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跨境大卖彻底凉了!营收归零,仅剩2人求生路
曾几何时,在广阔的跨境电商江湖里,一批批中国卖家乘风破浪,将国货精品送往全球。其中,择尚科技,这个名字,曾是行业里响当当的“明星大卖”。它一度立志要像如今的SHEIN一样,在快时尚领域开辟一片天地。
然而,商海浮沉,风云变幻。当年并驾齐驱的“兄弟”,如今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全球瞩目,日进斗金;另一个则黯然退出跨境舞台,营收归零,转而投身全新的新能源赛道,深耕氢装备产业链。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
昔日荣光:快时尚赛道的“弄潮儿”
时光回溯到跨境电商方兴未艾的年代,择尚科技凭借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对时尚趋势的敏锐捕捉,迅速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
新媒网跨境获悉,择尚科技最初以快时尚独立站Choies为核心,同时在亚马逊、eBay等主流第三方平台多线并进,构建起一张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尤其是其快时尚女装产品,以独到的设计风格和令人惊喜的性价比(通常在10-40美元之间),深受北美、欧洲等上百个市场消费者的喜爱。Choies独立站,在那个时候,甚至能与环球易购的Zaful等知名平台齐名,风头一时无两。
在发展初期,择尚科技与SHEIN有着相似的“血脉”和发展逻辑。它深谙服装产业的精髓,凭借16年的服装品牌设计加工经验,实现了工贸一体化。这意味着从设计、生产到销售,整个链条都能高效协同。更重要的是,它前瞻性地运用柔性供应链管理,自行研发ERP系统,有效整合供应商、物流商和境外终端客户资源。这种创新模式,让择尚科技在竞争激烈的快时尚市场中,犹如一匹黑马,迅速崛起。它曾是无数中国卖家学习的榜样,也承载着走向世界舞台的梦想。
命运的分叉口:同样起点,不同结局
然而,市场的潮水说变就变。如今,当我们再次审视择尚科技与SHEIN,这两个同样从快时尚品类起家,同样具备柔性供应链优势的中国出海企业,它们的发展路径却已是天壤之别。
SHEIN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势头迅猛,不仅从单一的快时尚类目拓展到全品类,更是一跃成为估值数百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持续书写着中国品牌出海的传奇。而择尚科技,却在经历了多年的挣扎与自救后,最终选择了退出跨境电商这一曾让它声名鹊起的领域。
根据择尚科技的财务报告,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均为零,上半年净利润则录得亏损,高达89234.38元。更令人唏嘘的是,目前公司在职员工仅剩2人,业务基本处于停顿状态。由于业务受到的重大影响,公司甚至面临被终止股票挂牌的风险。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择尚科技并没有选择彻底沉寂,而是积极寻求转型破局之道。公司计划推行“两步走”战略:一方面,对现有业务进行收缩,加强对产品和供应商的筛选与管理,以期提升线上业务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更具战略意义的一步,便是全面转型新能源行业,专注于氢装备产业链核心零部件的加工制造,以此来重塑公司的业绩增长曲线。
很显然,择尚科技正试图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寻找生机。但这条探索和转型之路会遇到怎样的挑战,又能走多远,目前仍是未知数。
红灯亮起:业绩滑坡,自救无果
复盘择尚科技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公司面临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累积,最终成了阻碍其向上发展的沉重包袱。
早在2015年,择尚科技成功挂牌新三板上市后,便开始大手笔调整其跨境电商业务策略。它先是果断缩减了Wish等低价铺货渠道的投入,转而将重心放在亚马逊等更注重品牌和品质的渠道上,以此提升销售占比。随后,公司还积极丰富产品线,从单一的女性时装逐步拓展至户外、家居、办公文具等多个附加值较高的品类。在新产品线上,更是创新性地采用了工贸联合运营模式,期望通过更紧密的供应链协同来提升竞争力。
这些大刀阔斧的改革,确实在短期内带来了显著成效。公司在随后的两年里,营收和利润实现了双双增长,一度让外界看到了光明的前景。然而,好景不长。
从2017年开始,一系列内外部因素叠加,让择尚科技的发展频频受挫。首当其冲的是行业内普遍遭遇的“扫号风波”。那段时间,许多中国跨境电商卖家都面临着平台账号被大规模审查甚至封停的风险,这无疑给择尚科技带来了巨大的运营压力和经济损失。
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新玩家不断涌入,营销成本水涨船高。加之公司自身在运营策略上的一些失当,如对独立站的过度依赖,使得其难以承受日益增长的营销费用。大笔的销售费用支出,并未带来等量的流量和转化,反而成了沉重的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择尚科技的销售费用甚至占到了营业收入的67.98%,这意味着每卖出100块钱的货,就有将近70块钱花在了销售环节上,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此外,在快时尚领域至关重要的产品研发和创新方面,择尚科技的投入也显得不足。未能及时捕捉和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使得其产品竞争力逐渐下滑。
在这些多重因素的打击下,公司业绩开始走下坡路。从2017年开始,择尚科技营收1.23亿元,但盈利却变成了亏损403万元。除了2019年短暂盈利163万元外,2018年至2022年期间,公司分别亏损了1826万元、731万元、310万元和1031万元,亏损额触目惊心。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在多次自救努力未果后,择尚科技的每一步都显得步履维艰。 为了扭转亏损局面,择尚科技展开了一系列“自救”行动。起初,它试图通过被实力雄厚的企业收购来提升业绩和品牌影响力。但遗憾的是,由于自身业绩大幅滑坡,这些收购意向要么最终终止,要么收效甚微,未能真正带来转机。
随后,择尚科技又采取了更为激进的“瘦身”策略,选择以0元价格出售多家子公司,其中包括无锡市太平工贸有限公司、南京因特捷思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公告显示,这些子公司的净资产均为负值,合计亏损高达2000多万元。这无疑是择尚科技在财务困境下,试图通过“做减法”来减轻债务压力,避免被这些“负资产”拖垮。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断臂求生,也未能扭转乾坤。2021年开始,择尚科技又狠下心来,关闭了除核心品牌Choies以外的其他独立站业务,试图通过精耕细分市场来提升运营效率。但这一举措同样未能产生显著效果,公司的营收和利润依然呈现下跌态势。
寻不到有效自救良方的择尚科技,逐渐陷入了发展的泥潭。到了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营收仅为1392万元,净亏损却高达276万元。业绩的持续低迷,让择尚科技的未来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转让股权,被停牌:大卖的谢幕与新生
面对无力回天的局面,择尚科技最终选择了转让股权,而这也进一步将其推向了风光不再、几乎停摆的境地。
事实上,自上市以来,择尚科技就因未能按规定披露年度报告等多种原因,被停牌的次数多到难以计数。最严峻的时刻发生在2022年9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公司经历了停牌、被收购又再次被停牌的反复折磨,情况急转直下。
2023年9月,择尚科技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转让股权。彼时,公司的估值已经跌至230万元。其创始人及其他大股东与青岛智能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以每股0.108元的价格,总计125万元,将择尚科技54.47%的实际控制权收入青岛智能囊中。青岛智能由此成为了择尚科技的控股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智能本身主营业务是基础装备制造、机床附件制造和销售,与跨境电商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而且,青岛智能在2022年也录得了167万元的净亏损。新媒网跨境认为,两家都处于困境中的企业相遇,究竟是能实现“负负得正”的奇迹,还是会“负负相遇”带来更大的挑战,成为了当时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股权转让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择尚科技就发布公告称,由于股份转让、实际控制人等因素变更,导致员工陆续离职,公司营收再次归零,完全处于停顿状态。随后的几个月里,择尚科技更是接连发布多条公告,直接指出公司财务报告可能面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况,这进一步增加了公司被终止挂牌的风险。
直到今年,公司再次发出营收为零的报告,并披露了下一步的战略动作,才算是真正为择尚科技的跨境电商之路画上了句号。但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及的,这并非它的终点。被青岛智能收购后的择尚科技,已经开始了其全新的旅程——向新能源行业转型。
择尚科技从一个跨境电商的“明星大卖”,到业绩归零、停牌退场,再到如今毅然决然地转型新能源,深耕氢装备产业链核心零部件制造,这无疑是一次艰难而勇敢的尝试。上市后仅仅风光了两年,择尚科技的跨境雄心便已壮志未酬。然而,中国企业从不缺少积极求变的精神和敢于二次创业的勇气。
新媒网跨境认为,择尚科技的转型之路,将是对其战略眼光与执行力的一次严峻考验。这个曾经的快时尚弄潮儿,能否在新能源这一前沿赛道上,凭借其曾经的工贸一体经验和柔性供应链管理能力,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凤凰涅槃?或许,我们可以满怀期待地关注一下,这份积极求变的精神,能否为择尚科技开辟一片全新的天地。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