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量5月UBA重磅!买量人10变3,饭碗悬了!
近日,一则重磅消息在业内传开:巨量引擎预计在今年5月全面推行UBA付费类计划,紧接着8月,留存类计划也将全面切换至UBA模式。这预示着,今后在巨量平台进行广告投放,广告主将无法自主选择流量版位或进行精细化的兴趣定向。
平台官方对此的解释是,通过更加智能的自动化投放、流量通投以及全域数据资产化,旨在帮助广告主获得更高效的跑量效果。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这意味着平台将拥有更大的流量分配权限。过去,一些广告主可能会抱怨流量分配的“黑箱”操作,而UBA模式下,平台直接管理流量分配,某种程度上是将这种分配的透明度提升,同时也意味着广告主需要更加信任平台的智能匹配能力。有业内人士笑称,这或许是“将暗投变明投”的高明策略,体现了平台在优化流量效率上的决心。
新媒网跨境获悉,平台此次调整不仅限于版位和兴趣定向,还有几个核心变化值得关注:
首先,对单项目下的广告数量和视频素材数量提出了明确要求。数量不能过少,因为需要为自动化系统提供足够的素材组合,以便其进行更广泛的探索和优化。这与一些国际头部广告平台,例如美国谷歌公司的UAC(Universal App Campaigns)模式在初期阶段的建议如出一辙,都强调通过丰富的素材库来赋能智能投放。
其次,单个账户的跑量项目数量将被大幅缩减,可能减少到之前模式的60%左右。这意味着在达到相同投放量级的前提下,所需的管理项目和视频数量将更少。表面上看,这似乎能减轻买量人员的日常操作负担,提升效率。然而,业界普遍认为,这种优势更多体现在那些变现能力强、产品品质较高的头部和腰部产品。对于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或品质一般的长尾产品而言,投放难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大,特别是一些特定流量渠道,比如“穿山甲”联盟的流量,可能更难有效利用。
再者,UBA模式对投放预算也有更高的要求。为了让机器有足够的学习和优化空间,需要投入相对充裕的预算。这意味着在初期,广告主可能需要承受更高的成本压力,以确保自动化系统能充分学习和迭代,这对于成本敏感的广告主来说,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因素。
总的来看,这次调整是巨量引擎逐步迈向全自动、智能化投放的又一步。事实上,广告平台向AI全自动投放演进,在海外市场早有先例。美国谷歌公司早在2017年就全面推行了面向APP下载类广告的UAC模式,实现了全智能通投。
这种模式的变革,就好比驾车从手动挡时代迈向自动驾驶。过去,买量人员需要精通各种操作,如点火、踩离合、挂挡、踩油门,对投放细节的把控能力至关重要。而现在,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就像自动驾驶一样,只需要设定好目标,系统就能自主完成大部分操作。过去引以为傲的“操作技术”,虽然依旧重要,但在某种程度上,其门槛正在被智能系统所平抑。
这种转变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人力需求的减少。举例来说,过去可能需要10人的投放团队才能完成的项目,现在可能只需2-3人就能高效管理,甚至覆盖全球范围。其积极意义在于,对于优秀的买量人员,个人效率将得到极大提升,实现了工作效能的倍增。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行业门槛的相对降低,市场竞争因此变得更加激烈。一些经验较少的新人,只要具备良好的悟性和学习能力,也能通过平台提供的智能化工具迅速上手,追赶上资深从业者。这对老板而言,也可能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投放工作变得简单,随便什么人都能胜任。
平台推动这种智能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流量价值的最大化。通过全量通投,平台能够更有效地整合所有流量资源,无论是高质量还是长尾流量,都能进行有效分配,从而提升整体变现效率。外媒报道显示,美国谷歌公司自2017年推出UAC模式以来,其广告业务的营收和利润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当前,字节跳动面临广告和电商业务增速放缓的挑战,同时海外版TikTok在全球范围内也受到一些地区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加上在AI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巨额投入,寻求业务增长的突破口显得尤为重要。广告业务作为其核心收入来源,通过技术革新提升效率和变现能力,无疑是最直接且有效的路径。
此外,广告平台推动自动化投放,也包含着促进创作者生态繁荣的考量。新媒网了解到,例如国内的腾讯公司,其公众号平台在引入AI技术后,也通过更智能的推荐和广告匹配机制,提升了内容创作者的变现能力。这说明,作为内容平台,吸引并留住用户注意力的关键在于,让优质内容创作者获得合理的回报,从而激发其持续创作的动力。当创作者生态蓬勃发展,平台的用户粘性和活跃度自然会提升,进而为广告业务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有助于构建健康、可持续的数字内容生态。
对买量人员职业发展的展望与应对之策
针对国内广告平台这种日益自动化的大趋势,我们对买量员的职业发展有以下几个展望,希望能为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
应届生入行门槛可能提升: 随着平台操作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纯执行性岗位的需求会相应减少。市场可能会更倾向于有经验、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资深买量人员。这意味着应届生进入这个行业的初期机会可能会变少,或者需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
复合型人才更受欢迎: 未来,同时熟悉国内和海外主流广告平台的买量员将更加普遍。当单一平台的操作变得“傻瓜化”,个人的效率杠杆被放大,从业者会倾向于同时管理更多平台和区域的业务,以最大化自身价值。
其他平台或将跟进: 新媒网跨境认为,巨量引擎的这一策略,如果能在实际效果上取得成功,很可能会引领行业风向。其他拥有强大内容生态的平台,例如腾讯,也可能效仿,通过提升自动化能力来优化自身利润,并改善创作者生态。
长尾产品投放挑战加大: 对于市场竞争力较弱或处于产品生命周期尾部的产品,其广告投放难度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由于智能投放的目的是追求整体效果最大化,这类产品可能难以在自动化流量分配中获得理想的匹配,其可操作的优化空间也会相对减少。
差异化竞争: 而快手、B站、TapTap、百度、微博等其他广告平台,由于其流量体量、用户画像或商业模式的独特性,可能不会盲目跟风进行完全的通投。它们可能会保留更灵活的投放选项,以满足特定广告主的需求,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乙方优化师转型压力: 对于传统的乙方优化师,如果其主要价值体现在执行层面的“体力活”,那么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就业形势将更趋严峻。他们需要尽快向甲方的市场策略专家转型,或转向那些自动化程度较低、更注重精细化运营的广告平台,拓展自身的职业边界。
面对这些变化,买量员的应对之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拓宽平台覆盖范围: 纯做投放的从业者,应积极学习和掌握多个主流广告平台的投放逻辑和操作技巧,包括海外市场的平台。这将扩大个人的服务能力,有效分散单一平台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
提升综合能力: 仅仅懂得投放已不足够。买量员需要成为集投放、创意、数据归因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尤其要紧跟AI技术在游戏、电商等行业的应用,将AI工具融入到创意生产、素材优化流程中,以提升广告素材的产出效率和成功率。在公司内部,即使部门分工明确,也要主动思考并提出创意方案,让自己成为多面手,以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
寻求甲方机会或深耕垂直: 乙方优化师应积极寻求加入甲方企业,深入了解特定行业的市场需求和痛点,成为能够提供全链路解决方案的专家。或者,专注于某个自动化程度较低、对人工经验要求仍然很高的垂直广告平台,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回归本质思考: 买量工作的本质是用户增长和产品发行。买量员不应局限于执行层面的操作,而应积极思考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市场洞察等手段,为产品的整体增长策略贡献价值。从“操作员”向“增长策略师”转变,是未来买量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