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平板玻璃市场2035年将达428亿美元,中国占41%份额
新媒网跨境获悉,亚洲平板玻璃市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区域内建筑、汽车等行业的稳步推进,市场对平板玻璃的需求持续看涨。未来十年间,这一消费增长态势有望延续。行业观察指出,从2024到2035年期间,市场总量预计将以年均0.7%的速度温和扩张。到2035年,整体市场规模或将攀升至35亿平方米。若以价值计算,市场年增长率预计可达3.3%,届时整体产值有望达到428亿美元(按名义批发价格计算)。
消费格局呈现韧性
2024年亚洲平板玻璃消费量达32亿平方米,尽管同比微降1.2%,且为连续第三年小幅回调,但整体消费规模仍显现出稳健底色。回溯过往,市场曾在2017年迎来7.5%的显著增长。2021年消费量曾触及35亿平方米的高点,近两年虽略有调整,但产业基础依然稳固。市场价值方面,2024年总产值约30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这一数据反映了生产商和进口商的总体营收情况(不含物流、零售等终端成本)。过去十一年间,市场价值年均增长达4%,展现出持续发展的活力。2022年市场价值曾达320亿美元峰值,近两年虽小幅波动,但产业基本面依然向好。
区域消费呈现多元图景
从地域分布看,中国以13亿平方米的消费量位居首位,占亚洲总需求的41%。这一规模约是第二大消费国印度(4.97亿平方米)的三倍。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以2.36亿平方米位居第三,市场份额约7.3%。新媒网跨境了解到,2013至2024年间,中国消费量保持稳定增长,印度则以年均3.3%的速度持续扩容。
若以人均消费量观察,位于中东的沙特阿拉伯(每千人2157平方米)、东南亚的泰国(1098平方米)和横跨欧亚的土耳其(1085平方米)位列前三。其中沙特阿拉伯近十年消费增速最为显著,年均增长达4.5%,展现出蓬勃的市场活力。
生产端彰显亚洲制造实力
2024年亚洲平板玻璃产量达32亿平方米,同比微降1.6%。尽管短期波动,但整体产能仍保持稳定态势。历史数据显示,2017年产量曾实现7.6%的快速增长,2021年达到34亿平方米的阶段高点。产值方面,2024年总产值约331亿美元。过去十一年间,生产价值年均增速达4.1%,2022年曾创下334亿美元的产值纪录。
中国作为制造核心,2024年产量达12亿平方米,占区域总量的38%,其规模相当于第二大生产国印度(3.86亿平方米)的三倍。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以2.42亿平方米位居第三,占比7.5%。产业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国产能保持稳定,印度则以年均1.6%的速度持续提升制造能力。
贸易流动展现区域活力
进口方面,2024年亚洲平板玻璃进口量为6.64亿平方米,同比微降2.1%。中国以2.24亿平方米的进口量领跑,占比达34%,其后依次为印度(1.22亿平方米)、东北亚的韩国(4600万平方米)和土耳其(3200万平方米)。值得关注的是,菲律宾进口量近十年年均增速高达18.4%,成为区域贸易新亮点。进口价值约64亿美元,其中中国进口额占比46%,达29亿美元;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以5.32亿美元位居第二。
出口领域同样活跃,2024年出口总量约6.77亿平方米。东南亚的马来西亚(1.28亿平方米)、中国(1.28亿平方米)和东北亚的日本(9300万平方米)位列前三,合计占亚洲出口总量的52%。韩国(5700万平方米)、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区紧随其后。出口总值约63亿美元,其中中国(13亿美元)、韩国(13亿美元)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11亿美元)位列价值榜前三甲。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从贸易品类看,普通平板玻璃(非整体着色、非夹丝玻璃)占据进口总量44%,约3.1亿平方米。拉制平板玻璃、着色平板玻璃等功能性玻璃进口增速显著,年均增幅在2%-4.2%之间。出口品类中,普通平板玻璃占比48%,约3.19亿平方米,功能性玻璃出口比重近年持续提升。
价格维度显示,2024年亚洲平板玻璃平均进口价约每平方米9.6美元,出口价约9.3美元。不同品类价差显著,高端着色工艺玻璃价格可达普通玻璃的十余倍。分区域看,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进出口均价最高,分别达每平方米22美元和27美元,展现出其作为高端贸易枢纽的地位。
新媒网跨境认为,尽管短期市场存在波动,但亚洲平板玻璃产业依托完善的制造体系和持续的技术升级,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随着绿色建筑理念推广和新兴市场城镇化进程推进,具有节能特性的功能性玻璃产品将迎来更广阔空间。区域产业链的深度协同,有望为行业创造新的增长动能。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