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重拳!狂删2.5亿条虚假评论,封杀75个诈骗网站!
亚马逊近日宣布,其在打击虚假评论和虚假卖家账户的斗争中取得重要进展,赢得了一场诉讼。
据亚马逊发布的新闻稿显示,这起诉讼的被告是两名个人,他们运营着超过75个网站,专门从事虚假评论和虚假亚马逊卖家账户的交易。法院的判决结果是,这些网站的域名所有权必须转移给亚马逊。
具体来说,这个网络向那些账户已被暂停的卖家提供服务,包括出售虚假的产品评论,捏造竞争对手产品的负面评价,以及提供虚假的亚马逊卖家账户。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诈骗分子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亚马逊平台。他们的活动还涉及零售、社交媒体、旅游、房地产和支付等多个领域,对整个商业生态系统都构成了威胁。
亚马逊销售合作伙伴信任和商店诚信副总裁克莱尔·奥唐纳表示,亚马逊对试图破坏平台诚信和顾客真实体验的行为是零容忍的。她强调,这次法律上的胜利,代表着亚马逊在持续努力保护顾客免受虚假评论侵害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事实上,亚马逊一直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打击虚假评论。早在去年10月份,该公司就表示,已经运用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来对抗虚假评论,并尽可能防止这些虚假信息被顾客看到。
数据显示,2023年,亚马逊对超过150家虚假评论中介机构采取了法律行动。同时,该公司还利用技术手段,主动检测并阻止了超过2.5亿条疑似虚假评论。新媒网跨境认为,这反映了亚马逊在打击虚假信息方面的决心和力度。
亚马逊与虚假评论的斗争由来已久。早在2015年,该公司就首次对虚假评论中介机构提起了诉讼。
2023年8月,亚马逊曾公开指出,一个专门从事“虚假评论中介”的行业已经出现,并且成为了虚假评论泛滥的主要推手。
亚马逊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解释说:“这些中介通过网站、社交媒体渠道和加密消息服务等途径直接与顾客联系,引诱他们撰写虚假评论,并以金钱、免费产品或其他好处作为交换。这些欺诈者明知自己在从事非法活动,却试图通过提供虚假评论和其他虚假内容来欺骗亚马逊顾客,损害亚马逊卖家的利益。”
另据外媒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包括社交媒体平台和评论网站在内的多个渠道,都充斥着欺诈行为,其中就包括大量的虚假评论。这些虚假评论不仅误导消费者,也对商家的声誉造成了损害。
新媒网了解到,为了维护公平、公正的购物环境,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亚马逊将持续加大对虚假评论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也呼吁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明辨真伪,共同抵制虚假信息。
新媒网跨境获悉,打击虚假评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平台、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参与,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健康、诚信的电商生态系统。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优质的商品和服务,让商家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