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弱美元如何引爆1.85亿并购潮,外资持股猛增54%!
回顾1988年2月9日,外媒报道了一项引人关注的跨国收购事件。在当时全球经济格局变动,特别是日元走强、美元相对疲软的背景下,国际间的产业投资活动日渐活跃。这起收购不仅体现了特定时期内不同经济体间的资本流动趋势,也揭示了制造业领域,尤其是基础建材行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战略价值考量。对于今天我们中国的跨境从业者而言,审视这些历史案例,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全球市场动态与产业发展的规律。
1988年2月8日,外媒披露,日本三菱集团旗下的三菱矿业水泥公司宣布,将以1.8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第二大水泥工厂。这笔交易在当时被视为日本企业在美国40亿美元规模的水泥行业中进行的首笔大型投资。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美国水泥行业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产能由外国公司持有,这反映了全球资本配置在基础产业中的普遍趋势。
根据此前不久,即2月5日签署的协议,三菱矿业水泥公司将从位于英国伦敦的汉森集团(Hanson PLC)旗下公司凯撒水泥(Kaiser Cement)手中,收购其位于美国卢塞恩谷的工厂,同时还包括位于长滩和凤凰城的配送站。凯撒水泥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H·温伯利(John H. Wimberly)透露,预计当年4月1日前后完成的这笔交易中,三菱还将额外支付1000万美元,用于收购工厂现有的水泥库存。这座大型工厂曾在1982年进行了扩建,年生产能力达到160万吨,在当时占据加利福尼亚州水泥生产能力的12.8%。
从经济学角度看,美国的水泥行业在当时对日本企业展现出显著的吸引力。檀香山东西方中心的高级矿产经济学家查尔斯·J·约翰逊(Charles J. Johnson)分析认为,当时的弱势美元使得以日元计价的美国资产显得更为“经济实惠”。此外,他指出,鉴于未来可预见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美国市场对水泥的需求预计将保持强劲,这是一个前景稳定的行业。这种汇率优势与市场韧性的结合,为跨国投资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菱的此次收购,正契合了当时美国水泥业务乃至整个矿业领域外资持股比例不断上升的趋势。数据显示,美国水泥生产能力的外资持股比例从1985年底的约35%迅速攀升至1987年12月的54%。这种显著的增长,反映了全球资本在寻求资源配置优化和市场扩张过程中的积极态势。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审视这样的历史数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在特定经济周期和产业背景下,资本流动的方向与规模是如何受多重因素影响的。
再看出售方汉森集团的策略。该公司在1987年3月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凯撒水泥,随后迅速对其进行了资产剥离。除了卢塞恩谷工厂的出售,汉森还剥离了凯撒水泥在得克萨斯州和蒙大拿州的水泥厂,以及位于西雅图和阿拉斯加的码头。当时,汉森与三菱之间还待完成一项价值2600万美元的交易,即出售凯撒在一家印度尼西亚水泥厂的股份。这种“收购-剥离”的运作模式,是特定时期内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优化自身结构、实现资本增值的一种常见商业策略。
尽管进行了多项资产出售,汉森集团仍保留了凯撒水泥在太平洋地区关岛和塞班岛的配送网络,以及位于得克萨斯州的一家混凝土工厂和一个砂石矿,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一家碎石矿,以及旧金山附近另一家年产160万吨的水泥厂。这表明,在资产重组过程中,企业会根据其战略重点和市场布局,选择保留具有长期价值或核心竞争力的资产。
卢塞恩谷工厂本身,在1987年实现了8680万美元的销售额,税前利润达到1470万美元。该工厂位于维克多维尔东南27英里,洛杉矶东北85英里处。温伯利先生指出,工厂选址于此,是因为它靠近石灰石采石场,而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水泥的制造过程包括在2700度的高温窑炉中焙烧破碎的石灰石矿石和某些添加剂,然后使其冷却,并掺入石膏。最终形成一种灰色粉末,这种粉末再与沙子、碎石和水混合,便可制成用于建筑项目的混凝土。对基础产业的投资,往往意味着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和生产效率的重视。
纵观这段历史,三菱对美国水泥工厂的收购,不仅仅是一笔简单的交易,它折射出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经济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跨国企业战略布局的深刻逻辑。日本企业当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优质资产,尤其是在资源和基础工业领域,以应对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化竞争的需要。这种战略性的海外投资,往往着眼于长远的市场份额、资源保障以及产业链的完善。
对于当前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而言,这段历史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首先,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如汇率波动,可能会为跨境投资带来新的机遇或挑战。精准把握宏观经济走势,是制定海外投资策略的重要前提。其次,投资于像水泥这样的基础产业,往往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供需关系、政策法规以及技术标准。这类投资虽然周期长,但如果能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往往能实现较为稳定的回报。
再者,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对目标公司的资产结构、盈利能力以及战略定位的全面评估至关重要。如同汉森集团对凯撒水泥的剥离与保留,清晰的战略规划和高效的资产管理能力,是实现投资价值最大化的关键。同时,对于在海外市场面临竞争或寻求合作的中国企业来说,研究历史上国际巨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路径和运营模式,可以为自身的全球化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
因此,在2025年这个时点,我们回望近四十年前的这次跨国收购,不仅仅是回顾一个历史事件,更是在其中探寻跨国投资的本质、产业演进的脉络,以及在变幻莫测的全球市场中,企业如何做出符合自身发展利益的战略选择。深入研究这些案例,有助于我们中国的跨境从业者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务实理性的判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稳健前行。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how-weak-dollar-fueled-185m-ma-54-surge.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