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rabot实测:工作量减30%!2026智能医疗爆点

2025-09-12AI工具

Nurabot实测:工作量减30%!2026智能医疗爆点

当前全球医疗体系正面临严峻挑战,其中医护人员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根据相关国际组织观察,预计到2030年,全球护士缺口可能达到450万人。长期高强度工作下,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护士正经历着职业倦怠,如情感耗竭等,这也导致了护理行业较高的离职率。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能化、自动化技术被寄予厚望,以期能有效缓解医疗压力,提升服务效率。
AI-powered nursing robot Nurabot is designed to assist health care staff with repetitive or physically demanding tasks in hospitals.

正是在这种需求驱动下,名为Nurabot的自主式AI护理机器人应运而生。这款机器人专注于协助护士完成重复性或体力消耗较大的任务,例如运送药品、引导患者前往指定区域等。据该机器人背后企业富士康(台湾鸿海科技集团)介绍,这款人形机器人有望将护士的工作量减轻达30%。

富士康用户设计总监Alice Lin女士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强调:“这并非要取代护士,而是更像协同作战,共同完成医疗使命。”Nurabot的研发历时仅10个月,自2025年4月起已在台湾台中的荣民总医院进行试点测试,目前该企业正积极筹备,预计2026年初实现商业化上市。

Lin女士进一步解释说,通过承担这些重复性工作,Nurabot能够让护士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正需要他们专业判断和人文关怀的任务中,例如直接照护患者、根据专业经验评估患者病情等。

智能化核心与技术支撑

Nurabot的硬件部分由富士康与日本机器人公司川崎重工合作打造。该团队在川崎重工“Nyokkey”服务机器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应性改造。这款机器人能够依靠轮子自主移动,配备两只机械臂用于抓取和搬运物品,并搭载多摄像头和传感器系统,帮助其识别周围环境。
Nurabot is designed to assist nurses with repetitive tasks, rather than engaging in patient care.

在前期调研中,富士康深入研究了护士的日常工作流程和痛点,例如护士需要长时间穿梭于病房之间运送样本。基于这些观察,团队为Nurabot增加了专门的设计,如用于安全存放瓶罐和药品的隔间,以确保药物和样本能够安全地在护士站之间运送。

在智能化方面,Nurabot的通讯功能采用了富士康自主研发的中文大语言模型。而其核心AI和机器人基础设施则由美国科技巨头英伟达提供。英伟达表示,他们整合了多个专有AI平台来为Nurabot编写程序,使得机器人能够独立在医院内导航、安排任务,并对语言和肢体指令做出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技术还在Nurabot的训练和测试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在虚拟医院环境中进行模拟训练,大大加速了机器人的开发进程,体现了AI在提升研发效率方面的潜力。

英伟达医疗健康和医学业务发展总监David Niewolny通过外媒表示,AI使得Nurabot能够“以更接近人类的方式感知、推理和行动”,并能够“根据具体的患者、背景和情况调整其行为”。这预示着未来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和任务执行能力。

缓解医疗压力的“帮手”

医护人员短缺并非医疗行业面临的唯一挑战。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加速,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预计到2030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将比2019年增长40%。到2030年代中期,联合国预测8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将超过婴儿数量。

尽管自2015年以来,全球医护人员数量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仍不足以抵消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带来的巨大需求。特别是东南亚地区,预计将是医护人员短缺问题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面对未来医疗系统可能承受的巨大压力,香港东华学院副院长、护理及公共卫生教授Rick Kwan认为,AI增强型系统有望带来可观的时间和成本节约。他表示:“AI辅助机器人确实可以替代一些重复性工作,节省大量人力。”
Foxconn plans to commercially launch Nurabot in 2026.

然而,推广和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挑战。Rick Kwan教授指出,患者对于人际互动的偏好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医院基础设施的改造需求也不容忽视。他以中国香港的医院为例:“香港的医院通常非常拥挤,通道狭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机器人的通行。”他认为,目前的医院设计多以人类需求和系统为中心,如果机器人要成为工作流程的核心部分,未来的医院设计理念可能需要重新构想。

此外,Rick Kwan教授强调安全性至关重要,这不仅包括物理风险的规避,更涉及伦理规范和数据保护协议的建立。他建议采取循序渐进、谨慎稳妥的方式,确保机器人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评估后再投入使用。

事实上,机器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并非新生事物。早在几十年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就在外科手术中帮助医生提高操作精度。而如今,自由移动的人形机器人正越来越多地协助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例如,新加坡樟宜综合医院目前已部署了80多台机器人,协助医生和护士处理从行政工作到药物配送的各项任务。在2021年,软银的Pepper社交机器人就曾亮相新加坡樟宜综合医院,与患者互动。

在美国,由德克萨斯州Diligent Robots公司与英伟达AI平台共同打造的近100台“Moxi”自主医疗机器人,也在医院病房中负责运送药物、样本和物资。

然而,护理机器人对工作人员的实际帮助程度仍在持续观察中。近期一项针对护理机器人应用情况的观察显示,尽管护士们普遍认为机器人提高了效率并减轻了工作量,但目前仍缺乏足够的经验证据来完全证实这一点。同时,技术故障、沟通障碍以及持续培训的需求,也都是当前面临的挑战。

智能医院市场的广阔前景

科技企业正持续加大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入。除了英伟达,亚马逊和谷歌等公司也都在积极探索价值9.8万亿美元的医疗市场中的新机遇。智能医院作为其中一个虽小但增长迅速的细分市场,预计2025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722.4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是增长最快的市场。

Nurabot目前正在台湾台中荣民总医院的肺部、面部和颈部疾病(包括肺癌和哮喘)治疗病房进行试点。
Nurabot's sensors allow it to navigate obstacles as it moves around the hospital.

在这一实验阶段,机器人对医院数据系统的访问权限受到限制,富士康团队正对其在病房中的各项功能进行“压力测试”。测试内容包括追踪护士步行距离的减少量、配送准确率等量化指标,同时也会收集患者和护士的定性反馈。

根据富士康公布的初步结果,Nurabot已能将护士的日常工作量减少约20%至30%。台中荣民总医院方面未就Nurabot项目进展进行公开评论。

据Lin女士介绍,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Nurabot将正式融入日常护理操作,实现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连接并自主执行任务,为2026年初的商业化发布做好准备。

Lin女士强调,尽管Nurabot无法彻底解决护士短缺的根本问题,但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以及医院人才流失所带来的挑战。”这表明了智能技术在支持和优化现有医疗体系方面的积极作用。

对于国内的跨境从业人员而言,全球智能医疗市场的动态值得持续关注。科技与医疗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重要手段,也孕育着巨大的产业机遇和国际合作空间。了解海外市场在智能医疗机器人研发、应用和推广方面的经验与挑战,对于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国际化布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nurabot-30pct-work-cut-2026-med-boom.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全球医护人员短缺日益严重,富士康推出AI护理机器人Nurabot,旨在协助护士完成重复性工作,缓解医疗压力。该机器人已在台湾试点,预计2026年初商业化上市。Nurabot由富士康与川崎重工合作打造,采用英伟达AI平台,通过AI技术提升环境适应性和任务执行能力。其应用面临医院基础设施改造和安全性挑战,但智能医院市场前景广阔。
发布于 2025-09-12
查看人数 206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NMedia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