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9亿巨亏!跨境通暴跌4800%:流量模式已死!
曾经,在咱们中国的跨境电商圈子里,跨境通这个名字,那可是响当当的,一度风头无两,是多少同行仰望的标杆。那时候,他们乘着全球电商蓬勃发展的东风,大刀阔斧地闯市场,赢得了不少喝彩。然而,商海沉浮,潮起潮落,如今的跨境通,正面临着一场不小的考验,努力从亏损的泥潭里爬出来。
最近,公司披露的半年报业绩预告,就像一张最新的“体检报告”,为我们描绘了它当下的真实状况:虽然还没找到那个能让营收快速“回血”的灵丹妙药,但至少,已经迈出了“止血”的关键一步。
新媒网跨境获悉,根据跨境通的最新公告,他们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亏损400万元至750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亏损的1138.42万元,这个数字已经大幅度收窄了。即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预计也是亏损400万元至750万元,这比去年同期高达2393.62万元的亏损,也显示出了明显的改善。每股收益预计在-0.0025元至-0.0048元之间。
这次亏损能有所收窄,背后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公司在公告里也说得清清楚楚:2025年上半年,他们对出口业务中自营平台的推广投入减少了。投入一减,收入自然也跟着下滑,利润压力随之而来。换句话说,账面上的亏损收窄,并不是因为营收有了显著增长,也不是盈利模式出现了质的优化,而是通过精打细算,大幅压缩了营销开支,这才实现了短期的财务改善。
这种“节流”的策略,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就像一个人身体不适,暂时减少了体力消耗,身体的负担也就轻了一些。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收入随着推广投入的减少而同步下滑,这恰恰暴露了跨境通对流量的高度依赖。
长期以来,跨境通在获取订单方面,一直比较依赖传统的、大规模的广告投放。这种“砸钱买流量”的模式,在过去或许行之有效,但在如今这个跨境电商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特别是随着各种平台流量成本的持续走高,这种模式的效果正在大打折扣,变得越来越难以维继。
我们可以看看外媒电商分析机构SmartScout提供的数据,这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他们发现,在某个国际知名电商平台上,第三方卖家在广告投放上的压力,要远高于那些品牌方。如果以年营收超过100万美元的卖家为例,第三方卖家在商品推广广告上的支出,比第一方品牌要高出127%;而在视频广告支出上,更是高出146%。这意味着,很多卖家为了获取流量,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金,但换来的转化效果却在持续缩水。广告投放的投资回报率(ROI)持续走低,这已经成为整个行业普遍面临的集体焦虑,而对于跨境通而言,这种焦虑显得尤为沉重。
更让人觉得棘手的是,除了流量成本的挑战,跨境通还缺少一些能真正“留住流量”的“基本功”。比如说,品牌逐渐老化,商品种类(SKU)也跟着收缩,这使得他们对用户的承接能力变得薄弱。以跨境通的核心业务线ZAFUL为例,其在海外的活跃用户数量大幅下滑,用户的复购率和粘性也在持续走低。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流量来得快,但流失得也快;如果减少广告投放,订单量就会迅速下滑;而如果加大投放力度,又会面临利润被侵蚀的巨大压力。这种对流量的深度依赖,加上转化能力的不足,让当前的“止亏”状态,更像是财务报表上的一种短暂缓冲,而不是公司业务真正意义上的回暖和复苏。
财务的挑战与业务的转型并存
回望近两年的发展轨迹,跨境通的处境确实不容乐观。亏损持续扩大,资产减值沉重,曾经是公司支柱的出口业务连年萎缩,多项核心经营指标都难以让人感到乐观。更让人揪心的是,公司还诉讼缠身,此前甚至出现过跨境通股份被拍卖的情况,大股东也曾因执行问题陷入困境,让这家曾经的深圳大卖一度深陷危机。
如果我们将时间轴拉回到去年,也就是2024年,那份全年财务数据更能深刻地揭示跨境通所面临的深层困境。在那一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了13.56%,降至57.19亿元。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净亏损却从2023年的968.82万元骤然增至4.79亿元,同比下滑幅度超过4800%,这无疑创下了公司近年来最差的纪录。
从季度的表现来看,跨境通在2024年全年,仅在第二季度勉强实现了602万元的微薄盈利,而其他三个季度全部都处于亏损状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传统电商旺季的第四季度,本应是业绩冲刺的关键时期,结果反而亏损再创新高,单季亏损额高达4.61亿元,占全年亏损的96%,同比跌幅超过94倍,这无疑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深入拆解这份成绩单,有两大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是业务结构的严重失衡。数据显示,进口业务以53.26亿元的营收占比超过九成,几乎占据了公司的全部收入。而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出口业务,却仅贡献了3.57亿元的营收,占比只有区区6.24%。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个出口板块已经连续四年出现下滑,其中核心品牌ZAFUL的营收同比骤降近八成,用户活跃度与商品种类数量同步收缩,几乎丧失了作为增长引擎的功能。这种单一依赖进口业务的模式,无疑增加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资产减值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根据公告,公司在2024年对商誉、应收款项和存货等资产,合计计提了高达4.68亿元的减值准备。这个数字几乎吞噬了公司全部的利润空间。这些减值,大多是由于前期业务遗留问题所致,集中反映在本期,对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造成了显著的冲击。这也提醒我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的把控是何等重要。
可以说,跨境通现在正深陷于“内伤未愈,外力不继”的双重困局。内部有巨额的资产减值冲击,外部又缺乏业绩增长的有力支撑。财务压力之外,跨境通还面临着复杂的法律诉讼。截至2024年底,公司未决诉讼金额合计达到7.96亿元,其中作为被告的金额接近2亿元。一旦这些诉讼败诉,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公司的资金链压力。此外,自2023年启动的预重整程序进展也并不顺利,法院至今尚未裁定受理,这使得公司通过重整来化解债务压力的希望,变得愈发渺茫。
新媒网跨境认为,如今的跨境通,正站在一个“止血”与“造血”的关键十字路口。如果不能彻底打破对传统流量投放的路径依赖,如果无法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壁垒和用户粘性,如果出口业务持续衰退、资产减值风险悬而未决,那么,所谓的“亏损收窄”,或许仅仅是漫长下行周期中的一次短暂喘息。
这不仅仅是跨境通这家企业自身的突围之问,更是当前行业调整期,所有那些依然依赖传统模式的企业,所面临的共同生存命题。从跨境通的经历中,所有正在跨境电商这条路上摸索前行的玩家,都能找到一些破局的线索:例如,将经营重心从单纯的流量采购,转向精细化的用户运营;从盲目的品类扩张,转向对供应链的深度耕耘;从单一平台的布局,转向全域、多渠道的立体化发展。
潮水退去,我们看到的是,跨境电商行业正在告别那个“砸钱就能赢”的粗放时代。未来的竞争,将更加考验企业的内功和创新能力。跨境通是否还有翻盘的可能,关键要看它能不能在接下来的低潮期里,真正打破现有的恶性循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难以被复制的运营壁垒和核心竞争力。这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命运,也折射出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时代命题,唯有积极求变,方能行稳致远。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kjts-479m-loss-4800%-plunge-traffic-model-dead.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