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2/3邮件AI造,营销正陷“同质化死局”!

2025-10-29邮件营销

Image

营销科技,曾被寄予厚望,承诺带来更智能、更个性化的体验。然而,现实却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工具的驱动下,我们的营销工作正变得越来越趋同。

不久前,新媒网跨境获悉,在一次行业大会上,咨询顾问史蒂夫·费尔先生(来自美国)用一个生动的例子点明了这一点。他展示了一张名为“便利贴女士”的图片,画面中的一位女士正凝视着贴满便利贴的墙壁。这张图在Unsplash图库中十分流行,被无数代理机构的网站所采用。费尔先生指出,许多声称“与众不同”的代理机构,竟然都在用同一张图片来展示自己。他的观点简单而深刻:即使是一张再优秀的图片,当所有人都趋之若鹜时,它反而会扼杀掉差异化。这其中蕴含的讽刺意味不言而喻——在线图库的丰富,非但没有让机构们各显神通,反而让它们看起来更加相似。而营销科技(Martech)的发展,也常常带来类似的效果。
Martech

从“人有我优”到“人有我无”:同质化陷阱

营销科技的出现,无疑为我们带来了无数创新工具,帮助营销人员实现更精细的个性化定制和更高效的活动优化。新媒网跨境了解到,那些在行业深耕多年的老兵们,或许还记得当年自动为信件或传真添加称谓时那种兴奋不已的心情。那在当时,无疑是技术进步的象征,是突破性的创举。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仍在为邮件加上收件人的称谓,但这真的还有意义吗?

如今,这已经成为营销活动中最基础的“入场券”,而非什么独特的优势。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如果一封旨在营造个人化氛围的电子邮件,连最基本的称谓都没有,那么它的表现很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影响到营销人员的职业发展。消费者对个性化的期待值被不断拉高,使其从曾经的“优化手段”变成了如今的“基本要求”。我们不再通过添加称谓来追求更出色的表现,而是为了避免落后于他人而不得不这样做。

营销科技的潜力远不止于简单的称谓。现在,我们可以在信息中融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个性化的内容,比如根据收件人的职位定制内容。但这样做,究竟是为了真正提升营销效果,还是仅仅为了不被市场淘汰,勉强维持现状呢?当个性化定制成为行业标配,它就不再是差异化竞争的法宝,而仅仅是避免平庸的必要条件。在这种趋势下,如何才能避免在看似“个性化”的投入中浪费资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人工智能的神话与现实

人工智能,尤其是大型语言模型(LLMs),在营销领域被寄予了厚望,承诺能够大规模生成令人信服的个性化信息。那么,这是否就能解决营销同质化的问题,帮助我们脱颖而出呢?遗憾的是,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在日常工作中,相信不少人都和我一样,收到过大量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推广邮件。其中不乏一些提供潜在客户开发服务的机构发来的。这些邮件中,大约三分之二都会以“对您最近在领英上的推荐印象深刻”作为开场白,而且往往指向的是我最新发布或互动过的动态。虽然这些文本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做到了个性化,但它们往往缺乏真诚,难以令人信服。它们并不会让我更倾向于购买这些服务,因为从字里行间,我能清楚地感受到,这些发送者及其提供的服务与我收到的其他几十封人工智能生成的推广邮件并无二致。这种表面的个性化,反而凸显了其背后创意的匮乏和同质化的本质。

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工具,其强大之处在于高效地处理和整合信息。但如果缺乏人类独特的思考和创意注入,它就很容易陷入重复和模式化的泥沼。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真正的个性化营销,应当是能够触及用户内心,引发共鸣,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拼接个人信息。
AI

差异化困境:为什么我们难以独树一帜?

在当下市场环境中,实现真正的差异化变得越来越困难。核心问题在于,营销科技的飞速发展反而导致了营销的“扁平化”和“同质化”。每个人都在忙着部署最新、最炫酷的营销科技工具,其结果就是,大家的声音听起来都大同小异。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会陷入如此境地?营销人员现在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先进的工具,然而,我们似乎却更难创造出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营销活动。究其原因,新媒网跨境认为,主要有两点。

首先,营销科技的成本急剧下降,使得更多人能够接触和使用这些强大的工具。这无疑加剧了市场竞争,而且这种趋势是我们无法逆转的。当人人都能轻松获得先进武器时,单纯依靠工具本身就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其次,也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对“差异化”的思考本身就出现了偏差。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正在努力实现差异化,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坐在那些功能繁杂、按钮众多的营销科技工具前,不停地操作、尝试。我们投入了大量时间去点击按钮、添加各种功能——这些耗时耗力的工作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却唯独忘记了最根本的“思考”环节。

本应作为营销活动“增益”的科技功能,不知不觉中,却成为了营销策略本身。我经常听到客户描述他们的营销活动时,不是从目标受众的需求和策略出发,而是解释他们将激活营销科技堆栈中的哪个功能。我们过于卖力地驱动着营销科技这台机器,以至于忘记了我们真正想要驶向何方。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营销人员甚至将全部思考工作外包给了ChatGPT或其他大型语言模型。简单地输入“如何开展一场营销活动,让X受众在Y情况下购买Z产品?”这样的指令,并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这些模型通过重复其训练数据中的模式来工作,所以你得到的结果往往是“二手”的创意——而这些照搬照抄的活动,永远无法让你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你的老板也能向AI输入同样的指令。当他们意识到你已经把自己的工作外包给了AI时,他们很可能也会得出结论,你的职位也可以被外包了。在独特不再独特的时代,我们该何去何从?

重塑流程:回归深度思考的本质

为了避免被功能繁杂的营销科技工具所“绑架”,营销人员必须找到新的出路。这首先需要从优化我们的工作流程开始。许多团队已经有了既定的工作流程,比如撰写营销活动简报。但如果只是孤立地撰写简报,往往会偏离核心。一个形式化的简报流程,如果缺乏前期的深度思考,就形同虚设。

营销人员需要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确保在动笔之前,就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太多人一上来就急于撰写简报,寄希望于在书写过程中思路会逐渐清晰。有时,这确实能带来一些灵感,但更多时候,最终的结果可能与最初的目标南辕北辙。

值得庆幸的是,市面上不乏优秀的流程和框架,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以我们团队为例,我们的战略规划就是基于美国罗纳德·D·史密斯先生(Ronald D. Smith)在其著作《公共关系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ning for Public Relations)中提出的九步流程。无论是采用这种框架,还是其他任何成熟的体系,其核心目的都是帮助营销人员系统地思考当前的市场状况、期望达成的目标、目标受众以及核心信息。

这里的关键在于,不要让营销科技来提供“智慧”,而是要确保营销人员进行必要的深度思考,从而构建更有效、更有穿透力的营销活动。真正的价值在于人,在于人的洞察、创意和策略。

科技的价值与人的智慧:相辅相成而非替代

如果我们都认同当前存在的问题——即营销人员需要更深入地思考,才能在喧嚣的市场中创造出真正引人注目的营销活动——那么现在是时候聚焦于解决方案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并不完全在于营销科技本身。一部分责任,在于我们自身。

作为人类,我们很容易被各种新鲜事物所吸引和分心。营销科技供应商们无疑值得肯定,他们构建了一个几乎超乎想象的工具生态系统。然而,如何驾驭这些工具,而不是被它们所驱动,更不是沦为它们的奴隶,是我们的职责。

这听起来或许令人难以置信,但营销人员确实是会犯错的。正因如此,我们需要那些能够帮助我们聚焦于真正创造价值的流程和框架:即战略规划、创意火花和差异化构建。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时,营销科技的真正价值才会水落石出,如虎添翼。

只有将人类的智慧、创意与科技的效率相结合,才能在数字时代打造出独具匠心、富有生命力的营销活动。当我们的品牌主张与众不同时,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当我们的价值主张听起来与他人无异时,我们其实就已经输了。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larm-23-ai-emails-homogenization-trap.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新媒网快讯】2025年下半年,营销科技(Martech)曾被寄予厚望,但现实却导致营销工作日益同质化。文章指出,从“便利贴女士”的普遍使用到个性化邮件称谓沦为基本要求,市场正陷入同质化陷阱。即便人工智能(AI)与大型语言模型(LLMs)能规模化生成内容,也常因缺乏真诚与创意而加剧了营销的趋同性。营销人员过度依赖工具,忽视深度思考,将策略外包给AI,导致难以实现真正的差异化。文章呼吁回归战略规划与思考,利用成熟框架,将人类智慧与科技效率结合,以创造独特且富有穿透力的营销活动,避免在数字化浪潮中迷失。
发布于 2025-10-29
查看人数 5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