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亿巨资!美国“锁死”英特尔:禁售芯片制造部,亏损也得扛!

2025-08-29前沿技术

Image

最近,全球科技领域迎来了一则备受关注的重磅消息:芯片巨头英特尔(Intel)的首席财务官公开表示,美国政府的一项大规模投资,其核心目的在于阻止英特尔出售其核心的芯片制造部门。这笔投资,使得英特尔这家美国企业,被“锁定”在一个长期面临剥离压力且持续亏损的业务板块中,引发了业界内外广泛的讨论和深思。

新媒网跨境获悉,英特尔首席财务官大卫•津斯纳(David Zinsner)在近期的一场行业会议上明确指出,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的这笔投资,旨在阻止这家芯片制造商出售其制造部门。这意味着,英特尔将不得不继续深耕一个曾被许多人视为“包袱”的亏损业务,其战略灵活性无疑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制约。

这项引人瞩的协议,发生在上周。美国政府同意将根据2022年《芯片法案》(Chips Act)提供的89亿美元联邦补助,转化为英特尔的股权,从而获得了该公司10%的股份。这无疑是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执政以来,对美国本土企业的一次罕见且影响深远的干预。

回溯《芯片法案》的出台背景,不难理解美国政府此举的深层考量。在全球供应链面临挑战、地缘经济格局不断演变的当下,各国对于关键战略物资的自主可控能力愈发重视。半导体作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美国政府希望通过《芯片法案》,大力扶持本土芯片制造,提升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导地位,确保关键技术的供应链安全与韧性。因此,这笔投资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注入,更承载着国家层面对核心产业的战略布局。

该协议中还包含一项引人注目的五年期认股权证。具体条款显示,如果英特尔的代工业务(即为第三方客户生产芯片的业务)持股比例不再维持在51%以上,美国政府可按每股20美元的价格,额外获得英特尔5%的股份。对于这项附加条款,英特尔首席财务官大卫•津斯纳在德国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举办的一次会议上表示,他认为英特尔将其代工业务持股比例降至50%以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他预计这项认股权证最终将到期作废。

津斯纳进一步阐释了美国政府的意图:“我认为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他们对此看法一致:不希望看到我们把这项业务拆分出去,或者卖给别人。”这番话语,清晰地揭示了政府希望英特尔能够保持其芯片制造能力完整的愿望,即使这项业务目前正经历着巨大的挑战。

英特尔的芯片制造业务,尤其是在代工领域,近年来确实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去年,该公司在该业务上录得了高达13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这使得其内部和外部都出现了要求剥离该业务的强烈呼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英特尔在与台积电(TSMC)等行业领先者竞争中,未能有效吸引足够的外部客户。

芯片制造是一项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且风险极高的产业。其不仅需要投入巨额的研发资金来不断迭代先进的工艺节点,还需要建设和维护成本高昂的晶圆厂。台积电凭借其在纯代工模式上的深耕和多年积累,建立了强大的技术壁垒、高效的生产流程以及高度的客户信任,成为全球众多芯片设计公司的首选合作伙伴。而英特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专注于为自己的产品线制造芯片,其代工业务起步较晚,在客户服务和工艺成熟度上,与台积电等纯代工巨头相比,仍有差距。

因此,津斯纳的这番表态,无疑凸显了与特朗普政府达成的这项协议,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束缚”了英特尔在战略调整上的手脚。此前,包括美国花旗银行(Citi)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分析师,以及英特尔的前董事会成员,都曾公开呼吁公司出售或剥离亏损的代工业务。甚至有消息指出,包括美国高通公司(Qualcomm)在内的多家行业巨头,都曾对英特尔的制造业务表达过收购意向。这表明市场对英特尔代工业务的重组有着强烈的预期和需求。

去年12月,英特尔董事会罢免了时任首席执行官帕特•盖尔辛格(Pat Gelsinger)。盖尔辛格正是英特尔雄心勃勃的代工战略的积极推动者和架构师,他的离职,一度加剧了外界对于英特尔最终可能放弃代工业务的猜测和预期。这一系列事件,使得英特尔的战略走向变得扑朔迷离。

针对这项正在进行中的交易,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上周四对记者们表示,目前这项与英特尔有关的交易仍在由美国商务部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她强调:“细节仍有待完善……目前仍在积极讨论之中。”这表明政府层面对于此项协议的重视,以及确保其顺利落地的决心。

津斯纳在会议上还表示,特朗普政府交易中的认股权证,可以被视为“设置了一点点阻力,防止我们朝着一个我认为政府最终不希望我们走向的方向前进”。这无疑是对政府意图的又一次确认,即政府希望英特尔能够坚守其芯片制造的阵地。

然而,政府的直接入股,除了带来一定的战略限制,也可能从“不同层面”激励潜在客户看待英特尔。政府的强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对英特尔制造能力的信任背书,这或许有助于增强外部客户的信心。要知道,目前美国英伟达公司(Nvidia)、美国苹果公司(Apple)和美国高通公司(Qualcomm)等众多领先的芯片设计公司,尚未选择英特尔作为其芯片代工伙伴。英特尔一直难以让他们相信其制造工艺足够可靠、性能足够出色,从而将他们从长期合作的台积电那边吸引过来。获得政府的强力支持,在某种意义上,可能会为英特尔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提升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信誉。

新媒网跨境认为,政府的介入对于英特尔而言,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财务利好。津斯纳解释说,随着新任首席执行官陈立武(Lip-Bu Tan)致力于巩固英特尔的财务状况,这项与美国政府达成的协议,也“免除了英特尔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需要”。对于一家面临巨额亏损的公司而言,能够获得如此规模的直接资金注入,无疑是减轻财务压力的重要举措。

此外,考虑到英特尔能否达成领取《芯片法案》制造业补助所需的建设里程碑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将政府资金转为股权,在津斯纳看来,“等于有效地保证了我们能拿到这笔现金”。这意味着,股权投资模式为英特尔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靠的资金来源,有助于其顺利推进各项大规模的芯片制造项目建设,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就筹资而言,这个季度我们的表现非常出色,”津斯纳补充道。他特别指出,英特尔近期在资本运作方面动作频频,显示出其积极优化财务结构的决心。例如,公司最近成功出售了其在以色列Mobileye公司价值10亿美元的股份。与此同时,英特尔还在“一两周”内,迅速完成了将其专业芯片部门Altera 51%的股权,出售给美国私募股权公司银湖(Silver Lake)的交易。这些举措都为英特尔带来了可观的现金流,增强了公司的财务韧性。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软银集团(SoftBank)上周也向英特尔投资了20亿美元,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鉴于日本软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孙正义(Masayoshi Son)与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系日益密切,有市场猜测认为这笔投资可能与美国政府的举动存在某种协同。然而,津斯纳对此予以否认,他表示:“它们恰好都发生在同一周,这只是巧合。”

此次美国政府对英特尔的投资,不仅是其推动本土制造业回流、保障半导体供应链安全战略的一部分,也折射出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关键产业领域竞争日益白热化的现实。对于英特尔而言,如何在政府支持下,化解代工业务的亏损困境,重新赢得市场和客户的信任,将是未来几年面临的核心挑战。这需要英特尔在技术研发、生产效率、成本控制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只有真正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全球半导体激烈的竞争中,稳固并发展其制造能力,为全球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0911.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美国政府投资英特尔,旨在阻止其出售芯片制造部门。该投资通过《芯片法案》以股权形式进行,政府获得英特尔股份。此举限制了英特尔的战略灵活性,但也可能增强客户信心和提供财务支持,同时凸显了全球半导体竞争的加剧。
发布于 2025-08-29
查看人数 1734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