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高位藏危机!高盛预警:或回调20%!

2025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展现出非凡的活力。在人工智能技术浪潮的强劲驱动下,各类创新概念股备受追捧,加之市场对全球主要经济体未来降息周期的积极预期,风险偏好一度提升。在此背景下,从美国股市的标普500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到日本的日经225指数、韩国的KOSPI指数,乃至富时100指数等欧洲主要股指,都屡次刷新历史高点,为全球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回报。
然而,在市场一片向好的热烈氛围中,一些来自华尔街的资深人士和国际权威机构,却发出了审慎的提示。他们指出,经过一轮快速上涨后,全球市场可能正接近一个回调的节点。这些前瞻性的观点,无疑为当前高歌猛进的市场注入了一丝冷静的思考,也提醒着全球的参与者,在追求收益的同时,不应忽视潜在的风险与挑战。对于中国的跨境从业者而言,理解这些宏观动态,对于未来战略布局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全球市场高位运行下的审慎之声
多位在金融领域深耕的华尔街巨头,近期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市场未来走势的看法。他们普遍认为,当前全球市场在经历了大幅攀升之后,或将迎来一次调整。
例如,高盛集团首席执行官戴维·所罗门(David Solomon)在2025年的一次全球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就明确指出,投资者们需要为可能到来的市场调整做好准备。他预测,在接下来的12到24个月内,全球股市可能会出现10%到20%的回调。所罗门强调,这是市场运行的常见规律——“潮水有涨有落,市场在经历一轮上涨后,通常会有一个回调过程,以便人们能够重新审视和评估。”
他进一步解释说,即使在长期向好的市场周期中,10%到15%的回调也时常发生。这类回调并非根本性的市场结构变化,不应动摇投资者配置资本的长期信念。所罗门的观点,旨在说明市场调整是健康且必要的,它有助于市场自我净化,而非预示着长期趋势的改变。
与此同时,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泰德·皮克(Ted Pick)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投资者甚至应该“欢迎这种潜在的回调”。在他看来,只要市场回调并非由某种突发的宏观事件引发,而是市场内部的正常调整,那么这对于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是有益的。这种回调可以帮助市场释放风险,让估值回归合理水平,从而为未来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管理着数万亿美元资产的美国资本集团(Capital Group)首席执行官迈克·吉特林(Mike Gitlin)也持赞同态度。他观察到,尽管当前企业的盈利状况总体健康,但市场估值却“具有挑战性”。当被问及股票是被高估还是低估时,吉特林表示,大多数人会认为当前估值处于“公允到充分”的区间,但很少有人会觉得它们“便宜到公允”。这暗示了市场对未来增长的预期已经较为充分地体现在了股价中,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可能相对有限。
国际机构的警示与历史的“回响”
不仅是华尔街的商业领袖,全球的金融监管机构和国际组织也对当前的市场状况保持着高度关注。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和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Andrew Bailey)近期均对股市可能存在的估值过高风险表达了担忧。他们的表态,无疑增加了市场对未来走势的审慎情绪。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和金融稳定的守护者,他们的声音通常具有引导市场预期的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25年10月也发布了警示,指出当前美国企业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投资热潮,与1990年代末期的互联网泡沫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该组织研究部门主任皮埃尔-奥利维耶·古林查斯(Pierre-Olivier Gourinchas)在彼时指出:“当年是互联网,如今是人工智能。” 他强调,虽然表面现象不同,但其背后资本追逐热点的逻辑却有共通之处。
古林查斯同时提到,正是由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估值飙升、投资强劲以及该行业带来的稳健消费增长,才使得2025年美国经济增长保持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他坦言,“至于这是否会伴随着市场修正,我认为没有人能够百分之百确定。”这表明,尽管存在潜在风险,但人工智能的实际技术突破和应用落地,也确实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能。这种不确定性,恰恰要求市场参与者保持警惕和灵活。
市场波动背后的深层逻辑与历史借鉴
全球市场从2025年初开始的这轮上涨,其核心驱动力在于对人工智能技术变革的乐观预期。AI的进步被视为继互联网之后,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它有望重塑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和商业模式。这股浪潮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相关的科技公司,推高了这些公司的股价。此外,全球主要央行在2023年和2024年的紧缩政策后,2025年市场普遍预期将进入降息周期,这也为风险资产提供了宽松的流动性环境,进一步助推了股市的繁荣。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周期性。市场回调并非洪水猛兽,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自我调整、挤出泡沫、重新平衡估值的一种健康机制。从历史经验来看,市场在经历快速上涨后,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程度的回调来消化过高的估值,让价格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和未来的增长潜力。例如,在2023年,全球市场也曾经历过小幅波动,但之后又迅速恢复上涨。更远的历史中,无论是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还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虽然性质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但都显示了市场在狂热之后自我修正的必然性。每一次大的调整,都伴随着新的技术革新和商业模式的出现,最终促使市场结构优化,为下一轮增长蓄积能量。因此,将回调视为一种必要的“体检”而非“病危通知”,有助于我们更理性地看待市场波动。
对中国跨境行业的影响与应对之道
当前全球市场呈现出的高位运行与潜在回调风险并存的局面,对于中国的跨境从业者而言,既是挑战,也蕴含着机遇。理解并积极应对这些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动态,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关键。
- 全球消费需求波动: 若全球市场出现回调,尤其是在主要经济体,可能导致消费者信心受损,进而影响海外市场的购买力。这会直接影响到跨境电商的销售额,以及中国出口商品的订单量。跨境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目标市场的经济指标,如消费者支出、失业率等,并准备好灵活调整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和营销重心。多元化市场布局,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可以有效分散风险。
- 供应链韧性与成本控制: 市场波动往往伴随着原材料价格、物流成本以及汇率的变动。跨境企业应更加重视供应链的韧性建设,探索多源采购、本地化生产或仓储等模式,以应对潜在的供应链中断或成本飙升。同时,精细化运营,优化成本结构,提升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 汇率风险管理: 资本的流动性变化和市场情绪波动,可能导致主要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剧烈波动。对于以美元、欧元等外币结算的跨境企业来说,汇率风险是必须面对的挑战。积极利用金融工具进行汇率套期保值,或优化结算周期,可以有效降低汇率波动对利润的侵蚀。
- 资本投资与并购机会: 市场回调有时会使得一些原本估值过高的优质资产变得更具吸引力。对于有战略眼光的中国跨境企业,这可能是一个进行海外投资、并购或战略合作的窗口期。通过抄底优质资产或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当然,这需要精准的评估和审慎的决策。
-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的跨境企业应积极拥抱技术创新,将AI应用于产品设计、供应链优化、营销推广、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通过技术赋能,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企业增长提供内生动力。
综上所述,全球市场的高位震荡和潜在回调,要求中国的跨境从业者保持务实理性的态度,避免盲目乐观或过度悲观。我们应将注意力放在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加强风险管理和积极创新上。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只有那些能够灵活适应、审慎决策、并持续投入创新发展的企业,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high-market-goldman-warns-20-correction.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