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32条款再出重拳!钢铁铝衍生品恐面临50%关税。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近期宣布,将持续接受关于扩大《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以下简称“232条款”)关税范围的申请。根据这一政策动态,更多钢铁和铝制品的衍生品有可能被纳入高达50%的进口关税范围。此次征集申请的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29日,这标志着美国在特定产品领域的贸易保护措施可能进一步收紧。
新媒网跨境获悉,这一举措旨在延续并深化2018年特朗普政府时期针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征收关税的政策,核心目标在于通过限制被认为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进口商品,来保护美国国内相关产业。
“232条款”背景与本次行动的核心内容
“232条款”是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中的一项规定,授权美国总统可以基于国家安全考虑,对特定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或实施其他贸易限制。在2018年,时任总统特朗普政府援引此条款,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全面征收25%和10%的关税,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摩擦。此后,为了防止通过对原始产品进行轻微加工以规避关税的行为,美国又将部分钢铁和铝制品衍生品纳入了“232条款”的关税清单。
本次BIS征集申请,正是针对那些尚未被纳入关税范围,但可能作为钢铁或铝产品“衍生品”的商品。其核心目的是识别并评估这些衍生品是否同样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或者是否会损害2018年“232条款”调查报告中设定的目标。如果申请获得批准,相关衍生品将面临50%的惩罚性关税。
申请流程与具体要求解析
对于希望将特定衍生品纳入“232条款”关税范围的申请者,BIS设定了明确且详细的提交要求。这些要求旨在确保评估过程的严谨性和透明度:
- 申请者身份明确: 申请需清晰注明提交方(个人、公司或行业协会)的身份信息。
- 衍生品精确定义: 需提供衍生品的准确定义,并附上其八位或十位的协调关税系统编码(HTSUS)。这是确保产品识别唯一性的关键。
- 衍生品属性解释: 申请者必须解释为何所提议的产品应被视为钢铁或铝的衍生品。其中,需详细说明产品中钢铁和/或铝含量在其总价值中所占的比例。这有助于BIS判断其是否具有足够的“衍生性”。
- 受影响的国内产业信息: 需提供关于受进口产品影响的美国国内产业的详细信息,包括其规模、生产能力、就业情况等,以论证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的潜在损害。
- 进出口及国内生产数据: 提供相关的进口统计数据和国内生产数据,用以量化进口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程度。
- 国家安全威胁论证: 最为核心的一点是,申请者必须描述并论证所提议的衍生品进口在何种程度和方式上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或者以其他方式损害了2018年“232条款”调查报告或相关公告中设定的目标。这通常需要详细的经济分析和战略考量。
BIS的评估标准与后续流程
在2025年9月29日申请截止日期之后,BIS将对所有提交的非保密版本申请进行公开公示,并提供为期14天的公众评论期。这一环节旨在收集各方意见,确保政策制定的透明性和全面性。
随后,BIS将根据以下两个核心标准对每份申请进行评估:
- 产品是否符合衍生品定义: 评估所描述的产品是否确实为钢铁或铝的衍生品。
- 进口是否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评估该产品的进口量是否以威胁国家安全的方式增加,或者是否损害了2018年“232条款”调查报告或相关公告中设定的目标。
在完成评估后,BIS将在收到申请后的60天内,以公告形式发布批准或拒绝的决定,并简要说明理由。如果产品被批准纳入,美国《联邦公报》将随后发布通知,将其正式添加到相关公告的附件中,从而使这些衍生品受制于50%的“232条款”关税。
历史经验与潜在影响
回顾此前的首次迭代过程,除了一部分正受“232条款”或其他贸易法规调查的60个HTSUS编码产品外,几乎所有被申请纳入的衍生品都被添加到“232条款”关税清单中。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一历史经验表明,美国政府在执行此类贸易保护措施时,倾向于采取一种较为宽泛的纳入策略。
这一趋势对于全球范围内的钢铁和铝制品相关行业,特别是中国的跨境电商企业和贸易商而言,无疑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信号。如果更多衍生品被纳入高额关税范围,将直接增加相关产品出口美国的成本,削弱其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中国出口商需对此保持警惕,持续关注美国贸易政策的最新动向,并评估自身产品是否可能受到影响,以及如何调整供应链和市场策略以应对潜在的贸易壁垒。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s-232-targets-steel-alu-derivs-50-duty.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