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巨雷!18年老货代偷税32万蒸发,零申报是陷阱!

2025-09-01Shopify

Image

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叫“无规矩不成方圆”。这话放在当下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商行业,尤其显得意味深长。这些年,无数创业者乘着跨境电商的东风,将中国制造推向世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国家经济添砖加瓦。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税务合规无疑是大家绕不开的一道“必答题”。

新媒网跨境获悉,今年以来,税务部门对跨境领域的监管力度持续升级。这不仅仅是针对卖家朋友们,就连为跨境电商提供服务的货代、物流企业,也都纳入了重点关注的范围。咱们国家始终倡导诚信经营,依法纳税更是每个企业公民应尽的义务。对于那些试图钻空子、偷逃税款的行为,监管部门正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加查处。

最近,深圳就曝光了一起令人警醒的案例。一家在行业内摸爬滚打18年的老牌货代公司,因为偷逃了数十万税款,不仅被有关部门依法处罚,其企业负责人更是被限制了高消费,如今已然失联。这件事情,无疑给所有跨境从业者敲响了警钟,提醒大家务必重视税务合规,切莫因小失大。

老牌货代何以“翻车”?细节值得深思

这家涉事的货代公司,名叫“统*国际货代(深圳)有限公司”。根据深圳市税务局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信息,这家公司的问题可不是一星半点。

首先,它存在严重的偷税、逃避追缴欠税行为,甚至有骗取出口退税、抗税以及虚开发票等多种违法事实。更令人震惊的是,该公司不仅不履行法定义务,还试图脱离税务机关监管,最终被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认定为“走逃(失联)”企业。

其次,除了这些触目惊心的违法行为,该公司还涉及其他一些涉税问题,累计税款高达32.86万元。这个数字,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不是小数目。

可能有人会觉得,一家成立了18年的老公司,怎么会走到这一步呢?深挖一下这家公司的背景,你会发现一些值得玩味的信息。这家成立于2008年的深圳企业,注册资本高达1000万人民币,在广东省的同行中,其规模和实力曾一度领先。然而,这并非该公司首次在税务问题上“栽跟头”。早在2024年9月,就曾因在账簿上不列或少列收入,被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处以15.93万元的罚款。这说明,其税务合规的底线,并非一朝一夕被突破,而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名称曾多次变更。从2020年起,先是从“深圳市宝物流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市候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到了2022年又变成了如今的“统*国际货代(深圳)有限公司”。企业名称的频繁更迭,有时是为了业务发展需要,但当它与接连出现的风险事件联系在一起时,就不得不让人多想一层:这背后是否隐藏着试图规避监管、掩盖问题的意图?

从2022年开始,该企业的风险更是集中爆发。不仅新增了简易注销,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还卷入了多起公路货物运输合同纠纷。今年7月,更是因为未履行运输合同纠纷的给付义务,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周某被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依法采取了限制消费措施。企业负责人失联,这不仅是对其自身信誉的巨大打击,更是对整个行业生态的破坏。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最终只会让诚信守法的企业蒙受不白之冤,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些案例清晰地表明,任何企业,无论历史多久、规模多大,只要触碰了法律的红线,都将受到严惩。我们国家倡导诚实守信、依法治国,这些价值观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更要落实到商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

大数据时代,税务合规无处遁形

或许有人会问,监管部门是如何精准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离不开我们国家日益完善的税务征管体系和强大的大数据技术。

早前,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第15号公告就明确规定,所有为中国卖家提供服务的电商平台,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都必须依法报送两类涉税信息:一是卖家的身份信息;二是其收入信息。这项规定的落地,标志着跨境电商税务透明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据官方媒体报道,目前相关平台已按要求完成基本信息报送,对于那些未及时报送的平台,税务部门也已通过约谈提醒等方式,督促其尽快履行义务。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过去那种“无税号、无申报”的模糊经营模式,已经彻底行不通了。跨境电商卖家在平台上的一举一动,包括销售额、交易流水等关键数据,都在税务部门的“火眼金睛”之下。大数据技术能够将分散的信息汇集起来,进行交叉比对、智能分析,任何异常的申报数据,都很难逃过系统的预警。可以说,卖家们“藏身平台后”的空间,正在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可以说已经消失了。

“零申报”:警报已拉响,切勿心存侥幸

除了对货代等服务商的严查,监管部门对跨境电商卖家群体的税务合规也丝毫没有放松。近期,不少深圳的跨境电商卖家就收到了深圳市税务局发来的短信通知,直接点名了“长期零申报”的问题。

许多卖家收到这条短信后,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在各种卖家社群里,大家议论纷纷:“我昨天也收到了,郁闷了一天,不知道要不要找财税公司。”“完全不明白该怎么处理,等着看下一步操作。”“零申报三年了,现在还没事,但感觉要开始严格了。”“有收入就得报无票收入,现在电商这块查得可严了。”

那么,什么是“零申报”呢?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办理了税务登记之后,在某个纳税申报期内,确实没有发生应税行为,也就是没有销售收入,也没有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所以应交增值税额为0。在这种情况下,依法办理零申报并注明无应税事项,是完全合规的。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如果一家企业正常经营,有销售收入,却长期持续地进行“零申报”,这就属于异常情况了。这种行为很容易引发税务部门的关注,并触动金税系统的预警机制。长期“零申报”存在巨大的税务风险,除非企业真的满足“零申报”的严格条件:在纳税申报期内,企业确实没有未申报信息,没有生产经营行为,也从未开具过增值税发票(包括代开)。

行业内有资深人士指出,部分公司即便只有小额收入,却选择通过走私账、偶尔开票的方式来处理,这类行为风险极高。因为“你开出的每一张发票,都在税务部门的监管范围之内”,任何虚假或不实的申报,最终都难逃法律的审视。

零申报本身是合法的,但长期、不真实的零申报,就可能被认定为隐瞒收入、逃避纳税的行为。一旦查实,企业不仅要面临补缴税款、支付滞纳金,还会被处以罚款,甚至影响企业的信用评级和后续的经营发展。这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巨大障碍。

从卖家们的讨论中不难看出,税务合规已经从过去的“可选项”,变成了现在跨境电商卖家必须正面应对的“必答题”。特别是那些无实际经营活动却长期零申报的公司,如今正处于税务部门的密切监管之下。

主动合规,为跨境电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回顾过去,一些卖家可能还抱着“无税号、无申报”的侥幸心理,认为只要不主动申报,税务部门就无从查起。但如今,随着平台定期报送卖家数据,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监控,任何企图隐藏的经营状况,都将无所遁形。我们国家坚持依法纳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不仅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更是为了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让所有企业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因此,对于广大的跨境电商卖家而言,与其被动等待监管收紧,不如主动出击,对照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及时调整申报行为。如果确实没有业务,可以坦然面对;但如果有了业务,就应该尽快如实申报。让经营数据与税务申报“同频”,不仅是法律的要求,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日益规范的监管环境中稳步前行,把握住跨境电商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机遇。合规经营,不仅是对国家的贡献,也是对自己事业的负责,更是通向可持续发展、基业长青的必由之路。新媒网跨境认为,拥抱合规,就是拥抱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国的跨境电商事业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2920.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近期跨境电商行业税务监管力度加大,货代公司因偷逃税被罚,负责人失联。税务部门利用大数据技术严查“零申报”等违规行为。跨境电商卖家需重视税务合规,主动申报,避免触碰法律红线,拥抱合规发展。
发布于 2025-09-01
查看人数 194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