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三灾!加州农场靠土豆绝地翻盘,销售狂飙3倍!
今天,新媒网跨境将带您走进一个关于坚持与创新的故事,一个关于土地与家族传承的温馨篇章。在美国加州南部的广袤大地上,有一片名为“魏泽家庭农场”的耕耘之地,这里孕育着当地最受欢迎的蔬菜和水果。农场的主人之一,现年49岁的亚历克斯·魏泽先生,正是这片绿色传奇的守护者。
亚历克斯·魏泽先生,不仅是农场的管理者,更是这片土地与消费者之间紧密连接的纽带。他的日常,是从加州的克恩县和圣贝纳迪诺县的三个农场中,精心采摘下最新鲜的果蔬。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农产品,有的被送上了好莱坞著名餐厅Providence的餐桌,成为星级美食的灵感来源;有的则在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s)的货架上,等待着与注重健康与品质的消费者相遇。而每周三和周六,在圣莫尼卡农贸市场上,我们总能看到亚历克斯忙碌的身影,他亲自向顾客介绍当季的特色农产品,倾听他们的反馈,将农民的辛勤与消费者的期待紧密相连。这种从田间到餐桌的直接对话,不仅建立了信任,也让新鲜和美味触手可及。
魏泽家庭农场的故事,始于亚历克斯的父亲,西德·魏泽先生。西德先生一手创立了这份家族事业。如今,88岁高龄的西德先生依旧精神矍铄,居住在克莱蒙特,并坚持在农场里进行兼职工作,他将毕生的经验与对土地的热爱,无私地传递给下一代。这份跨越近半个世纪的农业情怀,是魏泽家庭农场最宝贵的财富。
亚历克斯·魏泽先生的农业之路,早在1977年便已开启。当年,家族在美国加州的特哈查皮购买了第一块农场,年仅十几岁的亚历克斯便开始在田间地头帮忙,这一帮,便是将近半个世纪的光阴。如今,他不仅是农场的联合所有人,更是家族事业对外的“代言人”,定期出席农贸市场,与洛杉矶地区顶尖的厨师们保持紧密联系,共同探索食材的无限可能。
家族的力量,是魏泽农场蓬勃发展的基石。亚历克斯的姐姐,57岁的埃丝特·马索女士,曾是一名小学教师,如今她在农场中负责销售和人力资源管理,将教育的细致和人性的关怀融入到农业经营之中。而55岁的弟弟丹尼尔·魏泽先生,则在迪士尼频道市场部积累了多年经验后,回归家族,负责农作物的种植、市场营销以及财务数据分析。他们各司其职,又紧密协作,共同绘制着魏泽农场的发展蓝图。正是这种亲情与事业的完美融合,让魏泽农场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一个充满凝聚力的大家庭。
自西德·魏泽先生创立之初,魏泽家庭农场便踏上了一条不断发展壮大的道路。如今,农场的业务已经扩展到美国加州的特哈查皮、卢塞恩谷和贝克斯菲尔德东南部的拉蒙特等地。凭借其对高品质特色果蔬的专注与坚持,魏泽农场已然成为美国加州南部地区,乃至整个加州农业领域的佼佼者。亚历克斯·魏泽先生欣慰地表示,在过去的十年间,农场的销售额实现了三倍的增长,而家族成员也已制定了宏伟的计划,力求将目前的产量再翻一番。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积极信号,是对高品质农业模式的深度探索与成功实践。
回顾魏泽农场的发展历程,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发生在1981年。那一年,一位名叫范斯·科勒姆的农业先驱,他是城市农贸市场的积极倡导者和建设者,敲响了魏泽家在特哈查皮的拖车房的门。他带来了一个大胆而充满远见的提议:将魏泽农场新鲜的农产品直接销售给美国加州南部那些尚未被充分服务的社区。
在那个年代,许多小型家庭农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它们在与大型农业综合体的竞争中举步维艰,严格的农产品分销规则也使得小农场的生存空间日益萎缩。然而,正是时代的变革,催生了新的机遇。1977年,时任加州州长杰里·布朗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允许种植者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农产品,这一举措为农贸市场的兴起铺平了道路,也为像魏泽农场这样的家庭经营者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商业模式。
“那是一个分水岭般的时刻,”亚历克斯·魏泽先生在谈及加入农贸市场运动时,语气中充满了感慨,“在那之前,农民和消费者之间总是有着一道无形的隔阂。如果没有农贸市场,我们根本无法生存下来。”通过农贸市场,魏泽农场得以直接接触终端消费者,了解他们的需求,获得即时反馈,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销量,更重要的是,它重建了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桥梁,让消费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农产品的品质和农家的用心。农贸市场不仅是交易场所,更是社区的中心,人与自然连接的载体。
然而,农业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刻受到“大自然母亲”的牵制。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魏泽家庭农场就曾经历了一场几乎让其陷入绝境的灾难。在美国加州特哈查皮,连续三年春季的霜冻,无情地摧毁了家族赖以生存的苹果收成。亚历克斯·魏泽先生回忆起那段艰难的岁月,语气中仍然带着一丝沉重:“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修剪和灌溉,倾注了无数心血。然而,我们却以最痛苦的方式,领悟到了农业的残酷现实——你可能将一切都输给大自然。”那是一次深刻的教训,让魏泽家族清醒地认识到,在与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风险与机遇并存,而适应与创新,才是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正是从那次苹果灾难中汲取了教训,魏泽家族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调整——他们转而种植土豆。与娇贵的苹果相比,土豆的种植更为简便,对变幻莫测的天气也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很快,魏泽农场的土豆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卓越的品质,吸引了众多厨师的目光。他们开始主动寻求魏泽家族的特色土豆,例如俄罗斯香蕉指形土豆(Russian Banana fingerlings)和红拇指土豆(Red Thumb potatoes),这些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异域风情和独特魅力。如今,魏泽农场近一半的销售额都来自于这些备受推崇的土豆。
亚历克斯·魏泽先生解释了他们选择种植特色土豆的理念:“我们发现,人们对杂货店里常见的罗赛特土豆和白土豆已经不感兴趣了。市场上存在着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土豆品种,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在大产量上与那些大型农场竞争呢?我们完全可以专注于种植高品质、风味独特的土豆!”这一战略性的转变,不仅让魏泽农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元、更美味的选择,真正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正是许多成功小农场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路径。
成功经营一个特色农场,意味着必须时刻紧跟市场潮流,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来调整作物的种植结构。对于魏泽农场来说,这意味着要种植那些能够吸引厨师和消费者的新奇品种,因为厨师们总是希望找到其他餐厅没有的独特食材,以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菜肴。
亚历克斯·魏泽先生强调,他一直与消费者和客户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认为,圣莫尼卡农贸市场不仅是一个销售平台,更是一个让农民和厨师能够相互交流、碰撞思想的绝佳场所。在这里,魏泽农场可以测试新的农产品,观察市场反应,再决定是否进行大规模种植。这种谨慎而又充满创新的做法,极大地降低了盲目投资的风险。目前,他们正在尝试种植一些相当“奇特”的品种,比如黑婆罗门参(black salsify),这是一种根茎类蔬菜,味道酷似牡蛎;还有一种意大利羽衣甘蓝,名为Spigarello;以及一种奶油状、呈紫色和金色的土豆,被亲切地称为“湖人面包师”(Laker Baker)。这些充满个性的新尝试,不仅丰富了农场的产品线,也满足了高端市场对独特食材的旺盛需求。
亚历克斯·魏泽先生表示,这种乐于尝试和大胆创新的精神,一部分源于他们作为行业“新进者”的相对开放性。早年间,他们没有被传统观念所束缚,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农业。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成为了魏泽农场发展历程中一个鲜明的标志。
“当我们最初购买这个农场时,我们充满了极大的热情,更倾向于去探索和发现新事物,”他动情地说,“我们从不墨守成规。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来,并建立一个自我维系的农场,对我们来说,这是最值得骄傲和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这不仅是一个关于农业经营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家族传承、勇于创新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魏泽家族用他们的辛勤汗水和智慧,在加州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绿色传奇。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只要坚守初心、积极求变,就能在广阔的天地间,耕耘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