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摩根大通和解。金融科技超95%数据收费。

外媒日前披露,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与长期以来依赖其客户数据进行运营的第三方金融科技应用之间的纠纷,终于达成了和解。根据相关报道,摩根大通已与多家金融科技公司签署协议,这些公司占据了其系统数据请求总量的95%以上。协议规定,摩根大通将向这些金融科技公司出售客户信息,并收取协商后的费用。这项和解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围绕客户金融数据所有权归属的长期法律争端画上了句号。
争议根源:数据所有权与接入模式
长期以来,像Plaid这样的中间机构,每当客户使用金融科技应用进行资金转移或支付时,都能够免费访问银行系统。这种模式在欧洲已成为常态,当地监管机构要求银行免费与第三方共享数据。然而,美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此前需要自行协商数据共享条款。
美国金融业在数据共享方面的分歧由来已久。大型银行出于数据安全、基础设施成本以及客户隐私保护的考虑,普遍对免费开放客户数据持谨慎态度。而金融科技公司则认为,客户数据归属消费者所有,消费者有权决定将其数据共享给哪些服务提供商,以便获得更便捷、创新的金融服务。这种观点上的差异,导致了双方在数据访问机制和费用收取上的持续对峙。
在此之前,金融科技公司通常通过两种主要方式获取银行数据:一种是API接口对接,这是一种结构化、更安全的数据交换方式;另一种则是“屏幕抓取”(Screen Scraping),即模拟用户登录银行在线账户,抓取并解析页面数据。后者因其技术复杂性、维护成本高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长期以来一直是银行方诟病和担忧的焦点。银行认为,屏幕抓取不仅可能增加其系统的负荷,更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的风险,而这部分风险和成本,却由银行独自承担。
监管介入与政策转向
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曾对《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第1033条做出过解释,要求银行向其他金融服务提供商免费共享客户数据。其核心依据在于,数据属于消费者,而数据的自由共享有利于消费者获得更优质、便捷的服务体验。CFPB的这一立场在一定程度上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了支持,并试图推动开放银行在美国的发展进程。
然而,政策风向在总统特朗普政府时期发生了转变。总统特朗普政府曾试图废除CFPB对第1033条的这一解释,转而允许大型金融机构向金融科技公司收取客户数据访问费用。这一政策倾向的背后,部分原因在于认可银行在维护数据安全、投入技术基础设施方面的成本,并希望通过收费机制来平衡各方的利益,并为银行提供激励以继续在数据安全方面进行投入。此举无疑改变了此前金融科技公司免费获取数据的预期,使得银行在与金融科技公司的谈判中掌握了更多主动权。
摩根大通的强硬立场与行业反响
在监管政策可能转向的背景下,作为美国最大的银行,摩根大通于2025年6月正式宣布,计划对其客户的银行数据访问实施收费。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大通明确表示,对于涉及支付处理的实体,将收取更高的费用。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摩根大通对其数据价值的重新定位,也反映了其在平衡数据开放与商业利益之间的考量,尤其是对于直接影响其核心支付业务的第三方服务。
摩根大通的这一决定,在美国金融科技行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不仅是对CFPB此前立场的直接挑战,也可能为其他大型银行在数据收费方面树立先例。对于众多依赖银行数据提供服务的金融科技公司而言,这无疑增加了其运营成本,并可能影响其现有的商业模式。
面对摩根大通的强硬态度,Plaid成为了首个接受其数据收费要求的主要金融科技公司。2025年9月,Plaid同意开始支付数据访问费用。Plaid作为金融科技生态系统中连接用户银行账户与各类金融应用的先行者,其妥协无疑为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带来了压力,也预示着行业在数据共享模式上可能即将迎来一次重要的变革。新媒网跨境了解到,Plaid此举是在权衡了继续免费获取数据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技术不确定性以及保持市场竞争力等多种因素后做出的决定。
漫长谈判与最终协议的达成
在Plaid与摩根大通达成初步协议后,加之CFPB未来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性,各方开始致力于通过独立谈判来解决这一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新媒网跨境获悉,经过数周的密集磋商,摩根大通最终接受了一个低于其最初提议的定价模型。这一让步表明,尽管摩根大通在数据收费问题上态度坚定,但在实际执行中也考虑到了金融科技行业的承受能力以及维持良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作为回报,金融科技公司在此次协议中也做出了某些让步。这些让步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承诺采用更标准化的API接口进行数据请求,放弃效率较低且风险较高的“屏幕抓取”等旧有数据获取方式;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以满足银行方日益严格的合规要求;以及在数据使用范围和目的上进行更明确的界定,避免数据被滥用。通过这些相互的妥协和让步,双方最终构建了一个既能保障银行数据权益,又能确保金融科技创新活力的合作框架。
数据洪流与市场影响
此次和解所涉及的数据量是巨大的。摩根大通曾报告,在单一月份内就收到了高达18.9亿次的数据请求。这一庞大的数字,不仅彰显了金融科技应用在现代金融生活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也凸显了客户数据在驱动这些服务中的核心价值。
据测算,摩根大通最初提出的数据访问费用,每年可能高达3亿美元。尽管最终达成的定价模型有所下调,但这笔费用对于众多金融科技公司而言,仍将是一笔不小的运营开支。这笔新增的成本,可能促使金融科技公司重新审视其商业模式,或将其转嫁给最终消费者,或寻求通过效率提升来消化。
尽管此次争议及和解主要集中在美国最大的银行摩根大通身上,但其影响很可能蔓延至其他银行。摩根大通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协议,无疑为整个美国银行业在客户数据共享与收费方面设定了一个重要的行业先例。这可能促使其他美国大型银行效仿,重新评估并调整其与金融科技公司的数据共享策略和收费标准。从长远来看,这一变化可能重塑美国开放银行生态的格局,推动行业向更加规范化、商业化的数据共享模式发展。同时,它也将促使金融科技公司更加注重自身服务的创新和差异化,以应对可能增加的运营成本,并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结语
此次摩根大通与金融科技公司就客户数据访问收费达成的和解,不仅仅是结束了一场长达数年的商业争端,更标志着美国金融行业在客户数据共享和商业化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它预示着未来美国银行业与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合作模式将进入一个更为成熟和规范的阶段,数据作为核心资产的价值将得到更明确的体现。这对于中国跨境行业而言,观察美国市场在数据合规、价值变现方面的探索,或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s-jpmorgan-fintech-settle-95-data-fees.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