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POD狂飙!98亿冲上471亿,利润暴涨10倍!

2025-08-27Temu

Image

近年来,跨境电商这片热土上,一个“零库存、高利润、低退货”的商业模式,正以燎原之势席卷而来,它就是我们常说的POD——按需打印。这可不是什么空中楼阁的神话,而是无数中国卖家正在亲身实践的真实故事,它正悄然改变着我们对跨境贸易的传统认知。

新媒网跨境获悉,一位在亚马逊和SHEIN上专做定制毛毯的卖家,靠着POD模式,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每天一两百单的生意,到了旺季更是能飙升到日均两三千单,这成绩简直让人惊叹!指纹科技的合伙人兼运营总监陈黎明表示,仅仅今年上半年,他们POD卖家服务平台HICUSTOM的新卖家数量就翻了一番,足见这个赛道有多火爆。

那么,究竟什么是POD呢?简单来说,就是“按需打印”。它的核心理念在于,消费者下单后才进行生产。理论上,任何商品都可以成为POD定制的载体,从T恤、水杯到手机壳、家居用品,只要你能想到的,都能印上独一无二的图案。这种模式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卖家无需提前囤货,只要把带有各种独特图案的商品链接挂到网上,吸引消费者下单,出单后直接通过合作的供应商一件代发即可。这种“轻资产、零库存”的优势,简直是为中小跨境卖家量身定制,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和经营风险。难怪有卖家感叹:“POD模式简直是以爆发之势席卷了整个跨境电商行业,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众品类,一跃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大风口!”

回溯POD这把火,它最早是在2020年熊熊燃起。当时,指纹科技的业务增速一度突破500%,累计向全球发货超过5000万单。此后,这个行业便一路稳扎稳打,持续上涨。到了2024年,以Temu、SHEIN为代表的中国“出海四小龙”更是加大了对POD业务的招商和推广力度,进一步助推了行业的蓬勃发展。如今,各大跨境电商平台纷纷向POD卖家敞开大门,市场上的POD服务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生产制造到软件服务,应有尽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与五年前相比,全球消费者对POD模式的兴趣增长了近300%。全球POD市场规模在2024年时已经达到了98亿美元,并且预计到2031年将进一步增至47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5%。这样的数据,足以说明这个看似小众的赛道,蕴藏着多么巨大的能量和潜力。

一个听起来有点“个性化”的赛道,为何能持续高歌猛进、热度不减?过去五年它又经历了哪些蜕变?未来是否还值得我们继续深耕?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利润暴涨!POD生意就像疫情时期的“口罩机”

“对于一些代工厂来说,去年POD模式的火爆程度,简直就像几年前的‘口罩机’一样!以前赚1块钱的加工费,现在印上图案,立马就能赚到10块钱!”全球定制网的CEO刘宏由衷地说道。这背后反映的,是POD模式给传统制造业带来的巨大附加值和利润空间。

刘宏创办“全球定制网”并投身POD赛道,正是看中了供应链本地化这个大趋势。今年6月,全球定制网正式上线,目前已经成功链接了美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巴西、墨西哥、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全球数十家定制工厂。它不仅是POD行业的内容入口,还提供订单运营管理服务,并建立了全球POD工厂联盟,致力于打造一个高效、便捷的定制生态系统。上线仅仅一个月,其用户数就实现了每天超过30%的增长,SaaS注册用户超过450家,绑定店铺更是多达2360家。这组数据,再次印证了POD模式的巨大吸引力。

陈黎明提到,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传统备货模式的跨境商家面临着更大的经营风险。而POD赛道凭借无需备货的“轻资产”优势,吸引了大批新玩家入局。许多国内电商的POD卖家也顺势加入了出海大军。“你想想看,以前做拼多多的商家,现在转向Temu,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迁移。毕竟,海外市场蕴藏着更广阔的商机,‘海外的钱’也相对更容易赚一些。”

POD按需定制模式的灵活性,使得生产流程可以巧妙地进行拆分。比如,可以在国内完成制衣,然后在海外进行印花,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减轻国际贸易政策波动对关税方面的影响。择远POD供应链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们的行政办事处设在福建泉州,制衣厂位于广东,而POD工厂则设在美国。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会先将素胚(没有花纹的样衣)批量运输到美国的工厂,然后根据订单在当地进行印花并直接发货。这样一来,合作的卖家就省去了备货、头程物流以及海外仓储的巨额成本,工厂也能实现小单快返,灵活机动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目前,择远POD供应链在美国东部和中部共拥有4家POD工厂,日处理订单量超过5万件,年服务卖家数超过2000家,实力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是,POD模式在海外完成尾端加工和发货,也完美契合了跨境电商平台半托管模式下的本土履约要求。去年,Temu、SHEIN、速卖通等跨境电商平台纷纷大力推广半托管模式(速卖通称之为“海外托管”)。在这种模式下,卖家需要将货物备在海外仓,并负责海外本土的履约配送,这对很多中小卖家来说,门槛并不低。然而,采用定制生产模式的POD卖家,既能享受到半托管带来的巨大流量红利,又巧妙地避免了囤货滞销的风险,可谓一举两得。不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做全托管POD的商家基数庞大,但半托管POD商家的增长势头更为迅猛,呈现出“爆发之势”。

此外,各大跨境电商平台对POD卖家的政策也相当友好,给予了诸多便利。比如,速卖通通常要求卖家在买家付款后的1-3个工作日内完成发货,但对于定制生产的商品,则将发货时间放宽至付款后5-10个工作日。另有Temu商家反映,个性化定制商品不容易被平台的核价机制拦截,商品单价往往更高,利润率也随之水涨船高。而且,由于POD商品天生具有“定制化”的特性,其退货率普遍要低得多。

“千分之三的退货率都算高的了!”陈黎明谈到,这主要得益于POD的两种模式:一种是卖家精心设计图案去销售,商品本身就极具个性化和差异化,消费者只有真正喜欢才会下单购买,因此退货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另一种模式是消费者提供图片或文字进行定制,比如刻上自己的名字,或者把照片印在商品上,这种个性化定制商品在各大平台都是不允许退货的。

说到底,个性化、独一无二的产品,才是POD模式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根本原因。服饰POD跨境卖家张平深有体会地表示:“大家穿衣服肯定不想跟别人穿一样的。以前不是没有这种需求,而是市场无法满足。服装的版型这么多年变化不大,但十年前T恤上印的图案和现在印的,那是完全不同的!”正是这种对“与众不同”的追求,驱动着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POD产品买单。

工厂落子海外,POD产能正在“本地化”

“POD模式之所以如此火爆,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供应链的本地化。”刘宏一语道破了行业发展的关键。

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跨境电商平台力推半托管模式的双重影响下,一大批POD工厂纷纷选择在海外落地生根,供应链本地化已经成为POD行业不可逆转的新趋势。“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国内POD工厂,早早就在今年以前开始在美国布局,通过设立办事处、合作工厂或自建工厂的方式,积极构建本地化生产能力。而今年4-5月,一些地区政策调整后,更是有一批POD工厂加快了在海外落地的步伐,以应对新的市场环境。”S2B2C平台“链主当家”创始人操龙辉向我们介绍道。

择远POD供应链正是这波浪潮中的先行者之一。早在2020年,他们就开始筹备美国工厂,历时三年才最终投入运营。“疫情期间,其实对于外贸工厂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量机会。像欧洲、美国等地的本土工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而中国外贸工厂展现出更强的韧性。我们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果断选择到海外建设工厂。”择远POD供应链的负责人陈浩天解释说。

据他介绍,择远POD供应链从一开始就定下了工厂全美覆盖的宏伟目标。他们没有从工厂选择更多、竞争也更激烈的美国西部入手,而是“先啃最难啃的骨头”——从东部和中部地区开始布局。目前,择远POD供应链在纽约州附近拥有3家工厂,在美国中部的印第安纳州还有1家工厂。

“最早在疫情前后出海的那些华人企业家,比如来自莆田的老板们,其实大多是在美西建厂的。”陈浩天谈到。美国西部,特别是洛杉矶,交通更为便利,离港口更近,“货物下船后可以直接拉到工厂”,这无疑节省了物流成本和时间。但另一方面,美西也是POD竞争更为激烈、租金更高的区域。择远POD供应链通过卡航(卡车航班)将素胚从美西运到美东需要11天时间,如果能实现全美布局,无论时效性还是成本,都将得到极大的优化。“现在我们在美东和美中实现了闭环之后,接下来会考虑在美西建立第5号、第6号甚至更多的工厂,最终实现全美覆盖的目标。”陈浩天描绘着未来的蓝图。

美国无疑是POD最大的市场,但供应链本地化的浪潮并非只波及美国。今年6月30日,TikTok Shop正式开放了日本站点,同时向自运营(POP)商家和全托管商家开放入驻,日本市场因此受到了更多关注。择远POD供应链今年也在日本新合作了一家POD工厂。在当下起步阶段,这家日本工厂的日单量从几十单到一两百单不等,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供应链本地化不仅仅是工厂的物理迁移,生产和产品本身也需要与当地市场深度融合。陈浩天介绍说,日本市场主要流通的是230克左右的T恤,而美国市场则偏爱180克的T恤。这背后反映的是两国消费者习惯的差异。美国人更倾向于将T恤视为“一次性用品”,“比如万圣节、圣诞节、各种游行或者选举活动,他们会穿上应景的服装”;而日本人则比较注重品质,“你给他们1000件样品,他们真的会一件一件仔细检查”,这种严谨的消费习惯也直接影响了工厂的生产标准和流程。

刘宏指出,中国工厂选择出海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两大地区:一是消费需求和市场价值都较大的欧美市场;另一个则是人口众多但人力成本相对较低、毛利空间更大的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市场。

作为POD行业的领军企业,指纹科技近年来也推出了面向工厂的柔性供应链SaaS平台——“蜂鸟数智”。“蜂鸟数智”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企业在海外部署POD工厂,目前已经为100多家工厂提供过服务,业务范围覆盖中国、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多个国家。“只要你在当地拥有合适的人力或者场地资源,并且能够很好地整合这些资源,再通过我们这套系统和培训体系,在海外建设POD工厂的门槛就会大大降低。我们的系统会将生产流程进行精细化分段,每个功能点可能只需要重复操作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完成。”陈黎明介绍道。她还提到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完全没有POD工厂经验的新手,只是在样板工厂学习了一段时间,然后就到海外开办了一家服饰POD工厂,现在日均产能已经达到了1万多件,这效率和成果令人惊叹。

据刘宏介绍,目前海外的POD工厂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卖家+POD工厂”模式。对于那些日均订单量达到几千单的大卖家来说,他们会考虑在美国或东南亚自建或投资一个POD工厂。与传统的全流程生产工厂不同,POD工厂通常只提供末端加工服务,即在素胚上进行印花,整体投入相对较小,更具灵活性;第二种是“海外仓+POD工厂”模式。海外仓本身是为跨境卖家提供仓储和配送服务的,而工厂也同样需要具备仓储和配送功能。海外仓通过增加一个末端加工生产服务,就能继续利用原有的场地和渠道,从而实现配送一体化,提升效率;第三种是“工贸一体+POD工厂”模式。一些在美国深耕多年的OEM/ODM工厂,可以将以前的批发业务模式,灵活转变为一件起订的定制生产服务,目前这种模式主要以服装品类居多,满足了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变革正发生:“海浪退去,看谁在裸泳”

POD模式虽然势头正盛,但在这片繁荣的背后,也并非没有隐忧。“现在POD行业爆火之后,似乎有点走向‘劣币驱逐良币’的阶段了,价格战打得厉害,大家的利润空间都变得非常薄。”陈浩天无奈地说道。

从2020年至今,POD行业可谓经历了从“无序增长”到“激烈竞争”的蜕变。陈浩天介绍说,一开始,很多小工厂“拉几台机器到自家仓库,就敢自称美国工厂了”,那种“小作坊式”的模式,现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现在大家都开始朝着三千平米、五千平米以上的标准化工厂去落地。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供应链实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站稳脚跟。”他进一步解释道。

在竞争白热化的时候,产品的差异化和垂直化就成为了商家取胜的关键。“现在商家的选品眼光也变得更加挑剔了,不像以前随便印点什么都能出单。现在必须往更垂直、更专业的方向去深挖。”深圳千亚国际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千亚国际供应链主要经营My Depot美区货盘和海外仓业务,在美国拥有11个海外仓。去年9月,公司敏锐地捕捉到了POD的风口,从国内引进了机器,增加了POD定制服务,品类涵盖家居、毛巾、背包、靠垫等。虽然目前其POD的产能还在提升中,但从今年开始就一直爆单,工厂甚至出现了被迫暂停接单的情况,足见其产品和服务的受欢迎程度。

除了产品差异化,深挖细分品类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陈浩天解释说,“T恤这种竞争非常‘内卷’的品类,大家可能会暂时放一放,转而去从一些小众特色品类中寻求新的机遇。比如花园旗(家庭花园里插的装饰性旗帜)、游行的刀旗,或者木艺、亚克力等材质的产品,都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然而,在操龙辉看来,POD产品的激烈竞争,与海外供应链的同质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海外本土定制供应链普遍面临着同质化的困局,品类相对局限,工艺也比较单一。像T恤、手机壳等标准化定制产品,早已陷入了红海竞争。”他坦言。

据他介绍,Temu平台上的POD商家,其核心需求在于铺设海量SKU,对产品(如手机壳、铁皮画、T恤)的工艺要求相对单一,商家可以依托海外本土供应链实现本土化履约。但如果卖家的定位是独立站精品定制,或者是在手工艺品电商平台Etsy开店的,那么,能与其相匹配的海外本土供应链就显得极为稀缺了。“以独立站卖家为例,他们对产品的个性化深度、工艺差异化有着极高的要求,‘新奇特工艺’或‘多工艺、多材质组合’是这类卖家的核心需求。但是,目前能够支撑此类需求的海外供应链非常少。”操龙辉指出其中的症结。

操龙辉经营的“链主当家”是一个专注于“情绪时尚消费”的POD服务平台,可定制的品类包括3C数码、宠物用品、家居日用、户外装饰、箱包鞋帽等。目前,他们主要采用国内仓直发海外的模式。操龙辉表示,自己在商品企划的源头就主动规避大面积的同质化竞争,通过构建差异化壁垒来赢得市场。

独立站作为私域流量的载体,更容易打造品牌,也是最早一批POD卖家的聚集地。近几年来,随着Temu、SHEIN、TikTok Shop等平台的崛起,POD卖家才逐渐转移到这些门槛更低、更容易出单的平台上。不同的渠道对POD产品也有着不同的侧重和倾向。

据操龙辉介绍,Etsy专注于手工定制等非标品,87%的用户为25-44岁的女性,艺术插画、手作纪念品等情感类商品需求旺盛,是独立设计师们的主要阵地。这个平台上的POD产品客单价通常较高,且复购周期更短;TikTok作为年轻流量的爆发引擎,则非常适合推出一些猎奇类产品。卖家通过制作“产品开箱+定制过程”的短视频,常常能够实现单条内容带动爆单的效果,营销能力惊人;而独立站则是POD卖家打造品牌的首选渠道,卖家可以凭借自主定价权和用户数据沉淀,构建起高粘性的社群,沉淀品牌价值。

从产品差异化、品类精耕到渠道分层运营,POD卖家的突围战,正是整个行业不断进化、蝶变的缩影。正如陈浩天所说:“各行各业都会经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变化,这也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从最早的市场空缺到市场爆发,从无序增长到有序增长,它需要一个过程才会逐渐趋于稳定地发展。”

“海浪退去,看谁在裸泳。”他的断言,也像是为这个行业未来的命运写下了注脚。这场属于POD的深层变革,正在我们眼前真实地发生着,引领着跨境电商走向更加成熟和多元的未来。新媒网跨境认为,拥抱变化,积极创新,才是我们在这场变革中赢得先机的关键。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0015.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跨境电商POD模式火热,以零库存、高利润、低退货为特点,吸引众多卖家入局。Temu、SHEIN等平台加大推广力度,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供应链本地化成趋势,海外工厂涌现。该模式有效降低经营风险,个性化定制产品受消费者喜爱。
发布于 2025-08-27
查看人数 1139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