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AI部门仅用500万预算,人才争夺战白热化
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浪潮中,英国政府设立的AI孵化器部门(i.AI)正面临人才争夺战的关键考验。新媒网跨境获悉,这个旨在通过AI技术实现450亿英镑政府开支节省目标的部门,在2024-2025财年仅使用了1200万英镑预算中的500万英镑,其中人员开支占比达74%。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全球AI人才争夺的激烈态势。
高薪难敌市场诱惑
根据英国科学、创新和技术部(DSIT)披露的数据,i.AI为员工提供的薪资中位数达到6.73万英镑,几乎是英国公务员平均薪资的两倍。然而在私营领域,顶尖AI工程师的年薪已突破千万美元门槛。以美国科技巨头为例,OpenAI软件工程师的起薪约为23.8万美元,最高可达134万美元;Meta同岗位薪资范围更是达到21.2万至370万美元。
新媒网跨境注意到,这种悬殊的薪资差距直接影响了政府部门的招聘效率。尽管i.AI近期发布的岗位吸引了近250份申请,但截至2025年6月,其团队规模仅46人,距离70人的既定目标仍有明显差距。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顶尖人才更倾向于选择能提供股权激励和前沿项目的科技公司。"
技术落地成效初显
在人才短缺的挑战下,i.AI已开发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工具。其打造的"Consult"系统能将原本需要25名公务员耗时三个月完成的政策咨询反馈处理工作,缩短至自动化处理且60%案例无需人工修改的效率水平。另一款名为"红盒子"的信息整合平台,已吸引超过2000名公务员成为月活跃用户。
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Rachel Reeves)强调,AI技术的应用将推动政府体系的"生产率和效率革新"。数据显示,通过AI工具优化行政流程,英国政府规划系统审批时间已缩短30%,部分跨部门协作项目的沟通成本降低45%。
全球人才争夺白热化
这场人才争夺战不仅发生在英国。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德国联邦数字化部今年初启动的"AI先锋计划"同样面临类似困境。相较之下,新加坡政府通过"科技准证"制度,为外籍AI专家提供快速工作签证和税收优惠,已在半年内吸引超过200名高级人才。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科技企业在人才储备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根据国际人工智能协会(AAAI)最新报告,全球顶尖AI研究机构中,中国学者占比从2015年的12%提升至2025年的34%。这种人才储备的积累,为技术应用落地提供了坚实基础。
政府部门的转型挑战
英国下议院公共账目委员会在3月的报告中指出,公共部门在技术应用准备度、组织架构适应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DSIT发言人回应称:"我们正在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包括短期顾问聘用、校企联合培养等创新模式。"据悉,i.AI已与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探索"学术研究-政府应用"的转化路径。
在技术伦理层面,英国信息专员办公室(ICO)近期发布《公共部门AI应用指南》,要求政府部门在使用自动化工具时必须确保透明度。这种监管框架的完善,既为技术应用划定边界,也为公众信任建立提供了制度保障。
未来发展的破局之道
面对人才困境,各国政府正在探索差异化解决方案。美国通过《国家人工智能倡议法案》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法国设立"AI人才快速通道"简化外籍专家引进流程。英国创新署(Innovate UK)计划在2026年前投入2亿英镑,支持中小型AI企业与政府部门开展合作研发。
新媒网跨境预测,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成熟,未来三年政府部门的自动化应用将进入爆发期。从文档处理到政策模拟,从舆情分析到应急响应,AI技术有望重塑公共服务的每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构建有竞争力的人才体系,将成为决定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关键因素。
(正文完)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k-ai-dept-uses-5m-budget-amid-talent-war.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