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金吸金170亿!回报112%,高位警报!
在当前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全球经济背景下,科技板块始终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进入2025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科技主题投资热度不减,引发了市场广泛的讨论与思考。观察海外市场,大量资金涌入科技类股票基金的现象尤为突出,这既体现了投资者对科技创新前景的信心,也促使我们深入探讨其背后可能蕴含的市场逻辑与潜在风险。
科技主题基金:资金涌动与市场表现
根据海外机构的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的前十个月,美国投资者向科技主题股票基金注入的新增资金高达170亿美元。这一数字引人注目,甚至超过了2014年至2023年这十年间的总和。作为对比,2023年科技主题基金的净现金流入仅为6亿美元,这凸显了2024年资金涌入的迅猛态势。
随着这股资金洪流的涌入,科技主题基金的总资产规模也实现了显著增长。目前,该类基金的总资产已达到约710亿美元,相较于2024年初的330亿美元,增幅惊人。资金的集中涌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期科技股市场活跃的原因。
从市场表现来看,科技主题基金的业绩同样亮眼。截至2024年,平均科技主题基金的回报率已达到112%,而同期多元化股票基金的平均回报率为19%。即便是在2023年,该板块的表现也令人瞩目,平均基金涨幅达到51%。然而,尽管2023年业绩斐然,其资金流入规模却远不及2024年。
美国基金跟踪机构晨星公司的科技基金分析师克里斯汀·本茨对此不禁思考:是否许多基金投资者,担心错过了过去十年的科技股行情,正试图在这股热潮中弥补?她认为这“当然是一种可能性”。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投资者是否入场时机已晚?
历史的镜鉴:市场周期与投资者情绪
许多分析师认为,资金流向某些特定板块,有时会成为预示市场和板块见顶的可靠指标。海外市场的历史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例如,美国Asset Allocation Advisors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格雷格·舒尔茨提到,大约在2015年左右,投资者曾普遍认为日本股票基金是“稳赚不赔”的选择。根据海外机构的数据,截至2014年12月的十年间,日本主题基金的年均回报率达到22.6%。在2012年底至2014年底期间,面向美国投资者的日本主题基金资产几乎翻倍,大量资金涌入。然而,这恰逢日本股市于2014年12月29日触及高点。随后的十年间(2015年至2024年),日本主题基金的平均年亏损约5%。
在2010年代初期,生物科技板块也曾经历类似情景。从2014年到2016年,富达精选生物科技基金的年总回报率分别为44%、44%和99%,显著超越了蓝筹股为主的标普500指数。然而,据美国No-Load Fund Investor通讯编辑谢尔顿·雅各布斯观察,大多数投资者直到这三年牛市的第三年才鼓起勇气投资生物科技基金。2016年初,富达精选生物科技基金的资产规模为2.24亿美元。到了2016年底,这一数字迅速膨胀至11亿美元。然而,此后不久,生物科技热潮便告一段落。2017年,该基金亏损了近11%。
更近期的例子是,在2023年底,那些最终追逐热门欧洲股票基金的投资者,也因欧洲多地经济放缓而遭受了波动。格雷格·舒尔茨感叹道:“历史总会以奇特的方式重演,只是主角名称不同罢了。”
警惕与理性:科技股投资的考量
鉴于当前科技基金的资金洪流以及该板块日益加剧的市场波动(例如,美国互联网公司雅虎的股价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单日大幅上涨),美国券商爱德华·琼斯公司的首席市场策略师艾伦·斯克林卡表示,他对科技股的态度已变得更加谨慎。
斯克林卡认为,科技行业无疑拥有光明而长远的未来。然而,在投资领域,价格始终是最终决定因素。他打比方说:“我认为豪华轿车是很棒的汽车,但我不会花500万美元去购买一辆——而这正是投资者对待科技股的方式。”
基金分析师们普遍建议,个人投资者在当前对待科技主题基金时,应采取类似的谨慎态度。
首先,正如日本和生物科技板块的经验所示,晨星公司的克里斯汀·本茨指出:“投资者的入场时机选择往往非常糟糕。”这意味着追逐短期热点,可能会错失最佳投资窗口。
其次,即使科技板块未来继续表现出色,部分科技基金也可能难以维持其强势。历史经验表明,当热门基金在短时间内涌入过多资金时,基金经理可能难以有效地将所有资金投入市场,从而导致其业绩降温。
这正是美国基金经理加勒特·范·瓦格纳近期决定对其两只热门科技主题基金——范瓦格纳新兴成长基金和范瓦格纳微盘股基金——关闭新投资者申购的原因。
目前已有更多迹象表明,科技基金经理在投资这些新增资金时面临挑战。例如,平均科技基金近期持有其7.3%的资产为现金,这一比例比平均美国国内股票基金的现金持有量高出46%。超过四分之一的科技基金近期至少持有10%的现金头寸。其中一些基金,包括First Hand Technology Innovators、Van Wagoner Technology、Fidelity Select Technology和Orbitex Info-Tech & Communications,持有的现金比例甚至更高。这反映出基金经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对寻找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标的持审慎态度。
当然,在科技股如此主导市场的时期,很难不被其魅力所吸引。从复合回报来看,在过去十年中,科技基金的平均收益是典型美国多元化股票基金的三倍。不仅如此,科技基金在过去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乃至十五年间,都是表现最佳的基金类别,并且似乎仍在积蓄动力。据美国摩根士丹利添惠公司的股票分析师莉亚·莫迪利亚尼观察,在2024年的前三个季度,有11只股票贡献了标普500指数的全部涨幅。其中八只股票来自科技板块,包括微软、思科、IBM、英特尔和太阳微系统等行业巨头。
一些科技爱好者认为,科技板块与其他行业不同,它将继续超越市场表现,因为它已成为几乎所有行业的必要组成部分。舒尔茨对此表示:“他们可能是对的。但只有傻瓜才会排除他们可能出错的可能性。”
长期价值与多元化投资的考量
对于未来至少十年内无需动用投资资金的投资者而言,分析师们认为,适当配置科技板块仍是明智之举。艾伦·斯克林卡表示:“它将继续是美国增长最快的板块。”
然而,在通过行业基金寻求这种配置之前,投资者应首先审视其多元化股票基金中已持有的科技股敞口。许多人可能已经拥有相当可观的科技股份额。
举例来说,科技公司目前已占据标普500指数超过25%的权重,而2015年这一比例仅为8%。这意味着,如果投资者仅持有标普500指数基金,那么每投入市场的4美元中,就有1美元已经投资于科技公司。
为了至少与指数表现持平,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也必须增持科技股。例如,目前所有大盘成长型基金资产中,超过30%投资于科技板块。而在所有成长型基金中,约40%的资产与科技相关。雅各布斯认为:“我认为普通投资者并未意识到,他们的多元化基金中科技股的权重已经达到何种程度。”
此外,还需要注意,大多数科技主题基金相对较新。根据晨星公司的数据,目前存在的约100只科技基金中,只有大约一半拥有三年的业绩记录(许多专家建议投资者不要购买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基金)。只有四分之一的基金成立时间超过五年。更值得关注的是,只有九位科技基金经理在其基金任职时间超过三年。舒尔茨表示:“许多基金经理都是新人。”
正是基于这些考量,舒尔茨、雅各布斯及其他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投资者,特别是投资期限少于十年的人士,如果现在入场,可能更应考虑配置科技权重高于平均水平的多元化成长基金,而非纯粹的科技行业基金。多元化基金至少可以在该板块出现剧烈回调时,有能力削减其科技敞口。
与此同时,如果科技板块确实出现回调,哪怕是暂时的回调,这也可能为长期投资者创造一些买入科技基金的机会——但前提是价格合理,而非当下的高位。雅各布斯指出:“共同基金投资者往往倾向于追逐那些拥有良好三年或五年业绩记录的基金。这对于多元化基金来说或许尚可,但在行业基金中,风险尤其大。”
对于国内的跨境从业人员而言,持续关注全球科技板块的动态及其资金流动趋势,理解海外市场在投资情绪、历史周期与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无疑将为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业务布局和风险规避提供有益的参考。理性看待市场热点,深入分析潜在风险,秉持稳健的投资理念,是我们在跨境领域行稳致远的关键。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tech-funds-17b-cash-112-return-risk.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