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称霸!亚太矿棉443亿市场,日本高价品竟是蓝海!
矿棉,作为一种高效的建筑和工业隔热、防火、吸音材料,主要包括矿渣棉、岩棉及类似矿物纤维混合物等多种类型。它在现代建筑节能、工业设备保温、船舶制造、汽车隔音以及农业种植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能源效率的日益重视,矿棉材料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亚洲-太平洋地区凭借其快速的城镇化进程、蓬勃发展的工业制造以及日益增长的环保意识,在全球矿棉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区域不仅是主要的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消费市场,其市场动态对全球相关产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亚洲-太平洋矿棉市场展望:稳健增长与区域活力
根据海外报告的最新洞察,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矿棉市场预计将在未来十年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到2035年,该市场的体量有望达到1500万吨,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预计为1.3%。从市场价值来看,预计将以0.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35年达到443亿美元。
尽管在2024年,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矿棉消费量略有下降,微调至1300万吨,但整体市场仍显示出强大的韧性。中国在该地区扮演着核心角色,无论是消费量还是生产量都占据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消费量47%)。与此同时,日本以243亿美元的市场价值引领区域市场,体现了其在高附加值应用领域的领先地位。
贸易方面,2024年区域进口总量增长至21.1万吨,而出口量则显著增长37%,达到45.9万吨,其中中国是主要的出口国,贡献了总出口量的76%。值得注意的是,该地区各国之间在人均消费量以及进出口价格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反映了不同市场的特点和产品结构。
区域消费洞察:需求多样,格局稳定
经过连续三年的增长,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矿渣棉、岩棉及类似矿物纤维混合物的消费量在2024年微幅下降0.3%,至1300万吨。然而,从2013年至2024年的长期趋势来看,总消费量保持了平均每年2.3%的增长率,期间虽有波动,但增长态势保持一致。其中,2018年增速最快,消费量同比增长5%。2023年消费量达到1300万吨的峰值后,2024年略有回落。
从市场价值来看,2024年亚洲-太平洋矿棉市场的价值温和下降至412亿美元,较上一年减少3.8%。2013年至2024年期间,市场价值平均每年增长1.1%,波动中显现出持续的增长潜力。市场价值曾在2019年达到473亿美元的最高水平,但从2020年至2024年,市场价值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各国消费概况
在区域主要消费国中,从2013年至2024年,中国在消费量方面实现了年均2.1%的增长。同期,印度以年均2.5%的增长率领跑,而日本则保持了年均0.6%的平稳增长。
从市场价值来看,日本以243亿美元的规模遥遥领先,紧随其后的是中国(74亿美元)和印度。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日本的市场价值年均增长率相对温和,而中国和印度则分别实现了年均2.1%和1.7%的增长。
国家/地区 | 2013-2024年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 | 2024年市场价值(亿美元) | 2013-2024年市场价值年均复合增长率 |
---|---|---|---|
日本 | 0.6% | 243 | 相对温和 |
中国 | 2.1% | 74 | 2.1% |
印度 | 2.5% | - | 1.7% |
注:印度2024年市场价值数据原文未提供具体数值,但其排在中国之后。
区域生产概况:中国主导,区域协同发展
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矿渣棉、岩棉及类似矿物纤维混合物的生产量已连续第四年实现增长。2024年,区域总产量增长0.5%,达到1300万吨。从2013年至2024年,总产量年均增长2.3%,趋势相对稳定,仅在特定年份出现轻微波动。其中,2018年增长最为显著,产量较上一年增长5%。2024年的产量达到了历史新高,预计在短期内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在市场价值方面,2024年矿棉产量价值略有下降,估计为409亿美元(按出口价格计算)。从2013年至2024年,总产值年均增长1.1%,趋势保持一致,但特定年份也出现明显波动。2014年增长最为迅速,产值增长15%。产值曾在2019年达到479亿美元的峰值,但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产值维持在较低水平。
各国生产概况
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中国是矿棉生产的绝对领导者,2024年产量达到650万吨,占据了区域总产量的49%。中国的产量是第二大生产国印度(260万吨)的三倍。日本以130万吨的产量位居第三,占总产量的9.6%。
从2013年至2024年,中国在产量方面保持了年均2.2%的增长。同期,印度和日本的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5%和0.5%。
国家/地区 | 2024年产量(万吨) | 2024年市场份额 | 2013-2024年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 |
---|---|---|---|
中国 | 650 | 49% | 2.2% |
印度 | 260 | - | 2.5% |
日本 | 130 | 9.6% | 0.5% |
区域贸易往来:进出口数据透视市场活力
进口方面:稳步增长,价格差异显著
2024年,亚洲-太平洋地区矿渣棉、岩棉及类似矿物纤维混合物的进口量连续第四年实现增长,达到21.1万吨,同比增长6.6%。从2013年至2024年,总进口量平均每年增长3.3%,呈现出稳健的增长趋势,但期间也伴随一些波动。基于2024年的数据,进口量较2020年增长了30.6%。其中,2016年增长最为显著,同比增长65%,达到24.3万吨的峰值。然而,从2017年至2024年,进口增长势头未能恢复到此前的高点。
从价值来看,2024年矿棉进口额略微下降至4.19亿美元。2013年至2024年期间,总进口额平均每年增长3.8%,呈现温和增长,但期间也存在明显波动。基于2024年的数据,进口额较2021年下降了11.1%。2014年增长最为迅速,增幅达22%。进口额曾在2021年达到4.71亿美元的峰值,但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进口额未能恢复强劲势头。
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主要的矿棉进口市场中,韩国(6100万美元)、日本(5400万美元)和中国台湾(3500万美元)合计占据了总进口额的36%。从2013年至2024年,韩国在进口额方面实现了年均9.7%的最高增长率,而其他主要进口国则保持了较为温和的增长。马来西亚则以年均15.0%的进口量增长率表现突出。
进口价格差异分析
2024年,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矿棉进口价格为每吨1981美元,较上一年下降9.2%。从2013年至2024年的长期趋势来看,进口价格保持相对平稳。2017年增长最为显著,进口价格同比增长55%。进口价格曾在2021年达到每吨2546美元的峰值,但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进口价格未能持续增长。
不同进口目的国之间的价格差异显著。在主要进口国中,韩国的进口价格最高,达到每吨5766美元,而马来西亚则以每吨725美元的价格位居较低水平。
国家/地区 | 2024年进口价格(美元/吨) | 2013-2024年进口价格年均复合增长率 |
---|---|---|
韩国 | 5766 | 8.2% |
马来西亚 | 725 | 相对温和 |
从2013年至2024年,韩国在进口价格方面实现了年均8.2%的显著增长,而其他主要进口国则保持了较为温和的增长。
出口方面:中国驱动,区域出口活力增强
2024年,亚洲-太平洋地区矿渣棉、岩棉及类似矿物纤维混合物的出口量连续第四年实现增长,激增37%,达到45.9万吨。从2013年至2024年,出口量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达到历史新高,并有望在短期内继续保持增长。
从价值来看,2024年矿棉出口总额达到6.75亿美元。2013年至2024年期间,总出口额平均每年增长4.9%,呈现显著增长,但期间也伴随一些波动。基于2024年的数据,出口额较2014年增长了50.2%。2021年增长最为迅速,出口额增长19%。出口额在2024年达到峰值,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增长。
各国出口概况
2024年,中国是矿渣棉、岩棉及类似矿物纤维混合物的主要出口国,出口量达35万吨,占据了区域总出口量的76%。马来西亚(5.9万吨)紧随其后,占据13%的市场份额。印度(1.2万吨)、韩国(9400吨)、印度尼西亚(8700吨)、泰国(8400吨)和日本(7100吨)的出口量也构成了区域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13年至2024年,中国的出口量平均每年增长4.8%。同期,印度尼西亚(10.6%)、马来西亚(9.4%)、泰国(7.5%)、韩国(5.5%)和日本(5.4%)也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其中,印度尼西亚以10.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成为亚洲-太平洋地区增长最快的出口国。印度则保持了相对平稳的趋势。
从2013年至2024年,马来西亚的市场份额增加了4.4个百分点,其他国家的份额在分析期间保持相对稳定。
国家/地区 | 2024年出口量(万吨) | 2024年市场份额 | 2013-2024年出口量年均复合增长率 |
---|---|---|---|
中国 | 35 | 76% | 4.8% |
马来西亚 | 5.9 | 13% | 9.4% |
印度尼西亚 | 0.87 | - | 10.6% |
韩国 | 0.94 | - | 5.5% |
泰国 | 0.84 | - | 7.5% |
日本 | 0.71 | - | 5.4% |
印度 | 1.2 | - | 相对平稳 |
在出口价值方面,中国(4.17亿美元)仍然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大的矿棉供应国,占总出口的62%。日本(1.29亿美元)位居第二,占19%的市场份额。马来西亚则以6.2%的份额位列第三。
从2013年至2024年,中国的矿棉出口额平均每年增长4.9%。日本和马来西亚的出口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2%和4.1%。
出口价格差异分析
2024年,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矿棉出口价格为每吨1472美元,较上一年下降20.8%。从2013年至2024年的长期趋势来看,出口价格保持相对平稳。2014年增长最为显著,出口价格同比增长39%。出口价格曾在2018年达到每吨2510美元的峰值,但在2019年至2024年期间,出口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
主要出口国之间的平均价格存在显著差异。2024年,在主要供应国中,日本的出口价格最高,达到每吨18326美元,而马来西亚则以每吨711美元的价格位居较低水平。
国家/地区 | 2024年出口价格(美元/吨) | 2013-2024年出口价格年均复合增长率 |
---|---|---|
日本 | 18326 | 相对平稳 |
马来西亚 | 711 | 相对平稳 |
韩国 | - | 5.2% |
从2013年至2024年,韩国在出口价格方面实现了年均5.2%的显著增长,而其他主要出口国在出口价格走势上则表现出混合趋势。
趋势与启示:中国跨境从业者的视角
综合来看,亚洲-太平洋矿棉市场呈现出体量庞大、增长稳健、中国扮演核心角色、区域贸易活跃以及价格差异显著等主要特征。在全球节能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和绿色建筑理念日益普及的背景下,矿棉作为重要的绝缘隔热材料,其需求将持续获得有力支撑。工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消费升级等因素,也将为矿棉市场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对于中国跨境从业者而言,这些市场动态提供了多方面的思考:
- 深化区域市场洞察: 亚洲-太平洋地区各国市场发展水平、需求结构和价格敏感度各不相同。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如日本的高价值市场、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的增长潜力)的特定需求,有助于精准定位和策略制定。
- 优化供应链布局: 中国作为主要的生产和出口国,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同时关注区域内其他生产国的动态,通过优势互补,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
- 关注高附加值产品: 鉴于日本等市场对高价值产品的需求和高进口价格,中国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关注高品质、高性能矿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提升产品竞争力,开拓利润空间。
- 应对价格波动与差异: 进出口价格的显著差异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理解这些价格差异背后的原因,如产品规格、质量标准、品牌溢价、物流成本和本地供需关系,有助于中国企业进行更合理的定价和市场策略。
- 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在矿棉消费和生产上均呈现良好增长势头,这些新兴市场有望成为中国企业未来新的增长点。
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中国跨境从业者有望在亚洲-太平洋矿棉市场中把握发展机遇,与区域伙伴共同成长,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pac-minwool-44b-market-japan-high-value-gain.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