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 Solar劲收52亿!IRA政策引爆太阳能商机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太阳能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2025年,全球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热情不减,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这使得太阳能产业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一个焦点领域。作为美国主要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之一,First Solar公司的业绩表现,常常被视为观察全球,尤其是西方太阳能市场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窗口。了解其动态,对于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洞察全球产业趋势,寻找合作与发展机遇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根据外媒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市的First Solar公司在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了4.559亿美元的净利润。当季,该公司每股收益为4.24美元。然而,这一数字略低于华尔街分析师的普遍预期。据外媒调查,十位分析师的平均预测是每股收益4.32美元。同时,First Solar在该季度的营收达到15.9亿美元,同样未能完全达到市场预期。七位分析师此前预计其营收将达到16亿美元。尽管第三季度业绩略显保守,First Solar仍对其2025财年保持了积极的展望,预计全年每股收益将在14美元至15美元之间,总营收有望达到49.5亿美元至52亿美元。
First Solar的业绩数据,反映了当前全球太阳能市场在高速增长中面临的一些复杂性和挑战。作为一家专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碲化镉)的公司,First Solar在全球光伏产业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与主流的晶硅技术相比,薄膜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发电性能更优,且其制造过程对硅原料的依赖度较低,有助于供应链多元化和缓解部分原材料短缺问题。这种技术特性使其在一些特定应用场景和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重视本土化生产和供应链韧性的国家。
当前,全球太阳能产业正经历着多重因素的深刻影响。首先,是政策层面的强劲驱动。例如,在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的出台,为本土清洁能源制造和项目开发提供了巨额补贴和税收优惠,极大刺激了美国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这促使包括First Solar在内的企业加大了在美国本土的投资和产能扩张。欧洲市场也因能源安全需求,持续推动太阳能的快速部署。这些政策导向,无疑为太阳能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其次,全球供应链的波动与重构也持续影响着企业运营。虽然疫情后的供应链紧张情况有所缓解,但地缘政治因素、贸易政策调整以及原材料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依然给企业的采购、生产和物流带来了不确定性。特别是一些国家对于关键清洁能源产品本土化生产的要求,正在加速全球光伏供应链的区域化布局。
再者,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晶硅太阳能电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凭借技术创新、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持续向全球市场输出高质量产品。First Solar作为薄膜技术的代表,虽然在细分市场和特定国家政策保护下具有优势,但仍需面对来自晶硅技术路线的强大竞争。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产品价格和效率上,也体现在技术迭代速度和市场响应能力方面。
对于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而言,First Solar的这份成绩单及其所处的市场环境,提供了多维度的启示和思考。
一、洞察全球市场需求,拓展多元化机遇。 First Solar的营收和利润,即便略低于预期,仍显示出美国等西方市场对太阳能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旺盛需求。这对于中国光伏产业链上的企业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出口和合作机遇。中国企业可以积极关注这些市场的下游电站项目开发、逆变器、储能系统、支架以及其他配套设备的出口需求。同时,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的整体输出,包括项目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护等综合服务,也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二、关注技术路线演进,适度多元化研发投入。 长期以来,中国光伏产业主要聚焦于晶硅技术,并在效率和成本上取得了全球领先地位。然而,First Solar的薄膜技术在特定场景下的优势,提醒中国企业可以适度关注非晶硅技术路线的研发进展。虽然不追求“颠覆”主流,但保持对不同技术路径的认知和探索,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未来竞争中的应变能力和技术储备。例如,与薄膜技术结合应用的创新场景、更环保的制造工艺等,都值得关注。
三、适应政策法规变化,推动国际合作与本地化。 面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对本土制造的倾斜,以及其他国家可能出台的类似保护性措施,中国跨境企业需要深入研究并积极适应。这可能包括在海外市场设立生产基地、进行本地化组装,或者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与当地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规避贸易壁垒,更好地融入当地供应链和市场。例如,部分中国企业已选择在东南亚等地投资建厂,以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
四、强化供应链韧性,优化全球资源配置。 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中国企业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韧性。这包括建立多元化的原材料采购渠道,优化国际物流布局,并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响应速度。关注First Solar等国际巨头在供应链方面的策略调整,例如其在北美、印度等地的投资扩产计划,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便更好地进行全球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
五、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虽然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但全球能源转型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中国企业在具备成本和规模优势的同时,可以寻求与First Solar等国际同行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普及。这种竞合关系,有助于形成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全球光伏生态系统。
展望未来,全球太阳能产业的增长前景依然广阔。技术创新将继续推动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同时,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农业光伏、漂浮光伏等多样化应用场景将不断涌现。太阳能与储能系统的深度融合,也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有助于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全球对绿色低碳制造的重视,将促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将成为新的竞争高地。新兴市场,如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因其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有望成为全球太阳能市场的新增长极。
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025年及未来,中国跨境从业者应保持务实理性的态度,积极关注全球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行业的发展动态。通过深入分析市场变化,精准把握政策走向,灵活调整经营策略,并在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方面持续投入,才能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可持续的繁荣。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first-solar-52bn-ira-fuels-solar-boom.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