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跨境血泪史:有人百万,有人倒闭,全因不懂这3招!
作为一个在跨境电商这片热土上摸爬滚打了整整六年光景的老兵,我真心觉得,很多人在创业初期,最容易栽跟头的地方,就是“选品”这道坎。你看啊,身边真的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人仅仅靠着一款看似普通的商品,一年就能实现百万营收,赚得盆满钵满;可也有人,前前后后换了十几款产品,结果还是颗粒无收,忙活了半天,最终只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咱们这行里,常说一句话叫做“七分选品,三分运营”。这话听起来简单,可真要掰开了揉碎了去理解,去实践,就会发现选品里的门道,那真是深不可测。到底什么样的产品,才是跨境市场上的“香饽饽”?又该怎么选,才能少走弯路,多抓机会?今天啊,我就敞开心扉,把这些年我吃过的亏,踩过的坑,最终总结出来的三条底层思维,掏心窝子地跟大家聊聊。尤其是对那些刚踏入跨境圈,还在摸索阶段的新手朋友们,这些经验,我相信会非常有启发。
一、刚需制胜:用户“非买不可”,而非“可买可不买”
说实话,很多人对“刚需”这个词的理解,都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面。他们可能觉得,只要是日常生活里用得上的东西,那就算刚需了。但我想告诉你,真正的“刚需”可不是这么简单粗暴的定义。它有个核心判断标准:那就是看用户在选择这款产品时,更看重的是它的“功能性”,还是它的“外观颜值”?
我给大家的“刚需”下了一个更精准的定义:如果一款产品,用户对它核心功能的需求,远远超越了对它的颜色、外观、款式这些外在要素的追求,那么,它就是一款妥妥的刚需产品。
举个例子,去年有个朋友找我帮忙选品,他在“厨房计时器”和“网红马克杯”之间犹豫不决。我当时就斩钉截铁地告诉他:选计时器!为啥呢?你想啊,一个厨房计时器,用户买它就是奔着一个目的去的:精确计时。至于它是黑色的,白色的,方的,圆的,只要能设定好时间,到点能响铃提醒,基本上都能满足用户需求。所以,卖家只需要备上那么一两个经典款式,库存压力自然就小,资金周转也快,卖起来风险可控。
但“网红马克杯”就完全不一样了。现在年轻人追求个性,有人喜欢那种极简的“ins风”,有人偏爱复古的粗陶款式,有人觉得带盖子的更实用,有人则非大容量不买……需求是千变万化,五花八门。卖家为了尽可能地覆盖这些需求,往往得备上十几种甚至几十种款式。结果呢?往往是一半的款式卖不动,成了滞销品,压得你心疼不说,还白白占用了资金和仓储空间。这就是刚需和非刚需之间最核心的区别:刚需产品,是用户“必须买”的,因为它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而非刚需产品,是用户“喜欢才买”的,一旦有了更好的替代品,或者新鲜感一过,用户就可能转向了。
当然,选刚需产品,也有几个小技巧,掌握了它们,能让你的选品之路更顺畅:
首先,尽量选择那些“轻小”的商品。 比如像一套螺丝刀套装,或者是一个多功能的旅行插头转换器。这类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物流成本低,不管是国际快递还是海运,运费都能省下一大截。而且,它们不占地方,补货也方便,非常适合资金有限的跨境新手。新媒网跨境了解到,物流成本在跨境电商中占比不小,轻小的产品能有效降低运营风险。
其次,产品的核心功能别搞得太复杂。 你看,一个基础款的体温计,就比那种带蓝牙连接、能记录体温曲线的智能体温计要好做得多。为什么呢?因为功能越简单,品控就越容易,售后问题也会大大减少。跨境卖家最怕的就是产品出了问题,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处理退换货和差评,这不仅影响店铺评分,还会拖垮你的运营效率。把复杂的功能留给那些大品牌去折腾吧,我们小卖家,就盯准最核心、最普适的功能,把性价比做到极致。
最后,要尽量避开那些季节性特别强的产品。 比如圣诞节礼盒、万圣节装饰品之类的。这类产品虽然在特定时间段内销量会暴涨,但一旦过了那个季节,剩下的货就可能砸手里了,非常容易造成库存积压。相反,像翻页笔、卷尺这类产品,全年都能卖,不受季节影响,现金流更稳定,资金利用率也更高。新媒网跨境认为,稳定的现金流是跨境电商持续发展的关键。
当然,刚需产品也不是就不能做出“想象空间”了。很多人觉得刚需产品利润薄,没啥创意,但只要你善于挖掘,一样能玩出花来。你可以通过批量组合的方式,比如把几个小件打包成一套,或者搭配一些实用的小赠品,甚至直接做成套装。就拿前面说的卷尺来说,如果单个卖可能没啥吸引力,但如果你把它做成“10米+5米套装”,再在描述里巧妙地加上一句“家用+工业用全场景覆盖”,用户一看,就会觉得“哎呀,买这一套,家庭日常维修和工作用途都够了,一年都不用再操心了”,反而觉得特别划算,下单的意愿就大大增强了。这不就是把一个简单的刚需产品,玩出了“超值体验”吗?
二、田忌赛马:不做“最好的”,只做“最合适的”
刚开始做亚马逊那会儿,我也犯过一个特别典型的错误。那时候总是想当然地认为:“产品的品质越好,我就越能卖出高价,肯定会大受欢迎。”所以,我当时特意进了一批用进口材质制作的笔记本,成本比同行整整高出了三成。结果呢?即便我把售价压到最低,比那些普通材质的笔记本贵不了多少,却依然没人问津。后来我才恍然大悟:消费者买笔记本,他们最看重的其实是“纸张厚实,写字不洇墨,不掉页,而且价格要适中”。压根儿就没人愿意为了你所谓的“进口材质”,额外多掏二三十块钱。
这就是咱们老祖宗智慧里的“田忌赛马”逻辑。在跨境电商这个竞争激烈的赛场上,你完全没必要,也根本没必要去和那些头部大卖家拼所谓的“最好”。你要做的,是找到那个“刚刚好”的平衡点,也就是“最合适的”产品。
你看优衣库,这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你不能说它的衣服面料是全世界顶级的,但它足够舒适,耐穿;款式也不是最时髦,最潮流的,但都是经典的基础款,百搭又不过时;价格呢,比那些快时尚的品牌要低一截,性价比特别高。结果呢?优衣库在全球范围内,愣是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国民品牌”。消费者买它,不是因为它“最好”,而是因为它“性价比够高,恰好满足了日常穿着的需求”。这不就是“刚刚好”的极致体现吗?
把这个道理放到亚马逊选品上,也是异曲同工。比如,你想做手机支架,你根本不需要去追求什么“航空铝材+无线充电+磁吸功能”这种看似高大上的配置。普通ABS材质,加上一个可折叠的设计,就足够了。为什么呢?因为把成本降下来了,你的售价自然就能比同行低个10%甚至更多。这样一来,你反而更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抢占份额。记住,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心里都有一杆秤,他们不是非要“最好的”,而是希望“我花这个钱,买到的东西刚好值这个价,而且能满足我的核心需求”。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过度追求“完美”或“顶级”配置,往往会导致成本失控,反而失去市场竞争力。适度,是智慧。所以,作为跨境卖家,我们的精力应该放在如何精准定位用户需求,然后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提供“足够好”且“性价比高”的产品,这才是制胜的关键。
三、远离侵权:这条红线,碰了就可能血本无归
去年,我有个做跨境电商的粉丝私信我,语气非常焦急。他说自己卖的手机壳,突然被平台下架了,更糟糕的是,店铺的账号也被冻结了。我一听,就知道大事不妙,赶紧追问细节。结果一问才知道,原来他卖的手机壳上,印着某个动漫IP的图案,结果被版权方发现,直接投诉到了平台。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不仅库存的货全部砸在手里,店铺账号也没能救回来,辛辛苦苦赚来的近10万块钱,就这么打了水漂,血本无归。
侵权这事儿,对于亚马逊这类跨境平台的卖家来说,那简直就是“死刑”。你以为只是小打小闹?错了!轻则你的商品链接会被平台强制下架,所有的流量和销量瞬间清零;重则,你的整个店铺账号都可能被永久封停。一旦账号被封,后续想要申诉成功的几率,那是微乎其微,甚至不到5%。这意味着你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投入,都可能在一瞬间化为乌有。
新媒网跨境获悉,跨境平台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严格,这是全球趋势。所以,哪些坑是我们必须避开的呢?常见的侵权雷区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商标侵权。 这是最常见也最容易踩的雷。比如,你在产品标题、描述,甚至包装上,未经授权使用了“Nike”、“Apple”、“Adidas”这类全球知名的品牌商标。哪怕你只是想蹭个热度,或者只是印在包装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那也是绝对不行的。一旦被品牌方发现并投诉,平台会毫不犹豫地进行处理。
第二,专利侵权。 这包括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举个例子,某款市面上很火爆的折叠晾衣架,它的独特造型可能申请了外观专利,或者它的某个巧妙的折叠机构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如果你看到它卖得好,觉得有利可图,就照葫芦画瓢,仿制了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去卖,那几乎百分之百会被权利人投诉。这类投诉往往是精准打击,让你避无可避。
第三,版权侵权,特别是“盗图”和“盗用内容”。 很多新手卖家为了省事,或者觉得别人的图片拍得好,就直接把别人的主图、详情页图片,甚至是文字描述,原封不动地搬过来用。哪怕你很“聪明”地在图片上加了自己的水印,或者对文字做了细微的修改,在专业人士和平台的判定下,都可能被认定为侵权。除了图片,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原创的视频、音乐,或者设计稿、动漫角色图案等,也都属于版权侵犯范畴。
所以,我给所有跨境卖家,尤其是新人的一个最最核心的原则就是:只要你对一个产品存在一丝一毫的侵权风险疑虑,哪怕它看上去再好卖,利润再高,都坚决不要去碰!
我自己的做法是,当我看到市面上某款爆款玩具非常火爆,利润空间巨大时,我首先做的不是盲目跟风,而是会去查一查它是否有相关的外观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者是否涉及到任何品牌授权。一旦发现它有明显的知识产权保护,我宁可果断放弃,也不会心存侥幸。因为亚马逊这类平台的规则就是“投诉即下架”,等你还在那边跟权利人扯皮、费尽心思去申诉的时候,市场上那些没侵权的竞品,早就把这个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抢走了,等你想再进入,恐怕连汤都喝不上了。
新媒网跨境认为,守法合规是跨境电商的生命线,绝不能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堵上自己的整个事业。
上面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在跨境电商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最终总结出来的选品三大底层思维:第一是“刚需制胜”,抓住用户“非买不可”的需求;第二是“田忌赛马”,不做“最好”但要做“最合适”;第三是“远离侵权”,坚守底线,规避风险。
掌握了这三大思维,我相信你在跨境选品这条路上,成功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也能让你的跨境电商之路走得更稳、更远、更踏实。希望各位朋友们在未来的选品过程中,能够多一份思考,多一份分析,都能慧眼识珠,选出真正能在市场上大放异彩的爆款产品,在跨境电商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取得属于自己的骄人成绩!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