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风投4倍暴增!非专家入局,10年快回报

2025-09-02风险投资

Image

当前,全球航天产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上被视为高门槛、长周期投资的航天领域,如今正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投资者,展现出日益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对于中国的跨境从业者而言,深入理解这一趋势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对把握未来全球科技与经济发展脉搏至关重要。

回溯至2020年,美国风险投资机构七七六(Seven Seven Six)的创始合伙人凯特琳·霍洛威(Katelin Holloway)做了一笔她称之为“登月般”的投资。当时,她坦言自己和团队对火箭公司Stoke Space提出的可重复使用发射技术“一无所知”,深知自己并非航天领域的专家。然而,这次大胆的尝试,正是当前航天投资领域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缩影。

此后,霍洛威女士的投资版图进一步拓展,她还投资了美国公司Interlune。这家公司致力于从月球采集氦-3,并将其带回地球,计划应用于量子计算和医疗成像等前沿技术领域。这些看似大胆的举动,无疑吸引了不少关注和讨论。

从一位航天领域的新手到资深投资者,霍洛威女士的经历折射出风险投资行业的一种普遍趋势:越来越多并非航空航天工程专业背景的投资者,开始积极支持航天初创企业。根据海外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全球航天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总额已达到45亿美元,覆盖了48家公司。这一数字是2024年同期航天初创企业融资额的四倍多,充分展现了该领域的强劲增长势头。

究竟是什么原因推动了这一显著变化?首先,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为代表的航天企业,极大地降低了火箭发射成本,使得航天活动不再是少数国家或巨头的专属。这为那些专注于应用场景而非仅仅是火箭制造的初创公司,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发展机遇。正如霍洛威女士在一次播客中提到:“我们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正站在航天技术融入日常生活的边缘。我相信世界尚未完全理解或做好准备迎接这一巨变。”

发射成本的降低,使得投资者能够将目光从传统的火箭制造公司,转向那些利用太空数据和基础设施开发新兴应用的企业。这些新兴应用涵盖了气候监测、地球观测、通信服务,乃至轨道物流、太空制造、卫星维护以及月球基础设施开发等多个前沿领域。Interlune这样的公司,正是这股新浪潮中的典型代表。对于像霍洛威这样的投资者而言,其中一个重要的吸引力在于“航天科技与气候科技的结合”,即那些旨在避免在太空中重蹈地球环境覆辙的创新实践。

此外,战略竞争的加剧也使得与防务相关的航天初创企业备受青睐。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快速进步,正促使美国相关方面加大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和战略平衡。对于风险投资人而言,美国政府作为新兴技术的可靠客户,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基础和技术验证,这大大增强了他们对商业航天项目可行性的信心。今年3月,在美国空军峰会上,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Pete Hegseth)强调:“我认为,我们无法忽视一个事实,即下一场最重要战争的领域将是太空领域。”这番话进一步凸显了太空在国家战略中的关键地位。

今年,多家专注于美国防务领域的航天初创公司完成了大额融资。例如,美国军事级轨道系统开发商True Anomaly在今年7月宣布完成了由Accel领投的2.6亿美元C轮融资。另一家美国卫星制造商K2 Space,目前正致力于其首个政府任务,并于今年2月完成了由Lightspeed Venture Capital和Altimeter Capital共同领投的1.1亿美元融资。防务背景为航天投资增添了一层吸引力,使其在原本可能被视为风险较高的领域中脱颖而出。霍洛威女士也指出,Interlune计划采集的氦-3,同样具有包括核武器移动探测在内的国家安全应用价值。

人工智能(AI)的融合为航天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在地理空间分析和智能应用领域。例如,今年3月,由谷歌公司、非营利组织地球火灾联盟(Earth Fire Alliance)和卫星制造商Muon Space合作的“火灾卫星”(Fire Sat)项目发射了第一颗卫星,旨在从轨道上探测野火。该合作项目于2024年对外公布,计划部署50多颗专门用于野火探测的卫星。此外,美国地球成像运营商Planet Labs也与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合作,共同分析地球观测数据,进一步提升数据应用效能。

更令人瞩目的是,这些航天投资的投资回报周期已显著缩短。与传统航天公司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实现回报不同,当前风险投资人相信,他们可以在标准的10年基金周期内实现流动性。霍洛威女士解释道:“我们的基金模式没有改变,仍然是10年期限。如果我们不认为能在10年内创造超额回报,就不会进行这项投资。”这表明,风险投资者对新一代航天公司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潜力充满信心。

尽管这种回报时间表听起来颇具挑战性,但公开市场似乎对这些新兴航天公司表现出积极的接纳态度。今年6月,美国航天基础设施公司Voyager在纽约上市,市值达到19亿美元,首日交易股价较发行价上涨了82%(尽管其后股价下跌了约45%)。拥有48年历史的美国航天系统制造商Karman Space & Defense也于今年2月上市,开盘价较发行价高出30%(此后股价又上涨了近60%)。这些案例表明,市场对航天新兴力量抱有较高的预期。

对于Interlune公司,霍洛威女士展望了多种潜在的退出路径,包括被航空航天或防务巨头进行战略收购、能源公司并购,甚至考虑到其国家安全方面的潜在价值,可能出现政府回购的情形。这预示着航天领域的投资正走向更加多元化和成熟的退出机制。

这些多重因素的汇聚——更低的发射成本、持续增长的防务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以及日益缩短的投资回报周期——正在共同重塑航天领域的投资格局。霍洛威女士的个人背景,从公立学校教师、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剧本主管,到Reddit公司的人力与文化副总裁,再到风险投资人,恰恰突显了这些新兴航天公司所需的更为广泛的技能组合。尽管她对氦-3采集的物理学知识保持谦逊,但她为公司带来了宝贵的运营经验。“归根结底,一家公司就是一家公司,”她说道,“如果你想把一群人召集起来去完成一件艰巨的任务,你就需要一个拥有建立强大公司背景的人。”

未来这种投资策略能否获得成功,仍有待观察。毕竟,太空经济在规模化运作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雄心勃勃的项目面临着传统软件初创公司从未遇到过的技术和监管挑战。然而,随着像霍洛威女士这样更多具有综合背景的风险投资人入局,航天领域正逐渐摆脱其高度专业化的“小众”形象,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热门赛道。在这里,只要具备卓越的运营能力,即便没有航空航天工程学位,也能找到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Connie Loizos

在全球航天产业日益繁荣的当下,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涌现,为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视角与合作机遇。对于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人员而言,密切关注此类国际动态,特别是技术创新、市场趋势和投融资方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识别潜在的合作机会,并为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3416.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全球航天产业迎来变革,吸引多元化投资者。风险投资额大幅增长,发射成本降低推动应用创新。防务需求和AI技术融合为航天产业注入新活力。投资回报周期缩短,新兴航天公司备受市场关注。中国跨境从业者应关注这一趋势,把握全球科技与经济发展脉搏。
发布于 2025-09-02
查看人数 236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