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营销2026趋势:85%用AI,66%高增长,领先B2B市场!

作为一名中国的跨境行业资深编辑与洞察分析师,新媒网跨境获悉,全球科技营销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科技营销人员,他们不仅是技术的消费者,更是技术的创造者和推广者,正处于这场变革的风暴中心。他们面临着双重挑战:既要精通各种新平台、插件和“规模化自动化”的承诺,又要说服他人接受并采纳这些创新。在堆积如山的仪表盘和产品演示之间,他们仍需专注于营销的本质。
这正是B2B领域科技细分市场引人入胜之处。这些营销人员在公司内部工作,构建着我们其他人正在努力学习使用的工具。如果说有哪个群体应该将营销技术运用得炉火纯青,那无疑就是他们。
在很多方面,他们确实做到了。根据内容营销协会(Content Marketing Institute,简称CMI)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2026年科技内容与营销趋势洞察》,与来自其他行业的B2B同行相比,科技营销人员对自身效能的信心更强,与销售团队的协作更为紧密,并且在数据治理和人工智能(AI)采纳方面也更为成熟。然而,这种成熟也伴随着新的摩擦——复杂性如雪崩般袭来,内容过载,以及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我们是在变得更好,还是仅仅变得更快?”
CMI的这份报告正是基于其年度内容与营销调查中266位科技营销人员的反馈,深入剖析了这一关键问题(如需阅读针对1015位B2B营销人员的综合研究报告,请参考《2026年B2B内容与营销趋势洞察》)。
当前,人工智能几乎渗透到每一个营销人员的日常工作中。然而,对于科技营销人员而言,不仅是人类在呼吸着AI的“空气”,他们所构建的系统也同样在“呼吸”AI。客户关系管理(CRM)、自动化工具、分析引擎以及个性化引擎都在吸纳AI,并呼出复杂性和洞察力。真正的机遇并非将人类与机器割裂,而是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
这或许是最大的讽刺:科技营销人员——作为整合的大师——如今面临着重新整合自身的挑战,他们需要磨砺工具,在未来的工作中重新连接创意、技术和目标。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份报告的关键发现。
营销效能:技术赋能下的信心溢出
如果说哪个群体应该对其营销能力感到满意,那一定是那些构建我们赖以创新的技术的人。事实也确实如此,他们对自己的营销能力充满信心:
- 1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营销工作“非常有效”(超额完成目标)。
- 50%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营销工作“比较有效”(达到大部分目标)。
- 29%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结果好坏参半)。
- 4%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无效”(未能达到大部分目标)。
- 1%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无效”(未能达到目标)。
综合来看,有66%的科技营销人员将他们的营销工作评为“非常有效”或“比较有效”,这一比例高于所有B2B营销人员(59%)。其中,16%的人甚至表示超额完成了目标,比所有B2B营销人员(12%)高出四分之一。
不出所料,他们的优势似乎来源于协作与成熟度。当被问及哪些因素提升了他们的成果时,受访者的回答如下:
- 内容相关性和质量(63%)
- 与销售团队的协作(53%)
- 团队技能和能力(52%)
- 技术和工具(46%)
- 衡量和报告(44%)
- 客户理解和细分(41%)
- 渠道选择和优化(35%)
- 竞争定位(28%)
- 预算分配(22%)
- 市场状况(15%)
- 法规遵从(6%)

这份清单揭示了所有信息。科技营销人员并非坐等技术奇迹的降临,而是更专注于营销基本面:有价值的内容、高效的销售关系以及知道如何运用现有技术堆栈的团队。
这才是真正的转变。在一个痴迷于“下一个是什么”的世界里,这些营销人员正悄然证明,回归基础仍然是制胜之道。技术当然有帮助,但只有懂得如何“呼吸”它,氧气才有意义。效能并非在于做得更大或更快,而在于让工具和人员协同一致。真正的整合将科技赋能者与科技缠绕者区分开来。
在一个孤立的环境中,生成式AI或许能更快地撰写标题,但它无法修复一个有缺陷的创意简报。营销自动化可以个性化电子邮件中的文案,但如果没有CRM的集成,它就无法判断该信息对特定客户是否相关。那些理解并做到这一点,即培训团队、优化内容,并在销售、营销和技术之间建立信任的营销人员,正在引领行业发展。
然而,正如接下来的章节所示,即使是整合大师,也应停下来磨砺他们的“刀刃”。整合可能是他们的标志性技能,但如果疏于维护,他们的工具终将变得迟钝。
内容策略效能:回归本源,智慧升级
科技营销人员从来不缺乏内容,这对于更广泛的B2B行业也同样适用。在这两个领域,内容策略的问题从来都不是产出不足,而是产出无法带来预期效果。但今年,科技营销人员的内容策略似乎正发生一些转变。
60%的科技营销人员表示他们的内容策略有所改进,其中17%表示“显著改进”(结果和投资回报率有明确增长),43%表示“有所改进”(效能适度提升),这与更广泛的B2B营销人员群体(61%)的反馈基本持平。28%的受访者表示策略“保持稳定”(性能一致,变化不大),仅有12%的受访者表示策略“出现下降”(效能明显降低或结果和投资回报率大幅减少)。
是什么推动了这些改进?
- 策略优化(81%)
- 新技术实施(56%)
- 团队重组/资源调整(47%)
- 衡量能力(32%)
- 预算调整(23%)
- 竞争格局变化(18%)
- 市场状况(13%)
- 受众行为变化(6%)

与更广泛的B2B调查结果类似,科技营销人员发现,进展主要来源于支撑内容的策略清晰度。这些结果与更大的趋势相符:技术有所助益,但人类的选择才能磨砺策略,从而推动实质性进展。研究结果中有两个关键点值得关注:
- 策略依然胜过规模。 最大的进步并非来自技术栈中增加更多工具,而是来自技术与策略的整合,通过收紧计划,用协调一致的方向取代随机的内容创作。
- 技术仍然是重要组成部分。 大约一半的科技营销人员将新工具(AI、自动化等)归功于他们的进步。但当这些因素与提升效能的前三大原因结合时,其核心指向是确保人员、流程和技术协同工作,共同迈向一个目标。

GitHub内容营销与策略总监Alex Krasne指出:“内容策略,就像任何策略一样,不能一成不变。市场在变化,业务目标在演进,受众需求也可能改变。如果你的策略停止演进,你就会落后。持续的审视和优化确保你的策略与时俱进,内容保持相关性。”
这其中的教训是:内容策略并非一个仪表盘指标,而是一门学科。它由一支技能娴熟的团队以及支持文档化策略的正确技术驱动,而非仅仅通过更快地生产更多内容。
AI应用现状:当人手一台“机器人”,优势何在?
科技营销人员和更广泛的B2B群体都在努力应对人工智能。每个人都在尝试应用AI,但每个人也都在摸索具体如何应用。尽管采用率很高,但信心却不尽然。两个群体的结果惊人地相似:动作很多,但意义混杂。
85%的科技营销人员已经超越了AI的探索阶段,正在开发或使用AI工具进行营销。相比之下,B2B企业整体约有80%处于这一阶段。AI实施的具体情况如下:
- 探索阶段(15%)
- 开发阶段(52%)
- 已建立阶段(25%)
- 高级阶段(4%)
- 领先阶段(4%)

这些营销人员将AI应用于哪些方面?同样,与整体B2B营销人员一样,AI驱动的营销实施清单涵盖了现代营销的诸多方面:
- 内容创作工具,用于生成或优化营销文案/书面内容(95%)
- 创意资产工具,用于生成和编辑图像、视频和视觉材料(53%)
- SEO工具,用于分析搜索模式、推荐关键词、优化内容以适应搜索引擎,并预测排名提升(44%)
- 对话工具,用于自动化客户对话(聊天机器人、虚拟助手)(39%)
- 电子邮件营销工具,用于优化活动和个性化电子邮件内容(38%)
- 社交媒体工具,用于内容调度、分析和自动化发布(38%)
- 市场研究/洞察工具,用于分析趋势、消费者行为和客户情绪(33%)
- 广告优化工具,用于活动绩效分析/广告支出(19%)
- 个性化工具,根据个人偏好定制体验(16%)
- 预测分析/定位工具,用于预测客户行为/优化定位(12%)

在使用AI进行内容创作的科技营销人员中:
- 90%表示生产力有所提高,4%表示没有变化,3%表示下降,1%不确定,2%表示尚无法判断。
- 81%表示运营效率有所提高,10%表示没有变化,3%表示下降,2%不确定,4%表示尚无法判断。
- 63%表示创意能力有所提高,20%表示没有变化,8%表示下降,4%不确定,5%表示尚无法判断。
- 53%表示内容质量有所提高,21%表示没有变化,18%表示下降,3%不确定,5%表示尚无法判断。
- 35%表示内容表现有所提高,34%表示没有变化,7%表示下降,6%不确定,18%表示尚无法判断。

与他们的B2B同行一样,科技营销人员在AI的使用和策略制定之间表现出相同的不平衡。他们在AI生产方面全速前进,但在AI策略方面却仍在试验。生产力和运营效率有所提升,但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速度之外的创意、内容质量和表现时,增长开始趋于平缓。事实上,18%的科技营销人员表示,AI辅助创作降低了他们内容的质量。
美国Adobe公司新一代生成式AI业务副总裁Hannah Elsakr表示:“AI可以加速营销,但无法自动化创意。那些走在前沿的营销团队明白,AI是提升生产力的工具,但赋予营销火花的,是人类的智慧和讲故事的能力。真正的机遇在于利用AI清除繁琐的工作,让人类能够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构思创意、讲述故事,以及创造打动人心的营销活动。AI应该是创意的放大器,而非替代品。”
科技营销人员和所有B2B营销人员之间,还有一些其他相似之处:
- 大约五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AI并未显著提升创意(20%)或内容质量(21%),这表明AI有所帮助,但并非变革性的。
- 内容表现方面的不确定性最高——24%的受访者尚不确定或表示“以后再问我”——这暗示营销人员需要更多时间(或许还需要更清晰的策略)来理解AI的真实影响。
现阶段的AI,就像一个出色的实习生——快速、不知疲倦,但有时自信满满地犯错。它帮助科技营销人员完成更多工作,但并不一定提升工作的本质。
真正的机遇并非在于打字更快,而在于思考方式不同——将AI用于洞察,而不仅仅是产出。成功的团队不会高喊“看我们用AI创造了什么”,他们会说“看AI帮助我们理解了什么”。
思想领导力:人人都发声,但谁在真正思考?
几乎每家科技公司都有思想领导力项目。但如果问这些项目中有多少真正产生效果,答案往往是沉默。让我们看看科技营销人员在思想领导力方面的实施现状:
- 探索阶段(9%)
- 开发阶段(36%)
- 已建立阶段(42%)
- 高级阶段(9%)
- 领先阶段(4%)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91%的科技营销人员表示他们创作思想领导力内容。然而,这种普遍性却隐藏着一个常见问题:许多项目仍在摸索阶段。
员工参与度揭示了这一问题。超过四分之三(77%)的科技营销人员表示,拥有专业知识的员工中,仅有不到15%参与到思想领导力内容的贡献中。换句话说,许多科技公司虽然思想领导力运营规模不大,却试图展现出大公司的姿态。
不过,科技营销人员在衡量思想领导力方面,比更广泛的B2B群体拥有更全面的方法,除了受众反馈这一项:
- 89%追踪受众参与度(B2B整体为80%)。
- 73%追踪业务影响(B2B整体为63%)。
- 42%追踪品牌权威(B2B整体为38%)。
- 39%追踪受众反馈(B2B整体为40%)。
- 4%不追踪思想领导力(B2B整体为6%)。

科技营销人员在衡量方面做得更多,但他们仍然错过了“魔法”。他们在实施仪表盘方面堪称世界一流,但在激发受众方面却并非总是如此。他们掌握了关注度的分析,但并非总是掌握关注度的艺术。
如果每个人都发布洞察,那么洞察就会变成一种商品。区分优劣的不再是谁能发布得更快,而是谁能思考得更深入。当然,讽刺的是,一些技术最先进的营销人员正在重新发现营销最古老的真理之一:权威并非来自频率,而是来自原创性。
第一方数据与治理:驾驭信息洪流,规避潜在风险
如果内容是营销的“血液”,那么数据就是经过氧合的那一部分——无形、至关重要,且日益受到污染。科技营销人员对此心知肚明,这不足为奇。他们身处数据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轻松呼吸。
近三分之二的科技营销人员(64%)表示他们的数据治理策略已“建立”(30%)、“高级”(21%)或“领先”(13%)——这比更广泛的B2B群体(52%)显著领先。仅有17%的科技营销人员表示他们处于探索阶段,19%处于开发阶段。
这些高级阶段的成果显而易见:科技营销人员在第一方数据策略上更为成熟,61%处于“已建立”(40%)、“高级”(13%)和“领先”(8%)阶段,而B2B营销人员中仅有一半达到此水平。39%的科技营销人员处于探索阶段(13%)或开发阶段(26%)。
这是有利的一面。不利之处在于:成熟带来了混乱。
虽然58%的科技营销人员表示使用第一方数据带来了更好的定位和个性化,50%表示改善了客户洞察,但36%承认他们遇到了数据质量或合规性问题——这高于B2B营销人员(24%),考虑到科技营销人员以更多方式收集更多数据,这在情理之中。他们经历的其他结果包括:
- 转化率或投资回报率提高(30%)
- 加强客户信任和关系(30%)
- 数据管理复杂性挑战(26%)
- 改善隐私合规性(17%)
- 收集/维护的资源限制(15%)
- 5%表示没有经历显著成果。

科技营销人员如何收集第一方数据?87%通过内容驱动的收集方式(例如,内容门槛、网络研讨会、交互式工具)进行收集,而B2B同行仅为68%。他们还更频繁地通过CRM、销售互动、行为洞察和增量数据收集数据。
Umbraco美国营销主管Karen Koehler表示:“通过多个触点收集客户数据可以构建更完整、更人性化的图景,但必须以透明和尊重的态度进行。当营销人员负责任地连接这些洞察时,他们就能创造出更相关、更受信任的体验,这些体验是个人化的,而非侵入性的。”
具体差异如下:
- 87%通过内容驱动的收集方式获取第一方数据(B2B整体为68%)。
- 75%通过直接客户互动获取(B2B整体为77%)。
- 72%通过CRM和销售互动获取(B2B整体为63%)。
- 62%通过行为洞察获取(B2B整体为52%)。
- 25%通过增量数据收集获取(B2B整体为23%)。

科技营销人员更广泛地使用技术并收集所有数据,这意味着他们也继承了所有的“麻烦”。这里的关键在于拥有数据与正视数据之间的区别。正如数据管理领域的专家Eli Goldratt曾说:“我们淹没在数据的海洋中,然而,似乎我们很少有足够的信息。”
科技营销人员掌握了操作层面——订阅、门控工具、行为追踪——但更大的挑战是将所有这些输入转化为智能,而非仅仅是库存。治理并非营销的“性感”部分,但它是承重墙。没有它,所有那些闪闪发光的、有针对性的第一方数据都将陷入混乱。唯一比不了解客户更可怕的是,发现你的数据了解客户,但却是错误的。
体验式营销:现身即是创新
对于一个痴迷于虚拟世界的行业来说,科技营销人员正在重新发现一些激进的东西:现实。每个人都意识到体验式营销的重要性。86%的科技营销人员为此分配了预算,高于B2B营销人员(78%)。无论是举办活动、研讨会、演示还是入职体验,那些亲自(即使是虚拟地)现身的品牌能够赢得更多信任并建立更深的忠诚度。
然而,只有34%的科技营销人员在体验式营销方面处于“已建立”(25%)、“高级”(6%)或“领先”(3%)阶段。其余的仍在探索(27%)和开发(39%)阶段徘徊。
预算分配也反映了这种谨慎的乐观态度。
大多数科技营销人员对体验式营销只是浅尝辄止,而非深入投入。大约三分之一(32%)将其营销预算的一小部分(1%到10%)用于此,而30%进行中等投资(11%到30%)。一小部分(16%)投入更多,分配高达一半的预算,而只有5%表示体验式营销占据了他们预算的大部分。同时,17%承认他们不知道具体花费了多少——这表明该类别仍然非常灵活和实验性。
科技营销人员如何衡量这些体验的影响?大多数追踪参与度(虚荣)指标,但在衡量或解释更难的指标时则有所下降:
- 参与度——出席、参与、数字互动(71%)
- 收入——投资回报率计算、成本与收入比(54%)
- 客户反馈——调查、净推荐值、定性输入(47%)
- 内容表现——消费、分享(39%)
- 品牌影响——知名度、情绪、社交参与度(32%)
这种下降模式并非漠不关心,而是犹豫不决。他们正在尝试,但对衡量什么以及如何将其与结果联系起来并不自信。所以,科技营销人员确实通过体验式营销“现身”,但他们并不总是确定其目的。
结合第一方数据发现,这些结果让我想起向首席营销官(CMO)或首席财务官(CFO)提出的一个最难的问题:品牌在内容上的花费是多少,以及为什么?大多数体验式项目都是内容驱动的体验,旨在获取第一方数据,并且通常被归入更大的营销活动中。如果不对数据获取和内容驱动体验背后的策略进行整体考量,所有B2B营销人员——尤其是科技营销人员——都将难以理解其价值。
体验是困难的。它们需要规划、预算,以及品牌愿意在没有静音按钮的情况下与客户同处一室。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团队仍只是浅尝辄止。启动另一个培育序列比冒险在一个安静的展位上要安全得多。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成功的组织深入理解体验。他们将其视为产品:原型设计、测试,并根据结果而非出席人数进行衡量。他们明白,在一个充满虚拟噪音的世界里,真实的存在就是差异化。
Cloudflare内容策略总监Amy Higgins强调:“体验式活动是必要的投资。虽然疫情带来了诸多便利,如远程办公、灵活工时和基于人才而非地点招聘,但也造成了物理上的孤立,减少了自发的互动。这些活动是与同事和客户建立我们迫切需要的联系的机会。它们让Zoom的伪装消失,允许真实的对话。活动创造了信任关系,这对于销售和购买任何东西都至关重要。我期待团队能以新的、创意的方式将活动提升到新的水平——超越标准的主题演讲和会议——并突破界限,真正开展业务。”
个性化营销:超越“您好[名字]”的深度触达
个性化营销曾被视为“圣杯”,它承诺让营销再次变得人性化。然而,在2025年,营销人员大多仍停留在在电子邮件中插入名字的阶段。
与第一方数据获取类似,个性化也是每个人都声称在做的事情,但做得如何呢?91%的科技营销人员表示他们会个性化内容。这听起来不错,直到你发现大多数(59%)人认为他们的个性化处于“基础”水平(一到两个渠道,集成度最低)。另有36%表示处于“中等”水平,只有5%达到了“高级”水平(其中4%表示“广泛”,1%达到了难以企及的“全面”级别)。
个性化发生的渠道揭示了这一点:
- 电子邮件(88%)
- 数字广告(40%)
- 网站或着陆页(30%)
- 活动(29%)
- 内容营销(27%)
换句话说,科技营销人员擅长个性化那些易于自动化的内容(如“您好[名字]”),却不愿在需要投入精力或同理心的方面进行个性化。
科技营销人员拥有比大多数其他营销人员更多的数据、工具和个性化机会,然而体验却常常显得机械化。原因何在?因为营销人员混淆了数据驱动与个人驱动。
并非个性化无效,而是科技营销人员在扩展其规模的速度超过了深化其内涵的速度。真正的个性化,不是简单的“亲爱的罗伯特”,更多是“我们了解你为何而来”。下一个前沿并非更智能的细分,而是富有同理心的协调——不仅仅是利用数据预测行为,更是尊重行为。
ABM与ABX:精准聚焦,规模化效应
如果说个性化是开胃菜,那么基于账户的营销(ABM)就是主菜——理论上更丰富、更智能、也更令人满意;至少理念是这样。
本次调查中,CMI对ABM和ABX的定义如下:
- ABM(Account-Based Marketing,基于账户的营销): 一种有针对性的策略,旨在协调营销和销售,为特定的高价值账户而非更广泛的市场细分提供个性化体验。
- ABX(Account-Based Experience,基于账户的体验): 一种有针对性的策略,专注于一小部分具有强烈意图或兴趣的账户,并在其旅程的每一个触点提供个性化互动。
研究显示,科技营销人员在ABM和ABX的采纳方面遥遥领先于他们的B2B同行:
- 28%的科技营销人员同时使用ABM和ABX(B2B整体为19%)。
- 43%仅使用ABM(B2B整体为37%)。
新媒网跨境(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tech-marketing-2026-85-ai-66-grow-b2b-lead.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