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e Day首日爆冷跌14%!关税猛击跨境,卖家速看!

2025-08-31Amazon

Image

夏日炎炎,跨境电商圈的“年中大戏”——亚马逊Prime Day,如约而至。每年的这个时候,全球的目光都会聚焦在这一场购物狂欢上。卖家们摩拳擦掌,期待着能在这波流量高峰中斩获佳绩;消费者们也严阵以待,准备“剁手”抢购心仪好物。然而,今年的开场,似乎与往年有些许不同寻常的味道。

新媒网跨境获悉,根据亚马逊独立广告合作伙伴发布的数据,今年的Prime Day在开场后的前四个小时,销售额竟然比去年同期出现了约14%的下滑。这无疑给这场盛大促销蒙上了一层薄雾,要知道,往年的Prime Day,规模可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路高歌猛进的。这样的开局,确实让人有些意外。

很多朋友可能会好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毕竟Prime Day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那可是相当稳固的。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可能多方面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首先,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今年的Prime Day活动时间比以往更长。过去,大家可能觉得促销时间有限,得抓紧抢购,生怕错过优惠。但当活动周期拉长,消费者心态自然会发生变化。他们不再那么着急“一锤子买卖”,而是更愿意货比三家,慢慢挑选,甚至会选择观望,等待活动后期可能出现更大的折扣力度。这种“从容不迫”的购物心理,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活动初期的销售额,让整体成交数据在前期显得不那么“冲劲十足”。

当然,除了消费者心理的变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如今的电商江湖,早已不是亚马逊“一家独大”的局面了。就在Prime Day火热进行的同时,大洋彼岸的零售巨头们也纷纷亮出了自己的“大招”。

例如,美国的另一家零售巨头沃尔玛,就推出了自家的夏季特卖活动。而且,这个活动的时间安排得非常巧妙,与Prime Day几乎是同一天开场,甚至比亚马逊晚两天闭幕。在沃尔玛的活动中,我们看到不少户外用品、科技产品等都给出了高达五折的优惠,折扣力度着实诱人。

更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和沃尔玛的消费者群体,其实有很大的重合度。如果消费者对某个品牌没有特别高的忠诚度,那么面对如此接近的活动时间、如此相似的商品品类,他们自然会“用脚投票”,选择折扣更大、性价比更高的一方。这样一来,亚马逊的客流量被分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仅如此,除了沃尔玛,包括百思买、塔吉特在内的传统零售商,以及TikTok Shop、Temu等新兴电商平台,也都趁着这股年中促销热潮,同步推出了各自的大型优惠活动。可以说,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每一家平台都在卯足了劲儿争夺流量和市场份额。这些促销活动汇聚起来,无疑对Prime Day构成了不小的冲击,让亚马逊原本独享的“流量池”变得更加波涛汹涌。

其实,这种竞争加剧的现象,也从侧面反映了Prime Day本身的巨大影响力。就像我们国内的“双11”和“618”购物节,最开始可能只有少数几家平台参与。但随着这些促销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市场反响越来越热烈,越来越多的玩家看到了商机,纷纷加入进来。当“蛋糕”被做大之后,分享“蛋糕”的人也多了起来,原始的参与者自然要面对更大的竞争挑战。这是一个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行业成熟的标志。

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面临激烈的外部竞争和消费者行为的调整,亚马逊的“家底”依然非常雄厚。据了解,亚马逊在美国的Prime会员数量已经接近2亿。这是一个庞大的忠实用户群体,是亚马逊应对市场波动的坚实基础。

数据分析机构也给出了相对乐观的预测。外媒Adobe Analytics就预测,由于今年Prime Day促销时间罕见地加倍,预计活动期间,美国在线销售额将达到两个“黑色星期五”的规模。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的预测也显示,尽管现在Prime Day期间,其他零售商的消费增速开始超越亚马逊,但预计今年亚马逊的销售额仍将占据总销售额的70%,并且比去年同期提升10%。

这些数据都表明,尽管开局有些“慢热”,但从长远来看,Prime Day的整体表现依然是值得期待的。这就像一场马拉松,起跑时的快慢固然重要,但更考验的是选手全程的耐力和冲刺能力。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今年的Prime Day之所以出现一系列“反常”表现,其背后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与当前的关税政策变化息息相关。这个问题不仅影响着平台的策略,更直接触及了商家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我们不妨深入思考一下。活动时间延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看作是亚马逊为避免业绩增长不够显著而采取的一项策略调整。通过拉长战线,无疑能够增加整体的销售时长,从而提升总体的销售额。这背后,未尝没有应对成本上升、价格敏感度提高的考量。

关税的调整,不可避免地推高了部分商品的进口成本,最终会体现在商品的销售价格上。在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消费者自然会变得更加精明,更加注重性价比。过去,可能看到喜欢的东西,三两下就敲定付款了;现在呢,会多一份犹豫,多一份思考,在心仪商品和钱包之间反复权衡,甚至会去寻找替代品,或者等待更具诱惑力的折扣。

美国一家咨询公司发布的调查报告就指出,关税政策的变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网购行为。大约有超过三成的受访者表示,由于关税导致的价格不确定性,他们普遍延迟了一些原本计划进行的购买决定。这种“延迟满足”的消费心理,无疑会影响到促销活动的即时转化率。

另一方面,亚马逊平台上超过60%的销售额,都来自于第三方卖家。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际卖家,还有不少卖家需要从海外进口商品。对于这类卖家而言,关税政策的调整,无疑会带来直接的成本上升压力。利润空间被压缩,再叠加参与Prime Day促销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成本门槛。比如,要想在Prime Day活动中获得一个“最佳优惠”的标志,可能需要额外支付1000美元;而一个“秒杀”标记,也需要500美元的投入。

在这样的成本压力下,一些中小卖家,尤其是那些利润空间本来就比较有限的卖家,可能会对Prime Day的预期降低,甚至选择直接放弃参与今年的促销活动。早在今年四月下旬,就有一些亚马逊卖家向外媒表达了类似的顾虑。他们提到,由于高关税增加了进口成本,很难再给出有竞争力的折扣,因此七月的Prime Day很可能就不会参加。还有的卖家则表示,会将关税生效前的库存,转而放到规模小一点的零售渠道中售卖,以避免在Prime Day大促中“赔本赚吆喝”。

显然,无论是平台的策略调整,还是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化,亦或是卖家们的艰难抉择,都或多或少地遭受到了关税冲击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可能无法在Prime Day的单日销售数据中被直接量化,但其“阴影”却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跨境电商生态。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作为跨境卖家,尤其需要锤炼自身的应变能力。这包括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对成本结构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对供应链的柔性调整。我们需要保持一种稳健的心态,不为一时的波动所困扰,而是要深耕运营,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服务质量。

只有稳扎稳打,持续创新,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寻得一席之地,赢得长远的发展。这不仅是对企业自身的考验,更是对我们韧性和智慧的磨砺。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就一定能够克服挑战,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2261.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亚马逊Prime Day开局销售额下滑,引发行业关注。活动时间延长、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关税政策变化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了今年的Prime Day。沃尔玛等竞争对手的促销活动分流了亚马逊的客流量。关税政策的调整也影响了消费者购物行为和卖家利润空间。跨境卖家需提升应变能力,稳扎稳打应对市场变化。
发布于 2025-08-31
查看人数 156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