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黑马狂飙!Higgsfield 4个月直冲千万,杀进前十!

2025-09-08AI工具

Image

在如今这个AI图片和视频领域竞争激烈的时代,一款新产品想要脱颖而出,真的越来越难。然而,一款名为Higgsfield的平台却做到了,它以令人瞩目的速度闯入了大家的视野。

新媒网跨境获悉,Higgsfield的网页版在2025年4月初正式上线后,便开启了一段令人惊叹的增长之路。短短几个月内,它的访问量便以每月百万级的速度迅速攀升。尤其是在7月份,更是实现了环比超过160%的惊人增长,访问量一举达到890万,直逼千万大关。与此同时,它还成功消除了330多万的重叠受众,这组数据无论放在图片生成还是视频生成领域,都能排进前十名。要知道,它正式上线才不到半年时间,这样的成绩足以让人惊叹不已。

一、光鲜背后的探索之路:两次宝贵的尝试与积累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Higgsfield,它是一个集图片和视频生成功能于一体的平台,特别擅长制作“网红”风格的图片和特效视频。从它近期的功能更新和发展轨迹来看,Higgsfield的核心定位,是通过相对较低的成本,生成带有特定人物角色的创意视频片段。这其中包括了打造虚拟的AI网红、制作富有创意的MV,以及生成那些通常成本高昂的特效画面等多种应用场景。

然而,Higgsfield在取得今天的亮眼成绩之前,也曾经历过不止一次的探索和尝试。这家公司于2023年成立,其背后团队的创业历程,充满了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精神。

时间回溯到2024年4月,团队推出了他们的第一款移动端产品——Diffuse,并在全球范围内上线。根据当时官方发布的信息,Diffuse是一款典型的面向普通用户的娱乐应用。它的核心玩法很简单:用户只需上传一张自拍照片,然后系统就会将照片中的人像巧妙地融入到各种预设场景中,最终生成一段充满趣味的创意视频。

大约四个月后,Diffuse迎来了2.0版本的更新。这个版本在保留“一键复制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个性化的元素,让用户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内容创作,开始偏向于故事性的表达。但整体风格依然围绕着社交媒体上流行的病毒式短视频,比如模仿TikTok上的热门跟拍挑战,或者创作一些像“前世今生”、“体验老钱风”这类,虽然能满足一时好奇心和分享欲,但可能缺乏长期消费价值的小视频。和许多依靠新奇噱头来吸引用户、刺激短期增长的产品一样,Diffuse最终未能持续发展,如今已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2024年产品刚上线时,团队的创始人曾信心满满地表示,他们的“移动优先、社交导向”策略将使Diffuse在众多AI视频产品中脱颖而出,抓住社交媒体内容创作这个细分市场。他坚信,通过iOS和安卓App来替代传统的桌面端工作流程,能让创作者随时随地进行内容创作。然而,到了2025年,市场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位创始人在一次公开分享中坦言,AI技术与那些主要依靠“梗”来驱动的病毒式短视频之间,其实并不完全适配,AI在其中发挥的空间相对有限。

有趣的是,尽管Diffuse曾以移动端为突破口,但新上线的Higgsfield AI至今尚未推出移动应用版本。不过,市场上已经有一些热门产品,比如HeyGen和Kling,针对Higgsfield的关键词在应用商店投放广告。同时,应用商店里也出现了不少“蹭热度”的产品,这从侧面反映了Higgsfield的关注度。

在2024年,团队还有过另一次尝试,那就是Reelmagic。与Diffuse主打短视频娱乐应用不同,Reelmagic当时的核心卖点是AI能够生成长视频,其背后的技术支撑是一个多智能体(multi-agent)平台。

回看时间线,Manus在2025年3月份上线,而Higgsfield早在2024年12月就推出了自家的多智能体平台。用户只需输入一个想法,平台便能调用不同的模型来完成脚本撰写、生成分镜、视频剪辑以及对口型配音等一系列任务。当时,平台集成的模型也包括了Kling、Elevenlabs等业界热门的主流模型。

2025年Manus上线初期,曾展示过利用智能体进行调研报告的案例,这让大家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商业应用的巨大潜力。但要真正直接生成那种具有实际商业价值的报告,仍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更不用说视频创作了,它涉及脚本、角色、分镜、特效、配音、剪辑等更多复杂的环节,并且需要兼顾角色形象一致性、视觉风格统一等诸多技术要求。这要求整个工作流程中,各个智能体之间能够进行深度、流畅的上下文共享,其难度远超普通任务。因此,Reelmagic生成的结果很难达到用户的预期,如今同样也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其产品界面了。

经过这两次宝贵的探索和积累,到了2025年4月初,Higgsfield才最终呈现出如今的样貌:它交付的视频长度适中(大多在10秒左右),不再是那些仅仅为了“玩梗”的社交媒体病毒视频。但它保留了“将人物插入到特定场景中”的核心逻辑,依旧聚焦于社交媒体内容和营销这一细分市场。只不过,这一次产品希望提供给用户的,是更切中实际需求、更具“商业价值”的视频片段。

二、“套娃式”叠加控制,让用户轻松创作10秒内的“成品视频”

我们深入梳理了Higgsfield重新出发后的功能迭代历程,发现其产品研发主要围绕两条核心主线展开,可谓是精耕细作:

第一条是自研路线(一):团队首先上线了一款自研的视频模型,并搭配了80多种精细的镜头控制功能。这不仅是为了展示其模型强大的能力,更是为了强调其在镜头语言上的独特优势。随后,他们不断推出各种炫酷特效并允许用户混搭使用,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的目光。

第二条是自研路线(二):Higgsfield推出了自研的图片模型“Soul”,这款模型主打生成网红风格的图片,一经推出便在市场上掀起了一波声势。围绕“Soul”,团队又陆续上线了“Soul ID”(角色训练功能)、“Soul Inpaint”(改图功能)等,这些功能都带有明显的打造AI网红的意味。直到最近他们发布了“AI Idol”功能,进一步明确了产品在打造虚拟偶像方面的主要应用场景。

从这两个主要的自研方向可以看出,Higgsfield团队巧妙地保留了之前失败产品Diffuse的核心要素——即“人与场景的结合”,只不过这一次他们加入了更多“控制”手段,让创作更加精准和可控。

除了自研路线,Higgsfield还采取了集成主流模型的策略:在自研视频模型与图片模型发布之间的两个月时间里,产品陆续上线了多个已被其他产品验证过的、流量成熟但无需大量创新的功能。例如,首尾帧特效、一键生成创意广告、基于Kontext的改图功能、Draw-to-Video(类似于Runway的画笔工具,用户可以通过涂画指定画面中的方向和动作,让画面按预期动起来),以及最新由Nano Banana支持的Mini Apps(本质上是将热门模型的玩法模板化,方便用户使用)。

通过这样一套“自研+集成”的产品组合,以及在社交媒体上花式宣传,Higgsfield虽然看起来也像一个“工具箱”,但它却能让用户清晰地感受到这个产品能帮他们做什么。从角色训练到生成图片,再到改图/生成视频(主要通过特效和镜头控制),最后进行视频调整,整个使用流程非常清晰。这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团队的思路依然是“把人放到一个场景里”,但不再是那些无意义、无价值的病毒式小视频了,而是更注重实际效果和商业价值的创作。

在用户界面设计上,Higgsfield也给出了非常明确的引导。例如,当角色训练完成后,点击“生成”,系统会自动引导用户进入“Soul生图”流程。用户界面底部的“角色”和“风格滤镜(预设)”两个按钮,能够帮助用户一下子理解产品的核心玩法。在指定风格的图片生成好之后,交互界面紧接着就会出现“编辑”和“动起来”两个按钮。用户点击后,可以分别进入“画布(Canvas)”和视频生成页面,从而对生成的视频继续进行调整、添加特效、加入镜头控制等操作。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在整个创作过程中,Higgsfield通过“预设”这种强大的控制手段,力求实现更贴合用户预期的效果。而这种控制手段在整个视频生成工作流中出现了两次,这正是这款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核心特色。第一次是在“Soul生图”阶段,多达70多种视觉风格预设(包括东京街头风、K-pop风、iPhone自拍风格、90年代复古风等),确保了所有内容的起点——图片,能够尽可能地贴近用户的设想。据国内领先的AI视频负责人此前透露,图生视频在AI视频创作总量中占据了约85%的比例,可见其重要性。第二次则是在图片“动起来”的阶段,正如我们前面产品拆解所展示的,Higgsfield通过数十种镜头控制、近百种特效以及二十余种高能运动模板,让静态图片按照用户的意图生动地“舞动”起来。

这两层精密的控制,也分别对应了团队的两个自研模型:专门用于生成网红风格图片的“Soul”模型,以及主要负责特效和镜头控制的“Higgsfield”视频模型(该模型提供Lite、Standard、Turbo三种方案供用户按需选择,同时还集成了多种第三方视频模型,以更好地支持不同的特效和镜头控制,为用户提供更多元的选择)。

Higgsfield的创始人Alex曾分享他们的设计思路:“我们探索出这条路径,是受到了Deepseek的启发。在扩散(即生成图像,但缺乏高层次控制)之后,我们加入了强化学习(训练智能体做出决策,生成更‘聪明’的镜头)。Deepseek训练大模型进行推理,而我们则是教模型去理解镜头运动、光线和场景结构。”正是这两个独特而富有洞察力的设计点,成为了Higgsfield产品爆发式增长的神秘力量。

三、四个月逼近千万访问,是“一波流”还是“真王者”?

回顾Higgsfield的快速崛起,其将营销策略巧妙地融入产品设计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整体流量来源来看,作为一个上线仅数月的新产品,Higgsfield展现出了非常出色的品牌认知度。其中,自然搜索和社交媒体带来的流量表现尤为突出。凭借仅为Kling AI一半左右的月访问量,Higgsfield却获得了与后者相近的自然搜索量,以及更多的社交媒体流量,尤其是在国际社交平台X上的表现更为亮眼。

在自然搜索部分,流量主要来自于用户对特效和“Soul”模型相关的搜索,这恰好对应了Higgsfield相较于其他同类产品的两大核心差异化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12个月里,Higgsfield网站的总访问量大约在1600万左右,其中大部分流量集中在最近三到四个月。在近六个月的关键词搜索榜单中,排名前五的关键词里有四个都指向同一个特效——“Earth Zoom Out”(镜头一路拉远,从地表一直延伸到太空视角)。综合来看,Higgsfield的自然搜索量虽然比较分散,但也存在几个共性:一部分来自于特效(除了“Earth Zoom Out”,还有“Bullet Time”子弹时间特效、以及“Face Punch”重拳击面瞬间等),另一部分则主要围绕其自研的生图模型“Soul”的关键词(如“Soul AI”、“Soul ID”、“Soul Inpaint”等)。

在社交媒体运营方面,Higgsfield成功塑造了一个“在X上持续高强度迭代产品、发布吸睛功能与特效”的积极形象。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他们更频繁地发起内容挑战活动(通常伴随积分、会员或现金奖励),以此激励创作者积极参与并二次发布内容,从而放大流量效应。功能与内容的持续更新与用户获取(UA)策略形成了高效协同。据一位AI视频从业者透露,Higgsfield在X上的投入,以及与先进基础模型的联合品牌推广投入,都达到了相当可观的量级。通过“网红”、“社交媒体”和“特效”等关键词,Higgsfield将整个产品的功能迭代和用户增长策略紧密地串联起来。

团队这种以营销为导向的产品策略,与其创始人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Higgsfield的创始人Alex Mashrabov曾是美国科技巨头Snap公司生成式AI部门的负责人,主要负责AR滤镜、特效以及聊天机器人MyAI的开发。Alex曾表示,Snap的AR滤镜虽然做得非常出色,但却远未能像TikTok那样形成规模化的流量效应。他认为TikTok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它成功地引发了用户的情绪共鸣。而Higgsfield正是汲取了这一经验,着重让自家的AI模型学习镜头控制、特效以及各种炫酷画面,这些元素基本上都是已经经过市场验证的流行元素。例如,“Disintegration”(物体化为颗粒飘散)特效,就曾随着电影《复仇者联盟4》中“灭霸的响指”而风靡全球。

这种高效获取流量的思路,再加上一个执行力极强的团队,能够快速迭代和更新产品,Higgsfield的爆发式增长也就不显得意外了。新媒网跨境认为,从整体来看,Higgsfield背后大模型的“纯自研率”其实并不高,其主要方向仍是在“基础模型”上利用特定的数据集进行训练和优化。他们的显著优势反而在于,能够快速集成市面上最新的模型,并将某些特定能力迅速包装成炫酷的功能,以此驱动流量增长。通过不断重复“发现新能力—包装成功能—推广获取流量—再发现新能力”的循环,持续吸引用户。例如,他们发布同一个功能,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三次推广,在X上的互动情况便远超同类竞品。基本上,Higgsfield官方的每一条推文互动量都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一个量级,其在X上的营销策略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当然,再好的产品也并非完美无缺,Higgsfield在实际体验中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空间。

首先是“Soul ID”的角色训练功能:虽然训练速度非常快,但当我们用训练好的三个角色(包括两位亚洲面孔和一位欧美面孔)去生成图片时,最终得到的成品图片虽然捕捉到了一些关键特征,但整体观感上与真实人物的相似度仍有提升空间。

其次是“Soul”模型生成的网红风格图片:用户普遍反映,需要进行大量的“抽卡”尝试才能得到少数几张满意的作品。笔者在小红书上看到很多AI创作者也有相同的感受,这也说明了该功能在生成稳定性方面还有优化空间。

最后是“Draw-to-Video”功能:用户反馈称,如果使用产品自带的预设,可能会得到不错的效果。但如果用户有自己的创意想法,想要通过手绘来引导视频生成,基本上很难实现预期。在笔者自己的测试中,即使是角色人物的一致性,也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持。比如,尝试让雷神展示趣多多(假设是AI生成视频,第一次生成视频里展示的是另外一种不知名的饼干,第二次展示产品直接变成了咖啡),效果并不理想。这仅为展示交流,无任何商业用途。

写在最后

在Higgsfield这款产品上,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创始人Alex Mashrabov的个人烙印。他曾任职于Snap公司,因此始终围绕社交媒体和“人”进行产品尝试,并将社交媒体营销的理念巧妙地融入产品设计之中。Alex本身是俄罗斯人,这也许解释了其产品在线的审美(俄罗斯涌现了一批审美非常出色的创作者,例如Recraft的创始人也是俄罗斯人)。可以说,创始人Alex的这两个身份,赋予了Higgsfield产品双重优势。

但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个团队在经历过失败的尝试之后,能够快速总结经验,并以极高的效率投入到新的尝试之中。这种不畏失败、勇于探索的精神,正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一次,Higgsfield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持续保持竞争力,核心关键在于团队是否能将他们所发现的用户需求和对应的解决方案真正地落地、优化。从目前来看,虽然成绩斐然,但未来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higgsfield-ai-surges-to-8.9m-visits-top-10.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Higgsfield是一款集图片和视频生成于一体的AI平台,尤其擅长制作网红风格的图片和特效视频。自2025年4月上线以来,访问量迅速攀升,7月份环比增长超过160%,达到890万。通过自研模型和集成策略,Higgsfield为用户提供可控的创作流程,旨在打造更具商业价值的AI内容。
发布于 2025-09-08
查看人数 97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