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ds num=100取消,印象数降8%!
2024年,谷歌(Google)悄然取消了其对搜索结果每页显示100条链接的非官方支持,即业内常说的“num=100”参数。此举一经实施,便在全球跨境电商和数字营销领域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尤其是对依赖爬虫技术获取数据的第三方跟踪工具以及谷歌自身的搜索控制台(Search Console)产生了显著影响。当时,业内普遍认为,取消num=100
导致了部分爬虫工具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有猜测称,正是由于爬虫活动减少,才使得搜索控制台报告中的印象数(Impressions)数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虚高,因为此前一些人工注入的虚假数据被剔除。
然而,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随之浮现:如果搜索控制台的印象数确实受到了影响,那么谷歌广告(Google Ads)的报告数据,尤其是其关键词规划工具(Keyword Planner)中的搜索量,以及实际广告投放的印象数,是否也同样遭受了冲击?这是众多依赖谷歌广告进行海外市场拓展的中国跨境卖家和广告专业人士最为关心的问题。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知名数字营销专家凡妮莎·福克斯(Vanessa Fox)通过社交平台提出了这一疑问,引发了PPC(按点击付费)社区的广泛讨论。她的核心问题是:“如果搜索控制台的印象数被夸大了,那么谷歌广告的关键词规划工具搜索量是否也被夸大了?”为了解答这一疑虑,业界同仁和PPC专家们纷纷分享了他们的观察和数据,试图揭示“num=100”变化对谷歌广告数据可能造成的影响。
从PPC社区的普遍反馈来看,多数专业人士表示,目前并未在他们的谷歌广告账户中观察到显著异常。一位业内人士甚至合并了多个广告账户的数据,并制作了图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广告印象数仍遵循正常波动规律,并未出现因num=100
变化而导致的普遍性下降或异常。这似乎表明,对于大多数广告主而言,其广告投放的可见性数据保持了相对稳定。
然而,也有少数声音指出,虽然整体影响不明显,但某些特定账户或特定营销环节可能感受到了间接变化。例如,有观点认为,num=100
的移除可能首先影响关键词规划工具。如果大量依赖爬虫的第三方工具因此调整了数据获取方式,甚至部分用户因此停止使用这些工具,长期来看可能会间接影响到关键词规划工具所依据的“搜索量”数据。一位PPC从业者就提到,他已为客户取消了两个第三方SEM工具账户,如果这类事件是普遍现象,那么每月全球范围内的“搜索”行为量确实可能会有所减少,从而在更深层次上影响到关键词数据的准确性。
此外,一个值得注意的观测来自某品牌方。该品牌在一周内发现,其可用印象数(即印象数与印象份额的比例)下降了约8%。尽管需要考虑季节性因素,但这一降幅仍然超出了预期。与此同时,该品牌的广告点击率(CTR)反而有所提升。有分析指出,点击率的提高可能暗示着广告触达的用户中,人类用户而非机器人流量的比例有所增加。这或许表明,如果此前存在由自动化爬虫程序产生的虚假印象,那么num=100
的取消,可能帮助谷歌广告系统更好地识别并过滤了这些非人类流量,从而使得广告数据更加真实。
也有持不同观点的专家指出,他们预计谷歌广告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其理由在于,谷歌广告作为一个商业平台,其核心盈利模式与广告印象直接挂钩,尤其是在印象份额(Impression Share)这类以印象为基础的广告系列中。因此,谷歌在过滤虚假流量和确保数据准确性方面,可能拥有比搜索控制台更为先进且更具激励机制的技术。换言之,确保广告主支付的费用对应的是真实有效的广告展示,是谷歌广告平台运营的基石。
尽管PPC社区内对此问题的观察和讨论仍在继续,但目前谷歌官方尚未给出明确的答复。有业内人士曾尝试向谷歌广告联络员吉妮·马文(Ginny Marvin)寻求评论,但截至2025年最新,尚未收到回复。这使得人们不禁思考,谷歌广告平台在识别和排除无效流量方面,是否真的拥有比搜索控制台更完善、更强大的技术手段?
综合来看,2024年谷歌num=100
机制的变动,无疑给整个数字营销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虽然对于搜索控制台数据的影响已基本明确,但对于谷歌广告报告的潜在冲击,业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从PPC社区的多数反馈来看,谷歌广告的整体表现似乎并未受到大规模的负面影响,这可能得益于谷歌广告系统更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反作弊能力。然而,部分细微的、特定情境下的数据波动,仍然提醒着跨境卖家和广告专业人士需要保持警惕,持续关注数据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广告策略,确保每一笔投放都能触达真正的潜在客户,提升营销效率。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google-ads-num-100-change-impressions-down-8.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