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AI监管不一。GFTN报告警示碎片化危机!

当前,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金融行业的运行规则。面对这一深刻变革,各国监管机构正加速制定相应的监管框架,然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却采取了多元化的监管策略,而非形成统一的全球共识。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及其对金融运作、监管和演变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成为金融科技领域讨论的焦点。从最初的后台自动化工具,AI已逐渐演变为信贷评估、合规管理和资本流动等核心业务的幕后引擎。
然而,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一个全新的挑战随之浮现:如何有效治理这种跨越国界和不同系统的普适性技术?鉴于AI已深度嵌入金融服务的各个层面,全球各地的监管机构正迅速行动,以期构建起相应的监管“护栏”。
然而,正如GFTN发布的《金融领域AI报告》所揭示,当前所呈现的,是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治理理念,而非一个步调一致的统一战线。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种多元化的监管格局,正引发业界对潜在风险与合作机遇的深度思考。
各主要司法管辖区如何治理金融AI

来源: GFTN金融AI报告 2025
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采取了一种全面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监管路径。该法案基于风险分级,将AI用例划分为不同层级。其中,许多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例如信用评分,被归类为高风险类别。这意味着这些应用需要遵循严格的数据质量、风险管理和人为监督标准。欧盟的这一立法举措,旨在通过强制性规范,确保AI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安全性、透明度和可控性,以应对潜在的社会和经济风险。其核心在于通过预先设定规则,对AI系统进行严格的准入和运行管理。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则开创了一种更为协作的“测试-信任”模式。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MAS致力于在AI应用的早期阶段,便将信任和负责任的原则融入其中。例如,通过“FEAT”框架,MAS提供了关于负责任地使用AI和数据分析的指导原则;“Veritas”项目则是一个多阶段的协作项目,旨在通过行业实践验证AI模型的公平性、可解释性、可信赖性和稳健性;而“PathFin.ai”则是一个AI知识共享平台,旨在促进业界对AI技术的理解与应用。MAS的策略强调在实践中探索与验证,通过与行业的紧密合作,逐步建立对AI技术的信任。
与此同时,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采取了显著的“亲创新”立场。FCA的监管重心放在AI应用的可解释性和比例原则上。这意味着FCA不倾向于施加过于具体的规定,而是鼓励企业遵循一套贯穿始终的通用原则,并辅以实践性实验。FCA是首批引入监管沙盒和AI实况测试环境的监管机构之一。这些机制允许公司在广泛部署AI解决方案之前,在一个受控且安全的实验环境中进行试运行,从而在创新与风险控制之间找到平衡点。其目标是促进AI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安全、负责任地发展,而非简单地限制创新。
美国在AI治理方面则呈现出一种更为分散的策略。其于2025年7月启动的《AI行动计划》,将加强美国AI创新视为优先目标。这一目标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包括放松管制、推广理念中立的AI系统以及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与此同时,美国致力于通过输出其AI技术栈,在全球范围内扩大自身影响力。与这些努力相辅相成的,是一系列关于AI安全性和可信赖性的行政命令,这表明美国倾向于在广泛的联邦监督下,推动市场驱动的创新。美国的策略反映了其在AI领域保持技术领先和市场主导地位的愿望,同时注重通过灵活的政策引导市场,而非通过严苛的法律进行预设限制。
这四种截然不同的治理方法,也反映了背后更深层次的哲学分歧:即“规则导向型监管”与“设计导向型监管”之间的差异。欧盟和美国倾向于设定明确的规则或通过行政命令进行宏观指导,而新加坡和英国则更侧重于通过沙盒、合作项目和指导原则,引导行业在AI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内建信任和责任。
人工智能模型边界兴起带来的碎片化风险
AI治理方法上的差异,可能在无形中重塑全球金融领域的竞争格局。《报告》警示,各地“分散的AI规则可能限制创新、助长监管套利,或为跨境金融科技企业制造合规障碍”,从而在实际上形成“人工智能模型边界”。
这意味着,在一个司法管辖区内被认定合规的AI模型,在另一个管辖区可能仍然面临限制。这种监管差异凸显了原本旨在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可能因地区规则不同而遭遇碎片化。
对于那些在全球多个司法管辖区部署AI模型的跨国金融机构而言,这种互操作性的缺失直接导致合规成本的显著上升。同时,其开发流程可能被迫碎片化,AI驱动的服务推向市场的时间也会因此延迟。
新媒网跨境认为,这种碎片化趋势还可能加剧系统性风险。如果市场过度依赖少数几个经批准或“在特定司法管辖区内安全”的AI模型,则可能导致模型集中风险。一旦这些少数模型出现缺陷或面临攻击,其影响范围将迅速扩大,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构成威胁。因此,监管差异不仅影响了效率,更可能埋下潜在的系统性风险隐患。
协调AI监管的未来方向
未来AI治理的关键将在于如何实现各国监管框架的协同与互操作性。一个切实可行的起点在于建立“互认框架”。这些协议有望允许AI审计、保障测试和风险评估结果在不同司法管辖区之间相互认可。
这种互惠互利的机制能够有效减少重复性的合规工作,从而加速AI驱动的金融服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部署。同时,它也将有助于增强监管机构与行业之间的信任,为全球金融科技创新营造一个更加友好和可预测的环境。
正如GFTN《金融领域AI报告》所揭示,当前的金融创新日益在全球化代码下运行,却受制于各国家和地区独立的规则手册。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弥合这一鸿沟,将今日的“监管沙盒”转化为明日的“通用标准”,把今日的实验性项目发展成为未来的“共同信任框架”。
如果全球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创新者能够就这一愿景达成共识并协同努力,那么金融领域的人工智能将不仅变得更智能、更高效,也将更加安全,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紧密的互联互通。新媒网希望,通过共同的努力,能够构建一个既鼓励创新又保障安全的全球AI金融生态系统。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gftn-report-ai-finance-reg-fragmentation.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