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锅!5.2万中国商标惨遭“团灭”,跨境出海切勿心存侥幸!

2025-09-01Shopify

Image

跨境电商的江湖,从来不缺波澜。当无数中国卖家在海外市场披荆斩棘,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品牌时,一场持续近三年的商标大清理,无疑给不少人敲响了警钟。这并非一场无声的战役,而是实实在在的“重锤”,让许多原本信心满满的出海人,一夜之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近日,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发布了最终裁决,对一家与中国背景关联的商标代理公司及其相关实体,采取了严厉的制裁措施。这次裁决的影响范围之广,让众多卖家都感到措手不及,因为超过五万两千份商标申请和注册被直接终止,涉及的品类和卖家数量都非常庞大。新媒网跨境获悉,这一消息在跨境圈内引发了巨大震动,许多卖家连夜翻查文件,只为确认自己的品牌是否“榜上有名”。

回想2023年,当“国内服务商代理的5.3万件美国商标将被USPTO集中取消”的消息刚刚传出时,就已经在行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那时候,大家的心都悬着,生怕自己的商标成为“牺牲品”。毕竟,商标对于跨境卖家来说,不只是一串简单的文字或图案,它承载着品牌的价值、产品的信誉,更是亚马逊等平台品牌备案的“敲门砖”。一旦商标被正式取消,那带来的损失几乎是毁灭性的。

想象一下,你精心运营的品牌,原本在亚马逊上好评如潮,产品销售势头正猛,突然之间,品牌备案失效了。这意味着你无法继续享受品牌保护带来的种种权益,甚至连店铺都可能被标记为“品牌滥用”,面临巨大的运营风险。对于那些早已在其他电商平台使用这些商标的卖家而言,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即使还在备案中,也可能随时被系统判定为“已注销”或“违规使用”。正是因为预见到这样的后果,当时一些卖家在确认自己的商标不幸“中招”后,第一时间就火速撤销了品牌备案,希望能将损失降到最低,避免未来被秋后算账。

而今,这场悬在无数跨境卖家头顶、令人心力交瘁的“风暴”,在近两年的煎熬等待后,终于在前几天尘埃落定。USPTO郑重公告确认,已于8月6日,对深圳XXXX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与多名高管,作出了最终的制裁决定。这一纸裁决,直接终止了超过五万两千件商标的申请与注册。

对于广大中国跨境卖家来说,最让他们痛心疾首的莫过于此:这些被终止的商标,绝大多数都被用于美国亚马逊平台的品牌备案。这意味着,在这些商标背后,关联着数量庞大的中国卖家账号,他们的品牌保护屏障瞬间崩塌。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即便有些美国商标已经下证并使用了四年之久,也被一并宣布无效。根据制裁令的明确规定,所有重新启动的程序都被终止,USPTO也不会退还任何申请费用。

对卷入此次事件的卖家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团灭式”的打击。他们为申请美国商标所付出的时间、精力与金钱,统统付诸东流。多年苦心经营的品牌,在市场中失去了法律保护,这就像给没有地基的房子盖楼,随时都有可能坍塌。更严峻的是,如果他们想重新申请同名商标,不仅可能面临被他人抢注的风险,还可能因为之前的不合规记录而遭到驳回,多年的心血几乎在一夜之间清零,那种无奈和绝望,常人难以体会。

回顾这场事件的来龙去脉,最早可以追溯到2022年9月。彼时,USPTO首次点名了13,131件涉案商标,发出了最初的警告信号。此后,事态并非趋于平息,反而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2023年11月,USPTO进一步追加补充说明,将涉案范围扩大。到了2025年2月,甚至发布了拟重新审查注册决定的通知,给不少卖家带来了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但令人遗憾的是,被申请人方面并未作出有效回应。期间,虽然有部分注册人提出了异议,试图挽回,但最终均被驳回,事态的升级趋势已然不可逆转。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最终裁决公布的前10天,USPTO还曾发布过一道“重新考虑注册决定”的命令。这一度让部分卖家以为,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心底燃起了微弱的希望。然而,现实却残酷地很快便迎来了“终极判决”:不再进行任何考虑,所有涉案商标全部终止。从希望到绝望,短短数日间的心理落差,对卖家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煎熬。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USPTO之所以做出如此严厉的裁决,其核心原因在于认定被申请人存在多项严重违规行为。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被申请人在未取得美国执业律师资格的情况下,违规代理商标申请业务。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还滥用与美国执业律师的合作关系,伪造电子签名,多次冒用他人名义签署文件,甚至提交了虚假的使用样本,并通过滥用USPTO账户进行批量操作。这些行为,无疑严重违反了《商标案件执业规则》以及USPTO网站的使用条款,构成了无法补正的实质性缺陷。

最终,这份长达800余页的制裁令,其中足足有680页详细列出了被撤销的商标清单。这意味着,这些被撤销的商标在亚马逊等主流电商平台的备案也将同步失效,直接冲击了数万个依赖这些商标注册的中国卖家。

新媒网跨境采访了一些受影响的卖家,他们的心声充满了无力和不甘。有卖家表示,看到名单的那一刻,“脑子嗡的一声,感觉天都塌了。”还有人说:“五万多个标,这可不是小数目,身边搞跨境的朋友,多多少少都中招了。”更有人无奈地回忆:“2021年一口气买了5个商标,当时就是图个便宜,代理商拍胸脯说不用我出面,包下证。结果现在5个商标全中枪了。跟谁说理去?真是欲哭无泪。”

对于相关卖家而言,这场持续近两年的“跨境商标大清算”,与其说是一个结局,不如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关于行业合规与规范经营的起点。它用五万两千多个血淋淋的教训,深刻地告诉所有致力于出海的中国人:那些看似“聪明”、能够快速获利的捷径,实则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为自己的事业埋下难以预估的“定时炸弹”,最终导致前功尽弃。

合规,是跨境出海的生命线

从这五万多件暴雷商标被“团灭式”撤销,到USPTO近年来对虚假小微实体处以巨额罚款,美国专利商标局整治知识产权违规申请的决心和力度,已然清晰可见。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事实上,这类商标暴雷事件并非孤例。去年,USPTO也曾发布过类似的重大处罚通知,对某无执照机构的经营者及其团队开出了重罚。究其原因,是该机构在注册律师Y(代称)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控制其USPTO账户,盗用签名提交了超过3000份申请,最终导致约3100件专利申请程序被终止,涉事律师的签名文件也被全部删除。

频发的商标专利风波,其根源在于利益驱动下的系统性欺诈,以及一度存在的监管漏洞。在上述机构案例中,那些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通过控制邮箱、篡改密码等手段,架空了律师的监督职能,他们利用的正是USPTO审查流程中对电子签名真实性验证的滞后性。更深层次地看,部分低价代理机构正是抓住了中国跨境卖家对海外规则不熟悉,又急于低成本快速获得知识产权的心理,从而铤而走险,操作各种违规流程。而USPTO近年来的持续加码审查,以及公开多起处罚案例,正是对这类市场乱象的强硬回应,旨在维护知识产权申请的公平性和严肃性。

然而,当这些商标专利暴雷事件,正好发生在准备下半年旺季的关键时间节点,对于跨境电商卖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它不仅可能导致卖家在电商平台上的品牌备案被撤销,店铺被标记为“品牌滥用”,甚至有可能被直接列入黑名单,影响深远。在当前竞争白热化、流量获取成本日益高昂的旺季,这种打击带来的损失,绝不仅仅是当季销售额的暴跌,更可能对品牌留下难以挽回的商誉损害,甚至影响到未来的长期发展。

面对这些频发的商标专利暴雷事件,新媒网跨境认为,每一位中国跨境电商卖家都必须主动出击,采取审慎而周密的策略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最关键的一步是对自己通过涉案代理机构,或者近期那些打着“低价、快速”旗号的机构所申请的美国商标和专利,进行一次全面的风险自查。这包括仔细核实案件状态是否正常、签名是否真实有效,以及所有提交的文件是否完整合规。这不是简单的核对,更是一次对自身品牌资产的全面体检,容不得半点马虎。

其次,如果不幸确认自己的品牌已经“中招”,卖家需要在现有材料真实合规的前提下,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尝试重新提交同名商标申请,并择机替换掉电商平台上的旧备案。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旧品牌受损严重,甚至可能需要注册新店铺,重新备案品牌,以求“断臂求生”。然而,这些操作无疑耗时耗力,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其复杂程度和带来的不确定性,远远不及提前做好防范来得轻松和高效。

USPTO对知识产权合规性的严查已然成为常态,这向所有跨境卖家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务必时刻绷紧合规这根弦。在筛选代理机构时,不能仅仅盯着价格,更要深入核查其在USPTO的注册资质、行业口碑以及是否有不良记录。从源头上规避风险,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毕竟,在跨境出海这条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赛道上,合规并非一道可选项,而是品牌能否长远发展、基业长青的根本底线,更是我们中国人走向世界舞台,展现诚信与实力的重要体现。只有真正做到合规经营,我们才能心无旁骛,行稳致远,真正地把“中国品牌”的旗帜插遍全球。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3037.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严厉制裁一家与中国背景关联的商标代理公司,超五万份商标申请被终止,大量亚马逊卖家品牌备案受影响。此次事件警示跨境电商卖家需重视合规经营,谨慎选择商标代理机构,避免因违规行为导致品牌受损。
发布于 2025-09-01
查看人数 188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