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纺出口189亿,美国份额悬了,非洲暴涨29.6%!

2025-09-12非洲市场

Image

今年1-7月,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尽管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我国的家纺出口整体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新媒网跨境获悉,截至7月底,全国累计出口额达到189.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仅有0.09%的微幅下降。这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市场中,无疑是一份令人欣慰的成绩单,彰显了中国家纺产业的深厚底蕴与应变能力。

面对全球经济环境的波动,尤其是美国特朗普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贸易措施,我们的家纺产品对美出口确实有所调整。但这并未阻碍中国家纺迈向世界的步伐。值得一提的是,在非美市场,我们的出口量不仅保持了稳定,甚至实现了喜人的增长,这充分体现了我国企业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的决心和成效。

细分产品,精彩各异

中国家纺产品品类繁多,工艺精湛,深受全球消费者的喜爱。在今年1-7月的出口数据中,床品、地毯、床毯、厨浴纺织品、窗帘、毛巾和桌布等,依然是我们的主要出口力量。这些产品承载着“中国制造”的匠心与品质,在全球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具体的细分产品来看,大多数品类都保持了稳健的出口表现,展现出良好的市场适应性。比如,精致的床品系列,累计出口额高达81.8亿美元,实现了0.03%的增长,这说明我们舒适美观的床品依然是全球消费者卧室里的首选。各类地毯产品也表现不俗,出口24.8亿美元,增长了0.65%,将中国设计的温馨与实用带入了更多家庭。

此外,提升生活品质的窗帘出口额达到17.9亿美元,同比增长2.5%,这背后是全球消费者对家居美学和私密空间营造的不断追求,也是我们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功能性上持续创新的体现。温馨柔软的床毯出口了8.2亿美元,同样实现了0.03%的增长,让人们在忙碌之余,也能享受到片刻的温暖与放松。

当然,也有一些产品面临着暂时的挑战。例如,厨浴纺织品出口18.4亿美元,小幅下降了2.2%;毛巾出口10.1亿美元,下降了10%;桌布出口4.5亿美元,下降了9.2%。这些数据的变化,提示着我们要在这些细分领域加强市场调研,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附加值,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与此同时,“其他制品”的出口却逆势大涨10.8%,达到了11.8亿美元,这无疑是企业创新和灵活应变能力的体现,也可能预示着一些新兴品类或定制化产品的崛起,为家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市场版图,拓展新机

在全球经济版图上,中国家纺的脚步从未停歇。我们不仅巩固传统市场,更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构建更加多元、健康的贸易格局。目前,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和澳大利亚依然是中国家纺出口的前五大目的地。

今年1-7月的数据显示,我们对美国市场的出口额达到57.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6%,占总出口比重的30.3%。这反映出外部贸易环境对我们传统大市场的影响。然而,令人欣喜的是,面对这些挑战,我们的企业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迅速调整策略,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在欧洲市场,我们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对欧盟的出口额达到26.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8%,占比提升至14%,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家纺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和受欢迎程度。同时,对东盟的出口为17.9亿美元,下降了18.4%;对日本出口13.2亿美元,下降2.1%;对澳大利亚出口6.2亿美元,下降4.5%。这些市场的波动,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进一步深化合作,发掘新的增长点。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新兴市场的表现堪称亮点。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中国家纺企业积极开拓中东、中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今年前七个月,对中东地区的六个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出口额达到7.4亿美元,实现了0.9%的增长。对中亚五个国家的出口更是表现抢眼,达到7.1亿美元,同比大增26.7%,其中对吉尔吉斯斯坦的出口更是暴涨了61.8%,这无疑是中国与这些区域经济合作日益紧密的生动写照。

非洲大陆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我们对非洲的家纺出口额达到8.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29.6%,这标志着中国家纺产品正在非洲市场上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同样,对拉丁美洲的出口也达到14.1亿美元,实现了19.3%的增长。这些亮眼的数据不仅是简单的数字,它们背后是我们企业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精神,更是中国与全球伙伴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生动实践。

即使在7月份当月,全球贸易环境依然复杂,我国家纺出口同比小幅下降0.6%。其中对美国出口下降6.2%,降幅较上月略有扩大。然而,对非美市场合计出口依然实现了2.1%的增长,这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正确性。虽然对欧盟、东盟和日本的出口分别出现了2%、11.6%和3.6%的下降,但这也在提醒我们,全球市场的波动是常态,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国际竞争力,是我们将不变的追求。

区域发力,动力澎湃

在全国范围内,家纺产业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各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推动中国家纺走向世界。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和上海等沿海省市,作为中国家纺出口的传统重镇,依然是主要的贡献力量。

今年1-7月,浙江省的家纺出口表现尤为亮眼,实现出口额65.7亿美元,同比增长6.2%,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得益于浙江家纺企业在设计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上的持续投入。江苏和山东的出口额分别为40亿美元和24亿美元,尽管分别小幅下降3.4%和3%,但作为重要的家纺基地,它们依然是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广东和上海的出口额也有所调整,分别下降13.8%和3.6%。这些数据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供应链调整的复杂性,也促使这些地区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值得欣喜的是,一些内陆和新兴地区的表现十分抢眼,为中国家纺的出口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新疆的家纺出口额实现38.4%的大幅增长,这充分展现了其在棉纺织产业上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而北京市的家纺出口更是实现了高达115%的惊人增长,这可能与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设计研发中心的集聚以及新的贸易模式探索紧密相关,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些数据共同描绘出一幅中国家纺产业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画卷,每一份努力都为国家经济的稳健发展贡献着力量。

国际舞台,份额稳固

在国际家纺市场的大舞台上,中国始终是举足轻重的参与者。我们不仅在总量上保持领先,更在关键市场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以美国市场为例。今年前六个月,美国共进口家纺产品79.3亿美元,同比下降4.4%。其中,虽然美国自中国进口的家纺产品有所下降,占比为36.9%,相比去年小幅回落了0.7个百分点,但中国依然是美国家纺进口最重要的来源国,这一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与此同时,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家纺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也有所增长,这反映出全球供应链在进行一些调整,但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依然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而在欧盟市场,中国家纺的表现则更加令人鼓舞。前六个月,欧盟进口家纺产品53.8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其中,欧盟自中国进口的家纺产品实现了22.8%的显著增长,占比达到36%,增加了0.6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家纺产品在品质、设计和性价比方面,深受欧洲消费者的青睐。巴基斯坦和印度在欧盟市场的份额也有所提升,但中国在家纺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影响力不容忽视。

在日本市场,中国家纺同样保持着主导地位。前六个月,日本进口家纺产品14.3亿美元,同比增长2.2%。中国产品在日本市场的占比高达73%,尽管小幅回落了0.4个百分点,但这依然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体现了中国与日本在地理、文化和供应链上的紧密联系。越南和印度也在日本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尽管全球贸易环境充满变数,中国家纺在全球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依然稳固。我们不仅在传统优势市场保持了领先地位,更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赢得了更多新老客户的信任。

趋势展望,蓄力前行

展望未来,中国家纺行业正站在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

1. 全球经济,挑战与机遇并存

我们看到,下半年全球经济有望出现短期回暖的迹象。特别是美国,随着“对等关税”政策的逐步明朗,其财政和货币政策预计将双向扩张,这可能为全球贸易活动带来一定的稳定预期。美联储的降息预期也为市场注入了流动性,虽然外部需求可能有所降温,但其韧性依然存在。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球经济增长态势依然脆弱,不确定性因素仍旧显著。贸易政策的持续调整、一些地区的地缘政治紧张以及财政风险等,都可能对全球经济带来下行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家纺企业需要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应对,将挑战转化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机会。

2. 贸易政策,法律博弈下保持定力

关于中美贸易关系,近期也出现了新的进展。根据中美日内瓦和斯德哥尔摩两次重要的经贸会谈共识,双方自8月12日起再次暂停加征24%的“对等关税”90天。这意味着,当前的关税水平将维持至11月10日,为我们的家纺出口企业提供了一段相对稳定的贸易窗口期。

然而,在美国国内法律层面,也出现了复杂的变化。8月29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此前加征的“对等关税”和“芬太尼关税”行政令存在违宪之处,该裁决预计将于10月14日生效。对此,特朗普政府迅速于9月3日向美国最高法院提起了上诉。但考虑到最高法院的审理周期通常较长,最终裁决可能要到2026年夏季才能公布,这无疑为未来的关税政策带来了高度的不确定性。对此,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先生也表示,政府正在积极准备法律备用方案,以应对最高法院上诉失败可能带来的局面,确保现有对华关税措施能够继续维持。

面对这些不确定性,中国家纺企业需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做好多种预案,以灵活应对可能出现的贸易政策调整。

3. 贸易规则,全球供应链调整与合规新要求

自8月7日起,美国已经正式对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不同税率的“对等贸易措施”。这些措施涉及到土耳其和韩国(均为15%)、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和泰国(均为19%),以及越南、孟加拉国(均为20%)、老挝和缅甸(均为40%)等多个重要的纺织服装出口国。值得注意的是,印度除了需要缴纳25%的“对等贸易措施”外,还自8月27日起被加征了额外的25%关税。

更重要的是,美国明确指出,任何通过第三国转运以规避关税的行为,都将面临高达40%的额外关税。在这一背景下,东南亚的多个国家,如泰国、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近期也相继加强了对转口贸易的监管力度。他们发布了一系列新的合规要求,主要聚焦于两方面:一是产品在本地的产值比例,即区域价值含量;二是实质性加工标准,例如产品编码是否发生变化,或者是否经历了特定的化学反应。

这些新的规定,无疑对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国出口原材料—东盟加工—最终产品销往欧美”这种多国合作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它要求中国的家纺企业在构建全球供应链时,不仅要考虑效率和成本,更要高度重视贸易合规性,确保每一环都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积极适应和参与全球供应链的重构。

4. 采购策略,多元化与“中国优势”并存

近日,美国时尚产业协会(USFIA)发布了一份重要的《2025年美国时尚产业基准研究报告》,深入分析了美国时尚企业在应对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背景下,其采购策略的调整情况。这份报告为我们了解全球采购趋势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报告指出,为了应对潜在的贸易风险,美国时尚企业正在积极推动采购来源的多元化。一个显著的趋势是亚洲地区在全球采购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2025年,受访企业普遍增加了对中国以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采购,例如越南(使用率从90%上升至100%)、柬埔寨(从75%升至94%)、孟加拉国(从86%升至88%)、印度尼西亚(从75%升至77%)和斯里兰卡(从39%升至53%)。这表明,亚洲在全球纺织品供应中的重要性依然不可替代。

然而,报告也强调,中国在纺织原材料供应方面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超过80%的受访企业明确表示,他们仍然需要从中国采购纱线、面料以及各种辅料,如装饰边、纽扣、拉链和标签。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供应上的强大实力和完整产业链优势,是其他国家难以完全替代的。同时,也有超过75%的企业从亚洲其他地区采购相关材料,这体现了供应链的互补性。

在采购区域的选择上,报告还提到,美国企业对自西半球(如北美、南美)的采购进展相对有限,主要受限于该地区纺织品原料供应不足及产品种类相对有限等因素。仅有44%的企业计划扩大在该区域的采购,而考虑增加“美国制造”产品采购比例的企业更是只有17%。

此外,针对将于2025年9月到期的《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AGOA),报告显示,高达80%的美国企业支持该协议至少续签十年,并有70%的企业认为长期续签对拓展非洲采购渠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预示着非洲在未来全球纺织品供应链中可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新媒网跨境认为,尽管全球采购策略正在调整,中国家纺企业仍应看到自身的独特优势。我们不仅要在原材料供应上保持领先,更要在产品设计、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方面持续发力,以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赢得全球市场的青睐。

总结来看,今年以来,面对全球贸易环境的复杂多变,尤其是一些外部贸易措施的影响,我国对美家纺出口虽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但6-7月出口降幅已相对收窄,显示出市场正在逐步适应。前七个月,美国市场在我国家纺总出口中的比重从去年的33%调整至30.3%,但它依然是我们最重要的单一出口市场。

展望四季度,我们既要密切关注11月10日之后中美贸易关系的走向,也要积极应对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海外需求可能放缓以及前期“抢出口”造成的库存消化等多重挑战。尽管前方道路依然充满变数,但中国家纺行业凭借其深厚的产业基础、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灵活的市场应变机制,必将乘风破浪,继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我们坚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智慧,中国家纺一定能够在全球市场中稳健前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china-home-textiles-18.9b-us-down-africa-up.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3年1-7月中国家纺出口额达189.5亿美元,同比微降0.09%。对美出口有所调整,但在非美市场实现增长。床品、地毯、窗帘等为主要出口产品,各区域市场表现各异,浙江出口亮眼。新媒网跨境报道。
发布于 2025-09-12
查看人数 149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