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塑料市场报告:未来十年销量预计增长1.3%,掘金5562亿美元!

2025-08-04海外市场机遇

Image

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塑料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其需求量也日益增长。了解亚太地区塑料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国内相关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外媒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亚太地区初级形态塑料的需求量预计将在未来十年继续呈现增长态势。

市场预计将保持当前的增长模式,从2024年到2035年,销量预计将以+1.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35年底将达到2.95亿吨。

从价值方面看,市场预计将以+2.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35年底将达到5562亿美元(名义批发价格)。
Market Value (billion USD, nominal wholesale prices)

消费情况

2024年,亚太地区初级形态塑料的消费量为2.55亿吨,与2023年的数据相比,基本保持稳定。从2013年到2024年,总消费量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长;这一趋势模式保持一致,但在某些年份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波动。2017年录得最显著的增长率,消费量增长了3%。消费量在2024年达到峰值,并可能在短期内继续增长。

2024年,亚太地区初级形态塑料市场的价值降至4421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了-1.8%。这个数字反映了生产商和进口商的总收入(不包括物流成本、零售营销成本和零售商的利润,这些将包括在最终的消费者价格中)。在回顾期内,消费显示出相对平稳的趋势模式。在回顾期内,市场在2022年达到创纪录的4941亿美元;然而,从2023年到2024年,消费量略低于这个数字。

各国消费情况

中国仍然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初级形态塑料消费国,消费量为1.23亿吨,占总消费量的48%。中国的初级形态塑料消费量超过了第二大消费国印度(4500万吨)的三倍。日本以2000万吨的总消费量位居第三,占7.8%的份额。

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在消费量方面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其他国家的平均年增长率如下:印度(每年+3.5%)和日本(每年-0.1%)。

从价值方面看,中国(1894亿美元)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印度(794亿美元)位居第二。其次是日本。

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在价值方面的平均年增长率相对适中。其余消费国记录了以下平均年市场增长率:印度(每年+3.3%)和日本(每年-0.5%)。

2024年,初级形态塑料人均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是韩国(每人176公斤)、日本(每人162公斤)和马来西亚(每人137公斤)。

从2013年到2024年,印度(复合年增长率为+2.5%)的增幅最大,而其他领先国家的消费增长速度较为温和。

各类型消费情况

2024年消费量最高的产品是初级形态的聚丙烯(3900万吨)、初级形态的聚乙烯(3100万吨)和聚丙烯以外的聚烯烃(2000万吨),合计占总消费量的35%。初级形态的纯聚氯乙烯、初级形态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其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初级形态的脲醛树脂和硫脲树脂、初级形态的丙烯酸聚合物(不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初级形态的聚苯乙烯(不包括可膨胀聚苯乙烯)、初级形态的聚酰胺-6、-11、-12、-6,6、-6,9、-6,10或-6,12、初级形态的聚乙二醇和聚醚、初级形态的聚碳酸酯、氨基树脂、初级形态的可膨胀聚苯乙烯、初级形态的聚酯(不包括聚缩醛、聚醚、环氧树脂、聚碳酸酯、醇酸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他不饱和聚酯)、初级形态的乙烯聚合物(不包括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初级形态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初级形态的聚氨酯、初级形态的天然和改性天然聚合物、初级形态的三聚氰胺树脂、初级形态的不饱和聚酯、初级形态的苯乙烯聚合物(不包括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SAN)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初级形态的酚醛树脂、初级形态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石油树脂、古马隆-茚树脂、聚萜烯、聚硫化物、初级形态的聚砜、初级形态的增塑混合聚氯乙烯、初级形态的醋酸乙烯酯聚合物在水性分散体中、初级形态的非增塑混合聚氯乙烯、初级形态的硅酮、初级形态的纤维素及其化学衍生物、初级形态的醇酸树脂、环氧树脂、初级形态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初级形态的聚缩醛、聚乙烯醇和乙酸乙烯酯以外的乙烯酯聚合物、初级形态的脲醛树脂和硫脲树脂、初级形态的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其他氯乙烯共聚物、初级形态的苯乙烯-丙烯腈(SAN)共聚物、氟聚合物、初级形态的其他卤代烯烃聚合物、初级形态的乙酸乙烯酯聚合物(在水性分散体以外)和基于合成或天然聚合物的离子交换剂在初级形态中略有滞后,合计占65%。

从2013年到2024年,在主要消费产品中,聚碳酸酯(初级形态)(复合年增长率为+6.8%)的消费增长率最为显著,而其他产品的消费增长速度较为温和。

从价值方面看,初级形态的聚丙烯(455亿美元)、初级形态的聚乙烯(399亿美元)和聚丙烯以外的聚烯烃(319亿美元)似乎是2024年市场价值最高的产品,合计占总市场的27%。初级形态的天然和改性天然聚合物、初级形态的丙烯酸聚合物(不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初级形态的聚酰胺-6、-11、-12、-6,6、-6,9、-6,10或-6,12、初级形态的聚乙二醇和聚醚、初级形态的纯聚氯乙烯、初级形态的聚碳酸酯、初级形态的脲醛树脂和硫脲树脂、初级形态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其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氨基树脂、初级形态的聚苯乙烯(不包括可膨胀聚苯乙烯)、初级形态的聚酯(不包括聚缩醛、聚醚、环氧树脂、聚碳酸酯、醇酸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他不饱和聚酯)、初级形态的聚氨酯、初级形态的硅酮、石油树脂、古马隆-茚树脂、聚萜烯、聚硫化物、初级形态的聚砜、初级形态的乙烯聚合物(不包括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初级形态的可膨胀聚苯乙烯、初级形态的纤维素及其化学衍生物、初级形态的不饱和聚酯、初级形态的苯乙烯聚合物(不包括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SAN)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初级形态的酚醛树脂、初级形态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环氧树脂、初级形态的三聚氰胺树脂、初级形态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初级形态的脲醛树脂和硫脲树脂、氟聚合物、初级形态的增塑混合聚氯乙烯、聚乙烯醇和乙酸乙烯酯以外的乙烯酯聚合物、初级形态的非增塑混合聚氯乙烯、初级形态的醇酸树脂、初级形态的醋酸乙烯酯聚合物(在水性分散体中)、初级形态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初级形态的聚缩醛、初级形态的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其他氯乙烯共聚物、初级形态的苯乙烯-丙烯腈(SAN)共聚物、初级形态的其他卤代烯烃聚合物、基于合成或天然聚合物的离子交换剂以及初级形态的乙酸乙烯酯聚合物(在水性分散体以外)略有滞后,合计占73%。

在回顾期内,初级形态的天然和改性天然聚合物(复合年增长率为+6.1%)的市场规模增长率最高,而其他产品的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较为温和。

生产情况

2024年,亚太地区初级形态塑料的产量达到2.65亿吨,与上年相比增长了3.5%。从2013年到2024年,总产量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这一趋势模式保持一致,但在某些年份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波动。2021年的增长速度最为显著,产量比上一年增长了5.6%。在回顾期内,产量在2024年达到创纪录的水平,预计在短期内将保持增长。

从价值方面看,2024年,亚太地区初级形态塑料的产量降至4187亿美元,以出口价格估算。总的来说,生产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模式。2021年的增长速度似乎最快,产量比上一年增长了28%。在回顾期内,产量在2022年达到最高水平,为4842亿美元;然而,从2023年到2024年,产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各国生产情况

中国(1.26亿吨)仍然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初级形态塑料生产国,约占总产量的48%。中国的初级形态塑料产量超过了第二大生产国印度(3700万吨)的三倍。韩国以2200万吨的总产量位居第三,占8.4%的份额。

在中国,从2013年到2024年,初级形态塑料的产量以平均每年+3.5%的速度增长。其他国家的平均年增长率如下:印度(每年+2.5%)和韩国(每年+1.4%)。

各类型生产情况

2024年产量最高的产品是初级形态的聚丙烯(3900万吨)、初级形态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其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300万吨)和初级形态的聚乙烯(2100万吨),合计占总产量的31%。初级形态的纯聚氯乙烯、聚丙烯以外的聚烯烃、初级形态的丙烯酸聚合物(不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初级形态的脲醛树脂和硫脲树脂、初级形态的聚乙二醇和聚醚、初级形态的聚苯乙烯(不包括可膨胀聚苯乙烯)、初级形态的聚碳酸酯、氨基树脂、初级形态的聚酰胺-6、-11、-12、-6,6、-6,9、-6,10或-6,12、初级形态的可膨胀聚苯乙烯、初级形态的聚酯(不包括聚缩醛、聚醚、环氧树脂、聚碳酸酯、醇酸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他不饱和聚酯)、初级形态的乙烯聚合物(不包括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初级形态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初级形态的聚氨酯、初级形态的天然和改性天然聚合物、初级形态的三聚氰胺树脂、石油树脂、古马隆-茚树脂、聚萜烯、聚硫化物、初级形态的聚砜、初级形态的苯乙烯聚合物(不包括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SAN)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初级形态的不饱和聚酯、初级形态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初级形态的酚醛树脂、初级形态的增塑混合聚氯乙烯、初级形态的醋酸乙烯酯聚合物在水性分散体中、初级形态的非增塑混合聚氯乙烯、初级形态的硅酮、初级形态的纤维素及其化学衍生物、环氧树脂、初级形态的醇酸树脂、聚乙烯醇和乙酸乙烯酯以外的乙烯酯聚合物、初级形态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初级形态的聚缩醛、初级形态的脲醛树脂和硫脲树脂、初级形态的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其他氯乙烯共聚物、初级形态的苯乙烯-丙烯腈(SAN)共聚物、氟聚合物、初级形态的乙酸乙烯酯聚合物(在水性分散体以外)、基于合成或天然聚合物的离子交换剂以及初级形态的其他卤代烯烃聚合物略有滞后,合计占69%。

从2013年到2024年,在主要生产产品中,聚碳酸酯(初级形态)(复合年增长率为+8.2%)的生产增长率最为显著,而其他产品的生产增长速度较为温和。

从价值方面看,初级形态的聚丙烯(439亿美元)、聚丙烯以外的聚烯烃(317亿美元)和初级形态的聚乙烯(264亿美元)是2024年产量最高的产品,合计占总产量的23%。初级形态的聚乙二醇和聚醚、初级形态的丙烯酸聚合物(不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初级形态的天然和改性天然聚合物、初级形态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其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初级形态的聚酰胺-6、-11、-12、-6,6、-6,9、-6,10或-6,12、初级形态的聚碳酸酯、初级形态的纯聚氯乙烯、初级形态的脲醛树脂和硫脲树脂、氨基树脂、初级形态的聚苯乙烯(不包括可膨胀聚苯乙烯)、初级形态的聚酯(不包括聚缩醛、聚醚、环氧树脂、聚碳酸酯、醇酸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他不饱和聚酯)、初级形态的聚氨酯、石油树脂、古马隆-茚树脂、聚萜烯、聚硫化物、初级形态的聚砜、硅酮(初级形态)、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初级形态)、纤维素及其化学衍生物(初级形态)、可膨胀聚苯乙烯(初级形态)、乙烯聚合物(初级形态)(不包括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不饱和聚酯(初级形态)、酚醛树脂(初级形态)、苯乙烯聚合物(初级形态)(不包括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SAN)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环氧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初级形态)、氟聚合物、三聚氰胺树脂(初级形态)、增塑混合聚氯乙烯(初级形态)、脲醛树脂和硫脲树脂(初级形态)、聚乙烯醇和乙酸乙烯酯以外的乙烯酯聚合物、非增塑混合聚氯乙烯(初级形态)、醇酸树脂(初级形态)、醋酸乙烯酯聚合物在水性分散体中(初级形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初级形态)、聚缩醛(初级形态)、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其他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SAN)共聚物、基于合成或天然聚合物的离子交换剂、乙酸乙烯酯聚合物在水性分散体以外和初级形态的其他卤代烯烃聚合物略有滞后,合计占77%。

在回顾期内,初级形态的天然和改性天然聚合物(复合年增长率为+6.4%)的市场规模增长率最高,而其他产品的生产增长速度较为温和。

进口情况

2024年,亚太地区初级形态塑料的国外采购量减少了-3.9%,降至6300万吨,在连续增长七年后连续第五年下降。从2013年到2024年,总进口量以平均每年+1.6%的速度增长;这一趋势模式保持一致,只有在某些年份观察到较小的波动。2017年的增长速度似乎最快,增长了7%。在回顾期内,进口量在2019年达到峰值,为7200万吨;然而,从2020年到2024年,进口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从价值方面看,2024年,初级形态塑料的进口额略有下降,降至1057亿美元。总的来说,进口显示出相对平稳的趋势模式。2021年的增长速度最为显著,增长了30%。因此,进口额达到了1332亿美元的峰值。从2022年到2024年,进口增长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各国进口情况

2024年,中国是最大的初级形态塑料进口国,进口量为2300万吨,占总进口量的36%。印度(980万吨)占总进口量的15%(基于实物量),位居第二,其次是越南(10%)和马来西亚(5.3%)。日本(280万吨)、印度尼西亚(270万吨)、泰国(250万吨)、韩国(190万吨)、巴基斯坦(170万吨)和孟加拉国(160万吨)远远落后于领先者。

中国在初级形态塑料进口量方面经历了相对平稳的趋势模式。与此同时,巴基斯坦(+7.7%)、印度(+7.5%)、孟加拉国(+6.7%)、越南(+6.0%)、马来西亚(+5.3%)、泰国(+3.7%)、韩国(+3.3%)和日本(+1.1%)都显示出积极的增长速度。此外,巴基斯坦成为亚太地区进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从2013年到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7%。印度尼西亚经历了相对平稳的趋势模式。虽然印度(+7.2个百分点)、越南(+3.7个百分点)和马来西亚(+1.8个百分点)在2013年到2024年期间在总进口量中所占的份额显著增加,但中国(-10.1个百分点)的份额显示出负增长。其他国家的份额在整个分析期间保持相对稳定。

从价值方面看,中国(364亿美元)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初级形态塑料进口市场,占总进口量的34%。印度(155亿美元)位居第二,占总进口量的15%。其次是越南,占10%的份额。

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的初级形态塑料进口量平均每年下降-2.7%。其余进口国的平均年进口增长率如下:印度(每年+6.6%)和越南(每年+5.2%)。

各类型进口情况

聚乙烯是主要的进口产品,进口量约为1800万吨,占总进口量的29%。聚丙烯(760万吨)在总进口量中排名第二,占12%的份额,其次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其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6.9%)、纯聚氯乙烯(6.4%)和聚丙烯以外的聚烯烃(6.2%)。丙烯酸聚合物(不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40万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210万吨)、聚碳酸酯(190万吨)、聚乙二醇和聚醚(190万吨)、乙烯聚合物(不包括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70万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70万吨)、聚酰胺-6、-11、-12、-6,6、-6,9、-6,10或-6,12(150万吨)、聚酯(不包括聚缩醛、聚醚、环氧树脂、聚碳酸酯、醇酸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他不饱和聚酯)(130万吨)、氨基树脂(110万吨)和聚苯乙烯(不包括可膨胀聚苯乙烯)(110万吨)在总进口量中所占的份额相对较小。

从2013年到2024年,聚乙烯进口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9%。与此同时,纯聚氯乙烯(+6.9%)、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其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6.9%)、丙烯酸聚合物(不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6.0%)、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5.5%)、氨基树脂(+4.2%)、聚乙二醇和聚醚(+3.2%)、聚酯(不包括聚缩醛、聚醚、环氧树脂、聚碳酸酯、醇酸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他不饱和聚酯)(+2.5%)和聚丙烯以外的聚烯烃(+2.4%)都显示出积极的增长速度。此外,纯聚氯乙烯成为亚太地区进口增长最快的类型,从2013年到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9%。聚丙烯和聚酰胺-6、-11、-12、-6,6、-6,9、-6,10或-6,12经历了相对平稳的趋势模式。相比之下,聚碳酸酯(-2.2%)、聚苯乙烯(不包括可膨胀聚苯乙烯)(-2.4%)、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2.5%)和乙烯聚合物(不包括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7.8%)在同一时期呈现下降趋势。虽然聚乙烯(+3.8个百分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其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3个百分点)和纯聚氯乙烯(+2.8个百分点)在2013年到2024年期间在总进口量中所占的份额显著增加,但聚碳酸酯(-1.6个百分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1.9个百分点)、聚丙烯(-2.2个百分点)和乙烯聚合物(不包括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5.1个百分点)的份额显示出负增长。其他产品的份额在整个分析期间保持相对稳定。

从价值方面看,聚乙烯(198亿美元)是亚太地区进口额最高的初级形态塑料类型,占总进口额的19%。聚丙烯(84亿美元)位居第二,占总进口额的7.9%。其次是聚丙烯以外的聚烯烃,占5.6%的份额。

对于聚乙烯,从2013年到2024年,进口额保持相对稳定。关于其他进口产品,记录了以下平均年增长率:聚丙烯(每年-3.1%)和聚丙烯以外的聚烯烃(每年+0.7%)。

各类型进口价格

2024年,亚太地区的进口价格为每吨1667美元,比上一年上涨了2%。总的来说,进口价格略有下降。2021年的增长速度最为显著,比上一年增长了34%。进口价格在2014年达到峰值,为每吨2053美元;然而,从2015年到2024年,进口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

主要进口产品之间的平均价格存在显著差异。2024年,价格最高的产品是氟聚合物(每吨20379美元),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其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每吨1008美元)的价格是最低的。

从2013年到2024年,价格增长最显著的是聚合物离子交换剂(+3.3%),而其他产品的增长速度较为温和。

各国进口价格

2024年,亚太地区的进口价格为每吨1667美元,比上一年上涨了2%。总的来说,进口价格略有下降。2021年的增长速度最为显著,进口价格上涨了34%。进口价格在2014年达到峰值,为每吨2053美元;然而,从2015年到2024年,进口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

主要进口国之间的平均价格存在显著差异。2024年,在主要进口国中,价格最高的国家是韩国(每吨2835美元),而巴基斯坦(每吨1208美元)的价格是最低的。

从2013年到2024年,越南的价格增长最显著(-0.7%),而其他领先国家的进口价格均有所下降。

出口情况

2024年,在连续两年下降后,初级形态塑料的海外出货量显著增长,其销量增长了9.3%,达到7300万吨。从2013年到2024年,总出口量以平均每年+3.6%的速度增长;然而,趋势模式表明在某些年份记录到了一些明显的波动。2021年的增长速度最为显著,比上一年增长了9.4%。出口量在2024年达到峰值,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保持增长。

从价值方面看,2024年,初级形态塑料的出口额显著增长,达到1117亿美元。从2013年到2024年,总出口额以平均每年+1.2%的速度增长;然而,趋势模式表明在某些年份记录到了一些明显的波动。2021年的增长速度最为显著,出口额增长了47%。因此,出口额达到了1298亿美元的峰值。从2022年到2024年,出口增长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各国出口情况

2024年,中国(2500万吨)、韩国(1500万吨)、中国台湾(770万吨)、泰国(680万吨)、马来西亚(450万吨)、新加坡(390万吨)和日本(390万吨)是主要的初级形态塑料出口国,合计占总出口量的92%。

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的增幅最大(复合年增长率为+13.5%),而其他领先国家的出货量增长速度较为温和。

从价值方面看,中国(359亿美元)、韩国(233亿美元)和中国台湾(136亿美元)似乎是2024年出口额最高的国家,合计占总出口额的65%。

在主要出口国中,中国(复合年增长率为+10.0%)的出口额增长率最高,在回顾期内,而其他领先国家的出货量增长速度较为温和。

各类型出口价格

2024年,亚太地区的出口价格为每吨1526美元,比上一年下降了-3.1%。总的来说,出口价格明显下降。2021年的增长速度最为显著,增长了35%。出口价格在2013年达到峰值,为每吨1970美元;然而,从2014年到2024年,出口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

不同产品类型的价格差异明显;价格最高的产品是氟聚合物(每吨15095美元),而脲醛树脂和硫脲树脂的平均出口价格(每吨726美元)是最低的。

从2013年到2024年,价格增长最显著的是非增塑混合聚氯乙烯(+2.5%),而其他产品的增长速度较为温和。

各国出口价格

2024年,亚太地区的出口价格为每吨1526美元,比上一年下降了-3.1%。总的来说,出口价格明显下降。2021年的增长速度似乎最快,增长了35%。在回顾期内,出口价格在2013年达到峰值,为每吨1970美元;然而,从2014年到2024年,出口价格未能恢复势头。

不同原产国的价格差异明显:在主要供应国中,价格最高的国家是日本(每吨2782美元),而泰国(每吨1147美元)的价格是最低的。

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台湾的价格增长最显著(-0.6%),而其他领先国家的出口价格均有所下降。

通过对亚太地区塑料市场相关数据的分析,国内相关从业者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市场动态,为企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建议国内相关从业人员关注此类动态,把握市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9816.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报告显示,亚太地区初级形态塑料需求量预计未来十年持续增长,2035年销量将达2.95亿吨,价值达5562亿美元。中国是最大消费国和生产国,聚丙烯、聚乙烯等产品需求旺盛。国内企业应关注市场动态,把握发展机遇。
发布于 2025-08-04
查看人数 542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