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引爆机器人新大脑!算力暴增7000倍,黄仁勋豪赌万亿AI!

2025-09-07AI工具

Image

“物理AI”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充满了未来感?但对于英伟达的掌舵人黄仁勋来说,这可不是什么遥远的科幻梦想,而是他正倾力押注的下一个科技浪潮。就像当年他坚定地将宝押在OpenAI身上一样,现在,他敏锐的目光已经锁定在了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这片全新的“蓝海”。

新媒网跨境获悉,全球科技巨头英伟达,近期再次向全球展示了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就在前不久的8月25日,英伟达正式发布了其机器人家族的最新“成员”——功能强大的NVIDIA Jetson AGX Thor开发套件和生产模块。这款堪称机器人“最强大脑”的超级电脑,被寄予厚望,旨在为制造业、物流、建筑业乃至医疗健康等领域的下一代通用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提供澎湃的智能动力。

英伟达对这款新品充满信心,他们直言:“这是物理AI领域的一次巨大飞跃!”Jetson AGX Thor集英伟达Blackwell GPU的强大算力与Arm Neoverse V3AE CPU的精妙架构于一身,并配备了高达128GB的内存,能够提供惊人的2070 FP4 teraflops的AI计算能力。这意味着,它能轻而易举地驾驭当前最先进的AI模型。与前一代Jetson Orin平台相比,Thor在AI计算能力上实现了高达7.5倍的提升,同时能源效率也提高了3.5倍,能够实现实时推理——这对于追求高性能的物理AI应用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突破。

目前,英伟达Jetson AGX Thor开发者套件已经正式上市,起售价约为349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51万元)。众多全球顶尖的科技企业已经率先尝鲜,其中包括像美国Agility Robotics、亚马逊机器人、波士顿动力、卡特彼勒、Figure、Hexagon、美敦力以及美国的Meta等知名公司。而国内的宇树科技、银河通用、联影医疗、万集科技、优必选、众擎机器人和智元机器人等本土创新力量,也纷纷将这一先进平台融入到自己的研发体系中。此外,诸如1X、美国约翰迪尔公司、OpenAI和Physical Intelligence等业界翘楚,也正在积极评估Jetson Thor的潜力,以期进一步提升其物理AI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还宣布,专为实现从云端到汽车自动驾驶安全而设计的NVIDIA DRIVE AGX Thor开发者套件,也已开放预订,并计划于今年9月开始发货。截至目前,包括我国的比亚迪、广汽、智己汽车、理想汽车、小米,以及全球的沃尔沃汽车、极氪Zeekr、Aurora、Gatik等在内的首批整车企业,都已基于该套件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而国内的元戎启行、Nuro、文远知行和ZYT等专注于自动驾驶软件平台的公司,也正在积极集成该套件,以期推动其软件平台实现新的飞跃。

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我们为数百万致力于开发与物理世界互动并不断塑造物理世界的机器人系统的开发者,打造了这款Jetson Thor。它拥有无与伦比的性能和能效,并能够在边缘设备上运行多个生成式AI模型,是推动物理AI和通用机器人时代发展的终极超级计算机。”这番话语,无疑描绘了一幅令人振奋的未来图景。

截至最近的收盘,英伟达(NASDAQ: NVDA)股价上涨1.02%,盘后交易中进一步上涨0.27%,最新市值已达到4.39万亿美元,再次印证了其在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和市场对于AI前景的乐观预期。

英伟达:深耕机器人赛道,布局未来智能生活

英伟达在机器人领域的探索并非一日之功,他们的足迹可以追溯到2014年。那一年,英伟达推出了首款机器人大脑模块——Jetson TK1,迈出了进军机器人领域的第一步。随后的2018年,英伟达又发布了NVIDIA Isaac机器人开发平台,这是一个集Jetson Xavier计算平台、Isaac SDK、Isaac IMX和Isaac Sim等诸多工具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极大地简化了机器人开发流程。到了2022年的GTC大会,英伟达再次推出了Jetson AGX Orin开发者套件以及Orin参考平台,为自主移动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的设计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支持。

事实上,Jetson AGX Orin在此前一直是开发下一代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开发者的首选。它提供了多种型号选择,从高性能的64GB版本,到更紧凑的Orin Nano和Orin NX模块,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Orin系列支持20至275TOPs(每秒万亿次运算),内存配置也从4GB到64GB不等。同时,Orin模块拥有可扩展的架构,可以在10W-75W不同功率预算的设备上运行AI工作负载,兼顾了性能与能效。此外,Orin系列入门级开发者的起价仅为199美元,而且Jetson AGX Orin还拥有面向高端边缘设备的低价产品,因此备受业界关注,吸引了大量开发者和企业。

英伟达透露,截至目前,NVIDIA Jetson平台及其机器人技术堆栈已经吸引了超过200万名开发者,并拥有一个由150多个硬件系统、软件和传感器合作伙伴组成的庞大生态系统,且这个生态圈还在不断壮大。Jetson Orin系列已经帮助超过7000家客户,在各行各业成功运用边缘AI技术,推动了行业智能化升级。

“下一波浪潮是物理AI。”黄仁勋的这句话,再次强调了他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判断。如今,就像他当初果断押注OpenAI一样,黄仁勋正将他的远见和资源,倾注于未来的通用AI技术,即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这条充满无限可能的赛道。

与先前的Orin系列相比,全新发布的英伟达Jetson Thor计算套件,专为物理AI和人形机器人量身打造,在性能和效率上都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和进步。

具体来看,首先,Jetson Thor由全栈NVIDIA Jetson软件平台提供全面支持,这意味着它能够兼容所有流行的AI框架和生成式AI模型,为开发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还与英伟达从云端到边缘的软件堆栈完全兼容,包括用于机器人仿真和开发的NVIDIA Isaac平台、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的Isaac GR00T基础模型、用于视觉AI的NVIDIA Metropolis,以及用于实时传感器处理的NVIDIA Holoscan等,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智能生态。

其次,在核心硬件方面,Jetson Thor的GPU部分采用了先进的Blackwell架构,支持最高2560个CUDA核和9个第五代Tensor Core,并创新性地支持MIG技术(多实例GPU)。这项技术可以将GPU资源按多任务隔离与并行调度,完美适配并行多代理或多工作流的复杂场景。CPU部分则采用了14核Arm Neoverse V3AE,面向实时控制与任务管理提供确定性执行和更高吞吐量,CPU性能相较前代也实现了显著提升。

再者,Jetson Thor提供了高达7.5倍的AI计算能力和3.5倍的能源效率,能够流畅运行GR00T N1.5等任何生成式AI模型。这一全新的系统级模块,巧妙地解决了机器人技术领域最大的挑战之一——“运行多AI工作流程”的问题。这使得机器人能够与人类和物理世界进行实时的智能交互,不再是简单的机械执行者。

最后,Jetson Thor还实现了实时物理推理,这无疑进一步拓展了视觉AI智能体、人形机器人和手术机器人等复杂机器人系统的发展边界。更重要的是,Jetson Thor支持40–130W功耗,能够支持从移动平台到固定式机器人等多样化的热/功耗配置。其开发套件集成了导热板与风扇,便于进行热设计评估。与十年前相比,Jetson Thor的AI性能足足提高了多达7000倍,这简直是一个跨越时代的进步。

据了解,英伟达的首批Jetson Thor芯片已经交付到包括银河通用在内的多家领先企业手中。在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银河通用首次展示了搭载英伟达Jetson AGX Thor芯片的Galbot机器人应用。这款机器人在工业物流搬运场景中展现了丝滑的漂移操作,其规划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令人称赞的是,Galbot机器人在搬运过程中完全基于视觉引导,即使面对现场工作人员的干扰,也能稳定精准地抓取物品,令人印象深刻。

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银河通用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智源学者王鹤表示,他们的G1 Premium机器人在采用Thor芯片后,运动速度和动作流畅性都有了显著提升,这无疑为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带来了质的飞跃。

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也对Jetson Thor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Jetson Thor带来了计算能力的巨大飞跃,赋予机器人更强的敏捷性、更快的决策制定能力以及更高的自主水平。他强调,这对于机器人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导航与交互,都至关重要。

美国Figure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rett Adcock则表示:“开发功能强大的人形机器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直接在机器人上运行强大的AI模型,从而实现实时学习和互动。NVIDIA Jetson Thor拥有服务器级的性能,同时又采用紧凑高效的设计,这使我们能够部署所需的大规模生成式AI模型,从而让人形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的非结构化环境中感知、推理和行动。”这充分展现了业界对Thor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应用的期待。

就在本月初,英伟达Omniverse和仿真技术副总裁Rev Lebaredian在北京分享了英伟达在机器人领域的深远布局。他表示:“从一开始,我们的使命就不是解决所有问题,而是打造专门针对‘最难问题’的计算机。我们打造的特殊计算机,能够解决几乎不可能完成的难题——而机器人就是其中最难的问题之一。我们早已参与解决这一问题,并为此努力了很长时间。”

Rev Lebaredian进一步指出,在机器人领域,英伟达的战略是打造“三台计算机”:首先是机器人本体计算机,这指的是嵌入在机器人内部的算力核心,例如自动驾驶汽车或人形机器人中的计算机。专为人形机器人打造的Jetson Thor就属于这一类。其次是AI工厂计算机,它是一种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开发机器人的“大脑”。这需要依赖DGX和HGX系统,处理海量原始数据,生成物理AI算法、物理AI模型和神经网络,最终将这些智能部署到机器人上。最后是仿真计算机,即Omniverse平台。他解释说,物理世界的数据无法直接从互联网获取,而是需要通过真实世界传感器采集,以及基于物理定律和世界规则进行计算机仿真生成。仿真不仅能高效生成数据,还能在机器人部署前进行全面测试,确保它们在真实环境中安全运行,并且测试速度可以快于现实时间,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

英伟达在机器人领域拥有完整的Isaac平台,它将硬件与这“三台计算机”所需的软件栈完美结合,包括运行时和计算环境、仿真工具、训练框架,如Isaac Sim、Isaac Lab、NVIDIA Cosmos等。而NVIDIA Jetson Thor,正是这款专为物理世界中的智能推理Agentic AI(特别是机器人)打造的超级计算机,黄仁勋形象地称之为“实时推理机器”。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在本月举行的SIGGRAPH大会上,英伟达还推出了全新的NVIDIA Omniverse库与NVIDIA Cosmos世界基础模型,这些创新将进一步加速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部署。据介绍,Cosmos Reason是一款面向物理AI和机器人开发的全新开源、可定制的70亿参数推理VLM(视觉语言模型),它能够让机器人和视觉AI智能体“像人类一样推理”。这意味着,机器人不仅能够解释环境,还能在面对复杂指令时将其分解为具体任务,并利用常识进行执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操作现实世界。未来的机器人将不再仅仅是“看见”物体,而是能基于物理法则预测和规划下一步行动,大模型将进一步强化机器人的“大脑”。可以预见,Jetson Thor的问世,将引爆机器人“新大脑”的巨大商机,包括台积电、鸿海等产业链上的公司都将因此受益。

截至目前,国内众多的明星机器人企业都已与英伟达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研发创新产品。这其中包括傅利叶、加速进化、优必选、银河通用、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等,这些合作无疑为中国机器人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能。

Rev Lebaredian对中国机器人产业技术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坦言:“中国拥有制造具有强大的成本效益、高效、实用、敏捷的机器人所必需的全部要素,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能力。”这充分肯定了中国在全球机器人领域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

银河通用创始人王鹤预测,人形机器人每三年产值将增长10倍,六年后人形机器人的规模有望超过10万台级,市场至少将达到千亿级规模,并且在五年内就能看到明显的成效。他进一步表示:“未来10年,我们将看到的是一个能够超越当前所有工业机器人的机器人市场。再往后10年,它可能超越汽车、手机等万亿级市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它的潜力,但它也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快,需要时间去沉淀和发展。”

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表示,宇树主要使用NVIDIA的Isaac Sim平台进行训练,目前已经掌握了舞蹈、跳跃、空翻等多种高难度动作。他认为,当前限制机器人执行更复杂动作的最大因素并非算法,而是硬件物理极限。王兴兴透露,宇树科技的目标是在未来实现“任意动作的任意实时生成”,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宏伟目标。

王兴兴最后强调:“回顾过去,AI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全球合作的成果。包括NVIDIA在内的多方力量一直推动机器人与AI领域的全球合作。在通用智能大模型和真正能执行任务的机器人普及之前,我们仍需共同努力,推动人类进入下一个科技时代。我相信,AI与机器人技术将像电力与蒸汽机的发明一样,使人类文明迈向新的高度。”这番话语,展现了对全球合作和人类科技进步的坚定信心。

财报前瞻:英伟达Q3业绩受瞩目,市值或迈向新高

本周三美股收盘后,英伟达将公布最新的季度财报。这份财报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到英伟达能否在当前激烈的AI竞赛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尽管全球供应链和国际贸易环境面临一些新的动态,但分析师们普遍预计英伟达仍将创下新的销售纪录。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交易员们希望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能够稳定市场对AI支出的担忧,并确认最近的股市反弹并非又一个科技泡沫。Steward Partners财富管理执行董事Eric Beiley表示:“英伟达对股市至关重要,因为任何进一步走强的迹象,都会成为点燃市场的燃料。真正的风险是,所有AI投资可能已经见顶,如果它交出的业绩不及预期、前景偏谨慎,就会震动市场。”

目前,华尔街分析师们普遍对英伟达的市场表现持乐观态度。仅仅在过去一周内,就有至少9位覆盖该公司的分析师上调了目标价,目前平均目标价已超过194美元,高于上周五178美元的收盘价,这意味着仍有约9%的上涨空间。

今年5月,英伟达曾预计将报告收入增长,但也曾提示说,全球供应链的动态变化可能会对其造成约80亿美元的影响。据悉,英伟达在与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后,将分享其在中国的AI芯片销售收入,这可能为其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提供更多新的机会和更新信息。英伟达还在积极考虑在相关政策批准之前,为中国市场提供各种新产品,如B30等,以满足本土需求。

早在今年7月,英伟达就已经一跃成为第一家估值达到4万亿美元的公司,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导体企业。然而,当前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仍面临着一些需要应对的挑战。有消息称,英伟达已通知台积电等合作供应链厂商,暂缓H20芯片的生产。同时,业界对英伟达此前芯片调整方案事件的关注仍在持续。据报道,英伟达近期已向美国政府提交并展示了多款基于Blackwell架构的芯片调整方案,其中包括一款性能达到Blackwell系列旗舰GPU(推测为B100)80%峰值性能的AI芯片B30A。黄仁勋表示,相关许可的落地仍存在不确定性,最终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美国政府的政策决策。对于H20芯片,他指出,公司目前仍有充足的库存可供交付。

新媒网跨境预测,华尔街投研公司Melius Research分析师Ben Reitzes大胆预测,到2030年,英伟达的市值可能达到惊人的9万亿美元。Reitzes表示,这家芯片巨头将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整体需求中占据很大份额。据Melius Research的估计,到2030年,该公司的年收入可能会达到6000亿美元,从而实现如此庞大的估值目标。不过Reitzes也指出,其估算取决于行业参与者是否愿意持续投资,以支持对AI能源的巨大需求。

黄仁勋表示,AI基础设施就像互联网、电力一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厂”。而AI基础设施的行业价值高达“数万亿美元”。“这些AI工厂基本上就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黄仁勋称,未来我们将走向Agentic AI,以及能够理解物理世界的智能AI。他认为,之后的阶段是通用机器人技术。因此,我们实际上正在创建一个全新的行业,用一种统一的架构来支持AI工厂、Ai Agent和机器人,这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nvidia-7000x-ai-robot-brain-bet-trillion-ai.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英伟达持续加码机器人赛道,发布Jetson AGX Thor开发者套件,性能大幅提升,推动物理AI和通用机器人发展。众多科技公司已采用或评估该平台,国内宇树科技、银河通用等也在积极合作。英伟达还推出Omniverse库与Cosmos世界基础模型,加速机器人解决方案开发。
发布于 2025-09-07
查看人数 205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