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欧医疗关税暴涨15%,全球患者买单!
全球医疗供应链面临新挑战
近期,美国对欧盟医疗器械加征15%关税的决定引发行业震动。从心脏支架到CT扫描仪,这些维系生命的关键设备或将面临成本上涨压力,而最终承担代价的可能是全球患者。新媒网跨境获悉,欧洲医疗技术协会(MedTech Europe)已多次向美方提出豁免申请,但截至目前尚未获得积极回应。
数据显示,欧盟医疗科技产业2024年对美出口额达274亿欧元,涉及数万家企业的生存空间。德国西门子医疗、荷兰飞利浦等头部企业预估,新关税将导致本财年成本增加2.5亿欧元,而明年这一数字可能翻倍。西门子医疗首席财务官约亨·施密茨(德国籍)直言:“医疗领域的贸易壁垒最终会损害患者利益,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伦理考量。”
供应链韧性遭遇考验
医疗器械的全球供应链如同一张精密编织的网。以癌症活检为例:用于组织染色的试剂可能产自欧洲,但其核心原料来自美国;检测仪器在美国组装,内部零件却依赖欧盟供应。新媒网跨境认为,这种“你中有我”的产业格局,使得任何单边关税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瑞士注射笔制造商Ypsomed已启动应急预案,计划将部分产能从瑞士转移至德国工厂。该公司同时宣布,将于2028年前在美国本土新建生产基地。类似的调整正在欧洲企业中蔓延——爱尔兰作为全球80%心脏支架和75%人工膝关节的产地,42%的医疗产品出口流向美国,其4.5万名从业者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成本分担的多元路径
美国智库全球健康研究员普拉尚特·亚达夫(印度裔)分析称,不同品类的医疗器械将呈现差异化影响:支架、人工关节等小型器械可能率先涨价,而CT机等大型设备因合同周期较长,成本压力或由医院和制造商共同消化。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业选择暂不转嫁成本。美国库克医疗(Cook Medical)虽在爱尔兰设有研发中心,但其公开声明强调“未将关税直接转移给客户”。不过业内人士透露,企业正在探索供应链重组、技术替代等方案以缓解压力。
中小企业的生存博弈
欧洲医疗科技行业90%为员工不足50人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专精领域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德国某精密手术器械制造商负责人表示:“我们无法像大企业那样快速调整产能,关税可能直接挤压研发投入。”
对此,新媒网跨境预测,行业或将加速整合进程。跨国企业可能通过并购增强抗风险能力,而中小型企业则需在细分领域建立更高技术门槛。爱尔兰经济研究机构Metatron Consulting指出,过度依赖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需重新思考产业策略,提升本土创新实力将成为关键。
全球协作的迫切呼声
尽管白宫发言人强调“欧盟自身也存在贸易壁垒”,但行业普遍期待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欧洲医疗技术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对欧盟医疗产品出口达284亿欧元,双方贸易基本平衡。分析人士指出,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其与生命健康直接相关,任何贸易摩擦都可能产生超越经济范畴。
正如某跨国医疗集团高管所言:“病毒不分国界,救治生命的科技更应超越地域。”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负担加重的背景下,维护医疗供应链的稳定与开放,已成为关乎人类共同福祉的课题。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s-eu-medical-tariff-hits-15.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