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冲击定价模式:混合定价占比41%,人效翻倍

2025-06-06SaaS工具集成

Image

最近和几个做SaaS的朋友聊天,大家都在头疼同一件事:AI功能越来越强,但该怎么定价? 原先那套按人头收费、固定年费的模式,突然就不灵了。

新媒网跨境获悉,国外科技作者Kyle Poyar做了一项挺有意思的调查。他扒拉了240家年收入百万到两千万美金的软件公司数据,发现传统定价模式正被AI冲击得七零八落。这些公司大多把AI功能直接塞进了核心产品里,只有两成还在观望。
传统定价模式占比下滑

最直观的变化是什么? 一年前,固定年费和按人头收费还能占半边天,现在呢?混合定价悄悄爬到了41%的份额。客户要的不再是“买几个账号”,而是“用多少算多少”的灵活度。

想想也合理。Alphabet内部三成代码靠AI生成,微软甚至放话到2030年95%的代码AI包办。更夸张的是Klarna——AI把人均产出从57.5万美金直接推到百万级别。当软件能顶半个团队,谁还愿意为“空座位”付钱?
AI提升企业人效


混合定价为什么能赢?

现在标杆案例已经不是Salesforce这类老牌玩家了。新晋明星Clay靠一套“基础套餐+用量积分”的混合模式杀出重围。这种路子能跑通,关键有四:

第一,老客户接受度高。不用推翻整个价格体系,在原有订阅制上叠用量维度就行。
第二,销售路径顺了。客户试用阶段成本低,用上瘾自然愿意为增量付费。
第三,公司能控成本。用量设个天花板,避免被“薅羊毛”薅到破产。
第四,财务能算清账。采购部门至少能框住预算范围,不至于月底收到天价账单。
Clay混合定价模式

不过混合定价玩起来花样也多。有些公司直接搞“水电煤式”现收现付,适合能报销的场景;有些收平台费再加用量费,像电信套餐似的;还有更复杂的“三件套”——基础费含免费额度,超了再加钱。

最精明的可能是自适应模式:客户先按预估用量选档位,年内随便用不额外收费,续约时再按实际用量调档。这招既让客户有安全感,又暗戳戳鼓励多用——毕竟用少了明年能降级,用多了公司也不亏。
七种混合定价策略


按结果付费?理想很丰满

调查里有5%的公司号称在用结果定价,比如帮客户追回航班赔偿的AirHelp,成功才抽成35%。听起来很美——客户省钱,公司赚钱,双赢。

但新媒网跨境观察到,真正跑通的极少。难点在四个坎儿上:

成果标准不统一。有人要销量,有人要效率,定制化合同写到手软。
功劳算不清。客户总觉得成功主要靠自己,软件只是打辅助。
效果难量化。总不能天天让客户填满意度调查吧?
波动太大。AI又不是神仙,这次效果好,下次可能翻车。

所以目前敢玩这招的,基本是法律、理赔这类结果清晰的领域。
结果定价的四大障碍


价格透明真是万能解药?

早几年都说要把价目表晒出来,显得真诚。但现实打脸了——除了客单价5000美金以下的小产品,或者PLG(产品驱动增长)型公司,大客户市场照样藏着掖着

原因很简单:

  • 大企业采购要砍价,明码标价等于自断后路
  • 解决方案太复杂,一页纸根本写不清
  • 竞争对手虎视眈眈,价格战分分钟打响

所以别被“透明化”口号忽悠。该公开的公开,该定制的还得关起门来谈。
价格透明化的现实困境


多数人根本没准备好

最扎心的在这:75%的公司去年刚调过价,但大部分团队还在用“土法子”。早期老板拍脑袋,后期销售、产品、财务互相踢皮球。定价策略?不存在的,都是缝缝补补又一年。

新媒网跨境建议,至少做三件事:

  1. 把成本算明白——AI的API调用、算力消耗都是钱
  2. 给销售配武器——别让前线靠“感觉”报价
  3. 动态监控——别等客户流失了才反应过来定价有问题
    定价策略调整现状

未来往哪走?

眼下混合定价是主流,但更像过渡方案。本质上,软件行业在经历“拥有→租赁→按需使用”的蜕变

  • 本地部署时代:买断软件,风险自担
  • SaaS时代:租用服务,按年付费
  • AI时代:为动作买单,为结果付费

当AI能独立完成任务,定价自然会锚定它“干了多少活”。比如客服机器人按解决工单数收费,设计工具按产出图数量计费。最终的赢家,一定是那些敢对客户说“用不好不用钱”的公司——当然,前提是你真有这个底气。
软件定价模式演进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https://nmedialink.com/posts/2875.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文章探讨了AI功能对SaaS定价模式的冲击,分析了混合定价模式的优势及实施策略,并指出按结果付费的挑战与未来定价趋势。
发布于 2025-06-06
查看人数 1028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