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平板200%!智能眼镜25倍!双11跨境新机遇

中国的“双11”购物节,曾是全球瞩目的消费盛宴。每年此时,从午夜抢购到明星直播,再到屡创新高的销售额,都构成了独特的社会图景。它不仅是中国电商力量的集中展现,更是全球消费趋势的风向标。然而,当2025年这一持续数周的购物狂欢季即将落幕时,我们不难发现,它的表现与往日那种“爆发式增长”的印象有所不同。当前,消费者的热情、购物行为模式正经历微妙转变,即便是全球最大的零售盛事,也在探索如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重塑其魅力。
“激情”的蜕变:从狂热到理性
这种变化并非源于平台方的懈怠。自2025年10月上旬以来,各大电商平台为了重新激发消费兴趣,不遗余力地投入了数十亿元的补贴,并延长了促销周期。例如,阿里巴巴就为旗下5300万88VIP会员提供了500亿元的专属补贴,旨在吸引这批高价值消费者积极参与。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一策略取得了成效。双11期间,阿里巴巴报告称,其VIP用户的日活跃买家数量实现了39%的同比增长。京东方面也公布了交易额再创新高的数据,其中订单量增长近60%,活跃用户更是增长了40%。在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平台,包括国际品牌耐克、法国欧莱雅,以及国货美妆品牌珀莱雅、运动服饰制造商安踏在内的35个以上品牌,在开售仅一小时内,销售额便突破了1亿元人民币大关。
尽管这些亮眼的数据描绘了市场活力的一面,但我们仍需客观看待整体趋势。近年来的外部环境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以及人们对就业和收入预期的广泛关注,共同重塑了中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正如数字奢侈品集团董事总经理雅克·罗伊森所观察到的那样,我们尚未完全走出调整期,消费信心依然较为脆弱。如今的消费者,已不再将双11视为一年中“非参与不可”的唯一抢购时机,而更倾向于将其看作全年常态化折扣循环中的一个普通促销节点。这种消费心态的转变,促使平台和品牌方必须更加精细化地运营,以提供超越价格优惠的价值。
扬帆出海:中国电商巨头的新版图
当国内消费市场日趋成熟,增长曲线趋于平稳时,中国的电商巨头们正积极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这不仅是寻求新的增长极,更是中国成熟的电商模式和高效供应链走向全球的战略选择。
2025年,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平台就将其双11销售活动推广至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标志着中国标志性的购物节正在跨越国界,尝试在全球范围内复刻其消费狂欢的魔力。与此同时,速卖通(AliExpress)也在英国伦敦举办了一场直播活动,重点推介了中国潮玩品牌泡泡玛特的收藏品,并预期在一个夜晚实现1万件礼品的销售目标。这不再是简单的商品出口,而是融合了内容营销和文化输出的复合式策略,旨在与海外消费者建立更深层的情感联结。
京东和拼多多旗下的Temu平台,则凭借中国超高效率的供应链优势,已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向全球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他们通过优化物流网络、精简中间环节,确保商品能够以更低廉的价格、更快的速度送达全球各地用户手中。
然而,全球化竞争的焦点正在发生变化。过去,竞争可能更多围绕价格和物流效率展开。而今,这场全球化“竞赛”已逐渐演变为对文化适应能力和AI驱动的个性化服务的考验。对于出海的中国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不仅仅要卖货,更要懂当地文化、理解当地消费者的偏好,并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购物体验。这无疑为中国的跨境从业者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求我们不仅具备国际贸易知识,更要拥有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前瞻的技术应用视野。
智能赋能:AI如何重塑双11的骨架
如果说消费者热情的变化是双11表层波澜,那么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AI)的深度赋能,则是重塑其内在骨架的关键力量。2025年的双11无疑是迄今为止AI驱动最明显的一届,它在无声中改变着一切,从优惠券的结构设计到包裹送达消费者手中的路径。
在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等主要电商平台,机器学习系统以近乎无形的精准度编排着购物节的各项机制。算法实时优化优惠券的发放策略,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推荐,甚至能精准预测需求高峰,从而确保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以物流为例,京东方面表示,得益于AI智能路由和自动化技术的强大支持,其超过90%至95%的自营订单能够在24小时内完成配送。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的商家工具也充分利用预测分析能力,帮助广大的中小商家更高效地管理库存,避免了盲目备货或库存积压的风险。
在消费者端,AI已悄然成为新的购物助手。正如Double V.咨询公司创始人李鸣所言,2025年的双11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因为AI已无处不在。消费者正越来越多地借助AI工具进行搜索、比价,并计算出最划算的购物方案。李鸣指出,这一趋势在#AI凑单#的话题下迅速走红。用户们纷纷分享AI聊天机器人(如AI大模型DeepSeek或淘宝内置助手)如何帮助他们组合商品、最大限度地获得折扣的截图。
长期以来,双11复杂的优惠规则和烧脑的凑单计算一直为人诟病。现在,AI作为“新的购物助手”,正在将这种混乱转化为清晰和便捷。这不仅提升了购物体验,也表明消费者与AI的交互正在日益融入日常消费场景。无论是通过淘宝进行搜索,从豆包(Doubao)获取产品推荐,还是利用第三方AI计算折扣,购物旅程都演变成了一场智能对话。
值得关注的是,AI不仅驱动着零售的后端运营,也正在前端催生着对AI驱动型产品的强劲需求。2025年,从智能眼镜到家用机器人,各类AI智能设备的销量均呈现飙升态势。在阿里巴巴的天猫平台,智能眼镜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5倍,而深智能(Deep Robotics)和优必选(UBTECH)等机器人品牌也报告了两位数的增长。京东方面同样观察到AI驱动型电子产品的爆发式增长:AI平板电脑销售额同比增长200%,AI眼镜、AI音箱和智能存储设备等品类的销售额增长均超过100%。
| 平台/品牌 | 产品类别 | 2025年销售增长 |
|---|---|---|
| 天猫 | 智能眼镜 | 同比增长25倍 |
| 机器人品牌(深智能、优必选) | 两位数增长 | |
| 京东 | AI平板电脑 | 同比增长200% |
| AI眼镜 | 同比增长超100% | |
| AI音箱 | 同比增长超100% | |
| 智能存储设备 | 同比增长超100% |
这些数据表明,AI已不再仅仅是幕后技术,更是直接影响消费者选择和市场需求的新增长点,预示着未来智能科技产品在消费市场中的巨大潜力。
结语与展望:适应与创新,全球视野下的新机遇
2025年的双11,并非单纯地“失去魔力”,而是以一种更为成熟、理性的姿态,展现了中国消费市场和电商行业的深刻演进。从消费者购物心态的转变,到电商巨头积极拓展全球版图,再到人工智能对整个零售生态的全面赋能,这些趋势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和变革的画卷。
对于国内跨境从业人员而言,这些变化既是挑战,更是新的机遇。国内市场的精细化运营经验和AI技术的领先优势,正是我们走向世界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密切关注这些动态,审视自身业务模式,积极拥抱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无论是通过AI提升供应链效率、优化用户体验,还是深入理解并适应海外市场的文化特点,都是未来跨境业务成功的关键。在日益全球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中,唯有不断适应、勇于创新,才能在全球舞台上把握住属于中国跨境电商的新机遇。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i-tablets-200-smart-glasses-25x-cb-gain.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