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Burry预警:AI泡沫将至!云服务增速腰斩

2025年,人工智能(AI)无疑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这项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应用到服务代理,AI的身影无处不在。随着各行各业竞相拥抱AI浪潮,对支撑其运行的云基础设施投入了巨额资金。这股强大的投资热潮,使得云服务提供商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然而,在AI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谨慎的声音。一些资深投资者开始担忧,AI领域的发展速度是否过快,是否存在潜在的过热风险。他们提出,当前AI的资本支出与云服务的基础收入增长之间,似乎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差异。
其中,美国知名投资者Michael Burry的观点尤其引人注目。他曾因精准预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而声名鹊起。2025年11月初,Michael Burry通过社交媒体,对当前的AI热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支撑AI发展的云服务核心收入增长正在放缓,这与当前AI领域巨大的资本支出形成了鲜明对比。他认为,这种现象值得市场深思。
Michael Burry对云增长的观察:数据背后的逻辑
Michael Burry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他援引了一些具体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论点。他分享了一张图表,展示了全球三大主要云服务提供商——亚马逊AWS、微软和谷歌的年度营收增长情况。该图表基于这些公司的年度财报数据,清晰地揭示了云服务收入增长的明显放缓趋势。
这一趋势似乎与当前AI大规模发展所需的巨大、可扩展基础设施形成了某种悖论。如果云服务的实际消费增长正在减速,那么当前AI领域投入的巨额资本支出,可能意味着市场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过于乐观,或者这些收入的实现将会延迟。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可能导致市场出现危险的“供应过剩”局面。
具体数据来看,Michael Burry的图表显示,从2018年至2022年,亚马逊AWS的云服务营收年均增长率达到36%。然而,自2023年到2025年,这一增速已放缓至年均17%。谷歌云的情况类似,其云服务营收在2018年至2022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45%,而2023年至2025年则降至29%。
为了更直观地对比,我们可以将这些数据整理如下:
| 云服务提供商 | 2018-2022年均增长率 | 2023-2025年均增长率 |
|---|---|---|
| 亚马逊AWS | 36% | 17% |
| 谷歌云 | 45% | 29% |
这些数据表明,即使AI热潮席卷全球,核心的云基础设施服务在过去几年中的增长速度确实有所放缓。对于依赖这些基础设施的AI产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
历史的镜像:前车之鉴的启示
Michael Burry的分析并未止步于此。他进一步提出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他发布了另一张图表,回顾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的情景。这张图表中的曲线变化,与当前AI领域的某些趋势,确实存在值得深思的相似之处。
在上世纪90年代末,电信和互联网公司曾投入数十亿美元构建基础设施,以满足当时尚未完全实现的市场需求。当预期中的需求未能如期而至时,市场经历了痛苦的修正,许多大型公司因此陷入困境,甚至走向破产。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脱离实际需求的基础设施过度投资,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此外,Michael Burry还引用了外媒的一张图表,试图说明OpenAI和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如何为其增长提供资金。从外部观察,这种情况似乎呈现出一种“循环融资”的模式,即这些AI领域的头部公司既是彼此的客户,又是互相的投资者。这种模式引发的担忧在于,AI公司之间是否存在通过相互投资和采购来“人为抬高”市场需求的可能。这让人联想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银行体系内部过度杠杆和风险传导的复杂性。
将云服务供应增长放缓与潜在的人为需求膨胀结合起来看,Michael Burry对当前AI热潮的谨慎态度便显而易见。他不仅提出了自己的观察,也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了他的看法。
Michael Burry的投资策略:逆向操作的逻辑
Michael Burry的投资策略一向以“反向操作”著称。他领导的Scion Asset Management基金,在今年第三季度披露的13F文件中显示,他正在积极地对所谓的“AI泡沫”进行对冲。
具体来看,Scion Asset Management在第三季度购买了近2亿美元针对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的看跌期权。英伟达被认为是AI热潮中无可争议的领军企业,其股价在近几个月大幅飙升,市值也达到了惊人的高度。与此同时,Scion Asset Management还增持了9亿美元针对美国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的看跌期权。Palantir同样是AI概念股中的明星,受到了市场热捧。
Michael Burry的这些投资举动,似乎在传递一个信号:如果AI领域的整体支出不能迅速实现可观的利润,那么这些公司当前高估值就难以获得充分支撑。以他看来,目前的AI销售增长速度可能无法满足市场的高度预期。因此,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他采取的这些对冲措施,可以被视为一种精明的策略。
需要强调的是,Michael Burry的行动并非意味着他完全否定AI的长期潜力。恰恰相反,他可能也认同AI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他的目的更倾向于在市场可能出现调整时,为基金头寸提供保护,并在估值回归合理区间时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他所关注的,是短期内市场对AI公司的过度乐观,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股价修正。
AI浪潮中的风险管理与机遇把握
没有人拥有预测未来的“水晶球”,即使是Michael Burry也不例外。然而,他对AI泡沫的警示,确实在市场中引发了一定反应。近一周来,与AI相关的股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抛售。那么,面对这种复杂的市场信号,我们这些身处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和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呢?
Michael Burry的建议很简单:“有时候,唯一的致胜之道就是选择不参与。”这并不是说要恐慌性抛售,而是提醒大家要保持清醒头脑,采取防御性姿态,以应对潜在的市场波动。在实际操作中,这意味着需要重新评估自身的风险敞口,确保投资组合不过度集中于AI相关资产。
对于跨境从业者而言,这意味着在业务布局和资金配置上,需要更加注重多样化和平衡性。如果我们正在寻找拓展业务或投资组合的方式,应该优先关注那些已经展现出稳定盈利能力,或有明确盈利加速迹象的领域和公司。
此外,保持一定的现金储备也至关重要。如果Michael Burry的判断是正确的,市场可能会经历一些剧烈调整。而这些调整,往往也意味着绝佳的买入时机,能够以更合理的价值,投资那些真正具有长期潜力的企业。
当然,市场并非一成不变。云服务增长与AI资本支出之间,也存在自然再平衡的可能,泡沫或许不会在短期内破裂。但无论如何,Michael Burry在过去历史中的精准判断,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视角。身处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跨境人,更应时刻关注国际市场的动态,审慎评估风险,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burry-ai-bubble-cloud-growth-halves.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