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无人机降雨技术突破:成本骤降70%,降水量增15%

2025-07-15前沿技术

Image

新媒网跨境获悉,人工降雨技术领域正迎来新的突破。两家专注于气象科技的初创企业——人工降雨公司Climate Rainmaker与人工智能气象服务商Atmo近日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据外媒报道,这两家美国企业的技术存在天然互补性:Atmo借助深度学习模型分析大气运动规律,而Rainmaker则利用这些数据尝试从天气系统中"榨取"更多降水。

根据合作协议,Atmo的智能预报系统将协助Rainmaker精准识别具有催化潜力的云层。这家位于美国加州的预报企业还将向其客户推广Rainmaker的无人机降雨服务。作为技术交换,Rainmaker将共享其专用雷达系统收集的数据,用以精确测算人工增雨的实际效果。

新媒网注意到,近期Rainmaker因在美国得州的作业引发过争议。部分人士猜测该公司的人工降雨活动导致了当地洪水灾害。对此,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大气科学教授鲍勃·劳伯向媒体澄清:"风暴系统本身蕴藏着数万亿加仑水量,而人工降雨最多只能增加约1.86亿加仑降水。"他直言这些指控缺乏科学依据,更像是公众在灾难后寻求情绪宣泄的对象。
无人机正在云层中执行催化作业的示意图

目前人工增雪技术在美国西部山区应用广泛,主要服务于冬季积雪增厚与夏季水库蓄水。以Rainmaker曾合作的西得州人工影响天气协会数据为例,当地通过云催化技术每年仅能增加约15%的降水量,相当于两英寸降雨量。劳伯教授解释,这是因为平原地带云层的物理特性与山区存在本质差异,特别是雷暴云本身含水量已接近饱和,对外界干预的响应更为有限。

技术团队透露,此次合作将采用更精细的作业模式。Atmo的AI系统能模拟云层内部的微物理变化,Rainmaker的无人机群则携带特制催化剂,可在云层特定位置实施"外科手术式"干预。这种动态作业方式相比传统飞机播撒,不仅成本降低70%,还能减少97%的催化剂用量。

新媒网跨境预测,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剧,这种融合人工智能与无人设备的精准气象干预技术,或将在农业灌溉、森林防火等领域开辟新的应用场景。不过科学家们也强调,现阶段人工降雨仍属于对自然系统的"微调",其效果受大气条件严格制约,远未达到可以左右气候格局的程度。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4883.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文章报道了人工降雨公司Climate Rainmaker与AI气象服务商Atmo的战略合作,结合AI技术与无人机作业提升降雨效率,同时探讨了人工降雨技术的应用前景与争议。
发布于 2025-07-15
查看人数 1390
汇率走势CNY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