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狂潮席卷!22%论文AI写成,东南亚独角兽收入暴增10倍!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的浪潮正以我们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特别是人工智能(AI)的崛起,更是引发了各行各业的深刻变革。从高校的课堂到科研的前沿,AI的身影已经无处不在,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AI与学术:效率提升与诚信坚守的平衡术
提起人工智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或许是效率。确实,在高校课堂和科研写作中,AI的辅助作用正变得越来越难以忽视。这不,新媒网跨境获悉,位于亚洲狮城的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商学院最近就宣布了一项新规定:学生和教师可以在课堂作业中使用AI工具,但前提是必须在最终成果中明确标注。校方对此的看法非常明确,他们强调AI是辅助人类的工具,而绝不能替代我们最宝贵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同时,学校也在积极探索AI的更多潜在价值,比如通过模拟复杂的商业行为,或者降低预测成本来帮助大家发现全新的商业机会。这释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面对AI进入课堂的现实,NUS选择的不是回避,而是积极引导,尝试通过规范化的方式来拥抱它。
然而,这种开放的态度背后,也折射出当前高校和科研领域共同面临的一个深层矛盾:一方面,AI无疑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拓宽我们的思维边界;另一方面,它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动摇着学术诚信的基石。我们都还记得,早前南洋理工大学就曾发生过学生提交AI生成作业,结果因为虚假引用和数据被判零分的案例,这无疑给所有师生敲响了警钟。更早些时候,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甚至被曝出在论文中“巧妙”地加入了只有AI才能识别并理解的提示词,试图以此操控审稿结果,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这些事件都提醒我们,如何在开放使用AI与坚守学术规范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这种矛盾并非孤立于校园象牙塔,它实际上是当前整个科研系统都必须面对的现实。外媒不久前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对2020年至2024年间超过112万篇论文进行了深度分析。研究结果令人瞩目:截至2024年9月,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论文摘要中,竟然有高达22.5%的内容可能经过了AI处理;电子工程领域的比例也达到了18%;统计学领域为12.9%。而生物医学与物理等其他学科领域,这一数字同样在快速增长。这清晰地表明,AI写作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尝试,而是正在科研体系内迅速扩大,成为一种普遍的实践。
另一项由外媒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则进一步揭示,在2024年,大约七分之一的生物医学论文摘要很可能都有AI的参与撰写。当然,这里面的难点在于,随着AI技术的飞速进步,其生成内容的辨别难度也在日益加大。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特定的词汇,例如“pivotal”(关键的)、“intricate”(复杂的)、“showcase”(展示),在AI生成的内容中出现的频率异常高,这些“过量词”一度成为了识别AI写作的线索。但是,随着用户刻意规避和AI模型自身学习能力的增强,AI生成的内容正变得越来越接近人类的自然表达风格。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连经验丰富的专业研究人员,在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也无法准确识别出AI撰写的医学摘要。这意味着,无论是监管还是辨别,其难度都在同步攀升。
自然,这种趋势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担忧。如果整个学术界在论文的引用、综述和引言部分都越来越依赖AI工具,长此以往,学术语言风格会不会趋于同质化,进而导致原创性思维的下降?更进一步设想,如果未来的大型语言模型在训练过程中,使用了大量本身就由AI生成的文本,这是否会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反馈循环,最终影响到模型本身的质量和输出内容的可靠性?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大问题。
与此相对,一些学者也正尝试将AI本身作为实验对象。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就计划进行一项创新性实验:让人工智能同时承担撰写和审阅一场会议论文的角色,以此来检验AI是否真正具备生成全新观点和推动学术进步的潜力。这无疑为我们看待AI在科研中的角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不可否认,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科研写作中,AI的使用都已成为一个无法绕开的现实。但显然,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再是“要不要用”,而是“如何用”——如何在追求效率与坚守学术诚信、鼓励创新与遵守规范之间,找到一个动态平衡点。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所强调的那样,AI终究是工具,而人类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始终是我们最核心的价值,也是推动社会进步不可替代的力量。
东南亚数字经济浪潮:流媒体普及与智能出行变革
告别学术殿堂的深思,我们将目光转向充满活力的东南亚。在这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分之一的数字生活
在美丽的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流媒体已经深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家日常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当地权威机构Populix的一项调查,令人惊讶的是,大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几乎每天都会观看流媒体视频内容。在这其中,全球知名的YouTube和Netflix以其丰富的内容和便捷的体验,占据了用户使用率的榜首。这不仅体现了印尼人民对数字娱乐的热爱,也预示着该地区巨大的数字消费潜力。
区域合作与创新动向
东南亚市场正吸引着全球资本和科技巨头的目光,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合作与投资正在这里发生。
日本主权基金注资新加坡独角兽Carro,瞄准亚太二手车与新能源市场:最近,日本的一家主权基金以领投方的姿态,向新加坡的汽车交易平台独角兽Carro投入了6000万美元的巨额融资。这笔新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日本汽车在整个亚太地区的需求,尤其是聚焦于二手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Carro目前已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以及日本等多个关键市场建立了业务,是东南亚地区领先的汽车交易平台之一。此次融资也被业内人士普遍解读为日本资本与东南亚二手车和电动汽车市场深度融合的又一重要信号。据估计,东南亚二手车市场规模到2030年有望逼近千亿美元大关,而日本本土的二手车市场同样保持着年均6%以上的稳定增长。这两个市场的需求正逐步汇聚,为Carro的区域性扩张乃至未来的上市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Grab联手中国文远知行,新加坡自动驾驶服务落地社区:出行巨头Grab与来自中国的自动驾驶领军企业文远知行携手,共同在新加坡推出首个居民区自动驾驶服务,命名为Ai.R。首批共11辆通过M1级别认证的GXR与Robobus车型,已率先在榜鹅社区进入“路况熟悉”阶段的运行。据了解,双方计划在2026年初正式开始载客运营。这个项目将主要聚焦于解决居民出行的“首末公里”连接问题,即打通从家门口到公共交通站点的短距离出行。这不仅是Grab推动多元化出行选择策略的重要一步,也标志着新加坡在东南亚区域内率先将自动驾驶服务落地到实际居民生活场景。而对于文远知行而言,这也代表着其先进的自动驾驶车型首次在东南亚市场进行规模化部署,意义非凡。
印尼科技巨头GoTo获2.8亿美元新贷款,助力业务持续增长:印度尼西亚的科技巨头GoTo公司近日宣布,已成功签订了一项总额为4.65万亿印尼盾(折合人民币约2.8亿美元)的四年期贷款协议。这笔重要的融资由新加坡的星展银行印尼分行和马来西亚的大华银行共同担任主承销商。GoTo公司方面表示,这笔贷款资金将有一部分用于偿还其在2022年达成的一笔现有贷款的余额(截至2025年6月,约有4670亿印尼盾尚未偿还),其余部分则将作为公司的一般性企业支出,包括对新业务的投资和日常营运资金,以有力支撑其各项业务的持续增长。值得一提的是,这是GoTo自2020年以来与这两家银行的又一次深度合作。星展银行印尼分行与大华银行均强调,通过提供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他们的目标在于助力GoTo维持健康的资金流动性,并为印度尼西亚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贡献力量。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允许课堂作业使用AI:如前文所述,新媒网跨境了解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已经开始允许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作业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但要求必须在使用时明确注明。校方再次强调,AI是一种辅助工具,而绝不能替代批判性思维。同时,他们也积极开设相关课程,探索AI在商业模拟和预测分析中的应用潜力。然而,相关报道也指出,此前在新加坡地区,已有学生因提交包含虚假引用的AI生成作业而被判零分,这提醒我们在拥抱新科技的同时,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学术诚信挑战。
数字浪潮下的区域发展与内容监管趋势
数字经济的浪潮不仅带来了技术创新,也推动着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并引发了对内容监管的深入思考。
泰国数字经济冲刺3万亿泰铢,AI成为核心驱动力:在2024年,泰国数字经济的总产值达到了令人瞩目的2.5万亿泰铢,实现了高达23%的同比增长。按照目前的发展预测,这一数字有望在2027年突破3万亿大关。未来三年,泰国数字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预计将来自数字服务、电商物流以及软件产业的快速追赶。尽管硬件和智能设备目前仍是泰国数字经济中最大的板块,但人工智能正被视为推动各个板块加速发展的关键变量。它不仅关系到泰国能否顺利实现3万亿泰铢的目标,更将决定泰国能否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完成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新媒网跨境认为,AI将在泰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印尼拟推流媒体内容过滤新规,保障数字内容健康: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引导数字内容健康发展,印度尼西亚政府正积极筹备推出针对流媒体平台的内容过滤新规。这项草案由印尼文化部通过《文化综合法》提出,旨在填补目前电影院和电视广播领域已有的审查机制与日益普及的流媒体平台之间的监管空白。印尼影片审查委员会(LSF)指出,当前社会公众普遍期待,流媒体平台上的内容也应根据观众的适龄性进行分级和过滤,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当内容的侵害。如前文数据所示,流媒体在印尼已相当普及,大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每天都会观看,其中YouTube和Netflix的使用率最高。因此,这项新规的推出,无疑将对印尼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流媒体内容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创新浪潮下的初创力量:深科技与绿色出行
在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中,初创公司正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技术,描绘着未来的新图景。
量子传感技术赋能找矿,Atomionics获1270万美元融资: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深科技初创公司Atomionics,正凭借其前沿的量子重力传感器技术,加速推进在矿产勘探领域的应用。公司计划在澳大利亚北领地和北美地区设立新的办公室,重点服务于铜、锂等关键矿产资源的探测,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国防相关的应用场景。Atomionics的核心产品“Gravio”能够利用量子传感技术,在不破坏地表环境的情况下,生成高分辨率的地下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他们还能进一步提升数据解释的精度,目前已在澳大利亚开展了早期的试点项目,并取得了积极进展。BHP Ventures、Paspalis和In-Q-Tel等投资方普遍认为,这项创新技术有望大幅提高资源勘探的效率,并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拓展新的空间,其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融资2200万美元,越南电动摩托车Dat Bike欲以续航优势突围全球第三大市场:成立于2019年的越南电动摩托车初创公司Dat Bike,正凭借其自研的Weaver系列产品,在市场上闯出了一片天地。公司最初的创立宗旨,就是为了打破人们对电动车“不够快、跑不远”的固有印象。他们的产品在续航里程、充电效率以及自建快充网络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随后,Dat Bike又以Quantum S系列实现了规模化量产,年产能已达到3万辆,并雄心勃勃地计划到2026年将产能扩充至10万辆。最近,Dat Bike刚刚完成了高达22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并且在今年首次实现了单月盈利,预计2025年的收入将实现十倍的惊人增长。这家充满活力的公司也正从本土走向区域化,计划在今年率先在泰国进行试点运营,并有望在2026年正式进入泰国市场。面对越南政府加速推动的绿色出行政策,以及日益激烈的本土和国际市场竞争,Dat Bike正尝试用卓越的产品性能和积极的市场扩张策略,来兑现资本对其未来发展的深切期待。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i-sweeps-papers-22-sea-unicorns-10x.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