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中国出海狂飙!出口破13万亿,港股IPO全球第一!

2025-08-30Temu

Image

2025上半年,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是充满变数却也孕育希望的半年。全球经济的脉动牵动着每一家出海企业的神经,地缘政治与贸易政策的复杂演变,无疑给海外布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挑战的另一面,恰恰是广阔的机遇。出口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依然动力十足;新兴市场的旺盛需求、能源与科技领域的强劲出海势头,以及跨境投融资的积极推进,都为中国企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增量空间。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步伐更加坚实,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脉络:出口保持稳健增长,区域与品类结构不断优化;赴港上市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港股表现令人瞩目;而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等优势产业,则继续扮演着出海的核心驱动力。

我们深入观察这些宏观数据与市场热点,一同感受这半年来中国企业出海的潮汐与风采。

宏观数据:中国出口韧性十足,结构持续优化

当我们审视2025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货物贸易出口所展现出的强劲韧性。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但我国货物贸易出口依然保持了令人欣喜的正增长态。据海关总署权威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增速较前5个月进一步加快了0.4个百分点,这无疑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我国出口规模首次突破了13万亿元大关,实现了7.2%的较快增长,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与活力。

更令人振奋的是,中国出口的结构正在变得日益多元化,新兴市场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力量。上半年,我国对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实现了增长,贸易规模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贸易伙伴数量达到了6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个,这表明我们的国际贸易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11.29万亿元,同比增长4.7%,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1.8%,较去年同期提升了0.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一带一路”市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除了巩固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的贸易往来,我们看到新兴市场正在贡献更多的增量。例如,上半年我国对非洲、中亚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同比分别增长了14.4%和13.8%,对东盟的进出口额也达到了3.67万亿元,实现了9.6%的增长。这些数据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对外贸易的广阔前景和日益优化的全球布局。

然而,在看到积极面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国际贸易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其中,部分国家的关税政策调整,无疑成为了重塑全球贸易版图、考验中国企业全球化应变能力的一道现实考题。今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宣布实施一项“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商品统一征收10%的基线关税,同时对来自中国的部分商品额外加征34%的关税,这导致对中国商品的累计最高关税水平一度上升至145%,并取消了对中国商品800美元的免税额度,这些举措对跨境电商领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面对这些变化,国际社会也积极寻求对话与合作。5月,中美双方发布了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为缓和贸易紧张关系带来了积极信号,声明中提及取消部分加征关税,并对24%的关税设立了90天的暂停期。随后在8月,这一24%的关税再次获得了90天的暂停实施,但原先按行政令规定加征的剩余10%关税得以保留。这些政策的调整,虽然带来了短期的不确定性,但也体现了各方在寻求对话与合作中的积极努力。

受外部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上半年中国对美国市场的进出口贸易额有所波动。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上半年我国对美国进出口总值2.0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了9.3%。其中,对美出口为1.55万亿元,下降9.9%;从美进口为5303.5亿元,下降7.7%。这种波动在第二季度尤为明显,中美贸易总额由第一季度的同比增长转为第二季度的同比下降,降幅达到了20.8%。但值得欣慰的是,随着日内瓦和伦敦经贸会谈的积极进展,双方贸易关系呈现出回暖迹象。6月份的进出口值从5月份的不到3000亿元人民币,回升到超过3500亿元人民币,这表明在挑战面前,中国企业与合作伙伴都在积极探索应对之道,努力稳定全球供应链与贸易往来。

市场动态:香江潮涌,中企赴港上市谱新篇

如果说上半年资本市场哪股热潮最令人瞩目,那非中国企业批量赴港上市莫属。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其独特的金融市场魅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企业。据香港交易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香港市场共有42只新股成功上市,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0%,集资总额更是创下了2021年以来的新高,已超越去年全年的876亿港元,截至6月30日,首次公开招股(IPO)集资额轻松突破1050亿港元,稳居全球资本市场首位。这充分证明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强大吸金能力和中国企业的勃勃生机。

新媒网跨境认为,港股IPO市场的强劲表现,尤其体现在外资基石投资者投资金额和占比的大幅提升上。据申万宏源的分析,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外资基石投资者在全部基石投资者中的占比分别约为41.6%、40.4%和59.3%,而其合计投资金额也从约64亿港元飙升至286亿港元,呈现出显著的上升态势。这些资金主要来自英国、美国和新加坡等地的国际资产管理机构,也不乏中东主权基金和东南亚家族办公室的身影。这表明,全球资本对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意愿日益增强。

对于那些拥有全球化战略蓝图的中国企业而言,赴香港上市不仅仅是简单的融资行为,更是一个吸纳全球资金、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通道。以宁德时代、蜜雪冰城、老铺黄金、海天味业等为代表的行业翘楚,通过在港上市不仅创造了亮眼的融资额和股价涨幅记录,更重要的是,它们借助香港这个国际舞台,有力地提升了自身的全球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无论是新消费、硬科技还是生物医药等热门行业的企业,都将赴港上市视为开启全球化增长新阶段的关键一步,这无疑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此外,在企业海外投资布局方面,虽然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有所下降,但值得关注的是,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投资呈现出逆势增长的积极态势。根据安永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数据,上半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达到800亿美元,同比下降6.2%。其中,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为722亿美元,同比微降0.5%。然而,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却达到了189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20.7%。这表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市场的信心和投入不减反增,东南亚、中东、中亚和拉美地区正成为热门的投资目的地,制造业、科技和新能源产业链是主要的投资方向,这些投资正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中国力量。

与此同时,海外并购交易也呈现出显著的回暖迹象,并且同样以“一带一路”区域为核心关注点。据同一份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企业宣布的海外并购总额达到196亿美元,同比大幅上升79%。尽管交易数量为200宗,同比略有减少7%,但超过5亿美元的大额交易数量从去年同期的6宗激增至14宗,这预示着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正进行更为深入和高质量的战略布局。从行业来看,TMT(科技、媒体、娱乐以及通信业)继续成为最受青睐的并购行业,多个行业的并购金额实现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长,显示出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雄心。从区域分布来看,亚洲地区占据了并购总额的一半以上,而拉美地区的并购热度也大幅上涨,并购金额实现了六倍的增长,这体现了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多元化和深度拓展。

行业热点:中国智造驰骋全球,绿色能源点亮未来

谈及中国企业出海的核心引擎,汽车与新能源产业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凭借着中国在产业链和技术上的系统优势,这两个行业正持续在全球市场中拓展版图。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表现尤其抢眼,出口量达到106万辆,同比增长了75.2%,这一惊人的增速不仅展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强大竞争力,也直接推动了中国汽车整体出口的蓬勃发展。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达到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继续保持了全球汽车出口大国的地位。正如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言,这种增长得益于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强劲表现,以及对澳大利亚、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持续深耕。

在新能源领域,光伏行业虽然仍在经历调整期,面临一定的压力,但整体数据呈现喜忧参半的局面,也蕴含着新的机遇。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上半年硅片和组件的出口量同比分别有所下降,但电池片的出口量却实现了74.4%的显著增长,这表明中国光伏产业链的局部优势依然突出。尽管出口额同比下降26%,但中国光伏企业并未止步,反而加速了对新兴市场的拓展步伐。上半年,中国组件出口已覆盖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对其中51个国家的出口额同比增长超过100%,非洲和大洋洲等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正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积极开拓的新增长点。

与光伏行业面临的挑战不同,储能企业的海外订单则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根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的统计,2025年1月至6月,中国企业新获得了199个海外储能订单或合作项目,总规模超过160 GWh,同比增长高达220.28%。这表明中国在储能技术和解决方案上的领先优势正得到全球市场的广泛认可,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消费出海:精耕细作,多元拓展展现中国品牌魅力

中国消费品牌在全球化道路上,正展现出越来越精细化的运营能力和多元化的市场拓展策略。以泡泡玛特、安踏等为代表的头部品牌,不再仅仅是商品的简单输出,而是通过更成熟的IP运营、品牌建设和渠道管理,在全球各地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将中国品牌的独特魅力和创新能力带向世界。同时,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中国餐饮品牌也加速了海外开店的步伐,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经营模式,在东南亚和北美等地区迅速占据一席之地,成为海外消费者体验中国文化的窗口。

跨境电商无疑仍然是中国消费品出海的主力阵地。据海关总署数据,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约1.3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其中出口额约1.03万亿元,增长4.7%。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跨境电商作为数字贸易新业态的巨大活力和潜力。当然,国际贸易环境中的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考量。为此,包括TikTok、Temu、SHEIN等在内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和众多商家,都在积极调整策略,持续开拓和渗透欧洲、拉美等多元市场。他们通过建设海外仓、与本地供应商深度合作、以及实施多元化市场布局等方式,有效降低了潜在风险,以更灵活、更韧性的姿态应对全球市场的挑战。

结语:逐浪全球,中国企业蓄力再出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传统优势行业,人工智能(AI)和智能硬件领域的中国创业公司,也正成为今年跨境出海舞台上的新兴力量。这些“生力军”从项目启动之初就将全球市场纳入考量,凭借着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竞争策略,不断开辟新的全球化发展空间,为中国企业出海注入了全新的想象力和澎湃动力。

总览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的出海版图虽经历了外部环境的诸多考验和内部结构的不断调整,却依然展现出多点开花、蓬勃向上的强劲态势。面对日益多元的市场格局、更加立体的出海路径以及愈发复杂的竞争态势,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创新精神与雄心壮志始终未曾改变。它们正以积极的姿态,在全球舞台上书写着属于中国经济的精彩篇章,向世界传递着中国发展的信心与活力。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1869.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5上半年,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变局中展现韧性。出口保持增长,结构优化,新兴市场贡献增量。赴港上市成热潮,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驱动出海。跨境电商持续发展,企业积极应对关税政策调整,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崭露头角。
发布于 2025-08-30
查看人数 274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