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万欧!mira平台24H速筛,欧洲眼科救星来了

2025-11-20跨境医疗

550万欧!mira平台24H速筛,欧洲眼科救星来了

当前,全球范围内医疗健康服务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老龄化趋势,使得眼科等专科医疗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如何高效、便捷地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市场涌现出了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技术赋能,缓解医疗资源的紧张状况,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近期,总部位于德国柏林的一家健康科技公司Mirantus Health获得了550万欧元(折合约43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其开发的mira软件平台正致力于通过创新的模式,为当地民众提供更快速、更便捷的眼科初筛服务。
Mirantus Health lands €5.5M to bring faster eye screening to 1,000+ locations

欧洲地区,尤其是德语区(DACH,包括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眼科医疗服务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压力。根据相关观察,目前德国约有30%的眼科医生已经年满60岁或以上,正逐步接近退休年龄,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内,该地区将面临眼科医生数量减少的局面。与此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需要眼科问诊的患者数量却在显著上升。这种“医生减、患者增”的剪刀差效应,导致眼科诊所普遍存在预约困难、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给患者的日常就医带来了不便,也对现有的医疗系统造成了不小的负担。

在这种供需不平衡的背景下,Mirantus Health的mira平台应运而生,它旨在构建额外的低门槛接触点,以期有效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并减轻现有眼科诊所的运营压力。mira平台的运作模式具有其独到之处:它并非直接取代眼科医生的诊断作用,而是通过赋能验光师,让他们在社区层面的验光店或合作网点进行初步的眼部检查。这些验光师可以现场进行视网膜成像、眼内压测量、裂隙灯检查、屈光数据采集以及视力测试等基础检查。随后,这些检查结果将通过数字化方式,安全、便捷地传输给专业的眼科医生进行评估。

对于患者而言,mira平台带来的体验改进是显著的。过去,预约眼科医生可能需要等待数月之久,而通过mira平台,患者在接受初筛检查后,通常能在24至48小时内收到由眼科医生评估的电子版结果报告。这种快速、便捷且数字化的服务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就医效率。需要明确的是,这份结果报告并非最终诊断结论,而是旨在告知患者是否存在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的异常情况。mira平台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潜在眼部异常的早期发现,从而有望避免因延误诊断和治疗而可能产生的长期医疗成本,对于医疗体系的资源优化具有积极意义。

如果报告中提示存在异常情况,平台会协助受影响的患者迅速获得其所在区域眼科医生的后续诊疗。除了通过法定医疗保险协会的标准流程外,Mirantus Health还构建了一个拥有超过400名眼科医生的全国性网络,必要时可协助患者进行预约安排,进一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专业的医疗支持。这种线上与线下结合、初筛与转诊联动的模式,体现了对患者全流程医疗体验的关注。

Mirantus Health此次获得的550万欧元资金注入,获得了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参与此次投资的机构包括Revent、Redstone、Entrepreneur First、Noaber和Arve Capital等。此外,远程医疗领域的先行者,如Oviva的联合创始人Kai Eberhardt和TeleClinic的创始人Katharina Jünger,也作为投资者参与其中。这些投资者,特别是两位在远程医疗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先行者,对Mirantus Health的投入,不仅是对其商业模式的认可,也体现了对数字医疗和远程协作在未来医疗健康领域潜力的信心。他们的参与,无疑为mira平台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目前,mira平台已在超过200个地点投入运营。根据其发展规划,到2027年,这项服务预计将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超过1000个地点提供。此次获得的资金将主要用于进一步拓展其数字软件平台的功能,并加速在整个德语区市场的推广和部署。这意味着mira平台不仅会在现有基础上深化技术,还将大幅扩大其服务覆盖范围,惠及更多的当地居民。这一扩张计划也预示着这种“验光师初筛+医生远程评估”的模式,在欧洲市场正逐步获得验证和普及。

从中国跨境行业的视角来看,欧洲健康科技领域特别是数字医疗的这些发展动态,为国内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国民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如何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下,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始终是国家和行业关注的重点。

Mirantus Health通过mira平台所实践的模式,其核心在于:

  1. 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改变了传统的“医生主导一切”的模式,将部分初筛功能下沉到社区或商业网点,如验光店。这实际上是医疗服务前端化、去中心化的一种体现,能够有效分流患者,减轻大型医疗机构的压力。
  2. 技术赋能非医疗专业人员: 验光师并非眼科医生,但通过mira平台提供的设备和软件支持,他们可以执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初步检查。这表明,在严格培训和监管下,非核心专业人员也能在特定环节为医疗服务体系做出贡献,从而扩大服务供给。
  3. 数字化与远程协作: 将检查数据数字化并进行远程传输,使得专业眼科医生可以在不与患者面对面的情况下,完成初步的评估和建议。这种模式提升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也突破了地理限制,有助于优化专家资源配置。
  4. 早期干预与成本控制: 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初筛,有望在疾病早期发现潜在问题。这不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也能从宏观层面为医疗体系节约后续复杂的治疗费用,符合公共卫生和经济效益的考量。
  5. 多方共赢: 患者获得便捷服务,验光师增加了业务范围,眼科医生得以专注于更复杂的病例,医疗系统运行效率提升,形成了相对积极的生态。

对于国内的跨境电商、医疗器械出口、数字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等行业从业者而言,欧洲此类创新案例可以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 市场机遇: 类似欧洲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需求增长,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普遍现象。中国企业在医疗器械、智能硬件、软件平台等领域,可以关注并研发适用于此类创新服务模式的产品和技术,拓展海外市场。例如,可供验光师使用的便携式、智能化眼科检查设备,以及高效安全的医疗数据传输和管理系统。
  • 模式借鉴: 国内在发展分级诊疗、社区医疗和远程医疗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欧洲的这种“借助现有商业网点(如眼镜店)进行初筛”的模式,或许能为国内医疗服务下沉和可及性提升提供新的思路。如何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将部分医疗服务前置到更贴近民众生活的场所,值得探讨。
  • 技术融合: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数字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mira平台是技术驱动效率提升的例证。国内企业在出海时,可以思考如何将自身在AI辅助诊断、智能穿戴、远程监护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与海外特定市场的医疗需求和政策环境相结合,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 合规与标准: 在医疗健康领域,数据的隐私保护、医疗设备的审批认证、服务流程的合规性是关键。了解欧洲等市场的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对于国内企业拓展国际业务至关重要。
  • 跨界合作: 医疗健康并非孤立行业,它与科技、零售、保险等多个领域存在融合点。Mirantus Health与验光师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国内跨境企业可以思考如何打破行业壁垒,寻求与不同领域伙伴的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生态。

总而言之,欧洲健康科技领域所展现的活力和创新,特别是旨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可及性的尝试,值得国内相关从业人员密切关注。这些国际动态不仅是市场趋势的风向标,也可能为我们自身的产业发展和模式创新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在全球化背景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途径。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55m-euro-mira-24h-eye-screen.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德国健康科技公司Mirantus Health获550万欧元投资,其mira平台通过赋能验光师进行眼科初筛,并由医生远程评估,旨在缓解欧洲眼科医疗资源紧张问题,提升患者就医效率。该模式或可为中国医疗服务下沉提供借鉴。
发布于 2025-11-20
查看人数 159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NMedia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