题会被频繁提及,恰恰就是因为很多同行在产品早期,过分依赖于把“价格”作为唯一的、核心的竞争力。当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借助平台活动来进一步提升销量和影响力时,他们却受制于自身的产品成本限制,根本无法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价格优势。如果硬着头皮去参加,那就是亏本赚吆喝,甚至亏得血本无归;如果不参加,又意味着产品永远无法跨越当前的销量瓶颈,无法登上新的台阶,最终只能困守在现有规模里,眼睁睁看着竞争对手弯道超车。

所以说,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只盯着眼前的转化率和销量,就像在海上航行却没有罗盘,即便一时顺风顺水,也难免迷失方向。真正的战略,是高屋建瓴地去思考产品在不同阶段的核心任务,是清晰地预判市场走向,是提前布局好我们能够应对各种挑战的筹码。

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从“小众”走向“大众”,实现“破圈”的过程:在产品发展的早期阶段,我们主要依赖于三大核心优势——我们的市场“覆盖优势”、产品自身的“显性优势”,以及我们在特定渠道上的“流量点优势”。通过这三者协同发力,我们得以快速实现产品的市场转化,并高效积累起真实的用户评论。随后,我们有策略地借助更大圈层的平台活动流量,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转化效率和市场占有率。最终,通过一系列的精准运作,我们的产品成功地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形成了相对稳固且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地位。

具体来说,这里的“覆盖优势”不仅仅是指简单的铺货,它更强调的是对目标市场的精准理解和深度渗透。我们会在深入分析用户画像、消费习惯、地域文化等要素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渠道和营销方式,确保产品能够高效触达潜在客户群体。无论是社媒平台、内容电商、还是传统电商,我们都会根据产品特性进行定制化的布局,力求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初步的认知。

而“产品显性优势”则要求我们的产品具备一目了然的卖点,能够迅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并激发购买欲望。这可能体现在独特的外观设计、创新的功能、卓越的品质、超高的性价比,或者是解决了用户长期以来的痛点。这些优势必须是清晰可见、易于感知的,而不是需要用户深入挖掘才能发现的。只有当产品自身足够“硬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至于“流量点优势”,它强调的是我们能够高效、低成本地获取并转化目标流量的能力。这可能源于我们对某一特定流量渠道的深度运营经验,比如在某个社媒平台拥有一批高粘度的粉丝,或者擅长某一类型广告投放的优化技巧,亦或是通过内容营销构建起的私域流量池。拥有这样的“流量点”,意味着我们能更精准地找到对产品感兴趣的潜在客户,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订单。

在这些优势的加持下,我们得以快速积累起第一批转化数据和用户评论。这些真实的用户反馈至关重要,它们不仅是产品的“试金石”,更是提升产品信誉、打消新用户疑虑的“社会证明”。积极的评论和高转化率,为我们后续参与更大规模的平台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产品初步建立起口碑和销量后,我们便会抓住时机,积极参与平台上的各类大型促销活动、限时秒杀或者主题推广。这些“更大圈层的活动流量”如同一个巨大的放大器,能够将我们的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受众。但前提是,此时我们的产品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竞争力(包括但不限于品质、口碑和服务,以及在成本控制下的合理定价),才能在活动中脱颖而出,实现销量的爆发式增长。

通过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战略布局和精细化运营,我们的产品最终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形成具有韧性和增长潜力的相对稳定市场地位。这是一个从点到面,从局部突破到全面开花的过程,每一步都凝聚着对市场规律的深刻洞察和对自身优势的精准把握。

新媒网跨境认为,很多小伙伴之所以在创业路上一直做不大,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对“付费”流量存在过度恐惧,对市场风险又表现出“过度厌恶”的情绪。这种心态,导致他们一直在寻找那种投入产出比过于惊人、几乎没有风险的“完美产品”和“万无一失”的机会。结果往往就是,他们永远都没有抓住真正做大的机会,只能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规模里艰难生存,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低效的循环。

我并不是说这种“小而美”的生存方式不好。在某种程度上,它也代表了一种稳健和谨慎。然而,对于那些嘴上总是说着要做“精品”,要打造“品牌”的同行来说,他们的实际行动,却常常还是在干着“铺货”的活儿,只是换了个更“高大上”的说法罢了。真正的“精品”是需要投入时间、精力、甚至资金去打磨产品、塑造品牌、构建独特优势的。它需要你去直面竞争,去承担必要的风险,去拥抱变化。而“铺货”则更多是一种广撒网的策略,寄希望于在海量的商品中碰运气,这种模式往往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也注定难以走向规模化和品牌化。

新媒网跨境在此强调,做生意,尤其是跨境电商这样充满变数的行业,没有一丝一毫的冒险精神是寸步难行的。假如我当初没有这份敢闯敢拼的冒险精神,也许现在还在老家农村,老老实实地种着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如果仅仅只有一点点小小的冒险精神,可能我就满足于在县城里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比如做一名服装导购,虽然稳定,但也一眼望到头。

但我的骨子里,流淌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更大舞台的向往。假如我真的只想安安稳稳、波澜不惊地过一生,也就不会一次次地折腾,四次三番地选择创业这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道路了。创业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让我们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发现新的可能,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美好。这份积极向上的闯劲,正是我们中华儿女在经济建设中展现出的宝贵精神。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0401.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本文针对跨境电商中小创业者,探讨了如何摆脱“做不大”的魔咒,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强调不要过度依赖低价和自然流量,而应重视付费流量带来的利润。同时,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重视产品和品牌的价值累积,避免过度恐惧付费流量和市场风险,最终实现产品的破圈和市场的稳定。
发布于 2025-08-28
查看人数 62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