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洁技术出口191国!年减2.2亿吨碳排放!

2025-09-29前沿技术

Image

在当今全球绿色能源转型的浪潮中,中国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这不仅体现在国内清洁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上,也反映在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中。这些合作项目,犹如一盏盏明灯,点亮了当地的能源未来,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寮国东南部多征地区的一个风力发电项目,便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位于寮国多征地区的季风风力发电项目,风力涡轮机向越南输送电力。

在寮国东南部一处偏远的山脊上,巨大的白色风力涡轮机叶片穿云而出,高耸入云,仿佛悬浮在半空中。这些叶片高达约50层楼的高度,在当地木屋群上方180米处缓缓旋转,时而隐入云端,时而又清晰可见。随着云层逐渐散开,一排排宏伟的涡轮机沿山脊绵延,气势磅礴。

对于寮国多征地区的村民来说,这并非他们与世隔绝的家园上空首次出现强大的新技术。半个多世纪前的战火期间,这片土地曾遭受大量轰炸,许多村落的房屋支柱至今仍用当年遗留的弹壳制成。2025年早些时候,一位部落长者指着村前的土路,回忆起当年的那条重要通道,感叹着时代的变迁。

如今,当年战火的痕迹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新时代的绿色能源地标。就在那条历史通道的同一段,一家中国企业刚刚建成一座风力发电场。这座被称为东南亚最大的陆上风电场,在亚洲这个经济发展中的国家一处广阔区域内,矗立着133台风力涡轮机。耗资9.5亿美元的季风风电项目于2025年8月底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该项目由中国电建承建,并由泰国企业联盟运营,预计在未来25年内可减少超过3200万吨的碳排放。虽然项目所发电力将跨境售予越南,进一步巩固了寮国作为“东南亚蓄电池”的地位,但其对多征当地民众生活的影响,也在持续显现。

数月来,当地长者目睹了涡轮机及长达80多米的叶片在夜间被缓慢运送上山。他出生在一个至今尚未通电的偏远村庄,对这些中国制造的涡轮机宏伟的体积感到惊叹,但对其具体用途,仍在了解中。
一座原为法国人所有的机场存放着中国工厂生产的风机桨叶和其他零部件。

寮国的首座风电场,虽然在中国的清洁能源版图中可能并非最耀眼的一笔,却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在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高达6250亿美元,推动了一场令人瞩目的产业转型:当前全球三分之二的电动汽车、超过六成的风力发电机以及超过八成五的电池产能,均来自中国。国际能源署在2024年的预测中提到,到2035年,中国清洁技术年出口额有望达到3400亿美元,这大致相当于当前沙特阿拉伯与阿联酋两国石油出口的总和。

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在能源发展路径上呈现出不同的侧重。当一些国家可能在调整对风电、太阳能和电动汽车支持政策的同时,中国正持续强化对可再生能源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控制。有专家指出,清洁能源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与大国发展路径的选择密切相关。一些国家可能在巩固其传统能源生产和出口地位,而太平洋彼岸的中国则在持续拓展其作为未来清洁技术全球制造和出口中心的实力。

中国国内的绿色发展对于全球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但其境外清洁能源出口的迅速增长,则可能对全球气候和未来发展格局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如今,大量具备成本竞争优势的中国绿色技术正走向全球各地:从曼谷、圣保罗到亚的斯亚贝巴的街头,闪耀着新款中国电动汽车的身影;巴基斯坦阳光普照的城市和阿根廷高海拔高原上铺设着中国制造的太阳能板;在波斯尼亚的海岸、肯尼亚的平原,以及寮国东南部的高地,都散布着装有中国巨型涡轮机的风电场。海外报告分析显示,2024年中国向联合国192个成员国中的191个出口了清洁能源技术,这一覆盖范围令人印象深刻。
寮國季風風電項目在主營地和達多村之間建造的辦公設施。

无论是出于中国制造商消化过剩产能的商业考量,还是发展中国家寻求更经济、更安全的能源解决方案,这些清洁能源出口已经开始对全球碳排放产生积极影响。据海外报告测算,仅2024年中国清洁技术出口就将使中国境外的全球排放量减少1%。这意味着,中国清洁能源出口的快速扩张,每年将助力避免2.2亿吨碳排放,这大致相当于5000万辆燃油汽车一年的排放量。

有研究人员表示,这无疑是全球减排事业的一项重要贡献,但距离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宏伟目标,仍需各方持续努力。

回望2000年,中国出口经济的支柱被誉为“老三样”:服装、家具和家电。而进入新时代,以太阳能产品、电动汽车和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正逐渐成为中国出口的新名片,风力发电技术也有望加入其中。中国对清洁能源的兴趣,最初一部分源于对能源安全的战略考量,以降低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但早在2010年,中国一些有远见的专家和领导就已将清洁能源视为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它不仅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提升全球影响力,还能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其中有人提出,历史上率先开发新能源技术的国家,往往能够引领全球发展格局的转变。

约2013年前后,中国清洁能源企业首次拓展海外市场时,主要目标是欧美发达国家。但受全球金融形势和部分地区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北美市场)的影响,企业策略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中国企业在规避关税的同时,积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市场,部分企业甚至将生产基地转移至海外,例如在印度尼西亚生产太阳能板。有分析指出,中国企业在思维上具有全球化视野,它们最初通过出口导向型增长积累经验,待成本优势显现后,再进一步深耕国内市场。

由于中国强大的产能优势,清洁能源产品的价格持续下降。例如,2023年至2025年间,太阳能板的成本下降了约50%。这使得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更积极地采购中国的清洁技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中国对清洁能源的出口已不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据海外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风电、太阳能和电动汽车出口中,只有约4%流向美国市场。在一个全球销量年均增长30%的市场中,特定区域的需求占比相对有限。
寮國達維村原住民的家宅邊聳立著風力渦輪機。

清洁能源出口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是发展中国家市场。海外报告指出,在2021年至2025年间,这些国家贡献了中国太阳能、风电和电动汽车出口增长的70%。2024年,中国首次实现近半数的太阳能、风电和电动汽车出口流向发展中国家。尽管部分中国清洁技术企业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变动中面临挑战,但总体出口趋势预计将继续加速。有专家预测,到2028年,中国产品进入新国家的速度和规模将远超以往。

尽管在清洁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中国仍在探索如何将这种经济优势转化为更广泛的全球影响力。为实现这一目标,一些倡导者建议,北京可以借鉴二战后美国在欧洲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经验,推出一个清洁能源版本的倡议。然而,迄今为止,中国更多采取的是一种务实而注重国家利益的策略。中国企业普遍更倾向于通过产品输出和市场拓展来消化产能,而非系统性地帮助其他国家构建本土清洁技术经济。有学者认为,中国企业选择合作国家的首要依据通常是商业需求和市场潜力,而非单纯的外交目标。

对于寮国这类经济体量相对较小的国家而言,中国的清洁能源项目具有显著的吸引力:它们提供了化石燃料的经济替代方案,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负担得起的方式,并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实现能源安全提供了机遇。但同时,这也伴随着如何平衡受益与独立性的挑战。在许多方面,寮国可以视为其他国家与中国合作模式的一个缩影:如何在接受中国清洁能源帮助的同时,避免过度依赖或陷入债务困境,从而保持自身发展的主动权?这个问题在寮国南部山区回荡,当地的原住民如今正与东南亚最大的风电场分享着他们的家园。
寮國達多村,躲在糧倉下方的豬。這些糧倉就建立在越戰美軍遺留的炸彈殘骸之上。

2025年7月初,细雨蒙蒙的多征镇迎来了一位重要客人——中国电建集团的负责人,此行是为主持季风风电项目的竣工仪式。正值当地的季风季节,项目的中方经理在镇上安排了庆功宴。风电场建设带来的资金涌入,使这个靠近越南边境的偏远小镇焕发了生机:新开了一家酒店、一家中国理发店、一家卡拉OK,以及五家销售不同品牌中国手机的商店。这里甚至还开了一家川菜馆。小镇最显眼的标志,莫过于风景如画的水库对岸山脊上那排缓缓转动的风力发电机。

当晚,中国电建集团的负责人乘坐一辆黑色丰田越野车抵达宴席餐厅,车前醒目的红色“#1”标签和车牌号码6688,寓意着顺利发展。餐厅内,13位身着白色或蓝色衬衫的男士起身迎接。晚餐结束后,中方员工逐一向领导敬酒。庆祝的理由充分:装机容量600兆瓦的季风项目的最后一台风机已于2025年4月完成吊装,如今133台风机的试运行也已全部结束。中国电建表示,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成的最大风电场,即将正式投入运营。

在多征镇西南约16公里处,季风风电项目主营地建在一座小山上,俯瞰着当年的重要通道,紧邻一座新建的500千伏变电站,输电线路由此将电力送往越南。这座带围栏的水泥建筑群,与周边隐匿于山林的村落形成鲜明对比。在这个由中国电建建造的营地里,整齐排列着数排蓝色金属顶的宿舍,还配有一个篮球场。不同于周边的村落,这里泛光灯通明,电力供应充足。项目建设高峰期,这里曾驻扎着数百名员工,如今随着项目转入运营阶段,大部分人已撤离。公司旗帜仍在仿大理石基座上飘扬,上面镌刻着中文:“责任与效率至上”。
寮國多征村,季風風電項目主營地的工人宿舍。

在寮国这个内陆国家,中国企业的效率在项目建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电建仅用27个月,便在一片相当于曼哈顿面积12倍的山区完成了整个季风项目。在动工前,排雷小组必须清除战火遗留下的未爆炸弹。施工团队沿森林覆盖的山脊修建运输道路,确保中国制造的风机得以长途运抵高原。即使在风雨交加的季风季节,施工也未曾停止。这家公司不仅面临工程挑战,更需谨慎处理与当地原住民的关系,因为项目所涉土地是他们世代相传的家园。

在“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电建在全球各地承建了诸多可再生能源项目,包括印度尼西亚的地热电站、尼日利亚的水电站、智利的太阳能电站、巴基斯坦的风电场等。然而,其在寮国的深耕程度尤为突出。在过去30年里,中国电建在寮国参与了150多个项目,其中包括耗资60亿美元的中老铁路,以及耗资27亿美元在湄公河支流上修建的一系列梯级水电站。这些项目在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环境和社会影响的讨论。

中国电建在寮国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助力寮国成为“东南亚蓄电池”。该国四分之三的发电量(主要来自水电站)如今出口到泰国、柬埔寨和新加坡等周边国家。季风风电项目所发电力通过70公里长的跨境输电线全部输送至越南。寮国政府将从这笔交易中获得外汇收入,其中一部分来自特许权使用费。然而,需要关注的是,为了化解债务,寮国在2021年将国家电网90%的控股权移交给了中国一家国有企业,使得中国在电力调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迄今为止,这些对外交易并未完全缓解寮国的债务压力或贫困状况。寮国农村人均月收入估计仅约18美元。分析人士指出,即便排除其他因素,大部分能源收入也可能用于偿还不断增长的外债。这形成了一种复杂局面:原本旨在提振经济的昂贵基础设施项目,使得寮国背负了超过100亿美元的外债,其中约一半债主是中国。寮国政府在偿还对华债务,甚至支付利息方面,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海外报告在2025年4月的一份分析中指出,寮国在债务问题上面临严峻考验,解决危机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寮國多征村,趕著水牛回家的達伶族兒童在嬉戲。

无论其背后动机如何,这个经济发展中的邻国正日益受到其经济伙伴的影响。有学者指出,经济合作带来的债务问题可能转化为一定程度的影响力。2024年,中国正式接管了寮国国家电网的运营,考虑到该电网主要由中国企业利用中国技术和资金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合作发展的自然结果。中国电建及其子公司在与寮国国家电力公司在水电项目欠款问题上存在商业纠纷。

据季风风电有限公司总经理纳鲁特·博卡乔恩表示,多征镇的这个风电场项目不会加剧寮国的债务。他称寮国政府未参与任何贷款,也不持有项目股股权。他认为该项目有望帮助寮国减轻债务负担。但他指出,在已让渡土地、电网和电力控制权的情况下,寮国政府在未来25年可能仅能获得约1亿美元的收益,主要来自特许权使用费和税收。

当然,这对于寮国而言,是缓解债务压力的一种方式。博卡乔恩相信,这个风电场向寮国政府展示了更为重要的价值:一条通往清洁能源的道路,帮助寮国实现到2030年减排60%的目标,并且对环境和社会的冲击也比传统的水电项目要小得多。

事实上,风电产业在寮国正稳步发展。在多征地区北部,一个装机容量超过季风项目两倍的新风电项目正在建设中。博卡乔恩表示,在多征现有的风电场旁边,还有一个项目仍在规划中。

季风项目预计将在该地区运营25年。排爆小组已对这片山地进行作业,清除了未爆炸的弹药。从原主营营地往前走一段路,有一片巨大的红土地,头戴中国电建安全帽的工人们已开始建造一栋两层高的综合办公楼,作为新的运营基地。未来,将有更多人员投入到风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

约2015年前后,中美曾携手推动《巴黎协定》通过,全球气候治理曾迎来一段合作共鸣的时期。超过200个国家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抑制全球变暖,气候对话围绕着共同愿景、国际合作展开。然而,这种合作高峰在不到三年后,随着川普总统任期内两国贸易关系的变化,国际格局也随之调整。在此期间,中国开始确立其在清洁能源发展关键领域的主导地位。有专家认为,共享愿景的感觉已经大幅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注重竞争而非纯粹合作的绿色能源发展时代,这在中国的发展中尤为明显。
越戰期間,美軍的轟炸在寮國達蘭村邊緣地帶留下的彈坑。

中国将自身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描述为对“生态文明”的关切,并有意识地推动这种承诺的全球化。习主席在2025年4月曾表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会放缓。然而,在所有致力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表象之下,中国转向清洁能源同样受到其自身对能源安全、经济增长和地缘经济利益的需求所推动。有学者指出,中国的绿色能源发展方略在全球关切与国家利益之间取得了平衡。他认为,中国摸索出了一套既与《巴黎协定》目标契合,又有助于达成国家发展目标的动态平衡。

如果这被视为一场全球性的发展机遇,那么当一些国家调整其参与策略时,会发生什么?川普总统任期内,通过逐步取消对太阳能、风能和电动车的部分税收抵免和激励措施,已经对数百亿美元的清洁能源投资计划造成影响,并可能使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节奏放缓。有分析师表示,从区域竞争的角度看,这可能是一种策略上的调整。

最鲜明的对比出现在2025年8月底,美国政府叫停了罗德岛海岸附近一个接近完工、造价40亿美元的海上风电项目;而季风风电项目正是在那一天开始了商业运营。一些观点认为,此举不仅可能影响本土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可能影响其在全球气候议题上的领导角色。

在北京,一些有影响力的人士认为,这是中国强化其绿色能源发展方略的重要时期。迄今为止,绿色技术的全球扩展主要由中国企业主导,它们寻找能够消化其过剩产能的市场,这更多是市场行为,而非预谋的战略。而且,中国的大部分出口也主要是设备销售或建设服务,而非深层次的技术转让或制造经验分享。

不过,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将中国的影响力保持在商业而非纯粹的政治领域是有益的。正如外媒评论所写,中国正在尝试打造一种无需复杂政治宣传的新型绿色影响力。但缺乏系统性的方式——可称之为偶然的影响力——可能不足以全面推动世界的低碳转型。2023年的一份联合国报告清楚地指出了挑战:发展中国家每年需要大约1.7万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投资才能朝气候目标迈进,但2022年它们仅获得了544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

受这份报告启发,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教授提出一个清洁能源版的“马歇尔计划”构想。黄益平教授认为,只有中国具备填补这一缺口的专业能力、融资能力和生产能力。他表示,通过分享这些工具,中国可以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同时促进本国经济,并加强其国际合作。
在多征村,一名寮國人在季風風電項目3號區最高點的檢查站工作,這裡海拔約1500米。

打造一个“绿色版马歇尔计划”将是影响力输出的终极体现,但目前中国在推动此类全面承诺上仍持谨慎态度。同时,中国在能源结构上依然面临挑战,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度仍然较高。据海外报告数据,自2015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量的90%来自中国。尽管如此,一些研究人员表示,中国可以从更小的层面着手,例如出口廉价的太阳能热水器等产品,这类设备在中国农村随处可见。有观点认为,如果中国真的致力于全球合作,并推动南南气候合作,理应大力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这些实用技术,这将释放巨大的发展效益。然而,最终落地的往往是那些高科技、光鲜时髦的现代项目。

对于担心过度依赖特定国家的经济体来说,建立本土低碳产业是其发展目标之一。有学者表示,目前中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出口模式并未呈现出宏大的战略意图。中国在全球南方的低碳能源转型中有巨大的机会发挥更大作用,不仅是出口太阳能、风能和其他技术,还可以帮助这些国家建立自己的绿色产业,并借鉴中国自身的绿色产业政策模式。

这一进程已开始自下而上地涌现。例如在肯尼亚,一家电动车分销商据报道正从直接进口中国整车转为在当地组装同类车辆。此类双赢合作既为当地创造就业、输送技术甚至带来利润,又使中国制造商能够更直接地切入充满活力的新市场。但并非所有尝试都能取得成功:在智利,两家中国企业曾计划在当地建设锂电负极材料工厂,但最终放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南美国家摆脱单纯出口锂原料的产业升级雄心。

迄今为止与中国合作最成功的或许是巴西,它将于2025年11月举办全球气候峰会。即便在某些外部市场调整惩罚性关税的情况下,巴西仍与中国企业达成了包括电动车工厂和风机组装厂在内多项协议。

深陷债务的寮国在合作谈判中可能不具备强势地位。然而,就在2025年春季季风风电项目最后批次风机安装期间,据报道,寮国政府又与另一家中国企业签署了14.5亿美元的新协议,由该公司牵头建设一个1800兆瓦的清洁能源项目。即便背负沉重的债务,寮国作为能源出口国的角色似乎丝毫没有减弱迹象。
季風風電項目主營地附近的一座路邊商店。

距季风项目主营地仅1000多米的达多村座落在一处河湾边。摇摇欲坠的木栈桥对岸,日常生活的仪式依然如常延续。某户人家里,六七名妇女正在照料母婴二人,她们用草药驱邪,又将经过加热的布巾敷在产妇腹部。拐角处,一群男子与少年合力将一头老水牛按倒在地,准备将其宰杀用于村宴。

在这些传统景象中,亦夹杂着外部影响的痕迹:许多粮仓下方的支撐物是用当年遗留的炸弹壳製成的。附近一栋现代两层水泥楼正在施工,据称房主是一名在中国电建找到了工作的村民。

在附近达兰村上方的山坡牧场,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历史的印记。近处的牛群在坑坑洼洼的草坡上閑散踱步,悠然啃食青草,几乎让人忘了这些坑洞是50多年前战火所留。光禿禿的山丘上,树木和灌丛都是从弹坑里长出来的。而越过这片疮痍之地,一排排流线型的全新中国风机向远方延伸,直至地平线。在这片风机阵列之下,坐落着32个村庄,约有1.7万名居民,其中大约90%属于少数民族达伶族人。

施工期间,季风项目方积极应对村民的各种需求,从失去耕地到文化遗产保护等。达邦村的村民曾对中国电建计划在祖坟上方架设输电线表示担忧,因为那是安葬先人的圣地。根据博卡乔恩的说法,公司最终同意改变输电线路的走向,以避免打扰村民所敬奉的祖先亡灵。

通常,当外国承包商需要在村庄附近施工时,当地人都会举行仪式。博卡乔恩说,公司为土地、树木、收入和文化遗产的损失赔偿总额达到130万美元。对于这个耗资近十亿美元的项目而言,这只是建设投入的一部分。但对当地需求的细致关照确实带来一项重要成果:博卡乔恩称,没有一个家庭因为季风项目被强制搬迁。

尽管风电场的到来让当地人有新的适应过程,但数百名村民在施工期找到了临时工作,比如建筑工人、厨师、保安或卡车司机。其中卡车司机的工资较高,一名村民说,月薪超过200美元,是当地平均水平的数倍。但2025年4月中国电建安装完最后批次风机后,多数临时岗位随之消失。鲜有村民具备足够教育背景或技能胜任风电场的运营岗。不过博卡乔恩表示,季风项目仍僱傭著120名村民,从事森林保护到社区关系等各类工作。项目每年拨备逾百万美元设立社区发展基金,几乎成为该地区的一个微型政府,提供奖学金,教授当地人咖啡种植技术,并为最偏远、未接入电网的村庄提供太阳能组件。公司甚至将其主营地改造为社区培训中心。

即便如此,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当地居民目前并不能直接享受到这片占用他们土地的风电场所发出的电力。

在靠近公路的一个露天便利店里,一位二十出头、光着脚的年轻女子正在照看家里的生意,顾客们坐在啤酒箱搭成的木桌旁。被问及季风项目是否给村庄带来变化时,她指向隔壁那幢破旧的木屋:“商店原来在那儿,”她笑着说,“但生意不错,所以我们盖了这个新店。”这座新建的水泥屋刷了白墙,铺了塑料地板,还添置了新的冰箱冷柜。中国工人常常在上下工的路上顺便光顾——“他们只买百事可乐和糖果,”她说——但真正让生意兴旺起来的是本地村民,其中许多人是第一次拿到现金工资的自给农户。
在寮國南部運輸的鋁土礦,這些礦物會出口到國外用於生產鋁。

随着三辆巨型卡车轰隆隆驶过,所有交谈戛然而止。卡车载着从附近矿山开采的铝土矿,目的地是越南,最终送往中国。随后驶来一辆中国电建的SUV,一辆挂着挪威援助组织标识和美国国旗贴纸的丰田越野车紧随其后。车上坐着排雷专家——在最后一枚炸弹落下50多年后,他们仍在勘察这片土地上的未爆弹。他们的工作短期内是不可能完成了,因为资助此类行动的一个国际发展项目已于2025年取消。

这位年轻女子的抱负远不止在古老的历史通道上经营家里的铺子。作为家族的首位大学生,也是当地极少数的大学生之一,她趁假期回乡帮父母看店。她表示毕业后可能离开村庄,前往多征这样的大城或更远的塞贡市工作。不过,就眼下而言,她有一个更简单的愿望。接触到一些中国工程师,看到中国电建如何把前沿技术带进这片未开发的高地后,她萌生了学习中文的兴趣。

“我想学中文,”她说,“如果有人能教我的话。”
季風風電項目主營地附近的一座路邊商店。

从寮国季风风电项目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在推动全球绿色能源发展中的重要角色与实践。无论是技术输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对当地经济和民生带来的影响,这些合作项目都为中国跨境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对于我们国内相关的从业人员而言,关注此类国际动态,深入理解不同国家在绿色发展路径上的需求与挑战,把握海外市场多元化的机遇,将是未来拓展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关键。在全球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和个人将有更多机会,以创新的方式参与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china-clean-tech-export-191-nations-cuts-220m-carbon.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中国在绿色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一带一路”与各国合作,尤其是在寮国东南部多征地区建设风电项目,点亮当地能源未来。该项目由中国电建承建,预计减少大量碳排放,并对当地民众生活产生影响。中国清洁技术出口覆盖全球,但同时也面临平衡受益与独立性的挑战。
发布于 2025-09-29
查看人数 197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