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绿”GDP增1%!全球碳排飙75%危机!

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与经济发展路径的选择,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主要经济体在能源政策上的调整,往往牵动着全球的经济格局和产业走向。当前,在2025年的全球背景下,各国对于绿色低碳转型的投入与考量,正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美国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其能源策略的任何变动,都可能对世界经济和环境带来深远影响。
众所周知,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其能源供应不仅满足国内需求,也出口到世界各地,对全球能源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期,有外媒分析指出,若美国选择放弃既定的绿色能源发展目标,而全球其他国家依然坚持推动可再生能源转型,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望在此情境下实现约1%的额外增长。
然而,情况并非单一。如果其他国家也效仿美国,纷纷退出可再生能源的转型路径,那么美国的经济预计将面临1%的萎缩,同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大幅攀升75%。这一分析为我们展现了全球能源政策选择可能带来的不同经济走向。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气温较高、发展中经济体,在气候行动不足的背景下,可能会承受最为严峻的负面影响。相比之下,美国和加拿大等更为富裕、气候相对凉爽的国家,则可能在初期拥有一定的“缓冲垫”。
当前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所倡导的,例如削减绿色能源目标并加大对化石燃料的投入,长远来看可能利好美国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那些坚定不移走绿色转型之路的国家,则可能因此面临更大的挑战。
有经济学家在审视气候变化及减排成本对各国经济至2050年的潜在影响时指出,通过扩大化石燃料销售并避免承担绿色法规带来的成本,美国经济增长率或将比其持续清洁能源转型高出约1%。但如果其他国家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全球经济整体相较于基准情景可能萎缩0.2%。
尽管这些经济影响在未来25年内看似温和,但研究人员提醒,全球变暖造成的大部分物理损害预计将在2050年之后显现,届时极端天气和其他气候不作为的后果,将使所有国家面临更高的经济成本。同时,气候变化加速至不可逆转的风险也日益增加。这提示我们,眼前的经济得失与长期的环境代价之间,需要进行审慎的权衡。
两位经济学家进一步阐述道:“如果仅美国总统特朗普选择退出绿色转型,那么美国将从中获益。但若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美国自身也将蒙受损失,并且几乎所有国家都会受到负面影响。”他们进一步指出,这种现象恰恰反映了经济学中经典的“公地悲剧”理论——即每个参与者都追求自身最大利益时,最终却可能导致整体更糟的结局。
在即将于巴西贝伦举行的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上,美国在气候政策上的转变将尤为引人关注。据了解,美国高级别代表将缺席此次会议,而将2035年排放目标、为发展中国家及小岛屿国家提供气候融资等棘手议题,留给其他国家协商解决。这一举动无疑将让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走向产生更多思考。
海外报告的分析是基于美国在未来25年放弃可再生能源目标,而世界其他国家继续推进的假设。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例如,就在2025年上半年,在美国的压力下,各国推迟了对一项旨在让航运业开始为其排放付费的关键法规进行投票。这表明,美国的政策倾向在国际事务中仍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排放国,同时也是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其能源供应不仅满足国内需求,也出口至其他国家。在2025年夏季,特朗普政府与欧盟达成了一项贸易协议,其中包括成员国承诺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石油、天然气和核能。这一系列动作,无疑强化了美国在传统能源领域的全球地位。
通过扩大此类政策,美国有望在化石燃料市场中提升竞争力,帮助相关产业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同时规避部分绿色转型带来的成本。这种策略从短期经济效益角度看,对美国而言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然而,哥伦比亚商学院的气候经济学家格诺特·瓦格纳指出,这种情景并未充分考虑其他类型的损失。他强调:“这些化石燃料带来的利润,是以牺牲当前的公众健康以及美国未来的竞争力为代价的。”这提示我们,经济发展不能仅仅着眼于短期利益,更要考量其对社会和长远竞争力的影响。
研究人员还提到,美国退出绿色政策可能引发的另一种结果是,它会促使其他国家也效仿。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模型预测显示,美国经济自身也将受到负面影响。届时,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都将比所有国家继续追求可再生能源的情景下,分别萎缩约1%。与此同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增加约75%。这种连锁反应,将对全球经济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冲击。
能源创新智库的能源与气候政策专家罗比·奥维斯指出,这份海外分析模型的假设与现实可能存在差距。他举例说,模型并未充分考虑到关键的税收抵免政策对清洁能源技术部署的激励作用。奥维斯认为,要更准确地评估影响,需要一个更为全面的政策情景。针对此,有经济学家回应称,尽管基准情景已纳入现有清洁能源政策,但模拟美国政策转向的建模旨在“测试政策对比效果”。这种对模型的探讨,也反映出在复杂问题研究中的严谨性与多角度考量。
无论全球大多数国家是否坚持绿色转型,气温较高、收入较低的国家预计都将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模型显示,印度、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和北非地区也将遭受损失。与此同时,美国和加拿大等气候凉爽、较为富裕的国家则相对更具抵御能力,预计损失较小。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不采取行动”无疑是一种代价高昂的策略,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面临酷热且适应能力有限的国家而言。他们强调,即便富裕国家初期受影响较轻,但其成本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攀升。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共同应对挑战、促进可持续发展,才是符合全人类长远利益的选择。
面对全球能源政策和气候行动的复杂博弈,作为中国的跨境从业者,我们需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的能源战略调整,不仅会影响国际贸易规则和供应链布局,更可能催生新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例如,如果全球碳排放成本增加,跨境物流和制造业的运营成本可能会随之上升;而对清洁能源和绿色产品的需求增长,则可能为我们的出口产品带来新的增长点。持续关注此类国际动态,对于我们预判风险、抓住机遇,从而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s-green-exit-gdp-1-co2-75-crisis.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