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亿!固态/钠电狂潮,中国储能爆发,跨境掘金!

当前,全球正加速迈向能源转型的新时代,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支撑新能源体系、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的关键环节,储能技术,尤其是储能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正日益成为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焦点。在中国,国家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进步,这为储能电池行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储能电池领域近期频传捷报。据观察,包括某某动力、某某科技、某某储能及某某实业在内的多家企业,近期正密集推动多个大型储能电池项目。这些项目总投资额逾136亿元人民币,涵盖了固态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等多元技术路线,标志着我国在储能电池的产业化建设和技术创新方面正加速迈入新阶段,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与广阔的市场前景。
固态电池技术新突破:某某动力一期项目投产
在2025年11月10日,四川某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固态电池项目(一期)投产仪式在四川宜宾长江产业园隆重举行。此次投产的一期项目,是将某院士工作站(位于宜宾)孵化的高安全性电池技术成功工程化落地的重要成果。该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人民币,规划总产能为4GWh,占地面积约166亩。当前,首期0.5GWh高安全性电池产线已建成并顺利投产,实现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关键跨越。
某某动力的这项固态电池技术,基于本征安全电解质原位聚合技术,能够提供能量密度高达360Wh/kg的高安全性电池产品。此类产品具备显著的优势,尤其是在安全性方面,相比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有大幅提升。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优化,固态电池有望逐步替代部分传统电池,成为未来高性能储能和动力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某某动力的固态电池产品已开始批量供应领先的电动航空企业,其应用场景正逐步拓展至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低空经济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以及循环寿命提出了更高要求,固态电池恰能满足这些严苛条件。同时,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对轻量化、高能量密度且安全的电源需求也日益增长。某某动力固态电池的成功投产及其在这些前沿领域的应用,预示着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为我国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某某科技:加码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
在同一天,即2025年11月10日,某某科技发布公告,宣布拟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签署项目投资开发协议。根据协议,某某科技计划投资并建设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该项目的总投资初步估算为40.7亿元人民币(含流动资金),资金将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充放电倍率和安全性。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持续增长,对高性能负极材料的需求也水涨愈后。某某科技此举,旨在进一步巩固其在锂电池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扩大产能规模,以应对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为支持此项重大投资,某某科技还同期发布了募资公告,计划向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不超过17.34亿元人民币,用于该项目的建设。这种通过发行可转债的方式进行融资,是当前许多高新技术企业拓展业务、扩大产能的常见途径,既能满足资金需求,又能优化资本结构。
该项目规划建设期为18个月,建设内容涵盖新建生产厂房、配电室、办公楼及生活配套设施。同时,还将购置并安装破碎机、粉碎机、包覆釜、碳化炉、高温改性炉等关键生产设备,并配套完善电力、燃气、供水等公用辅助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中国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供给能力和技术水平,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锂电池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钠离子电池重磅回归:某某储能项目实现战略转型
在2025年11月10日,甘肃某某储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18GWh钠离子电池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举行了战略转型暨重启仪式。这一事件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告别了原有的磷酸铁锂(LFP)技术路线,全面转向钠离子电池的研发与生产新阶段,体现了企业在市场变化下的快速响应和战略调整能力。
该项目总投资高达61.15亿元人民币,由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第四公司承建。项目将分两期建设,旨在打造年产18GWh的钠离子电池及其PACK生产线。这一大规模的投资和产能规划,充分展现了业界对钠离子电池未来市场的信心。
值得回顾的是,该项目最初是由甘肃某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某某储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启动的,原计划建设18GWh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项目。然而,鉴于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市场出现的波动以及产能结构调整的窗口期,某某储能经过近一年的技术攻关和周密准备,成功完成了从磷酸铁锂向钠离子电池的技术路线转换。
钠离子电池因其在资源储量、成本控制及低温性能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正成为锂电池之后又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型电池技术。钠资源在全球分布广泛,储量丰富,相比锂资源更具成本优势和可持续性。虽然目前能量密度略低于锂电池,但在大规模储能、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以及部分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领域,钠离子电池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某某储能此次的战略转型,不仅是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更是中国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提升产业链韧性的一次积极探索。
某某实业:新电池生产基地建设加速推进
近期,由某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新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正加速推进,展现出中国新型电池产业化建设的澎湃活力。该项目已启动了七栋单体建筑的建设工作,其中五号厂房率先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其余建筑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基础工程建设。按照项目规划,建设方力争在农历新年前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并计划在2026年5月实现全面投产。
该项目总投资额为4.2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120亩。投产后,将建成一个集研发、制造和PACK(电池包组装)于一体的现代化工厂。项目初期规划产能为2GWh,旨在打造一个面向新型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的数字化标杆工厂。
建设数字化标杆工厂,意味着在生产过程中将广泛应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实现生产流程的精益化管理和高效运营。这不仅能够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某某实业新电池生产基地的快速建设和投产,将为中国新型电池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注入新的动力,也体现了企业对于未来新能源市场发展的坚定信心与战略布局。
储能电池项目概览与行业趋势展望
近期中国四大储能电池项目的密集推进,集中展现了当前中国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这些项目在技术路线、投资规模和产业布局上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中国储能电池产业多元化、全链条协同发展的重要图景。
为了更清晰地呈现这些项目的关键信息,我们汇总如下:
| 项目名称 | 主要技术路线 | 总投资额(人民币) | 规划产能/目标 | 进展亮点 |
|---|---|---|---|---|
| SEVC POWER固态电池项目 | 固态电池 | 30亿元 | 4GWh(一期0.5GWh投产) | 高安全性,应用低空经济、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
| Shangtai Technology负极材料项目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40.7亿元 | 20万吨/年 | 拓展负极材料产能,保障产业链核心供给 |
| Jinche Energy Storage钠离子电池项目 | 钠离子电池 | 61.15亿元 | 18GWh | 从LFP转向钠离子,实现技术路线战略转型 |
| Jing Tian Industrial新电池生产基地 | 新型锂/钠离子电池 | 4.2亿元 | 2GWh(一期) | 建设数字化标杆工厂,实现研发制造PACK一体化 |
这些项目反映出中国储能产业正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趋势:
1. 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 从固态电池、锂离子电池到钠离子电池,中国储能领域并未将宝押在单一技术上,而是积极探索和布局多种技术路线,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提升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这体现了中国在新能源技术创新上的开放性和前瞻性。
2. 产业链深度协同与完善: 不仅有电池生产项目,也有上游关键材料(如负极材料)的扩产,这表明中国正致力于构建更具韧性和自主性的储能产业链,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3. 智能化与绿色化生产: 数字化标杆工厂的建设目标,预示着未来储能电池生产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自动化和绿色环保,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效率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4. 市场适应性与战略灵活性: 某某储能项目从磷酸铁锂转向钠离子电池的转型,生动说明了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能够迅速调整战略,把握新兴技术发展机遇,这对于中国在全球新能源赛道中保持领先地位至关重要。
当前中国储能电池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国内经济注入了新活力,也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坚实基础。对于广大中国跨境从业人员而言,这无疑是值得深入关注的重要机遇。例如,在跨境电商领域,随着储能产品的普及,对相关零部件、生产设备及终端应用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在国际贸易方面,中国储能电池技术及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提升,出口潜力巨大;在海外投资方面,参与全球储能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合作或产能布局,都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因此,建议国内相关从业人员密切关注储能电池行业的技术创新趋势、政策导向以及国际市场动态,积极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共同在全球绿色能源浪潮中寻求新的合作与发展契机。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solid-na-battery-boom-china-global-gold.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