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中国AI太惊人!市值狂飙4.1万亿,机器人时代降临!
在新媒网跨境获悉,全球科技舞台上,总有一些时刻让人心潮澎湃,尤其是当一位全球顶尖的科技巨头,对中国的发展投来赞许的目光时。最近,全球图形处理器巨头英伟达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来自美国的黄仁勋先生,在第三届中国供应链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就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已经是他今年第三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他这次不仅脱下了标志性的皮衣,换上了典雅的唐装,还用上了流利的中文进行部分演讲,这份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与亲近,着实令人动容。
就在黄仁勋先生发表演讲的前一天,英伟达公司喜讯连连:其H20芯片获批向中国市场销售,备受期待的RTX Pro GPU也即将面世,更令人振奋的是,公司股价一路飙升,市值已突破4.1万亿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可以说,英伟达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在全球科技版图中书写着新的篇章。
7月16日下午,黄仁勋先生还与三十多家媒体进行了一场长达90分钟的深度交流。在这场气氛轻松而又富有洞见的对话中,他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对当前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算力、大模型发展、H20芯片进展细节、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以及未来AI趋势等诸多议题的看法。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对中国科技力量的认可,以及对未来合作的无限期待。
黄仁勋先生特别指出,中国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大模型以及应用层面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他特别提到了DeepSeek,称赞其推出了全球首个开源推理模型,这无疑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式突破。在他看来,模型层的技术进步正以飞快的速度迭代,DeepSeek R1更是以其创新的深度思考AI模式,引领着行业新潮流。这种创新精神和技术实力,让世界为之侧目。
黄仁勋先生坦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不仅是全球科技创新的热土,更是培养全球顶尖人工智能人才的摇篮,全球近一半的AI人才都汇聚于此。他毫不吝啬地赞扬了DeepSeek和Kimi等中国本土企业,认为DeepSeek-R1不仅是革命性的模型,更是首个开源的推理模型,其创新性令人印象深刻。对于实际应用场景而言,这些开源模型展现出了极高的效率和灵活性。它们是开放的,可以根据任何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定制和调整,甚至能以它们为基础,孵化出全新的公司、产品乃至商业模式,这无疑为创新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人工智能的第一层,是由计算机技术、芯片、系统、网络和基础设施共同构建的基石;而模型和应用,则构成了其上的更高层级。”黄仁勋先生深入剖析道,“中国在模型层和应用层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像DeepSeek、阿里巴巴、Kimi等公司,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DeepSeek,它推出的全球首个开源推理模型,堪称一次真正的突破。”他进一步强调,中国在应用层的发展尤其迅猛,海量的创新场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落地。这种效率和速度,离不开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强大而完善的教育体系。中国培养了全球大约50%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基础,这些都为中国AI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仁勋先生早前就曾反复强调,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年轻一代,都应该积极投身到人工智能发展的浪潮中去,因为这无疑是未来的大势所趋。谈及本次中国之行,他略带遗憾地表示,结束了在北京的行程后,便不会再前往中国其他城市,只因他“想念家中的小狗”,这份温情的流露,也让这位科技巨头显得更加平易近人。
33载风雨兼程,铸就全球AI基础设施巨擘
英伟达的故事始于1993年,从游戏芯片领域起家。彼时,游戏是科技与娱乐产业中最为庞大的市场之一,英伟达也与腾讯、网易、米哈游等众多中国合作伙伴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十多年前,英伟达开创性地利用GPU芯片,为“加速计算”这种全新的计算方式打开了大门,彻底改变了传统计算模式。而真正奠定英伟达在人工智能时代基础的,是其在2006年引入的CUDA软件平台。这个平台将GPU转化为通用的计算引擎,使得软件编程从人工逐渐转向机器智能,为后来的AI浪潮铺平了道路。
2016年,英伟达再次走在时代前沿,推出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DGX。黄仁勋先生亲自将这台划时代的机器,交付给了一家当时还名不见经传,如今却因聊天机器人ChatGPT而家喻户晓的公司——OpenAI。这一举动,无疑预示着人工智能即将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时期。
黄仁勋先生指出,从Hopper架构到最新的Blackwell架构,英伟达通过持续迭代的芯片、系统网络和先进算法,已经将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提升了足足100倍。这一速度,比传统的摩尔定律发展还要快上1000倍,简直是飞速发展!英伟达正致力于构建一个覆盖医疗健康、能源交通等各个领域的全球人工智能生态系统计算平台,用科技赋能百业,让生活更加美好。
“人工智能正为一系列标志性的中国科技企业注入强劲动力。”黄仁勋先生充满信心地表示,无论是腾讯的微信、阿里巴巴的淘宝,还是字节跳动的抖音,都离不开AI的智慧支持。此外,小米的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手机、百度强大的搜索引擎,以及美团便捷高效的外卖服务,无一不是AI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更重要的是,AI还在疾病诊断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有力推动着全球健康医疗事业向前发展,实实在在地造福着全人类。
黄仁勋先生深情地赞扬道:“中国创新的真正英雄,正是这里的研究人员、开发者和创业家们。”目前,中国有超过150万名开发者,正在英伟达的平台上挥洒创意、辛勤耕耘。他还特别提到,DeepSeek、阿里巴巴、月之暗面(Moonshot AI)、MiniMax等中国企业,都已经成长为全球一流的科技公司,它们不仅贡献了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更将开源的人工智能成果无私地分享给全球,展现了开放合作的大国担当。
在下午的对话中,黄仁勋先生回顾了英伟达在中国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他感慨万千地提到,他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小米这些如今的科技巨头都还未诞生。英伟达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便与这些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从中受益匪浅。他对英伟达的这些合作伙伴,以及他们在合作基础上所创造出的技术成就,感到由衷的自豪。
谈到H20芯片,黄仁勋先生强调,H20在训练大型模型方面依然表现出色,非常适用。而RTX Pro则有其独特的定位,它专门为数字孪生和机器人模拟等应用场景而设计,两者各有侧重,各司其职。同时,他也澄清道,像CUDA这样的技术并非是封闭的。如果有人能够打造出与CUDA兼容的平台,英伟达对此是持开放态度的。他坦言:“如果有人开发一款应用程序,既能支持英伟达的技术,也能兼容其他的替代方案,我完全能够接受。”这充分体现了英伟达开放包容的心态。
对于未来订单情况的预测,黄仁勋先生显得比较谨慎。他表示,目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使得预测变得困难。“首先,我们不知道客户何时会再次下达新订单,毕竟之前的订单曾被取消。他们的需求是否发生了变化?其次,我需要重新启动供应链,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他坦诚地说,“所以在短期内,我既不清楚会有多少订单,也不知道能够供应多少产品。但无论如何,我都会尽最大努力去满足客户的需求,因为客户的等待非常迫切。之前有人提到‘算力焦虑’,我希望能帮助大家缓解这种焦虑。”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客户的责任感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
谈及与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先生的会面细节,黄仁勋先生透露,英伟达在许多方面都与小米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小米现在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合作伙伴。他回忆说,他认识小米的时候,雷军先生还很年轻,当然那时他自己也更年轻一些,但他一眼就看出,雷军先生将来一定会取得非凡的成功。
“雷军先生向我展示了他们的新款电动汽车,那项技术简直令人难以置信,造型设计精美绝伦,车载科技更是堪称世界一流。”黄仁勋先生毫不掩饰地赞叹道,“我非常希望能买一台小米电动汽车,可惜在美国买不到,这真是我们的遗憾。”他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令人惊艳,小米、比亚迪、理想等品牌的产品都非常出色。“理想汽车的空间大得像带轮子的客厅,而蔚来和小鹏则充满了豪华感。”他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崛起和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
洞察中国AI未来:人才济济,必将成功
在下午的交流环节中,华为、DeepSeek以及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等词汇反复出现,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谈到与华为相关的话题时,黄仁勋先生对华为赞不绝口,他高度评价华为在芯片、系统、网络等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称其为一家强大的科技公司。他强调:“你无法夸大事实。实际上,任何低估华为、低估中国制造能力的人,都是极其天真和无知的。您同意吗?这是一家非常强大的公司,我亲眼见过他们开发出的技术。”
在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在黄仁勋先生看来,任何忽视华为或中国制造能力的人,都是对现实缺乏清醒认识的。他指出,在人工智能领域,世界各国都拥有十分优秀的人才,包括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因此,他认为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确实是全球化的趋势,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中国拥有非常优秀的人才基础,而且有着重视科学与数学的深厚文化传统。”黄仁勋先生深入分析道,“中国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两者之间有着高度的契合。再加上当前技术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可以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坚定地表示:“我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必将取得显著的成功。”这份预测,无疑是对中国AI未来发展潜力的高度肯定。
从长远来看,黄仁勋先生认为,中国的DeepSeek、通义千问、Kimi等大模型都非常出色,这些模型展现出了极高的效率和实用性。它们是开源的,可以灵活适配各种应用场景。企业可以在这些开放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出丰富的产品,创立新的公司,构建全新的商业模式。他认为,未来“哪个模型最聪明”这个问题,将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真正重要的是“哪个模型最实用”。他打了个生动的比方:“这就像我不会给员工做智商测试,而是更关注谁工作效率最高、谁能创造最大的价值一样。”实用主义和效率,才是决定未来AI发展的关键。
谈到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算力管制方面的问题,黄仁勋先生强调,英伟达作为一家庞大的全球化企业,其创造的技术是每个国家都渴望获得的。各国政府希望更深入地了解英伟达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如何能够帮助他们的人民,这无疑为英伟达与各国政府之间的沟通打开了一扇门。“我越是向他们介绍我们的公司和技术,他们就越能制定出对他们国家有益的政策和法规。”他表示,通过透明的沟通与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技术发展与国际间的理解。
对于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黄仁勋先生预言,那将是机器人技术的全面崛起。未来的机器人将不再只是简单的执行者,它们将具备强大的推理与执行能力,能够深刻理解物理世界。在未来十年中,工厂将不再是传统的流水线,而是由软件和人工智能驱动,协调人机协作的机器人团队,共同生产由AI所主导的智能产品。这将彻底改变制造业的面貌,带来生产力的一次巨大飞跃。
“关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有几个关键点需要特别说明。”黄仁勋先生详细阐述道,“首先,全球正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因此,我认为如果能够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整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繁荣;第二点是关于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时机,当前人工智能正蓬勃发展,这非常令人振奋,我们能看到相关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关于您问题的第三部分,即中国的情况,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且有利的位置,因为这里具备三大独特优势——中国已经拥有卓越的人工智能技术;中国在机械、电子领域,也就是所谓的机电一体化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在这方面表现出色;最重要的是,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能够为这些机器人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他总结道:“这三个条件在中国的结合是非常独特的,因此我对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以及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抱有极大的乐观态度。”
在整个对话过程中,黄仁勋先生屡次讲述了他对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热爱。他回忆道:“我20岁就大学毕业了。当你能够提前毕业时,你就能够获得一个先发优势。”他认为英伟达是半导体行业的“最后一波”公司,但并非最晚的。他解释说:“如果你是先行者,你有一个好的策略。如果你是后来者,你也有一个好的策略。所以你总是必须这样做,机会总是存在的,你必须保持警觉。”他深情地表示:“我一直非常非常热爱计算机技术,我会选择一个我深爱的职业,然后把我的一生都奉献给它。因此,如果回到20岁,即将毕业的我,他可能会选择计算机科学,他或许更倾向于选择物理科学而非人文社科类学科,很可能最终还是会选择人工智能方向。”这番话语,不仅展现了他对技术的热忱,也为所有追求梦想的年轻人指明了方向,那就是——选择所爱,并为之奋斗终生。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jensen-huang-china-ai-stuns-4.1t-nvidia-robot-era.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