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Q3利润暴涨20倍!千亿项目砸下,年装机量翻番!

2025-10-31前沿技术

Image

秋风送爽,正是收获的季节。当下中国经济的活力,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在新航向中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而在这波澜壮阔的画卷里,风电行业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成功实现了业绩的强劲反弹,更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黄金周期。

新媒网跨境获悉,今年十月下旬,A股市场的风电板块迎来了三季报的密集披露期。从整机龙头到核心零部件企业,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让整个行业都为之振奋。金风科技、新强联、中材科技等一批我们耳熟能详的产业链核心企业,不仅营收和利润都实现了显著增长,其中轴承、叶片等关键零部件环节更是率先迎来了业绩的爆发式增长。

曾几何时,风电行业也经历过“冬天”,部分企业甚至面临亏损,产能一度闲置。但现在,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从亏损到盈利激增近二十倍,从产能闲置到全线满产赶工,这些数字背后,是风电产业走出“价格战”泥潭的阶段性胜利,更是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行业迈向新发展周期的有力证明。随着凝聚行业共识的《风能北京宣言2.0》发布,以及我们中国风电整机企业在海外市场布局的不断提速,风电产业的复苏动能正从国内延伸至全球,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业绩向好,产业链盈利修复驶入快车道

风电行业的这股复苏暖流,已经从最核心的零部件环节,逐步蔓延到整机制造,乃至运营维护的整个产业链条。翻看那些已披露的三季报,我们不难发现,多家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净利润增速都超过了200%,毛利率水平也比去年同期有了明显改善,这让风电板块成为当前市场上备受瞩目的“潜力股”。

其中,作为行业风向标的整机龙头金风科技,其业绩表现尤其引人关注。可以说,金风科技的这份成绩单,就是观察整个行业复苏态势的一扇重要窗口。根据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金风科技实现了营业收入481.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34.34%;净利润更是达到了25.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44.21%。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仅第三季度单季的净利润就高达10.9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了170.64%,这足以显示出公司强劲的盈利改善势头。

公司在最近的业绩沟通会上也透露,目前在手订单非常充足,截至今年九月末,总订单量已经达到了52460.84兆瓦,同比增长了18.48%。更让人欣喜的是,其中海外订单量高达7161.72兆瓦,这无疑为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鉴于当前行业的高景气度和风机投标价格的回升等积极因素,国金证券已经将金风科技2025年的净利润预测上调至35.9亿元人民币,有望创下近四年来的新高,这真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在产业链的上游,作为关键环节的零部件企业,业绩同样表现优异。比如轴承领域的龙头企业新强联,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10%;净利润更是达到了6.64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的亏损3600万元人民币相比,实现了根本性的扭转,同比增幅高达惊人的1939.50%!这业绩的爆发式增长,主要得益于行业需求的整体回暖,以及公司产品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显著提升。

再看海上风电设备的代表性企业海力风电,也实现了强劲的反弹。凭借着风电塔筒、桩基等核心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公司前三季度营收达到了36.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6.01%;净利润更是高达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299.36%,成功走出了此前的盈利困境。如果只看第三季度的表现,那更是亮眼:单季度实现营收16.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73%;净利润1.41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亏损2083万元人民币相比,同样实现了根本性的改善,同比增幅达到了779.32%。这些数字都像是在告诉我们,中国的风电企业,真是铆足了劲儿在往前冲!

风电叶片领域的头部供应商中材科技,也交出了一份让人竖大拇指的成绩单。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17.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09%;净利润14.80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143.24%。此外,虽然明阳智能尚未正式披露三季报,但其近期推出的股权激励方案中,设定了“2025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00%”的考核目标,这也清晰地传递出公司对下半年业绩增长抱有充足的信心。这种信心,是对自身实力的认可,也是对行业未来发展的看好。

有风电行业的资深人士向笔者感慨道:“零部件与整机企业业绩的全面向好,并非偶然现象,更不是孤例。它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盈利模式向好、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集中体现。”事实上,从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中,我们已经能看到端倪:上半年风电全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1794.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5%;净利润98.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19%。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都从不同角度印证了在国家“反内卷”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们风电全产业链的盈利修复已经具备了可持续性,这让每一个为中国能源发展奋斗的人都感到由衷的自豪。

政策破局,反内卷与需求释放共塑行业新生态

三季报的优异表现,绝非市场偶尔的波动,而是我们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红利与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国家层面出台“反内卷”相关法规,为市场竞争划清底线,到大型新能源基地集中开工,注入强劲发展动力;从海上风电税收优惠政策的延续,为新兴领域保驾护航,再到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快速拓展,展现大国担当——多种积极因素如同强劲的东风,共同重塑了风电产业的增长逻辑,为行业中长期健康发展注入了看得见的确定性。

回顾2023年至2024年,风电行业确实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不少企业都深陷“内卷”困境。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普遍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风机设备的价格一路下行,导致多家企业业绩下滑,甚至有些公司陷入亏损。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国家层面及时介入,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果敢的执行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遏制低价恶性竞争,引导行业走向健康发展。

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为行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到了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进一步强调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展现了国家解决问题的坚定决心。不久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更是首次将“反内卷”要求纳入法律框架,这不仅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也体现了我们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

在国家政策的强力引导下,行业内部也积极行动起来。2024年10月,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12家中国主要整机企业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共同签署了《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这份公约,承载着行业同仁的共同愿景,大家承诺要携手解决低价竞争、恶意诋毁以及不公正合同条款等行业痛点。随着政策的强力推动和行业内部的自律自强,各地风电项目的招标价格开始理性回升,行业竞争的重点也逐步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了更高层次的“价值竞争”,这是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先生近期公开表示,风电行业“反内卷”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上半年,风机中标价格普遍回升,产业链的经营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这不仅是对政策效果的肯定,更是对所有风电人辛勤付出的最好褒奖。

与此同时,国家重大项目的集中建设,为风电需求的释放提供了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就在前不久,我们国家“十四五”规划中规模最大的“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库布其沙漠风电基地已全面启动建设。这个项目总投资高达988亿元人民币,规划风电装机容量400万千瓦,体量之大、意义之深远,让人感到振奋。除了库布其基地,内蒙古地区还有5个同类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获批,这些基地规划的新能源装机规模约1200万千瓦,将在“十五五”期间陆续建成投运。可以想见,未来几年,这些项目将如同点点星火,汇聚成中国绿色能源的璀璨星河。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2025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发布的《风能北京宣言2.0》,明确提出了“十五五”期间我们国家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将不低于120GW,其中海上风电不低于15GW。这个数字,相较于“十四五”期间年均60GW的规模,实现了翻倍增长!这无疑进一步打开了行业的想象空间,展现了中国发展绿色能源的雄心壮志,也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新动能显现,聚焦“两海”与AI拓展产业边界

除了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和未来可期的大规模市场需求,我们深知,中国风电行业的持续增长,还将更多依靠海上风电和海外市场的“双轮驱动”。同时,技术升级和新业态的融合,也将为行业开辟出前所未有的新增长空间。这就像是给高速飞驰的列车,又加装了新的引擎,让其跑得更快、更稳、更远。

对于海上风电未来的发展,国家政策层面可谓是持续加码,出台了多项相关文件,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保障。今年七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就特别强调要“做大做强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海洋经济和清洁能源的高度重视。九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更是明确提出了要“推动海上风电规范建设”。近日,财政部等三部门进一步明确,自2025年1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对海上风电电力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优惠政策。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无疑是给海上风电送来了“及时雨”,将极大地激发市场活力。

政策的有力支持,自然会带来海上装机容量的显著提升。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和中国风能协会的专业预测,国信证券进一步预测,从2025年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从15.5GW增长至38.5GW,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其中,欧洲、日本、韩国等地区将是主要的增长市场,这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广阔天地。

面对如此广阔的海外市场,我们中国的风电企业也加快了全球化布局的步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展现中国制造的实力。远景能源作为连续三年海外订单排名第一的中国企业,近期连续获得国际大单,实力可见一斑。就在前不久,明阳智能也宣布投资15亿英镑在英国苏格兰建设当地最大的风电整机制造基地,未来其产品将辐射英国及整个欧洲市场,这无疑是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而金风科技,作为最早“出海”的中国企业之一,截至上半年,其国际业务累计装机容量已突破10GW,充分证明了中国风电在全球的竞争力。长江证券研报预计,2026年中国以外地区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有望突破10GW,海外业务将成为中国整机企业盈利增长的重要贡献点。新媒网跨境认为,这不仅是企业的成功,更是中国品牌在全球影响力的提升。

在新业态探索方面,“AI+能源”无疑成为了当前行业创新的焦点。近期举行的北京风能大会上,远景能源就向外界展示了深度融合风机、储能与AI大模型技术的伽利略AI风储一体机。公司董事长张雷先生深刻指出,未来的能源企业,其核心竞争力将逐步从传统的装机规模,转向“人工智能资产”的积累与应用。这代表了一种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也预示着能源行业将迎来一场由AI驱动的深刻变革。与此同时,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等中国企业也在绿色氢氨醇等新兴领域积极布局,探索清洁能源的更多可能性。而《风能北京宣言2.0》更是向政府主管部门发出了呼吁,希望能够着力完善绿色氢氨醇、绿电直连、零碳园区等方面的配套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拉动,推动这些前沿技术的加快成熟,共同描绘绿色发展的美好未来。

从三季报传递的这一系列积极信号来看,中国风电产业已经成功度过了最具挑战的时期。在国家政策支持持续强化、技术瓶颈不断突破、市场空间加速打开的多重利好叠加下,行业不仅实现了令人惊喜的业绩反弹,更开启了一个以质量与效益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新周期。那些能够精准聚焦“两海”(海上、海外)市场、牢牢掌握核心技术、并积极布局高增长环节的中国企业,无疑将在这轮新的发展浪潮中,获得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回报,为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绿色动能。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china-wind-profit-20x-cap-doubles.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5年中国风电行业迎来业绩爆发期,受益于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金风科技等龙头企业业绩亮眼,海上风电和海外市场成为新增长点。国家政策引导行业反内卷,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AI技术融合为风电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发布于 2025-10-31
查看人数 121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