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AI欺诈来袭,构建多层次安全防线!

全球跨境支付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以应对日益复杂和隐蔽的欺诈及诈骗行为。传统上,欺诈检测主要依赖基于规则的系统。然而,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AI)、深度伪造等新兴技术带来的不断演变的威胁,这些传统方法已显得力不从心。新媒网跨境获悉,当前行业正逐步转向一种多层次的防御策略,通过整合更先进的数字风险信号和验证方法,旨在为用户提供比单一解决方案更为有效的安全保障。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运用一系列“数字防御者”。
传统欺诈防御体系面临的挑战
过去,支付行业的欺诈检测系统主要基于预设规则运行。例如,当一笔交易触发了特定金额、地理位置或交易频率等条件时,系统会进行标记。这种模式在应对已知、静态的欺诈模式时曾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欺诈手段也日益智能化和动态化。特别是近年来生成式AI和深度伪造技术的兴起,使得欺诈者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创建高度逼真的虚假身份、语音和视频,极大增加了传统系统识别异常行为的难度。传统规则因其僵化性,难以快速适应这些新型、高隐蔽性的攻击模式,从而在保护用户资产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因此,支付行业迫切需要一种更具弹性、更能主动适应威胁的防御体系。
生物识别技术:强化用户身份验证
在多层次防御策略中,生物识别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旨在确保设备的实际使用者与金融机构账户的授权持有人身份一致。这项技术主要分为物理生物识别和行为生物识别两大类。
物理生物识别包括面部扫描、指纹识别、声纹识别等,这些技术通过捕捉并分析个人独有的生理或行为特征,将授权用户与设备本身以及金融机构的应用程序或门户安全地关联起来。例如,在用户登录跨境电商平台或进行国际汇款时,通过面部识别验证身份,能有效防止他人冒用账号。
行为生物识别则更为精妙,它通过持续分析授权用户与设备的交互方式来验证其身份,例如用户的打字节奏、鼠标移动轨迹、滑动屏幕的习惯、手持设备的方式以及操作应用的速度等。这些细微的行为模式是每个人的独特“数字指纹”。一旦用户的行为模式出现异常,例如突然改变了常用操作习惯,系统便会将其标记为潜在风险,从而在欺诈行为发生前进行预警和拦截。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安全性,其非侵入式的特性也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在跨境交易场景中,行为生物识别可以实时监控用户操作,为远距离、高频次的交易提供一道隐形的防护墙。
设备智能:洞察风险源头
数字风险信号的收集不仅限于用户行为,更可直接从设备端获取。设备智能技术通过分析与设备相关的多维度信息,来评估交易或登录行为的风险水平。这些信号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当前是否正在使用特定的应用程序,或者是否正在进行电话通话;设备的屏幕尺寸与关联的设备类型是否相符;以及IP地址是否曾与已知欺诈活动相关联。
此外,设备智能还能从用户与设备的交互中提炼出风险信号。例如,如果设备登录的地理位置与蜂窝基站的位置之间存在异常的物理距离(远超正常覆盖范围),这可能暗示着使用了虚拟定位工具或存在其他可疑行为。通过综合分析这些设备层面的数据,金融机构和支付服务提供商能够构建出设备“指纹”和行为模式,从而在发现任何与正常使用模式不符的异常时,即刻触发风险预警,进一步加强了对跨境交易和账户安全的防护。
基于风险的多因素认证(MFA):平衡安全与用户体验
多因素认证(MFA)一直是提升账户安全的关键手段,而基于风险的MFA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智能化升级。传统的MFA往往要求用户在每次登录或交易时都进行额外的验证,这虽然提升了安全性,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体验。基于风险的MFA则不然,它会在确定是否以及采取何种类型的MFA进行用户认证时,充分考虑交易本身的风险等级。
例如,系统可能会分析交易金额的大小、交易时间是否异于账户或设备用户的常规模式、交易的地理位置是否异常等多种因素。如果一笔交易被判定为低风险(如小额转账至常用账户),系统可能仅要求常规密码登录;而对于高风险交易(如大额国际汇款至陌生账户或在不常用设备上登录),系统则会触发更严格的MFA验证,如短信验证码、生物识别或安全令牌验证等。这种策略的好处在于,它能够生成更少、更具针对性的认证请求,既提高了安全性,又优化了用户体验,避免了不必要的安全步骤,特别是在高频次的跨境支付场景中,这种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个性化风险通知:赋能用户主动防御
除了系统层面的防御机制,提升用户自身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也至关重要。个性化风险通知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与泛泛的警告不同,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复杂的分析技术,根据收款方名称、交易金额、警报原因或可疑交易的其他具体细节,向用户发送定制化的个性化提醒。
例如,当系统检测到一笔异常的跨境大额交易时,它不会仅仅发送“您的账户可能存在风险”的通用信息,而是会具体告知用户“您有一笔金额为XX美元的款项正尝试汇往XX国家/地区的XX收款方,此交易存在异常,请您确认。”这些通知要求客户提供直接且可验证的回复,以确保进行中的交易确实由授权账户所有者发起。这种直接且详细的沟通方式,不仅能有效警示用户,更能赋能他们成为第一道防线,主动识别并阻止潜在的欺诈行为。在跨境电商和贸易中,这种及时且精准的通知对于保护买卖双方的资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客户教育与赋能:共筑安全防线
综合运用上述“数字防御者”技术,并结合对客户的教育与赋能,能够共同构建一道更为坚固的防线,帮助客户主动保护其账户免受犯罪分子操纵,从而有效抵御欺诈和诈骗。随着全球化数字交易的深入,用户往往面临更多复杂和隐蔽的诈骗手法。因此,金融机构不仅要提供先进的技术工具,更应通过持续的教育,提升用户对新型欺诈手段的识别能力,并提供清晰易懂的指南,教导用户如何安全地进行跨境支付和管理账户。
这种策略强调技术与人的协同作用,让用户不再是被动的受保护者,而是主动参与到安全防护中来。例如,通过普及识别钓鱼邮件、防范社交工程诈骗的知识,以及鼓励用户设置强密码、启用多因素认证等,都能显著降低受骗风险。新媒网跨境认为,支付行业正逐步构建一个更具韧性的跨境交易安全生态,它依靠尖端技术,也离不开每一位用户的积极参与和警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i-fraud-cross-border-payments-multi-defense.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