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生死劫:800免税取消,小红书爆火,AI飙4100%!
2025年上半年,对于我们广大的跨境电商从业者而言,无疑是充满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半年。这一路走来,我们见证了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曾视为便捷通道的800美元免税政策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我们也经历了TikTok禁令一波三折,牵动着无数商家和用户的心弦。与此同时,一股“迁徙”潮将百万用户引向小红书,敦煌网更是意外登顶美国APP榜首,展现出中国平台的强大韧性。资本市场同样热闹非凡,10余家企业扎堆冲刺IPO,而一场由AI技术驱动的效率革命,正悄然席卷整个产业链。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回顾这半年,我们梳理出十件行业大事,希望能从中洞察未来趋势的脉络,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找到属于我们的生存法则,把握住新的发展机遇。
1. 美国关税政策摇摆不定,跨境电商何去何从
2025年上半年,美国关税政策如同过山车般,令无数跨境商家感到困惑与不安。从年初的审查预热,到后来的多轮加征,再到阶段性的缓和,每一次调整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弦,对中美双边贸易造成了显而易见的影响。数据显示,上半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达到2.08万亿元人民币,但同比却下降了9.3%。其中,我们对美国的出口额为1.55万亿元,同比下降9.9%。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到了第二季度,受所谓“对等关税”等政策的影响,中美双边贸易的同比降幅一度扩大到20.8%,这无疑给我们的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消费端,大洋彼岸的美国消费者也感受到了这股不确定性。根据DigitalCommerce360的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电商销售额的增速已经降到了6.1%,这是两年来的最低水平。很多美国电商的核心品类,比如电子产品、运动用品、办公用品、家具、大型家电以及化妆品,它们的在线订单都普遍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这说明,关税政策不仅影响了贸易额,也直接抑制了部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此外,AlixPartners的调查更是直观地揭示了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价格依然是影响他们购买决策的首要因素。有33%的消费者会因此转向价格更低的品牌,而34%的人则干脆选择减少购买相应品类的商品。更有意思的是,34%的消费者因为价格的不确定性而选择推迟购买,而28%的人则担心后续涨价,选择提前下单囤货。最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超过六成的美国消费者明确表示,一旦海外商品价格上涨10%,他们将优先考虑选择本土商品。这无疑对我们中国跨境电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价格敏感的市场中,通过产品创新、品牌价值和服务优化来赢得消费者,将是我们未来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我们的企业更要练好内功,提升产品竞争力,用质量和创新去打动消费者。
2. TikTok“不卖就禁”法案三度延期,悬念重重
TikTok的命运,在2025年上半年可谓是跌宕起伏,牵动着全球数十亿用户的心,也让无数依托其生态发展的跨境商家们坐立不安。这份所谓的“禁令”,最初是由美国前总统拜登在2024年4月24日签署的,美方以“保护国家安全”为由,要求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在2025年1月19日前将其出售给非中国企业,否则这款风靡全球的短视频应用将在美国被禁用。这无疑是一场对数字经济全球化合作的巨大挑战。
然而,峰回路转。进入2025年,美国政坛风云变幻,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伊始,于1月20日签署行政令,将原定于1月19日生效的TikTok禁令延缓了75天,使其生效日期推迟至4月5日。这让无数用户和商家稍稍松了口气,但心中的石头并未完全落地。
紧接着,在4月4日,特朗普总统再次宣布,将原定于4月5日执行的TikTok禁令再度延后75天,生效时间推迟至6月中旬。这无疑再次延长了字节跳动寻找解决方案的时间。
进入6月,正当各方猜测禁令是否会最终落地时,6月19日,特朗普总统第三次签署行政令,将TikTok“不卖就禁”法案的执行宽限期再度延长90天,禁令生效时间被推迟至9月17日。这一连串的延期,让TikTok的未来充满了悬念,也让我们看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即便面临不公平的打压,我们优秀的中国企业依然在积极寻求各种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对于依赖TikTok进行营销和销售的跨境商家来说,每一次延期都意味着更多的喘息空间和调整时间,但也提醒着我们,不能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多渠道布局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3. 亚马逊多站点政策调整,卖家喜忧参半
2025年,是亚马逊Prime Day(会员日)迈入第二十个年头的里程碑。今年的Prime Day,虽然在时长和整体营收上都创下了新高,但对于我们众多的卖家而言,却似乎少了一丝往年的热闹,多了一份“曲高和寡”的落寞感。这或许意味着,在巨头亚马逊的舞台上,竞争正在升级,卖家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脱颖而出。新媒网跨境获悉,实际上,亚马逊上半年的关注度,似乎已经被一系列的政策调整提前透支了。
随着头部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维度不断升级,亚马逊也在积极求变。他们不仅主动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下沉市场,更是推出并更新了多项政策。这些新规对我们跨境企业的物流、运营以及合规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必须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地管理业务。
以亚马逊在1月生效的促销优惠券新规为例,新规要求卖家在设置优惠券时,必须审慎考虑其对整体价格及后续促销价格的影响。此后,平台又对这项政策进行了多项更新,使得优惠券的设置难度大大增加。这种难度提升直接导致了优惠券使用量的急剧下降。根据Momentum Commerce的数据,6月亚马逊美国站的优惠券参与率同比从13.6%下滑至9.1%。这意味着卖家们原本惯用的促销手段,其效力正在减弱,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吸引消费者。
此外,亚马逊在2025年上半年,还在英国、德国、巴西以及美国等多个核心站点,密集推出了多项重要政策调整。这些调整涉及物流费用、合规要求以及费用结构等方方面面,无不提醒着我们,在亚马逊这个日益成熟的生态系统中,卖家必须持续学习、快速适应,并不断优化自身的运营策略,才能在这场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稳住阵脚。
4. T86通关模式遁入历史,小额包裹告别免税时代
对于我们从事跨境电商的朋友们来说,T86这个代号,曾经是小额包裹出口美国的一大利器。它是一种自愿性的报关类型,专门用于申报那些符合美国海关“de minimis”(最低免税额)规定的电商货物,通常指的是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包裹。通过T86通关,符合条件的货物不仅可以免缴关税和税款,而且通关程序比正式报关更加简单、快捷,通常几秒钟内就能收到电子放行通知,并且几乎适用于所有运输方式。它为我们的小商品、小订单走向美国市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降低了运营成本和时间。
然而,时代的齿轮滚滚向前,政策的调整也随之而来。从2025年5月2日起,美国正式取消了针对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这意味着,从此以后,所有从中国以及中国香港发出的商品,将不再适用800美元的最低进口免税额。简单来说,T86通关模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这项政策的改变影响深远。即便包裹的价值低于800美元,现在也可能需要根据复杂的美国进口关税表(HTSUS)来缴纳相应的关税。这无疑增加了我们跨境电商卖家的运营成本,也让物流和清关流程变得更加复杂。对于那些主要依赖小包直发模式的卖家来说,冲击尤其明显。他们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价策略、物流渠道,甚至供应链布局,以适应这个“新常态”。
新媒网跨境认为,这项政策调整,实际上也加速了行业向更规范、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它促使卖家们不得不更注重产品本身的附加值,更精细化地核算成本,并积极寻找更具成本效益的合规物流解决方案,例如海外仓、DDP(完税交货)模式等,以确保商品能够顺畅且合规地抵达美国消费者手中。这是一个挑战,更是驱动我们行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5. 10余家跨境电商企业冲刺上市,活力四射
进入2025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展现出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仅仅上半年,我国就新增了超过6400家跨境电商企业,这个数字相当于2024年全年新增总量的75%,增长势头十分迅猛。截至6月底,全国范围内注册的跨境电商相关企业数量已接近3万家。在这些蓬勃发展的企业中,一批佼佼者更是逆势突围,纷纷冲刺资本市场,开启了新的篇章。
2025年上半年,我们看到了太力科技、影石创新成功敲钟上市,吉宏股份也成功在港股上市,石头科技在6月的最后一天递交了招股书,积极推进港股二次上市的进程。尚睿科技完成了新三板的首次挂牌,而千岸科技则因战略调整,将原定的创业板上市计划转向了北交所。与此同时,艾芬达、扬腾创新、智岩科技、觅睿科技等一批优秀企业也正在加速推进IPO的各项工作。这股上市热潮,无疑为整个行业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跨境电商企业成功上市,本身就是对其综合实力、市场潜力和合规运营能力的最好证明。同时,从已上市跨境电商公司发布的财报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整体表现都非常亮眼,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例如,安克创新营收同比增长36.91%,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59.57%;绿联科技营收同比增长41.99%,净利润同比增长47.18%;道通科技营收同比增长26.71%,净利润同比增长59.91%;华宝新能营收同比增长22.60%,净利润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93.36%。此外,吉宏股份、巨星科技、致欧科技、天元宠物等企业的营收和净利润也实现了双增长。
在已发布2025年半年报的上市企业中,智能短交通和服务类机器人领域的九号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了117.42亿元人民币,同样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这些数据充分说明,那些在品牌建设、供应链管理、物流效率和技术创新方面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也更有能力在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可以预见,随着行业整合的加速,未来将有更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持续进入资本市场,获取更多的发展资金,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提供强大的动能。
6. 敦煌网意外出圈,跻身美国购物类APP排行榜TOP1
2025年4月,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一个意想不到的“出圈”事件,让敦煌网这家老牌B2B跨境电商平台,意外地站到了美国市场的聚光灯下。当时,许多中国供应商在TikTok等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相关视频走红,这些视频详细地揭示了国际奢侈品牌服装、包袋等商品,如何在中国生产后,再贴上品牌标签以高溢价销往全球。这类内容打破了奢侈品原有的神秘高端光环,引起了大量美国消费者的共鸣。不少用户在评论区和私信中积极推荐淘宝、敦煌网等中国平台,认为这些平台可以帮助他们直接与产地对接,绕过中间环节,从而避免高昂的溢价。
这股热潮迅速将敦煌网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一度跃升至美国购物类免费应用程序排行榜的第一位,甚至在所有免费应用总榜中,也一度冲到前列,仅次于ChatGPT,这无疑是一次现象级的市场表现。
敦煌网的“出圈”,一方面源于美国消费者对关税政策的担忧。许多美国消费者和中小商家为了赶在新政策生效前囤货,开始积极寻找可以直接从中国工厂采购商品的渠道,以期规避关税壁垒。敦煌网以其B2B的基因,恰好满足了这种直接采购、降低成本的需求,成为了他们的理想选择。另一方面,敦煌网打破了传统外贸的“大单长周期”模式,允许小批量、快速反应的订单,这对于那些希望囤货但又不想承担大量库存风险的中小商家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此次事件再次证明了社交媒体在改变消费者行为、推动供应链信息透明化方面所扮演的强大角色。它让消费者更加了解商品生产的全貌,也为我们的中国平台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当然,在享受这种“流量奇迹”的同时,也需要平台和卖家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商品质量控制等问题,以确保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7. Temu持续发力,多站点扩张与本土化布局并行
作为在全球电商领域,流量仅次于亚马逊的第二大跨境电商平台,Temu在进入2025年后,持续展现出其强劲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灵活的战略调整姿态。新媒网跨境预测,他们积极地边缘化了曾经重押的全托管模式——因为随着关税政策的调整,其成本优势有所削弱——转而将重心放在了半托管业务上。更重要的是,Temu将战略重点聚焦于构建差异化壁垒、深化本土化运营以及提升政策合规能力。
首先,为了优化用户体验和提升履约效率,Temu在2月8日正式上线了预售功能。这项功能并非对所有商品开放,参与预售的店铺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运营指标,例如延迟到货率、延迟发货率、砍单率不能低于行业均值等。可设置为预售的SKU也仅限于爆款和旺款商品,数量限定为店铺近30日动销商品数量的10%,预售期通常为3-7天。当库存售罄时,系统将自动切换为预售模式,这为商家提供了更灵活的库存管理方式,也让消费者能够更早地预订到心仪的爆款商品。
其次,Temu通过多站点上线与本地卖家入驻策略,持续加速其全球化进程。在欧洲、日本、韩国等多个市场,Temu积极推行“半托管”或“L2L(本地对本地)”等创新模式。这些模式允许卖家自主管理物流与售后服务,而平台则提供强大的流量扶持。这种本土化战略,旨在更好地适应不同市场的消费者习惯和法规要求,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同时也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商机。
最后,面对中美关税政策的复杂变化,Temu也采取了多维度的应对措施。随着市场出现涨价预期,消费者的下单意愿有所减弱,Temu迅速做出反应:一是自4月25日起,部分商品价格进行了上调,以应对关税成本的增加;二是对美国站的全托管商品进行了精细化调整,果断下架了高风险品类(如受PGA限制的医疗器械、射线类产品等)及信息缺失商品,进一步强化合规管理;三是加速向半托管模式倾斜资源,推出了创新的Y2模式。Y2模式是专门针对那些尚未布局海外仓但具备小包发货能力的卖家,Temu为他们提供物流支持及流量倾斜,这无疑为更多中国中小卖家走向全球市场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支持。
8. 大量TikTok“难民”向小红书“迁徙”,数字时代的新现象
自2025年1月中旬起,随着美国国会对TikTok的禁令生效日(1月19日)日益临近,一股令人意想不到的“数字移民”潮开始涌现。大量自称“TikTok难民”的外国用户,因担心失去他们在互联网上的“社交故乡”,被迫开始寻找新的平台。而他们选择的“线上移民”目的地,竟然是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这无疑是一次跨越文化和国界的数字大迁徙,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外媒报道,仅在1月13日和14日两天内,小红书新增的外国用户数量就超过了70万。到了1月15日,小红书更是登顶了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的App Store免费区下载榜,其在1月第二周的下载量,相比第一周增长了20倍以上。尽管此后TikTok的命运仍旧波谲云诡,禁令一再延期,但这场蔚为壮观的网络大迁徙并未因此停息,反而持续发酵。
小红书特有的“种草”文化和内容分享模式,似乎轻松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赢得了海外用户的青睐。中外用户们用带着浓浓“机翻味”的中英文,热情地交流着衣食住行和各种生活兴趣。从最初的晒猫、晒生活照,到后来,一些美国网友们甚至开始热衷于分享他们尝试制作番茄炒鸡蛋、红烧肉,甚至是地道的四川泡菜的经历。这种基于生活方式的真实分享和互动,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随着海外用户的持续涌入,小红书也顺势而为,将行业扩展、产品基建与生态开放作为2025年的三大商业化战略方向。这无疑为我们中国出海品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营销渠道,让更多“中国好物”和“中国生活方式”走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数字平台在文化交流和商业拓展上的巨大潜力。
9. AI技术全面赋能,跨境电商迈入智能时代
在2025年上半年,人工智能(AI)技术不再只是一个时髦词汇,它已实实在在地渗透到跨境电商的各个环节,从平台到商家,再到消费者,掀起了一场效率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重塑着整个行业的面貌,让我们的跨境生意变得更智能、更高效。
在商家端,AI技术的优先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客户支持、个性化服务、市场营销以及物流交付配送等关键环节。它广泛覆盖了选品、营销策略制定、物流履约优化、售后服务响应等电商运营的方方面面。比如,AI可以帮助商家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预测市场趋势,推荐爆款商品;通过智能客服,24小时不间断地解答消费者疑问,提升满意度;通过AI驱动的广告投放,实现个性化营销,让每一分投入都物有所值;甚至在物流履约环节,AI也能优化路径规划,提高配送效率,降低成本。可以说,AI正成为商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助手”。
在平台端,AI体验升级正成为跨境出海的新战场。它不仅仅是工具层面的升级,更是对全球零售价值链的深刻重构。在AI带来的红利下,平台的竞争核心在于以AI为引擎,以极致的用户体验为出发点,全方位提升技术竞争壁垒。各大平台都在积极投入研发,利用AI技术优化搜索算法、推荐系统,打造更加沉浸式的购物体验,从而吸引和留住更多的用户与商家。
而在消费者端,AI的辅助作用也日益凸显。据Attest调查数据显示,有49%的美国消费者在购物时会主动使用AI工具来辅助决策,这个比例同比增长了6%,表明AI已逐渐成为他们购物过程中的“智能参谋”。另据Adobe的报告显示,在2025年Prime Day的首日,美国零售网站来自生成式AI的访问流量同比激增了4100%。这组惊人的数据足以证明,AI正在深刻改变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决策路径。此外,消费者对AI的运用诉求还体现在订单与配送跟踪、实时通知、退换货服务等功能上,他们希望AI能让整个购物流程更加透明、便捷、高效。AI的全面应用,无疑将跨境电商推向了一个更加智能、更具潜力的发展阶段。
10. 跨境电商平台裁员范围扩大,行业调整期显现
2025年上半年,全球跨境电商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一段不小的调整期。从北美到亚太,再到欧洲,亚马逊、沃尔玛、Wayfair、TikTok等一众知名的跨境电商平台,裁员的消息频频出现。这些裁员涉及的业务环节非常广泛,包括零售、技术研发、客户服务以及物流等多个核心部门,无疑给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也让许多从业者感受到了压力。
这些裁员,并非仅仅是单个公司的偶然事件,而是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平台方为了应对挑战、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所采取的战略性调整。面对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即使是行业巨头,也需要不断审视自身的成本结构和运营模式,进行必要的精简和重组,以保持长期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对于我们广大的跨境电商从业者而言,这些裁员信息无疑是一个警示。它提醒我们,在快速变化的行业环境中,持续学习、提升自身技能、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至关重要。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开源节流”,在追求业务增长的同时,也需要精细化管理成本,提高人效。同时,个人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才能在这样的调整期中,稳住阵脚,甚至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尽管裁员消息令人担忧,但这也可以被视为行业走向更加成熟和理性发展的必经阶段。那些能够适应变化、勇于创新、注重长期价值的企业和个人,最终才能在风雨洗礼后,迎来更加灿烂的阳光。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Amazon Echo Show 5 (newest model), Smart display with 2x the bass and clearer sound, Charcoal
$ 64.99

Blink Mini 2 (newest model) — Home Security & Pet Camera with HD video, color night view, motion detection, two-way audio, and built-in spotlight — 1 camera (White)
$ 39.99

Blink Mini - Compact indoor plug-in smart security camera, 1080p HD video, night vision, motion detection, two-way audio, easy set up, Works with Alexa – 1 camera (White)
$ 29.99

Blink Mini - Compact indoor plug-in smart security camera, 1080p HD video, night vision, motion detection, two-way audio, easy set up, Works with Alexa – 1 camera (Black)
$ 29.99

Ring Floodlight Cam Wired Plus — Outdoor home or business security with motion-activated 1080p HD video and floodlights, (2021 release) White
$ 119.99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