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带电产品大清洗!大批卖家链接突遭下架,12万美元罚款悬顶
最近亚马逊平台简直像被台风横扫了一样,卖家们还没从视频验证的阴影里缓过神来,又有一大批人栽在了带电产品上。新媒网跨境获悉,从5月22日起,大批卖家陆续收到平台的绩效通知,产品链接直接被强制下架,这波操作来得又快又狠,让整个圈子都炸了锅。
卖家们在社群里一片哀嚎,有人无奈地说:“链接突然就没了,提交产品信息也没用,亚马逊直接驳回,连个解释的机会都不给。”还有卖家吐槽:“产品电池根本不能拆卸,这怎么去申诉?平台规则太苛刻了。”更让人心慌的是,这种扫号年年都有,大家心里都在打鼓:“谁知道下一个会不会轮到我?”这种不确定性,让不少中小卖家夜不能寐,生怕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销量一夜归零。
仔细一看,被下架的产品类目全带电池或锂电池,卖家们急中生智,试着把标题里的“电池”字眼删掉,结果呢?少数人侥幸恢复链接,大多数人还是被无情下架。更绝望的是,亚马逊这次直接关闭了申诉通道。不少卖家提交了检测报告和说明书,平台却用模板回复:“此商品存在安全风险,禁止销售,我们不会审核任何文件。”这种一刀切的处理方式,让卖家们连挣扎的余地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库存积压,资金链断裂。
这波扫号可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亚马逊对带电产品合规性的全面洗牌。平台在通知里含糊地说“食品和商品安全问题”,但新媒网跨境了解到,根源在于美国政府的新政策。今年4月,《制定锂离子电池消费者标准法案》在众议院通过,把原本的自愿标准UL 2271、2272和2849变成了强制性要求。这意味着,不合规的锂电池产品在美国站直接禁售。卖家们如果违规,不仅要面对消费者起诉和巨额赔偿,还会被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罚款高达12万美元。这种监管升级,简直是把卖家们推上了风口浪尖。
产品安全可不是小事,最近就有一家深圳3C大卖栽了跟头。他们生产的5万多个充电宝被CPSC召回,原因很简单:存在火灾隐患。数据显示,短短几年里,这款产品引发了76起事故报告,包括72起鼓包和4起火灾,其中还有财产损失。这些充电宝在亚马逊、速卖通和沃尔玛上热销,售价39到90美元,召回直接让卖家损失200多万美元。想想看,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过去十年,美国因纽扣电池导致的急诊病例超过5万例,25人死亡,78%是6岁以下的孩子;锂电池更惨,2019年以来,纽约市就有1000多起火灾、500多人受伤和39人死亡与之相关。这些血淋淋的数字,说明带电产品如果不严把质量关,就是埋雷。
面对这种局面,卖家们得赶紧自救。新媒网跨境建议,先从紧急排查做起:立刻删除标题和图片中的“锂电池”“18650”等敏感词;对照平台要求,补全UL、UN38.3、UL4200A认证,别图省事漏掉任何一项;如果产品风险太高,果断下架转到其他平台,比如独立站或东南亚市场。接着是灵活申诉:别只靠后台提交,同时发邮件、找客服,附上产品实拍图、检测报告和说明书,强调“安全无风险”的细节;记住,资料要完整清晰,否则平台看都不看。长期来看,得分散风险:提前布局家居、服装等低风险类目,减少对带电产品的依赖;多市场布局,别把所有鸡蛋放在亚马逊一个篮子里,欧洲、日本站点都值得开拓。
总之,这波扫号是警钟,美国监管只会越来越严。卖家们别再心存侥幸了,严把产品质量才是王道。新媒网跨境预测,未来合规认证会成为入场券,没准备的玩家迟早被淘汰。赶紧行动起来,别让链接下架成为常态。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