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爆!特朗普签法案,新加坡2巨头撤离,加密大变局!
新媒网跨境获悉,2025年下半年,全球数字资产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一边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大笔一挥,为稳定币立法开辟坦途;另一边是素来以“加密友好”著称的新加坡,却悄然收紧了监管之弦,引得不少交易所纷纷“移师他处”。这种“一边放宽、一边收紧”的鲜明对比,无疑在全球数字资产版图上划出了新的坐标,也为所有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带来了深远的思考。
一、从放行到布局:特朗普签署稳定币法案,全球信号已然明晰
7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郑重签署了《天才法案》(Genius Act)。这可不是小事,它标志着美国首个针对稳定币的联邦监管框架正式落地生根。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简直是加密行业的一个“历史性胜利”,其影响力不亚于互联网诞生初期,为数字金融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特朗普总统在签署仪式上慷慨陈词:“这是一场互联网时代以来最伟大的金融革命,《天才法案》不仅为美元支持的稳定币创建了清晰透明的监管框架,更重要的是,它旨在确保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这番话,足以看出美国对稳定币未来潜力的重视,以及其背后维系美元霸权的战略考量。
根据这份法案的详细规定,所有稳定币的发行方都必须持有等值的短期国债或经过监管机构批准的储备资产,严格确保1:1锚定美元。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它的核心目的,是极大地增强市场对稳定币的信心,让大家用起来更安心。有了这样的保障,稳定币有望在更广泛的日常支付和金融交易中大显身手,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世界的重要桥梁。
美国财政部官员也特别强调,这部法案将有力推动创新与普及,同时也能有效遏制潜在的系统性风险。稳定币,作为加密货币市场中资金转换与支付的关键工具,在新规的保驾护航下,预计将迎来一轮快速发展。这不仅能让数字金融生态更加繁荣,更能进一步巩固美元在全球数字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美国选择通过“联邦统一监管+锚定美元稳定币”的方式,积极扶持加密金融的发展,这无疑向全球释放了一个明确且强烈的信号:数字资产,已经不再是边缘地带,而是未来全球金融格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带有“建设性”和“引导性”的监管姿态,与地球另一端新加坡的谨慎收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整个行业开始重新审视未来的方向。
二、MAS新规一出,市场立见分化:为何两大交易所选择撤离新加坡?
时间来到2025年6月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针对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DTSP)的最新监管框架正式生效。这套新规,甫一落地,便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在加密行业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据外媒报道,两家在全球排名前十的加密货币交易所——Bitget与Bybit,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准备逐步撤出新加坡市场。
说起来,这两家平台都有些来头,它们都成立于2018年,且最初的发源地就在新加坡,早些年也曾在这里进行过密集的运营。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却纷纷将新加坡的团队逐步调往迪拜、中国香港等地。Bitget的发言人虽然没有直接回应撤离计划,但其“正密切关注全球监管发展”的表态,已然间接透露出公司正在进行战略调整的信号,引人深思。
MAS这次新规的核心,在于明确规定,所有在新加坡注册,但同时又面向境外客户提供代币服务的公司,现在都必须申请执照。简单来说,如果没有这张“通行证”,就不能继续运营。更值得注意的是,监管的范围被大大拓宽,几乎涵盖了所有相关的个人、合伙企业以及技术提供商,以往那些所谓的“灰色地带”,如今几乎已被彻底清除,再也无处藏身。
与此同时,新政落地后,市场表现也呈现出一种清晰的“分化格局”,这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企业面对挑战时的不同应对:
成功案例:Bitstamp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美国知名在线交易平台Robinhood旗下的Bitstamp,成功拿到了MAS颁发的主要支付机构(MPI)牌照。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让Bitstamp成为了少数能够在新加坡合规运营的国际平台之一。回顾其历程,Bitstamp早在2022年就未雨绸缪,启动了全面的合规布局,包括设立本地团队、积极参与MAS的监管试点项目,并主动接受了严格的反洗钱(AML)与风险管理审核。可以说,Robinhood的收购整合,更为其提供了雄厚的资本与强大的品牌背书,让Bitstamp在合规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失败案例:Tokenize Xchange
与Bitstamp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地起家的Tokenize Xchange。尽管这家平台也曾获得数千万美元的融资,但在MAS的严格审批面前,它却未能通过MPI牌照的申请。目前预计,Tokenize将在2025年9月底前关停新加坡的业务,并裁员约15人。其后续的计划是转向马来西亚的纳闽岛(Labuan)继续运营。究其原因,Tokenize主要是在反洗钱、了解你的客户(KYC)以及资金安全等关键环节,始终未能达到MAS设定的高标准。
这两起案例,清晰地反映出MAS并非简单地“一刀切”清退所有平台,而是在通过极其严格的标准,筛选那些真正具备金融级治理能力,并且在新加坡拥有“实质存在”的企业。这背后传递出的信息非常明确:新加坡正在进一步推动其本地数字金融生态,朝着更加“有序合规”的方向发展,力求实现高质量的金融创新。
三、监管锚定“金融本质”:新加坡MAS新规全解析
新加坡MAS的新规已于2025年6月30日全面生效,其核心要义,在于全面规范那些曾以“面向境外客户”为由,试图规避本地监管的加密服务商。一直以来,新加坡在国际上被视为一个“加密友好”的司法管辖区,而这次新规的实施,则标志着其监管逻辑,已然从单纯的“鼓励创新”,正式迈入了“维护系统安全”的新阶段。
新政适用范围与重点
新政策的重点,主要涵盖以下三类服务:
- 向境外客户提供的数字支付代币(比如大家熟悉的比特币BTC、以太坊ETH)的交易服务;
- 资本市场产品(例如证券型通证)代币化的交易、托管或清算服务;
- 所有提供上述服务的运营者,都必须在新加坡注册,并获得相关执照。
当然,非适用范围也清晰界定,主要包括纯粹的实用型或治理型代币。但话说回来,市面上多数主流平台的业务内容,显然早已远远超出了这些范畴。
MAS此次特别强调,新政没有设立任何过渡期,也更没有所谓的“豁免窗口”。这意味着,任何未经授权而继续运营的公司,都将被毫不留情地视为非法经营,这番表态可谓是斩钉截铁。
监管门槛与合规要求
新的监管门槛,对加密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在:
- 最低实缴资本: 需达到25万新币;
- 年度监管费用: 每年1万新币;
- KYC与AML: 对既有用户也需补做严格的“了解你的客户”(KYC)和反洗钱(AML)程序;
- 法律框架: 所有服务必须严格符合新加坡《支付服务法》和《证券与期货法》的框架要求。
新媒网跨境认为,MAS采取如此“零容忍”的立场,是基于两大维度的深思熟虑:一是防止跨境洗钱和恐怖融资通道从新加坡渗透,有效维护国际金融秩序;二是减少类似三箭资本(3AC)或Terra崩盘事件对本地金融声誉与金融体系造成的冲击。这些都是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和国际声誉的重大事项。
因此,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企业在新加坡的监管生态已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全面转向了“金融机构化”模式。这意味着,加密企业不仅要做到合法合规,更要建立起一套标准化、高水平的治理体系,包括完善的客户审查、风险预警机制以及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融入新加坡严谨的金融体系。
四、留、走、转型?企业如何应对加密监管新时代
面对监管全面升级的浪潮,加密行业的企业们,又该何去何从呢?当前,整个加密货币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集体战略重塑。特别是那些“技术驱动型”的平台,更需深刻地重新评估自身的定位、业务结构与未来前景。
中东与东南亚:新战场的崛起
由于新加坡监管成本的高涨,加之其对“面向境外客户”的企业设置了诸多限制,许多中小型平台不得不另谋出路。它们纷纷将运营重心南迁,转向马来西亚的纳闽岛(Labuan),或是远赴中东的阿布扎比(ADGM)等地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据业内统计,仅仅在2025年第二季度,就有超过500名从业者离开了新加坡。其中,纳闽岛凭借其牌照申请的灵活性和相对较低的税负,成为了加密公司落脚的热门选择;而阿联酋,则以其积极开放的国际形象和丰富的资源,成功吸引了众多大型平台在此设立区域总部,形成了新的集聚效应。
企业治理结构应“去技术化、走金融化”
过去,许多加密项目往往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金融服务所必需的健全治理机制。然而,在MAS新规的严格要求下,平台必须完成三大关键转型:
- 建立风控与内控体系: 这包括完善的风险评估、合规审计和内部控制流程。
- 实施全面KYC与AML合规流程: 确保每一位客户的身份清晰可查,每一笔交易都符合反洗钱规定。
- 明确跨境数据存储与客户资金托管方式: 确保数据安全和资金安全,符合国际标准。
这意味着,未来的加密项目将不再是简单的“创业公司”或“技术实验室”,而需要全面向受严格监管的金融机构转型,承担起更重的责任和义务。
新加坡仍是机构友好型市场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新加坡并非“一刀切”地封杀了整个加密行业。相反,MAS近年来持续投入,积极推进“机构级”区块链项目的发展,例如:
- Project Guardian: 专注于链上资产管理创新。
- Global Layer One: 致力于打造高效的跨境支付基础设施。
- Project Orchid: 积极探索央行数字货币的测试与应用。
因此,对于那些计划发起链上基金、发行数字债券、或是提供跨境清算等机构级服务的企业来说,新加坡依然是他们首选的落地之地。这里对高质量、高合规的机构业务,持开放和鼓励的态度。
企业需前置规划合规与结构
在未来三年内,加密平台必须在以下四大方面做出前瞻性的部署与规划:
- 合规战略与持牌路径: 明确自身的合规目标,规划清晰的牌照申请路径。
- 技术基础设施的合规性: 确保KYC、数据跨境传输等技术方案符合监管要求。
- 资金流转与总部税务架构: 优化资金运作效率,合理规划税务结构。
- 与目标市场的监管适配性: 深入了解并适应如中国香港、中东、东盟等地的具体监管政策。
那些能够拥有扎实合规基础,并具备本地化运营能力的平台,将有望在新一轮的市场洗牌中,获得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红利,脱颖而出。
结语:两种监管路径,两种行业未来?
美国与新加坡近期在加密货币监管上的大动作,清晰地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战略:美国选择通过立法,以“扶持+规范”的方式,积极抢占数字美元的制高点,彰显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雄心;而新加坡则回归“金融本质”,大幅提升准入门槛,严格防范金融风险的外溢,维护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声誉。
这并非简单的优劣之分,而是两国基于自身独特的金融体系定位、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市场结构,所做出的理性且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对于身处其中的企业而言,加密市场的下一个阶段将不再是“技术跑得快就能吃肉”的时代,而是谁能率先完成“金融化转型”,构建清晰、稳健的全球合规运营框架,谁才能在激烈的监管博弈中稳健前行,立于不败之地。
新加坡从不拒绝创新,但它更强调责任与秩序;加密行业的下一个十年,终将属于那些真正拥抱规则,并以长远眼光布局的玩家。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Amazon Echo Show 5 (newest model), Smart display with 2x the bass and clearer sound, Charcoal
$ 64.99

Blink Mini 2 (newest model) — Home Security & Pet Camera with HD video, color night view, motion detection, two-way audio, and built-in spotlight — 1 camera (White)
$ 39.99

Ring Chime
$ 34.64

Blink Mini - Compact indoor plug-in smart security camera, 1080p HD video, night vision, motion detection, two-way audio, easy set up, Works with Alexa – 1 camera (White)
$ 29.99

Blink Mini - Compact indoor plug-in smart security camera, 1080p HD video, night vision, motion detection, two-way audio, easy set up, Works with Alexa – 1 camera (Black)
$ 29.99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