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重磅新客功能!欧美日销量狂飙,文化避雷必看!
七月流火,对于全球电商的卖家朋友们来说,这无疑又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硬仗”。然而,挑战与机遇往往并存。在这个充满活力的盛夏时节,亚马逊平台上的欧美和日本市场,即将迎来一系列重要的节日营销节点。新媒网跨境获悉,把握住这些关键时刻,不仅能为品牌带来可观的销售增长,更是深入当地文化、赢得消费者长期认同的绝佳契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承载着美利坚民族精神的独立日。这是一个全民庆典的日子,浓厚的节日氛围弥漫在空气中,家庭聚会、户外烧烤派对以及璀璨的烟花表演,都将点燃相关品类的消费热情。紧随其后的是欧洲的夏季大促,从时尚前沿的服饰到舒适温馨的家居用品,消费者们纷纷开启度假模式,尽情享受夏日购物的乐趣。值得一提的是,法国的国庆日庆典也同步进行,进一步激发了当地民众的消费活力。而在亚洲,日本的盂兰盆节则是一个充满温情的节日,它不仅是家人团聚、缅怀先人的重要时刻,也带动了节庆礼品和夏季远足相关消费的热潮。
在这些跨文化、多元背景的节日营销中,仅仅依靠“打折促销”这一单一手段,显然已不足以打动当下的消费者。想要真正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让品牌在心智中占据一席之地,我们必须更深入地理解当地的文化语境和情感诉求。唯有在对的时间,用对的方式,讲好品牌的独特故事,才能实现“销量与认同”的双赢局面。
聚焦品牌定位,让节日成为品牌的“入场券”
对于不少初涉海外市场的卖家而言,节日大促往往被简单地等同于“清库存”、争取“短期流量”的机会。这种短期的销售冲刺固然能带来一定的转化,但却难以沉淀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甚至可能让商品逐步失去应有的溢价能力,最终不幸陷入残酷的价格竞争“泥沼”。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在亚马逊这样的全球性舞台上,从一个单纯的“卖货商人”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品牌经营者”,那么我们的思维模式就必须彻底转变。夏季的这些购物节,不应仅仅被看作是短暂的销售窗口,它们更是一个品牌与本地消费者进行深度沟通、建立情感连接的宝贵文化节点。这是讲述品牌故事、融入当地生活、构建情感纽带的黄金机会。当我们的品牌能够成为消费者“节日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它才能真正地走进用户的心里,生根发芽。
借力数据驱动,善用本地化数据洞察工具
品牌出海,切忌“摸着石头过河”,盲目“感觉走位”。要精准地打动本地消费者,数据无疑是这片未知水域中最可靠的罗盘。新媒网跨境了解到,我们可以借助一系列多维度的数据工具,从关键词的流行趋势,到用户评论的深层语义,再到视觉素材的场景偏好,系统性地挖掘和提取当地文化的语义线索与情感触点。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形成真正“入乡随俗”、直抵人心的传播策略。
- 品牌分析工具: 善用这些工具,它能帮助我们深入挖掘那些与品牌调性高度契合的语义关键词,比如在家庭聚会场景中可能出现的“gathering”(聚会),或者描述送礼心意的“meaningful gift”(有意义的礼物)。这些词汇的发现,将极大地助力我们构建更贴近节日语境、更具感染力的沟通语料。
- 搜索趋势分析(商机探测器): 热门的搜索词汇,不仅仅反映了市场对某一品类的需求强度,它们更深层次地映射着当地的文化情境和消费者当前的生活状态。通过深入理解这些趋势的动态变化,我们就能更准确地锁定那些具有高需求潜力的人群,实现精准营销。
- 评论语义分析(商机探测器): 消费者的评论,是洞察其真实情感和购买动机的“富矿”。我们可以从诸如“送给爸爸,他特别喜欢”或是“朋友聚会带着超有面子”这类具体而生动的评论中,提取出用户的情感表达和产品使用场景。这些真实的反馈,能够帮助我们反向还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与购买动机。
- 外媒社交平台如Reddit和Pinterest: 这些平台是洞察用户自发分享的文化场景和视觉语言的绝佳窗口。通过浏览这些平台,品牌可以直观地了解当地消费者的审美偏好、生活方式和流行趋势,为品牌构建丰富的素材库,并提供本地化叙事语言的灵感,让我们的内容更加接地气。
当我们掌握了这些来自用户的第一手数据线索后,下一步就是将这些宝贵的洞察真正地落地生根。我们要让品牌的故事情节和视觉创意不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的概念,而是能够转化为真正打动人心的表达方式,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从洞察到行动的“三步走”路径
品牌想要在海外市场脱颖而出,赢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需要一套清晰且可执行的策略。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三步走”路径:
- 深入了解当地市场: 首先,我们要全面细致地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以及目标客群的独特特征。这包括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 提炼情感共鸣点: 其次,我们要从品牌自身的价值主张或产品的核心卖点中,精准提炼出那些能够与当地消费者情感产生强烈共鸣的切入点。这可能是一个故事、一种情怀,亦或是一种生活理念,总之,要让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超越商品本身的深层连接。
- 视觉与语言的双重呈现: 最后,借助富有创意的平面设计或引人入胜的动态视频,将提炼出的品牌故事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在视觉和语言上都构建起独特的记忆点,让品牌形象深入人心,难以忘怀。
不同市场本地化洞察与落地实践
美国市场:独立日,让品牌融入“团聚记忆”
在庆祝独立日的美国市场,与其仅仅聚焦于“烧烤配件”、“烟花用品”等热门销售品类,更具长远发展潜力的策略,是将产品巧妙地融入到“户外团聚”这一充满温情的文化场景中。我们可以深入讲述品牌如何融入家庭聚会、如何为亲朋好友的欢聚时刻增添色彩。独立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促销节点,它更是承载着美国人家庭记忆和爱国情感的重要节日。如果我们的品牌能够成为这种“欢聚回忆”中的一个温馨组成部分,那么它将在用户心中留下远比一次性消费更深刻的印记。
- 投放策略参考: 在关键词的选择上,我们可以考虑“烧烤”、“聚会”、“送礼”等节日场景词汇。在核心资源位的配置上,建议选择品牌推广商品集和视频广告,并可搭配使用流媒体电视广告(Sponsored TV)来增强品牌的记忆深度和广度。至于精准导流,利用ASIN定位(ASIN Target)是实现品类内部差异化曝光,精准触达目标人群的有效方式。
- 实操案例: 曾有一款设计独特的木质啤酒杯,通过文艺复兴风格的拍摄素材,巧妙展现了朋友们聚会的温馨和谐氛围。在投放仅10天后,A/B测试数据显示,其自然流量占比高达70%,而品牌相关的搜索量更是上涨了超过200%。这充分证明了将产品融入情感场景的强大魔力。
欧洲市场:夏季假期,捕捉“慢生活”商机
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主要国家市场,在假期节奏和文化语境上虽存在明显差异,但它们对“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却有着高度的共鸣。相比于“限时秒杀”这类短平快的促销套路,我们更建议品牌以“团聚时刻”为内容锚点,将品牌与当地消费者的情感场景深度融合。夏季假期期间,欧洲用户的消费状态往往趋于放松,购物节奏也相应变慢。这正是品牌建立情感联系、构建叙事记忆的关键窗口。
- 投放策略参考: 我们的场景锚点可以锁定在家庭聚餐、亲子露营、朋友聚会等温馨的时刻。在表达方式上,要刻意弱化商业促销的标签,转而强化产品的“生活感”和仪式感,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是他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创意的重点在于要贴近当地人情风貌,选词精准,语气自然,让广告更像是一段真诚的分享。
- 实操案例:
- 案例一:德国的家庭周末露营场景。 画面中可以呈现森林野餐的悠闲、孩子玩耍的欢快,以及亲友举杯的温馨瞬间。创意建议可以采用品牌推广视频的形式,展现充满生活感的画面,并搭配“together”(在一起)、“quiet time”(静谧时光)等关键词,传递亲密关系与放松心情。
- 案例二:法国的乡村晚餐场景。 可以描绘祖母掌勺、全家围坐餐桌的其乐融融景象。创意上,建议采用暖色调和慢镜头,精心构建“家族传承”的氛围,淡化商业语言,用镜头本身讲好一个充满情感的故事。
- 案例三:意大利的海边聚会场景。 画面可以充满活力和轻松感,比如朋友们围坐在一起享用比萨和饮品,在海边畅聊。创意上,画面可以轻快明亮,语言可以自然活泼,例如“你也值得拥有这个夏天”,以此激发用户对美好度假状态的向往和消费欲望。
日本市场:盂兰盆节,广告之外更是情感回溯
盂兰盆节在日本是承载着“思念、团聚与感恩”之情的重要传统节日。这个节日不仅仅是一个消费节点,它更是触及消费者情绪最柔软的触点。在这个充满仪式感的特殊时段,与其一味强调“价格诱因”,不如让我们的品牌成为他们“情感回忆”的承载者,甚至是触发者。广告的价值,不应仅仅止步于简单的点击量,它更应该传递一份“值得被珍藏”的情绪共鸣,让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温暖而深刻的印象。
- 实操案例:送给父亲的复古杯。
- 场景构建: 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成年子女在盂兰盆节返乡探亲,带上一只质感十足的复古杯作为礼物,以此传达对父亲深沉的感谢之情。
- 创意表达: 我们可以巧妙结合“思い出”(回忆)、“ありがとう”(感谢)等充满温情的关键词,搭配具有年代感的旧物道具、家中温馨的细节,以及父子间温暖的对话,共同构建出一个日常却动人的“回家”画面。这种温润而克制的情感表达方式,不仅能让商品自然地融入家庭场景,更重要的是,它能让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从交易关系升华为情感连接。
避开文化雷区,打磨跨市场品牌表达细节
文化与语言的差异,绝不是简单地进行“翻译”就能完全解决的。品牌在出海过程中,如果在视觉呈现和文案表达上稍有偏差,就可能引发误解,甚至对品牌形象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以下,我们列举了三类常见的文化雷区及其规避建议,希望能帮助品牌减少摩擦,更好地适应本地市场,实现顺利发展。
(1) 语言调性不当,可能影响品牌质感
- 常见误区: 有些品牌会直接将“限时抢购”、“爆款”等促销词语直译为目标语言。例如,在日语中,“激安”(超便宜)或“爆売れ”(大卖)虽然字面意思直接,但往往容易被当地消费者视为低质商品,从而在无形中拉低了品牌的整体调性。
- 推荐表达: 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更具质感、更符合当地语言习惯的词汇。例如,在日语中,可以使用“数量限定”(限量供应)或“人気アイテム”(热门商品)等表达方式,这些词汇既能传达促销的意图和商品的受欢迎程度,又能保持品牌的优雅和品质感。
(2) 图像呈现误差,可能影响观感与情绪共鸣
- 文化敏感性: 在东亚市场,消费者对肢体接触的画面通常比较敏感,过于亲密的肢体接触可能引起不适。因此,在选择图片时,建议采用更为自然、含蓄的互动方式,如“对视微笑”或“邻座对话”等,传递温馨和睦的氛围。
- 色彩偏好: 亚洲市场,尤其是日本,普遍偏好低饱和度的色彩。我们应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刺眼的红黄撞色等高对比度配色,而是推荐采用米白、灰蓝、浅木色等柔和、自然的色调。这些颜色更符合当地的审美,能提升产品的品质感和亲和力。
- 情绪表达: 在人物表情方面,应避免过于夸张的表情,如张嘴大笑等,这在某些文化中可能显得不够得体。可以替换为轻微的笑容或富有深意的眼神互动,这样更符合本地的审美习惯,也更容易提升亲切度,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的真诚。
(3) 文化语境失误,容易“踩雷”
以日本的盂兰盆节为例,这是一个承载着感恩与缅怀之情的传统节日,氛围通常是庄重而温馨的。
- 错误用词示例: 如果在广告文案中,使用了诸如“开心团圆”、“快乐回家”等过于欢快、活泼的语言,这可能被当地消费者误解为对传统节日的轻视或不尊重,从而对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 建议表达: 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更贴近节日氛围、更具深情厚意的词句。例如,“点一盏灯,让记忆靠近”或“在静静夜里想起家人”等,这些语句能够更好地传递品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并与消费者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体现品牌的温度。
新媒网跨境认为,品牌出海,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产品推向海外市场。它更是一场与世界各地消费者进行文化交流、建立信任关系的旅程。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品牌应当善于利用每一次节日契机,深入走进消费者的文化语境,精准传递自身独特的价值主张。只有这样,品牌才能真正建立起那种“被记住”、“被喜爱”的长期连接,从而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功能上线:品牌新客支持竞价提升
为了帮助品牌更好地拓展新客户,亚马逊平台近期上线了一项令人振奋的新功能:针对“品牌新客”(New-to-brand shoppers)的广告投放,现在支持设置更高的竞价,从而有效提升广告的触达和吸引力。
这里所说的“品牌新客”,是指在过去12个月内,尚未购买过该品牌商品的消费者。当卖家在亚马逊广告后台创建品牌推广广告时,可以主动选择对这部分潜在的新客户群体设置更高的出价。这意味着,您的广告在面对这些从未购买过您品牌商品的消费者时,将获得更强的曝光机会,从而有望将他们转化为品牌的忠实拥趸。
不仅如此,这项新功能也同样适用于您当前正在运行的广告活动。操作起来非常便捷,您只需进入广告活动管理界面的广告活动层级,找到“竞价调整”标签页,点击“更改/添加新受众”按钮,就可以轻松地对现有的品牌推广广告进行设置,对品牌新客进行更积极的竞价提升,从而优化您的广告投放效果,助力品牌快速成长。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mazon-new-bids-boost-sales-culture-tips.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